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上身的家庭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维榕家庭心理治疗系列·解剖原生家庭真实案例(套装8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鬼上身的家庭
我在港大示范讲授家庭治疗,第一个来就诊的,是个一家四口的家庭,父母及一子一女。十五岁的女儿,说是“鬼上身”,发作时,一时双手握颈,一时自称是黄大仙上身,开口骂人,如此闹了七个月,连课也上不了。
家庭治疗是心理治疗中的一派,其重点是将一切心理毛病,都看作人际关系上的问题。既然病由关系生,治疗时也就经常邀请家人及密友参与。很多时候,光观看家庭成员间谈话的方式及互相行动的影响,也可以明白问题的因由及形式。
我看这个鬼上身的家庭,父母都是天下大好人,凡事讲理。但是讲道理的家庭有时是最闷人的家庭:母亲控制力强,一方面埋怨丈夫不管教女儿,一方面又阻止丈夫管教,父亲看来十分无奈;十三岁的儿子紧随母亲身旁,性情却一如其父,毫无火气,半点都不像成长中的少年。
奇怪的是十五岁的女儿,长得亭亭玉立,甚有主见,全无形容中被百鬼缠身的模样。
骤眼看这个家庭,与一般家庭无异。他们刚从医院把女儿带出来,但看他们谈话,却一点也没有身历大事的气氛。
我与他们谈话一小时后,只觉倦不可言,再过一会,就产生一种发疯的感觉,真想自己也能鬼上身一番,做些不可理喻的事。
家庭这个组织,实在不可思议,一方面是爱与养育的基地,一方面又是毛病的制造所。
最妙的是每个成员所扮演的角色,其实是互相造成,而不是各自独立的。有如此“讲理”的父母,才有“鬼上身”的女儿。如此推理,令我奇怪的倒是十三岁的儿子,不知他究竟在担任哪一角色。
我见了这个家庭一次后,心中觉得很不畅快,像被人捆绑般难受。恰巧朋友带我去看裴艳玲演钟馗。河北梆子戏表达自由,剧中人骂得开心,死得痛快,生气时双足顿地,快乐时放声狂歌。看剧后我感到十分舒畅,也高兴得手舞足蹈。
因此第二天我又见这个家庭时,顿然生悟。家庭治疗者最易犯的毛病,就是谈得太多,做得太少。这一次,我立心少谈多做,与这家庭合演一幕“捉鬼”的活剧。
我认为要捉的鬼,倒不是上女儿身的“黄大仙”,而是父亲的“好人鬼”,母亲的“控制鬼”,儿子的“无所谓鬼”,因为这几种鬼加起来,常会造成家庭的束缚,令人无法喘气。
既然女儿说发病时不知发生何事,我就要求其他家人演给她看当时她病发的过程:母亲变了女儿,黄大仙、观音兵地乱扯一番,又打又闹,奇怪的是箭头老是指向母亲。
父亲做了母亲,儿子做了父亲,两人对着由母亲扮演的鬼上身女儿,除了祈祷耶稣赶鬼外,却是毫无办法。
如此闹了一回,奇怪的是平时很多不明所以的问题,都在这真真假假的一幕家庭剧中显现无遗。
真的女儿站在一旁观看,十分不舒服,脸上一派被人拆穿的感觉。
我问母亲扮鬼上身的感觉如何,她说:“很开心。”第一次见她有如此开心的笑容。
人在不用控制自己时,实在有极大的自由;可惜的是,大部分人都失去了舞台上所追求的那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表达,非要借助满天神佛,才能舒一口气。
家庭治疗的道理,就是在成员互相影响的一连串连锁及反弹行动中,找出其阻滞之处,像针灸一样,把家庭的经脉打通。通了脉的家庭,就有能力面对需要处理的问题。
这两位父母一旦发现他们要处理的其实不是鬼上身的问题,而是“家中有女初长成”令人头痛的问题,再加上一个紧随尾后的准少年,自然就知道需要改变本来的步法,重新共舞一幕有活力有生气的家庭舞蹈。 李维榕家庭心理治疗系列·解剖原生家庭真实案例(套装8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