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二十五章

  凤雏出巢

  “当今之世,堪比孙子、吴子之人,除了老夫,还有谁人?”

  曹操常常如此自负。

  因此,当他收到这封期盼已久的密报后,他首先冷静下来,疑信参半地审阅多遍。

  蔡和、蔡仲二人虽然是自己的心腹之人,奉命潜入东吴收集情报。但当曹操收到他们送来的密报之时,仍然不敢怠慢。曹操慎重起见,立刻召集群臣前来判别情报真伪。

  “蔡氏兄弟与重返东吴的阚泽,分别发来密信。不知其中是否有什么可疑之处,请诸位帮我把把关。”

  既然曹操咨问下臣,众人便纷纷各抒己见。

  蒋干提议道:“丞相请恕在下冒昧,请让我再去一趟东吴,戴罪立功如何?我上次奉命使吴,本欲说服周瑜投降,不料有辱使命,无功而返。我心中一直愧疚不已,希望丞相能再给我一个机会。这一次,我一定抱着誓死的信念,务必将蔡氏兄弟与阚泽之间的真伪虚实,查个水落石出,以弥补前次的罪过。倘若今次我再徒劳而返,甘愿受军法处置!”

  曹操一时难下结论,又疑心重重,于是便答应下来:“既然如此,你便再走一趟东吴吧!”

  蒋干便又像上次那样,打扮成一副高士模样,乘坐一叶扁舟,飘飘然前往吴军营地。

  此时,却有一位贵宾先行抵达东吴。此人正在吴军营中,与周瑜高谈阔论。

  此人便是襄阳名士庞德公的侄儿,名叫庞统。

  庞德公的声名在荆州一带,可谓家喻户晓。就连水镜先生司马徽,也曾投其门下,拜他为师。

  司马徽时常对自己的门生或朋友提起“卧龙”“凤雏”两位高士。所谓“卧龙”即指诸葛亮,而“凤雏”便是庞德公的侄儿庞统。这二位的声名在文人雅士之中,可谓如雷贯耳。

  庞统既然为司马徽如此看重,难免有些人会疑惑不解:“既然卧龙业已出庐,为何凤雏还不出巢?”

  庞统今日翩然来到东吴军中,是以宾客身份造访的。庞统比诸葛亮年长两岁,非常年轻,因此与其盛名相比,他显然是一位青年才俊。

  “听说先生近日隐居山中?”

  “正是。在荆州和襄阳陷落之后,庞某便在山林中结草为庵。”

  “不知先生可否愿意出山,在我东吴军中助我一臂之力?周某真心诚意地邀请先生相助啊。”

  “荆州故土遭受曹军蹂躏,庞某早已视其为不共戴天的敌人。周将军不必客气,庞某自会鼎力相助。”

  “如此甚好!周某若得先生相助,堪胜百万大军!不知依先生之见,如今敌众我寡的情势下,我们应该如何击破敌军?”

  “唯有火攻一途。”

  “哦?火攻?果然英雄所见略同!”

  “正是!只不过,曹军处于浩渺大江之上,倘若一艘战船着火的话,其余的必然立刻四下散开。因此,在使用火攻之前,还须设法将曹军的兵船连成一处。如此一来,火攻方可奏效。”

  “哦?先生有好计吗?”

  “有一招‘连环计’!”

  “曹操精通兵法,怎会轻易上当?我们该如何做,才能使其落入连环计中?就像捕鸟一般,即使鸟网再精巧,倘若鸟儿不上钩,也是徒劳无获啊!”

  二人交谈之际,忽闻部下来报,江北的蒋干又来再次拜访都督。

  于是,庞统适时告辞而去。

  周瑜送走庞统回到帐中,心中不由得感谢上苍,喜不自胜:“今日他来到访,必能促成此大事!”

  之后,蒋干便由侍卫领入帐内。而周瑜却一反上次的热情相迎,反而高居上座,态度倨傲地睥睨着来客。蒋干虽然心中很不舒服,但仍装作若无其事地走上前,刻意亲热地说道:“都督多日不见……”

  周瑜立刻打断他,竖起眉毛,凛然喝道:“蒋干!你少来这套!这次又是想来骗我的吧?”

  “咦?都督何出此言?子翼何时骗过都督了?你我乃多年的旧交,子翼如何会做出如此恶毒之事?我此番前来,便是念在你上次的盛情款待,特来告诉你一件大事的呀!”

  “少来这一套!”

  周瑜咬牙切齿地说:“你肚子里打的什么主意,还以为周某看不透吗?你定是来劝我投降的吧?”

  “都督息怒,今日怎么如此气愤嘛?请你暂息雷霆之怒,不如你我坐下来,饮酒叙旧吧。子翼今日前来,当真是有件事要告诉都督的。”

  “好你个蒋干!竟然如此厚颜无耻!周某已经说得如此明白,竟然还在假装糊涂?你别想凭你一番卖弄口舌,费尽心机,便要让周某变心动摇!休想!即使海枯石烂,周某也绝不会投降曹操的!上次,周某念在你我旧日的情分,才设下酒宴与你开怀痛饮,同床共寝。没想到啊!待我醒来之后,竟发现卧房内的军事机密不翼而飞!一定是你!偷了我的重要文书!你还敢狡辩不成?”

  “什么?你说的什么重要文书?子翼完全不知啊!都督莫要再和我开玩笑了,子翼怎么会偷你的东西呢?”

  “还不给我闭嘴!”

  周瑜大喝一声:“就是因为你偷走了重要的文书,导致与我们暗通声息的蔡瑁、张允二人暴露。他们尚来不及举事内应,便遭曹操毒手。害得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关系,便从此斩断了,这明明就是你向曹操告密的结果!周某真没想到,如今你居然又敢再跑到我这里,肯定是又想使什么诡计吧?蔡和、蔡仲兄弟刚刚脱逃出曹营投奔我麾下,你是不是又想设计害他们?周某是绝不会让你得逞的!”

  “都督何苦要这么说呢?你难道当真怀疑我不成?”

  “你还不承认吗?要知道,蔡和、蔡仲兄弟是真心投奔我东吴而来,周某岂能容你从中作梗,让他们再回到曹营去?!”

  “子翼怎么会做这种事呢?你多心啦!”

  “哼!多说无益!周某本当按军纪将你的人头砍下,如今念在旧日情谊上,姑且饶你一命。我不妨告诉你,过几天我东吴大军便会击破曹军了。这段时间,将你绑在这里反倒碍手碍脚。来人啊!将他拖去西山背后,关到小茅屋里去!待我打败曹军之后,赏他一百大板,赶回江北去!”

  周瑜势如猛虎一般,怒目圆睁,高喝左右。

  “得令!”

  武士们立刻一拥而上,将蒋干压倒在地,拖出营帐;之后又将蒋干扔到马背上,直奔西山而去。

  西山上有一间小屋,本是放哨所用。蒋干便被关在此处,由卫兵看管,不得放出。

  蒋干被囚禁于此,日夜愁闷,寝食难安。一天,他趁着卫兵疏忽之际,逃了出来。

  “我该往哪里逃?”

  蒋干见此处层峦叠嶂,方向不明,不由得暗自叫苦。待他放眼望去,能看到山下布满了吴军的营寨,而他身处险峰峭壁之间。虽然好不容易逃出小屋,如今却不知该去往何处。

  “唉!我该如何是好呀?”

  天色渐晚。在他茫然无助之时,蒋干忽然看见前方山林中有荧荧灯光。走近一瞧,好像有一户人家。于是蒋干顺着林间小径,走过那里,能听到琅琅书声。

  “咦?在这深山老林中,怎么会有读书人?”

  蒋干推开柴扉,只见屋中有一名三十岁左右的隐士。这位隐士正独坐案前,苦读兵书,还有一柄短剑斜挂灯前。

  “哎?此人莫非是人称‘凤雏’的襄阳高士庞统不成?”

  蒋干正在喃喃自语时,屋中人突然开口问道:“外面是何人?”

  蒋干赶忙趋前几步,跪倒于地:“不才蒋干拜见先生。请问您便是庞统先生吧?子翼日前有幸曾见过先生一面。”

  “正是。我想起来了,你不就是从曹营来访的蒋子翼吗?”

  “正是在下。”

  “这么多天,你一直留在吴军营中吗?”

  “不是的。在下曾返回江北,此次是二度前来。可惜遭到周都督无端猜忌。”

  蒋干于是将自己被囚禁在山中小屋,以及来龙去脉讲了一遍。庞统听了却笑道:“你能留下一条性命,已经是幸运之至了。倘若换成我,恐怕决不会留你性命!”

  “先生莫要见笑。”

  “哈哈哈!庞某一句玩笑之谈,请不要介意。”

  庞统挑亮灯烛,邀蒋干落座。

  两人一面畅聊,蒋干一面觉得庞统果然是一个胸怀大志之人。不过他心中纳闷,虽然世间对凤雏的评价甚高,但以其今日的处境来看,庞统似乎并未从东吴得到应有的礼遇与器重。于是蒋干试探着问道:“以先生的雄才大略,为何会屈身于深山之中?此处既是属于东吴的势力范围,但先生为何没有仕吴呢?若是换成曹丞相的话,他非常爱才惜士,是绝不会委屈先生至此的呀。”

  “庞某确也听闻,曹操爱惜人才,礼贤下士。”

  “既然如此,先生何不离开东吴,投效曹操呢?”

  “唉,那样做岂不太过危险?庞某既为东吴之人,倘若要投奔曹丞相的话,恐怕他也不会无条件任用我吧?”

  “先生多心了!”

  “依你之见,我该如何是好?”

  “在下愿意将先生引荐给曹丞相,请先生放心就是。”

  “哦?你能有如此本领?”

  蒋干见四下无人,便凑近低声说道:“不瞒先生,在下此番前来东吴,是奉了曹丞相之命,来劝说周瑜投降的。”

  “哦?那你果然是曹操派来的奸细喽?”

  “怎么能说是奸细呢?我不过是一介说客而已。”

  “这有什么不一样?庞某适才一句玩笑话,居然还说中了!”

  庞统露出一副出乎意料的神色。

  “嘿嘿,先生刚才真把我吓了一跳呢。”

  “这倒无妨。庞某不食东吴的俸禄,不会告发你的。”

  “既然如此,先生不如离开此地,随在下一同投奔曹丞相,如何?”

  “你如此说来,倒让庞某十分心动啊!”

  蒋干趁热打铁,继续说道:“只要有我的引荐,曹丞相那里自然不在话下。更何况曹丞相有识才之慧眼,先生不用多疑,尽管相信在下吧!”

  “也好,那庞某就随你去吧!”

  “如此甚好,既然先生决心已定,那我们就今晚出发?”

  “自然是越快越好!”

  二人一拍即合。当晚,庞统便离开草屋,与蒋干一起上路。

  庞统对此处的地理自然比蒋干更为熟悉,于是两人顺着山谷而行,沿樵夫经常走动的小路前行,很快就来到了江边。

  二人雇了条小船,急匆匆赶往江北。当小船抵达曹军水寨后,蒋干便去安排一应事务。

  曹操听说鼎鼎大名的襄阳凤雏庞统先生到来,心中喜不自胜。

  宾主坐定后,曹操便殷勤地问道:“凤雏先生大驾光临,曹某实在荣幸之至!不知阁下何故而来?”

  庞统也开诚布公地表示:“庞某此番前来,与其说是为了追寻理想而来,倒不如说是仰慕丞相而来。庞某素闻曹丞相敬士用贤,是一位旷世名将,心中十分仰慕。此番有幸在蒋兄的引荐之下,得见丞相尊容,实乃三生有幸!”

  曹操闻言,非常高兴。他先大大褒奖了一番蒋干的功绩,又设宴款待。第二天,曹操又亲自邀庞统一同骑马,登上一座山丘。

  曹操之所以请庞统登山,就是想听听这位高士对魏军布阵的看法。

  不料,庞统却只是赞赏道:“沿岸百里之阵,不但依山傍林,而且占尽水利之便;各阵之间首尾相顾,互为倚靠,出入各有门户,其中进退章法巧妙。果然是好阵啊!即使孙子、吴子再生,恐怕也未必能布下更好的阵法啊!”

  听到庞统如此激赏,曹操却觉得有些意犹未尽,于是又请教道:“先生请不要客气,倘若有不备之处还望不吝指教。”

  庞统连连摇头:“庞某绝不是只说些甜言蜜语,来讨得丞相欢心。庞某是真心以为,即使是再高明的兵家,再殚精竭虑的指摘,也绝找不到这江岸一带布阵的缺点呀!”

  听了庞统的一席话,曹操觉得如饮甘饴。接着,他又邀庞统下了山丘,参观各处的水寨、港岰以及大小兵船的布阵。

  曹操指着江面上停有二十四艘艨艟战舰的船阵,得意扬扬地问道:“先生请看,我军的水上布阵如何?”

  “妙哉!”

  庞统忍不住击掌而赞:“丞相善于用兵,此乃人尽皆知的事情。但是庞某没有想到,丞相竟然连水军的配属也如此出神入化啊!周瑜啊周瑜!他竟如此傲慢,还以为东吴水战占优势。除非他败在丞相之下,可能才会醒悟,自己是多么的狂妄自大!”

  回到营中,曹操又再度设宴款待庞统。

  席上,两人聊兴大发,上至古代孙吴的兵略,下至当时的诸家的阵法,逐一分析点评。两人说到尽兴处,竟不知不觉夜色阑珊。

  “抱歉,庞某去去就回。”

  其间,庞统频频离座,走到帐外。不久后便又回到席上,继续和曹操欢谈。

  “先生,您的脸色有些难看,是不是身体不适啊?”

  “这倒无妨。”

  “您若是不舒服,请告诉老夫才是。”

  “不妨事的,大概是之前舟船劳顿所致。庞某不善水性,经过四五日的江上行船,难免有些疲劳,只觉得浑身绵软无力。刚刚我已经到帐外,呕吐了几次,现在已经好多了。”

  “先生不舒服,千万不要勉强啊!老夫立刻叫大夫给先生看一下吧!”

  “丞相阵中应该有很多名医吧,那就有劳了。”

  “先生怎么知道的?老夫阵中确有很多名医。”

  “丞相手下的将士大多为北方人吧,他们大多不善水性,也不习惯舟船上的生活。如今,硬要将他们操练成水军的话,想必会有很多人与我一样身体不适。可能很多将士不仅会晕船,还会身患奇病。倘若如此,一旦开战,便难以发挥全力投入作战。”

  庞统的一番话一针见血,正好道出曹操心中的担忧之处。

  如今在曹军的大营之中,每天都有很多病号出现,这成为曹操的心头大患。他不知如何应对,因此此事成了军中的第一大问题。

  “老夫确实在为此事头疼,不知先生可有良策?请您不吝示教。”

  曹操初有些吃惊,也觉得很狼狈,但他最终虚心地请教庞统的意见。

  庞统也面露尴尬,讪讪地开口说道:“丞相的布阵兵法非常缜密,精妙之至,只可惜这也是兵士们患病的原因所在。”

  “哦?老夫的布阵与将士晕船居然有关系?”

  “这是自然,这两者的关系紧密。只要去掉布阵的这个缺点,便不会再有一兵一卒晕船的!”

  “竟然如此?请先生指教。老夫过去只听多位名医说是水土不服,用过许多药方,但是见效甚微。其他的我倒不了解了。”

  “北方的士兵大多不谙水性,如今让他们长期生活在船上,江上,将士们久未踏足于实地,身体自然感觉不适。倘若遇到狂风暴雨来袭,船上颠簸不堪,将士们更会难以承受。长期如此,士兵们便难免气虚体弱,食欲低下,血行不畅,因此导致耗损得病。若要想祛除此病倒也不难,只要让他们离船登岸,便可不治而愈。但是兵船之上又怎能一日无兵呢?因此,庞某只要略施小技,改变布阵之法,便可成功:“丞相可以先将大小兵船全部集结在一处风浪小的港湾,之后按船体大小,纵横排列。大船以三十艘为一排,中船以五十艘为一排,小船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各船之间以铁锁系结,首尾相续,船船连环,并以粗缆绳作为扶手,架上渡桥,使人们可以在各船之上自由行走。如此一来,不仅是众将士,就连战马也可以如履平地,随意走动。即使遇到天气恶劣,惊涛骇浪之时,船只也不至于剧烈颠簸,将士们身体舒适,军务也能顺利执行。到那时,自然不会再有兵士晕船生病了。”

  “果然是好计!凤雏先生果然高见啊!”

  曹操一再道谢,而庞统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哪里哪里!这不过是庞某一人的浅见罢了。丞相还须深入探究原因,再仔细研究对策才是。另外,曹军中病号频出之事,切莫让东吴知悉。请丞相尽快处置妥当之后,再一举出击,必能击破东吴!”

  “不错!此事若是让敌军知悉就糟糕了!”

  曹操立刻感到此事刻不容缓,于是立刻采纳了庞统的建议。他第二天便亲自来到码头察看,又急召诸将领,下令让所有工匠立刻赶制连环锁、大钉。

  庞统在魏军营中悠然做客,他见到曹军如此动静,心中不禁窃笑。

  这一日,当他又与曹操畅谈军事之时,庞统又伺机说道:“庞某能认识丞相,得投名主之下,可谓达成了自己多年的夙愿!庞某不才,愿在有生之年誓死报效丞相,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据我所知,吴国诸将对周瑜并非真心服气,大多心中怀有忌恨,甚至有不少人已有谋反之意。以大将来说,至少有五人心中已有谋反之心。倘若丞相容许,庞某愿以三寸不烂之舌,前去游说。我想这些大将必定会得以劝降,转投丞相麾下。到了那时,丞相别说生擒周瑜,即使平定刘备也不在话下。庞某以为,平定刘备乃我军的当务之急。虽然东吴不可小觑,但刘备才是丞相真正的敌人!”

  庞统的一番说辞,正中曹操心坎。曹操一边深幸得到凤雏,一边说道:“烦请先生再回一趟东吴,劝降诸将,秘密举事。倘若成功,曹某定封先生为三公之列!”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