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李清照
【题解】
这首词是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大致作于建炎三年(1129)。其时,词人的丈夫赵明诚任江宁知府。这首词描写了上巳节词人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家中宴请亲族的场景,抒发了词人对故国、旧都的思念。
永夜恹恹欢意少①。空梦长安②,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③。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录自《全宋词》第2册,中华书局1965年版)
【注释】
①恹恹(yān):病态的样子。唐韩偓《春尽日》:“把酒送春惆怅在,年年三月病恹恹。” ②长安:此处指北宋都城汴京。 ③草草:简单,不丰盛。明唐寅《除夜坐蛱蝶斋中》:“灯火萧萧岁又除,盘餐草草食无鱼。”
【评析】
上片开篇“恹恹”写词人的身体状况,“欢意少”写心情,病中的词人意兴索然,故而觉得节日的夜漫长无比,“永夜”二字传递出内心的无望。“长安”句,进一步解释“欢意少”的原因。徽、钦二帝被俘后,宋高宗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这一年词人也随夫君离开汴京赴江宁上任。词人怀念故都汴京的盛世光景常常在梦中出现,午夜梦回,依稀还能认出都城的街道。“空”字极言梦之虚幻,金军入侵,汴京沦陷,词人再也回不去了。“为报”说明是听说,“宜”意为应该,“花光月影”是词人推测而来的虚笔,是对故都春色的美好想象,充分体现出词人对汴京的眷恋。下片描写家宴。“随意”“草草”说明宴席简单,然而,简单的宴席、酸梅酿的美酒,恰与词人此刻“欢意少”的心意相称。酒至酣处,词人不禁发出感叹,醉了就不要插花了,花儿也莫要笑我,可惜春天与人一样,也在慢慢老去。词尾词人将春与人相比,写春逝更是写感伤,婉曲地表达忧国情怀与人生感慨。
【相关链接】
插花,为宋人的习俗。宋代,插花风盛,鲜花在文人诗词创作中是极常见的意象,杨万里、陆游、叶绍翁等,多有与花有关的诗词作品。百姓生活中插花也变得十分重要。《洛阳牡丹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南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西京牡丹闻于天下,花盛时,太守作万花会……簪花钉挂,举目皆花。”可以见出当时风气炽盛。《东京梦华录》:“是月季春,万花烂漫,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种种上市。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蒋捷《昭君怨·卖花人》,也有对卖花之人的摹写。宋代,可以说以宋徽宗赵佶为代表的书法、绘画、诗词曲等大批文人才子的美学艺术的创作,正是“花”这一美的代言和“花艺”得以繁荣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