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五章

  司马懿复出

  一连几日,洛阳接到渭水前方派回的快马报信,都是战败的消息。

  魏帝曹叡大惊失色,急忙召集群臣问计,不知此时还有何人能解此危机。

  华歆奏道:“陛下,我认为现在必须由您亲自御驾出征,抵达渭水督战,如此鼓舞三军士气。倘若临阵换将,恐怕事与愿违,反而不利于战局。”

  太傅钟繇则极力反对道:“古人云: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曹真原本就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因此皇上即便御驾亲征,也难以改变现在的战局。更何况,万一曹真再次战败,便会危及国运。臣以为,在此非常之际,不如请一位世外高人出山,赐其印绶,由他对付诸葛亮。除此之外,咱们便没有其他办法了。”

  钟繇本为魏国元老,因此魏帝曹叡一听他要举荐高士,立刻十分关心。他请钟繇马上说出是哪位高士,不必有任何顾忌。

  “陛下,臣所说的高士不是别人,正是司马懿。您是否还记得,不久前他曾遭敌人的谣言所陷害,令举国上下都误以为他要造反,因此被革去兵权,放逐在外。臣一直为他感到十分可惜啊!据臣听说,如今司马懿正闲居在故乡宛城,在此国家危急存亡之际,正应该将其召来,让他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效劳才是。”

  钟繇的一番话提醒了魏帝,曹叡不禁心中懊悔,自己当初可能错怪了司马懿。如今既然钟繇出言点醒自己,不禁面色凝重地说道:“朕一想到司马懿,便觉得自己当初确实判罚不公。不过,他曾受过冤屈,如今又隐居于民间,朕若请他出山,不知他是否会推辞?”

  钟馗点头说道:“陛下请放心。司马懿心系国家,倘若陛下召唤,他定会欣然从命!”

  于是,魏帝立刻派人带上平西都督的印绶赶往宛城,并带去一封诏书:“司马爱卿,朕素来敬仰你是一位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望你能速结南阳兵马,立刻动身赶赴长安为盼。朕亦将御驾亲征,与你在长安会合,共破蜀军。”

  与此同时,诸葛亮在祁山打定主意:“我军进攻的时机已到!我们只需立刻攻克长安,之后便能直取洛阳。”

  诸葛亮认为,蜀军在之前与魏军的交锋中取得了连胜,士气正旺。此时正应该一鼓作气,攻击魏国首都。

  正在此时,镇守白帝城的李严之子李丰,赶来祁山前线。诸葛亮闻讯大惊:“莫非白帝城出了什么乱子?难道是东吴趁乱来袭?”

  要知道,白帝城地处吴蜀两国边界,位置十分重要。诸葛亮正心神不明之时,李丰已经应召入帐,他的神情颇为欢喜:“丞相,我此番前来,是受家父委托,向您来报告喜讯的。”

  “哦?喜从何来?”

  “丞相可曾记得蜀军的叛将孟达吗?他当初害得关将军兵败荆州,后来叛逃,投奔了魏国。”

  “怎么?孟达有何异动不成?”

  “丞相,待我仔细说与你听吧,是如此这般……”

  李丰便将此中根由娓娓道来。原来当初孟达刚刚投降魏国时,尚得曹丕宠信。但是当曹丕病逝后,新帝曹叡并不看好他。盖因他原为蜀国旧臣,常常受到众人的轻视和猜忌。孟达郁郁不得志之下,又听闻蜀军在祁山渭水连连大败魏军的消息,他手下的蜀军旧部更是涌起了思乡之情。孟达非常悔恨自己当初判离蜀军,恨不得能早日回归。

  因此,孟达特意写下一封手书,表达了自己愿意脱离曹魏,回归蜀国的愿望,并请白帝城守将李严从中调和,告知诸葛亮自己的悔过之情。因此李丰奉父命,特意前来报信。

  李丰在讲完孟达送书的经过后,又接着说道:“家父在接到孟达手书后,便已约他会面。孟达亲口说,在当初魏国派出五路大军攻蜀之时,他便已有归意。他的心意相信诸葛丞相已有所感应,因此希望家父能从中调停,接受其归降。到时候,孟达会在丞相大举进攻长安时,举金城、新城(今安徽省,合肥市)和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的兵马,于三处同时举事,策应蜀军。如此一来,必能一举瓦解魏国的防线。”

  诸葛亮听罢李丰一席话,连连拍手乐道:“太好了!你果然带来一个大喜讯!既然孟达肯回心转意,愿助蜀国攻打魏国,那么我们只需长驱直入,与孟达里应外合,便可一举取胜!”

  诸葛亮喜不自胜,连忙重赏李丰,之后更是设宴与众将官共饮,提前预祝胜利。席间,忽得到快马飞报:“启禀丞相,我们得知魏主曹叡遣使至宛城,请司马懿出山,还封他为平西都督。魏军将由司马懿重新领兵,对付我军。”

  “什么?司马懿出山了!”诸葛亮闻言,神色大变。他忽然显得有些挫败,不禁失去了方才的喜色,更是将手中的酒杯重重地放下。

  参军马谡见状,连忙问道:“丞相,不过是司马懿重新领兵罢了,您为何会如此重视?”

  “你有所不知啊!司马懿会于我军十分不利啊!”诸葛亮叹了一口气,接着对马谡说道,“在我心目中,魏国唯有司马懿一位高士而已,也仅有此人令我感到难以应付。我们刚收到孟达的消息,以为他可以作为一名内应而欣喜,如今我却担心他会先因司马懿而丧命。唉!司马懿为何此时出山?我们遇到麻烦了!”

  “既然您如此担忧司马懿,咱们便应立刻提醒孟达,要他多加留神!”

  “没错!一定要快!让孟达做好准备!”

  诸葛亮立刻起身离席,当场挥就给孟达的回信,并派人连夜出发,赶往孟达所在的新城。

  另一厢,当孟达得知诸葛亮派人送来回信,立刻喜上眉梢。他心知定是李严已经从中调停,向诸葛亮禀告了自己的事。他忙不迭迎来信使,展信细读。只见一开始诸葛亮确实答应了其归降之事,不过他的文字话锋一转,却大书特书司马懿起来。孟达见诸葛亮十分啰唆,不仅告知他司马懿已奉魏帝之命,从宛城起兵,还大赞司马懿的才能甚高,极有可能对孟达不利。诸葛亮在信中再三提醒孟达,要万分小心,还将他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形都逐一列明,更告诉他各种应对方法。

  “这个诸葛亮,果然心思过于细腻了!”

  孟达对诸葛亮的警告不以为然,反而以为他多此一举。他当即写就一封回信,请信使捎回。

  诸葛亮好不容易等到信使捎回的回信,展信读后却气得将信纸扯碎。“好个鼠目寸光的孟达!”诸葛亮忍不住连声骂道,“他怎能毫不顾及我的提醒!照他这样蛮干下去,早晚会死于司马懿之手!唉!我救不了他了!”

  “丞相,您为何如此悲观?”

  “马谡,你来看。孟达认为,司马懿定会先赴洛阳就任,才会赶来攻打新城,因此他以为至少会花上一个多月的时间。在此期间,孟达便会高枕无忧,不慌不忙地加固城墙,做好准备,而不必担心司马懿会杀到。这个孟达,他太过自以为是,既不重视我的提醒,也不将司马懿放在眼里。如此一来,他便是自取灭亡了!”

  “丞相,咱们再没有其他办法补救了吗?”

  “所谓‘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而司马懿更熟知这个兵法。他怎么会耽误那一个月的时间,而定会径直从宛城赶往新城,只需数日便可抵达。到时候,司马懿打败孟达之后,再去洛阳赴任也不迟啊!我现在再派人去提醒孟达,恐怕也来不及了……”

  诸葛亮虽然心知情况已不容乐观,但他仍抱有最后的一线希望,再给孟达写了一封信,只盼孟达能及时醒悟。他命信使快马加鞭,星夜赶往新城:“你务必及时将此信送至新城,不得有误!”

  而另一厢,自从司马懿被革职回乡后,便归隐宛城乡间,带着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过起闲云散鹤的生活。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均是自幼饱读兵书,擅长谋略之人,司马懿更是对他们二人倾注了极大的心血。

  一日,兄弟二人来父亲的书房请安,见司马懿的脸色不好,司马昭便开口问道:“父亲,您为何如此闷闷不乐?”

  “为父哪里闷闷不乐了?”司马懿摇了摇头,以自己骨节粗大的手指,捋着稀疏的胡须。

  长子司马师也看出父亲的心情郁闷,便安抚道:“父亲,您莫要再烦闷了。”

  “你们胡说些什么?”

  “父亲,您想必是在感叹,为何皇上还不降旨召您官复原职吧。”

  “一派胡言!”

  司马昭更是笃定地大声说道:“请父亲切莫为此事担忧,想必不出几日,皇上的圣旨就到了。您很快便可回去赴任!”

  司马懿闻言,忍不住对儿子露出了笑容:“为父便借你吉言吧!看来我家也出了一个未卜先知的麒麟儿啊!”

  果然,几天后便有朝廷敕使登门。

  司马懿二话不说,立刻接受敕令。随后,他又召集族人家臣,并将檄文发送到宛城各地。

  在当地,有很多人都敬仰司马懿的威名,因此他的檄文发出不久,宛城之中便立刻集聚了众多兵马。但司马懿却显得有些迫不及待,等不及所有人马都聚集整齐,他便急着动身。

  于是,司马懿当即领着部分人马先行出发,其余的人马则随后赶上,逐渐加入队伍之中。他之所以如此着急,实乃事出有因。虽然司马懿人在宛城乡下,但他却一直关心前线的战事,对魏蜀两国大军的战况了如指掌。他最近更是通过密探得到消息,说是新城的守将孟达有意谋反。

  向司马懿告密的,是金城太守申仪的一名家臣。他说孟达已与金城、上庸两处太守勾结,近期便会联手举事,进攻洛阳。

  司马懿认为这个消息不容小觑,因为一旦孟达叛变,则无论魏国多么强大,都必将从内部崩塌。

  因此,他近几日一直为此事烦躁不安。他的两个儿子体察到父亲近期的异样神色,便推断出近日必有时来运转之机。司马兄弟如此敏锐的洞察和判断力实在了得,果然是虎父无犬子。

  司马懿此时额手叹道:“幸亏我预先得知孟达谋反的消息,得以提前应对,实在是可喜可贺。看来我们魏国国运亨通,皇上洪福齐天啊!要是我今日不得领兵出征,恐怕洛阳和长安便会毁于一旦。”

  因此,司马懿率领着这支吉庆之师,并不赶往洛阳谢恩,而是径直奔袭新城。

  他的两个儿子有些担心,对父亲问道:“父亲,您是否应先返回洛阳,向皇上谢恩之后,再领命出征为好?”

  “事情紧急,待为父讨灭孟达再向皇帝请罪不迟。”

  司马懿日夜兼程赶往新城,其举动与之前诸葛亮所担忧的情形完全一致。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