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 论斤买旧书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奋斗在八十年代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好了吧,国外啥没有呀你老人家就别跟着凑热闹了,你儿媳妇不是直念叨东西太多带不了么,你再买东西,回头不怕你儿媳妇生气啊?”赵淑兰说话一大股醋劲儿,其他人脸色也都不大好看。
偏老婆子就跟看不懂似的,狭长的吊梢眼上下打量苏云溪,没头没尾的感叹道:“瞧不出来小姑娘长这么好看竟然是摆地摊儿的,可惜了。”
“你父母是做什么的?你们是外地来的吧,我们本地人家是肯定不会让大闺女上街抛头露脸的,传出去对名声不好!”
我嘞个去!不可否认,苏云溪有一瞬间两只手是真痒痒,恨不得左右开弓赏老太婆两个耳光尝尝,不过她控制住了,看在两摞旧书字画的份上,笑容还很灿烂。
“摆地摊很可耻么?劳动阶级不分贵贱,难不成新社会了还要倒行逆施,女人要像旧社会似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我可不是那个意思!”老婆子矢口否认,被扣上帽子有可怕她可是见识过的,连忙改口说:“伟大领袖都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社会开放了,女人出来做生意也很正常!”
“对嘛!老太太你这话大家都爱听,我们女同志呀就是应该多多支持女同志,我看您这么多旧书是要去卖是吧?”苏云溪话题转移得特别快,可偏偏就连梁琴在内都没察觉出异样。
老婆子满不高兴地把东西往地上一搁,摆开了拉呱的架势抱怨道:“卖啊!都是些破烂玩意儿带出国去干啥?住五楼呢一趟趟往下搬累死我了,千辛万苦弄下来,有时候收破烂的还不肯收!”
“旧书收回去能干啥用?你像什么铝啊铜啊之类的才值钱!”赵淑兰忍不住接了话。
老太太顿时来劲儿来,装腔作势道:“昨个我儿媳妇扔院墙根底下的东西你不是翻过么,怎么着呀,找着宝贝没有?”
“呸!我是去看看谁没公德心扔垃圾,谁去翻了!”赵淑兰当场炸了,蹦起来说:“别以为你们家出国就了不起,谁不知道国外资本家挖咱技术人员没安好心,你家还沾沾自喜,腰杆子软脸皮倒够厚的!”
“说谁呢你!赵淑兰我好歹也是个长辈吧,瞧你个泼妇相,分明就是眼红我们家有本事出国,我媳妇扔个旧书碍着你了,要你在这多嘴多舌!”老太婆也不遑多让,撸起袖管就准备跟赵淑兰干仗。
赵淑兰早就看他们家不顺眼了,当初外国人来挖墙脚,大伙都说好一致对外,要将技术用在祖国的建设上,谁也不接受招揽的。
结果可倒好,老太婆一家人悄没声儿地连签证都办好了大伙儿直呼上当,可不已成舟,人家直接上厂部办了内退,除了在背后骂,谁又能拿他们一家人怎么样?
憋着一肚子气,赵淑兰骂道:“没碍着我,碍着大家了!要搬走了就可以乱扔垃圾吗?当初拿着鸡毛当令箭到处去抄别人家的时候啥都往自家搬,哦,现在成破烂了就到处乱扔啊?什么素质!”
“整个工人巷你去瞧瞧,谁家不要的东西不是扔在墙角,你别想针对我们家,我老头子是犯过错,可他都死那么多年了,整天翻老黄历有意思吗?”被提及了不光彩的发家历史,老太太眼神闪烁。
苏云溪一听就明白怎么回事了,也就是说,老太太现在家里那些旧书,本来就不是他们家的。
“都是街坊邻居的,别吵了,伤和气。”苏云溪火速拉架。
先按住了赵淑兰,压低了声音在耳边说道:“赵阿姨别生气了,看您今天又给我带这么多客人,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激你,这样好了,等我新货到了,给您留双最漂亮的,权当是我的谢礼。”
“呵呵……那怎么好意思。”赵淑兰嘴上虽然拒绝,可心里早就已经乐开了花,白白得了好东西谁不开心啊!
赵淑兰光顾着乐了,苏云溪又转过脸来对老太婆说:“要不这些旧书就卖给我吧,正好我当课外书看。”
“课外书啊?对对对,这些可都是好书,有些被老鼠啃烂了边边角角,不妨碍看的,都是好书啊!”老太婆两眼放光,高兴得立马顾不得理会赵淑兰了,热络地拉起了苏云溪的手,亲热得她都有些尴尬。
课外书可不能是卖破烂的价儿,老太太当场反口:“小姑娘我看你好学,八分钱一本卖给你怎么样??”
“什么?八分钱也太贵了吧!你卖给收破烂的都是论斤称,一斤顶多三四分钱,卖给我居然要八分钱一本,那我不要了。”苏云溪可不想当冤大头被人宰,她故意装成肉疼的模样,连声调都变得夸张起来。
梁琴见状没好气地拉了她一把,霸气地说道:“课外书图书馆大把全新的,你拿我的借书证去,买什么破书。”
老太婆看这架势,只好讪讪然地说道:“也不全是破书,还很多好的都在书架上,我也是觉着卖给收破烂的太可惜了,还没舍得搬下来,要不小姑娘你上楼看看去,看看可有合适的。”
苏云溪没表现出强烈的购买欲,而是正儿八经地开始砍价:“既然书很多那我肯定能挑出几本合适的,只是价钱咱得先讲清楚。”
“八分钱一本我肯定是不会要的新书才多少钱,这样吧,我也不叫吃亏,还是论斤,我在收破烂的基础上,一斤加两分钱,行就跟你去看,不行就不打扰了。”
老太婆看她态度强硬,只好退一步说道:“行吧,那就六分钱一斤,先说好,你得买多点,要是光要上去看,上去挑吧。”
“做什么非得买旧书,都说了拿阿姨的借书证去图书馆借不要钱,你不用怕麻烦,反正我们家的借书证每个月都浪费的,我不爱看书,家里人也不爱看。”
梁琴皱着眉头,心想她摆地摊也不少挣钱,估计是家里还有其他困难,否则怎么会困顿到想不到要买旧书烂书的地步? 奋斗在八十年代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