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小至

  杜甫

  【题解】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作于大历元年(766)。时诗人寓居夔州。冬至前一日,感慨天时人事的变化,感叹时序更替冬将去、春将来,感怀有着相似景致的故乡。

  至前一日,即会要小冬日。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①,吹葭六琯动浮灰②。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③,教儿且覆掌中杯。

  (录自《全唐诗》卷231,中华书局1960年版)

  【注释】

  ①五纹:五色彩线。宋刘敞《锦绣溪行》:“五纹婉转沉吟香,时时飞出双鸳鸯。” ②葭(jiā):初生的芦苇。六琯(guǎn):用玉制成的管乐器,上有六孔,故称“六琯”。 ③云物:景物,景色。宋范成大《冬至日铜壶阁落成》:“故园云物知何似,试上东楼直北看。”

  【评析】

  “天时人事日相催”,写时间飞逝,也写俗事忙碌,“催”蕴含着人在时序推移、繁杂事务前的紧迫感和无力感。紧张繁乱中,冬至节又一次到来了。“冬至”承“天时”,“阳生”是冬至节气的重要表现,“春”是“阳生”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觉。“刺绣”句,意为刺绣时女子们增添了丝线,说明冬至带来的日长变化。据《唐杂录》记载,唐代宫廷根据女红揣测白日的长短,冬至后白日渐长,也便比常日增一线之工。诗人另一首冬至诗《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也以丝线入诗:“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后人诗词中常以“添一线”“一线添长”为典吟咏冬至。“吹葭六琯动浮灰”,化用《后汉书·律历志》之典。据《后汉书》记载,吹葭灰是汉时候气之法。密闭室内,放置木桌,桌上依方位放律管,如诗中“六琯”,然后将芦苇茎中的薄膜制成灰放入律管内,每到节气到来,律管内的灰就相应飞出,即“动浮”。颔联两句皆为预测冬至的方法,扣题“小至”,并以此强调冬至将至。颈联虚写冬至后的景色。“将”“欲”说明岸的“舒柳”和山的“放梅”,都是诗人想象中的画面。诗人赋予河岸与山峦人的性情,特别是“待”“冲”两个动词的使用,充满了迫切期待的情感。“云物”承颈联,上述景色和诗人故乡无异,诗人由眼前景写到故乡景,是怀乡之情的表现,而尾句“且”字,透露出寄寓异乡、归乡不得的无奈。

  【相关链接】

  唐代《开元假宁令》规定,冬至日属“假宁之节”,朝廷官员休假七天。皇帝则于冬至当天接受群臣朝贺,并在南郊圜丘举行祭天大典(武周例外,亲祀明堂,合祭天地)。唐时统治者崇奉天命,信仰天帝,故冬至祭天是唐朝“凡岁之常祀二十有二”的第一祭,居于所有祭祀活动之首。冬至节,朝廷还会发布赦书,赏赐官员并赦免罪犯,“大辟罪以下,咸赦除之”。

  民间延续古俗,拜贺尊长,聚会宴饮。晋魏时,“以红线量日影,冬至后日添一线”的习俗广泛流行。隆冬时节,人们企盼着春天,日添一线,数过九九八十一天,春天就该到来了。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