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梨花看着义愤填膺的众位老国公,心头一热,眼睛有些湿润。向众人施了一礼,说道“多谢众位老国公庇护。老人家的爱护之意,梨花铭感在心。圣上、各位国公,平定突厥是圣上的心愿,是公爹的遗愿,也是梨花的夙愿。兵伐突厥胜败尚不可料,既然有这个机会能让两国永结盟好,何乐而不为?请圣上不必犹豫,应允他们才是。”
李世民看看樊梨花,看看徐茂公,思忖良久,微微点头,说道“既然元帅心意已决,朕焉有不允之理。只是……朕该怎么向薛爱卿交代啊!”
“请圣上不必为难,微臣自会向薛将军说明的。”樊梨花施礼道。
李世民又沉吟半晌,最后长叹一声,点头道“只是委屈了元帅。”
樊梨花一笑,说道“为国为民,梨花死而无憾。圣上,突厥提条件了,咱们也要提条件。圣上不妨宣召突厥的使者到银安殿当面与之交涉,他若是答应我们的条件,两国罢兵议和,不答应只有决一死战。”
“依元帅之间,我们该提什么条件?”
“其一要在白虎关界上祭告天地两国歃血结盟,约为友好,从此互不用兵。其二这场战事是苏宝同为报私仇引起來的,要让苏宝同向大唐军民致歉。其三要突厥归还趁中原内乱侵占的中原土地。只要贺鲁答应这三个条件,我樊梨花情愿在和盟之日,祭坛之上当众自刎以泄突厥臣民之愤。”
李世民听罢,暗暗佩服,不愧是三军司命处处想得周到。说道“好,就依元帅。”
“圣上,两国结盟事关重大,需要有一个心思缜密,善于谋事的肱股之臣料理。微臣举荐徐英公全权料理此事,不知圣上意下如何?”
“好,元帅之言甚合朕意。老爱卿,多劳你了。”
徐茂公连忙施礼,说道;“臣惶恐。圣上和元帅看重老臣,老臣自当尽心竭力料理此事,请圣上和元帅放心。”
“此事议定,朕即刻宣召突厥使臣苏江觐见。内侍,速去馆驿宣召突厥來使苏江银安殿见朕。”内侍躬身答应,连忙去了。
程咬金和众位老国公还欲再言,李世民道“此事就这样定了,无需再议。”
李世民又命内侍传旨,升座银安殿。一霎时,钟鸣鼓响,各项执事在银安殿列立。李世民冠带而出,端然稳坐于宝座之上。徐程等众位老国公列立阶下。李世民特意命人给樊梨花设了座位,樊梨花告座,虚坐在一旁。
时间不大,黄门官进來回禀,“禀圣上,突厥使臣苏江进见。”李世民在宝座上说道“宣。”黄门官站在银安殿角向外高声喊道“突厥使臣苏江进见。”
“突厥左丞相苏江朝见大唐天子陛下。”随着话音,苏江提带撩袍走上了银安殿。
樊梨花举目看了看,这苏江年约不惑,身材魁伟,五官周正,身穿突厥服饰,也有一些雍容态度。
苏江來到丹墀下施礼,说道“突厥下臣苏江参见大唐贞观皇帝陛下。”李世民说道“免礼。贵使请坐。”内侍移过绣墩,苏江告座。
李世民说道“贵使递來的国书朕已经和我朝中几位重臣商议过了。你们提的条件虽然有一些过分,为了两国百姓早日安居乐业,樊元帅情愿一死,以平突厥王庭之愤,换取两国和盟。不过,你们为了平息朝臣之愤向朕提出苛刻条件,朕答应了。朕也有条件要提,你家可汗若是答应,朕即刻和贺鲁可汗缔结盟约,从此两国结为友邦,永不侵扰。”
“这……”苏江面现一些难色,沉吟半晌说道“请陛下明示,下臣若是可以做主便应下。若不能做主,待下臣回明可汗,再行答复。”
李世民点头,说道“好。既然是两国和盟,就不能敷衍了事。两国共派兵士在白虎关界上凤凰山脚下修筑祭坛,朕与突厥可汗贺鲁共祭天地,歃血为盟。”
苏江点头说道“应当的,这个下臣可以做主。”
李世民又说“此其一。其二,这一场战事是苏宝同为报私仇引起的,苏宝同必须向我朝中上下致歉,以消我朝中众臣之怨。”
苏江又点头,说道“这也不是什么难事,下臣可以代我王和苏元帅答应。”
李世民又道“其三,要突厥归还趁中原内乱夺取的土地。”
“这……”苏江脸上显得十分为难,一时间犹豫不决。
“贵使,”樊梨花说道“只要贺鲁可汗答应这三个条件,本帅定在定盟之日,祭坛之上横剑自刎以向突厥臣民谢罪。”
“啊!”苏江这才注目看了看坐在李世民下首的樊梨花,心里不免暗暗惊异。好一个绝世佳人!不问可知这一定是大唐元帅樊梨花了。回思樊梨花这句话,半晌说道“好。下臣代我家可汗答应了。”
李世民说道“既然贵使答应了我们的条件,朕同意贵国的求和。朕委任我朝英国公徐茂公为使全权处理此事,贵使有什么事直接找徐英公协商就是了。”
苏江施礼说道“多谢陛下。下臣这就回归本营令人迎请可汗亲自驾临凤凰山。也请陛下派人协同下臣共筑祭坛。”
李世民道“修筑祭坛之事徐英公自会安排,缔盟之日等贺鲁可汗到來再行商定,贵使请先回去安排吧。”
苏江答应,一边告退往外走,脸上似露出一丝得意之色。
苏江下殿走了,李世民看了看樊梨花,说道“元帅看朕的应对如何?”樊梨花说道“圣上此番应对极为妥当。等贺鲁到來,请圣上立刻告知微臣,由微臣择定定盟之期。”李世民点头,说道“这是自然。薛爱卿那里……”樊梨花忙说“请圣上放心。薛将军乃是明晓大义之人,定然不会为了私情而致天下于不顾。微臣自会和薛将军说明,不劳圣上费心。”李世民叹道“元帅深明大义令我等须眉汗颜啊!朕一定重封薛爱卿,以慰薛氏一门为国为民之义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