首页 男生 其他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第六卷 赤壁之卷 第一章 孔明出庐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六卷

  赤壁之卷

  第一章

  孔明出庐

  人际相处,人情冷暖,千差万别。有些人相识十年,却彼此隔心;而有些人,却能在一夕之间,成为百年知己。

  刘备和诸葛亮之间便是一见如故,意气相投。

  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动,沉吟片刻后,开口应道:“如蒙将军不吝,孔明且冒昧发言。”

  “先生请莫要顾虑,刘某虚心聆听指教。”刘备紧接着又说道,“如今汉室的衰兆已难以遮蔽,奸臣辈出,祸乱内外。当年皇上不得不痛舍洛阳,移驾长安,而贼寇又起,御驾只得二度蒙尘。刘某虽为草莽微臣,日夜忧心而力所难及。无奈逆徒猖獗,以至于时局乱象,民不聊生。刘某一片赤诚忠心,从未改变。请问先生,如何在当今这乱世之中,力挽狂澜,有何良策吗?”

  “自董卓谋逆以来,天下英雄辈出,豪杰群起。其中以河北袁绍的势力最大,只可惜其气运不佳,竟被实力较弱的曹操所败。”

  “曹操以弱胜强,是否是因为天时、地利之故?”

  “人力为其主要原因。无论是做学问、做生意,还是指挥作战、谋划政治,这其中人力的影响最大。现曹操地处中原之地,挟天子以令诸侯,独揽军政大权,其势犹如旭日中天,无人可与之争锋。”

  “噢!那先生的意思是,刘某如今已错过时机了?”

  “非也!若看江南一地,东吴孙权之国已历三代。此地地势险要,物产丰富,百姓悦服,又有众多贤臣。因此,东吴的地盘稳固,国力强大。若以外交手段兼而并之,则尚有可能,若想以武力强攻,则绝无可能。”

  “言之有理。”

  “放眼天下,曹操和孙权两家并立,南北对峙,可谓两分天下。但尚有一处未被其所及,那就是荆州和益州。”

  “哦?”

  “荆州之地足以养武兴文。若论地利之优,荆州地处要冲,四道八达,南可通商贸易,北可得丰富物产,可谓天府之地。另外,对将军而言,还有一个天赐之优势。荆州刘表优柔寡断,且年迈多病。其子刘琦、刘琮皆平庸之人,不足以托付江山。至于益州,地处长江之天险,又被万山环抱,沃野千里,物产丰饶,是个大有可为的福地。而其藩主刘璋却不知时代变迁,昏聩无能,信奉妖教,人民饱受恶政之苦,怨声载道,只盼有明君出现。因此,若将军能以此处突破,先夺荆州,后征益州,跨据两州之后,便可居君临天下之势。以此,便足以与曹操相抗衡。而对于吴国,不妨以外交手段谈和。如此一来,复兴汉室便大有希望了。这绝非痴人说梦,而势必可以实现,亮相信,事在人为!”

  诸葛亮巨细靡遗地详解天下大势,这可能是他第一次说出自己的抱负。

  诸葛亮今日所讲的,即为他平时一贯的主张,天下三分之计。

  中国大地,幅员辽阔,因此在统治不力之时,便容易引起各地骚乱。而一波不平一波又起,往往一地暴动便会引发全国之祸。

  若要全国统一,则绝非易事。如今之天下,北有曹操,南有孙权。唯有荆州、益州等五十四州,尚在风云之外。

  虽然时机稍晚,但若此时想起事争锋,则唯有以此地才可撼动大势。

  “曹操盘踞北方,已得天时,孙权地处江南,尽占地利。将军则需力谋人和,才足以形成鼎足之势。如此,三家才能三分天下,分庭抗争。”

  刘备闻言,拊掌长叹:“先生高见!刘某听君一席话,终于茅塞顿开,犹如拨云见日。如此高屋建瓴的分析,让刘某平添自信。为今之计,唯有养兵于益州,西出秦川,方为上策。如此谋略,刘某此前竟从未想过!”

  刘备憧憬未来,眼神炯炯,炽烈得仿佛要放出光来。

  诸葛亮又唤来童子:“你去书库,把那幅地图取来。”

  不多时,童子便抱来一幅比他还高的画轴,将它挂在墙上。

  这便是西蜀五十四州的地图。

  诸葛亮手指地图,说道:“将军请看,这天下是如此之大!”

  他此言,似在嘲笑世上的芸芸众生,虽然抢占地盘却眼界狭小。

  刘备对于诸葛亮之计,仍有些犹豫。他说:“荆州刘表和益州刘璋与我同为汉室宗亲,刘某怎能忍心夺其领地?天下人又岂不笑我同族相残?”

  诸葛亮对此,态度坚定。他胸有成竹地说:“无须担心!刘表已经病入膏肓,性命危在旦夕。已有襄阳名医透露,刘表身染重病,虽非痼疾,但其年事已高,天命将至。其二子皆不足与谋。另外,益州刘璋虽然健在,但其国内政治混乱,民不聊生。若举兵将其推翻,则无人会指责是不义之师,反而是解救民众之正义之举,必将被百姓所拥护!解救生灵于涂炭,这不正是将军的使命吗?将军不正待登高一呼,与曹操、孙权分庭抗礼,形成鼎足之势吗?”

  刘备闻言,顿时心服口服。他对诸葛亮连连谢道:“刘某如今才幡然醒悟,原来之前我将大义和小义混为一谈,因此错失良机。今日听了先生的教诲,才豁然开朗。”

  “此乃人人皆有的弱点,并非将军一人所独有。”

  “刘某恳请先生能成为我的军师,朝夕之间可以指教于我。”

  “恕难从命。”诸葛亮冷然应道,“今日亮之所以对将军直言以告,盖因前几次多有失礼之处。但是我难以常伴将军左右,还是过自己晴耕雨读的本分日子为好。”

  “先生若不肯出山,天下苍生当如何安生?大汉天下必将终结,如此怎能令人不惋惜?”

  刘备说罢,泪如雨下,难以自持。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刘备落泪乃是为天下而落泪,绝非为了一己之私利而泪湿衣襟。

  “……”

  诸葛亮注视着刘备,沉默良久。之后,他开口,平静而坚定地说:“将军的心意在下已经了解了。若蒙不弃,在下愿为将军尽犬马之劳。”

  刘备闻言,大喜过望:“先生果然答应了吗?先生当真愿随刘某出山吗?”

  “正是!看来你我之间,颇有缘分。将军游历诸州,为求贤人。而在下独居草堂,与您相逢。看来今日才得见良主,在下也宛如得见阳光。”

  “刘某喜不自胜,宛如做梦一般!”

  刘备立刻将关羽和张飞叫进屋来,告知诸葛亮答应出山之事,又奉上金帛等礼物。

  “请先生收下,权当是刘某的一件信物吧。”

  诸葛亮原想婉拒不收,但既然刘备坚持此为信物,也代表自己的一片诚意,这才勉强收下。他道谢后,便将刘备的礼物交给刚从外面回来的弟弟诸葛均保管。

  之后,诸葛亮又叮嘱诸葛均道:“为兄不才,承蒙刘皇叔三顾茅庐,诚意相聘,委以重任;虽然天性懦弱,但焉有不奋起而殚精竭虑之理?为兄近日便要随刘皇叔去新野城了。你要好生在此耕读,侍奉嫂子,守护草庐,以待天时。为兄功成名就之时,必将返乡归隐,再与你们团聚。”

  “知道了。我一定好生守护草庐,静候兄长归来。”

  诸葛均恭谨地从命。

  当晚,刘备在诸葛亮的草庐中歇息了一晚。第二天,便与诸葛亮并辔离开隆中,返回新野。

  先前返回的随从已经知会了新野,因此待二人刚走下卧龙冈时,便看到迎接的车驾停在村口。

  刘备恭请诸葛亮上车,两人便同乘一辆车,返回新野。一路之上,两人边走边聊,相见恨晚。

  当年,诸葛亮不过二十七岁,而刘备则是四十七岁。

  回到新野后,刘备与诸葛亮形影不离,两人同吃同住,十分亲密。

  他们终日议论天下大事,品评英雄人物,共读史书文章,研究战略对策。

  诸葛亮见新野的兵力薄弱,仅有数千之守军,财力也非常匮乏,便建议道:“荆州一地绝非人口稀少,但户籍管理不清。主公不妨建议刘表彻底普查人口,整理户籍。众多流动人口也应登记在册,以便赋税征兵之用。”

  另外,诸葛亮又以自己作保,向南阳的富豪大户借贷一千万铜钱,以充刘备的军资,增强实力。

  若论诸葛亮一家,从其叔父诸葛玄,到其长兄诸葛瑾,以及他的岳父黄家,皆为当地名门。而且诸葛亮行事稳重,品格高尚,深受当地人的尊重。因此,刘备将其揽入帐下,不仅得到诸葛亮本人的倾力相助,还获得了其身家背景的依靠,获得了当地民众的支持。这对其之后的发展,不无裨益。

  所谓“天下三分之计”,如今仍秘藏于刘备和诸葛亮二人心中。他们为了实现大策,便逐步充实内容,同时静观中原时局,顺应当地的变化潮流。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