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家的万花筒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现代家庭故事
十一岁的亚聪,是个智商甚高的孩子,可是他那修读过无数教子课程的母亲,却无法成功地教导孩子用心向学。
母亲说:“我无论要他做些什么事,事无大小,都必得谈判一番。单是带他前来辅导,就要答应给他买电脑游戏,去‘麦当劳’吃汉堡包,回家还要让他看两个小时电视节目……。”
明显地,母亲每次与儿子谈判,结果都是败得一塌糊涂。
母亲的烦恼不止于此,亚聪七岁的妹妹小瑛,半年前开始厌食。尽忠职守的母亲,于是立刻辞去自己的工作,回家看守儿女,终日盘旋在一双子女附近,不是赶亚聪做功课,就是催女儿吃饭。半年来,亚聪仍是不肯用功,小瑛仍是不肯进食,母亲声嘶力竭,仍然不肯放松。
为了提高管教效力,母亲在孩子房门上装了一道小玻璃窗,以便观察孩子在睡房内的动态,兄妹二人像玻璃缸内的小金鱼,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母亲不断观察的眼睛。
这一类在放大镜下成长的孩子,往往都会出现很多心理障碍。亚聪不是为自己而读书,小瑛也不是为自己而饮食,他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好像是为母亲而做。
如此严谨的母亲,却有一位对什么事都漫不经心的丈夫。大肚皮、矮个子,坐得平稳,冷眼看着妻子与子女纠缠不清,不想插手,他知道一插手就会惹来妻子的攻击,还是远离战场,自寻乐趣为妙。
星期六赛马日,是丈夫的大日子。放眼一匹匹骏马奔腾,死盯着自己投注的马匹,只感到心脏随马匹跳动,愈跳愈快,血液冲上头部,令他满面通红,汗大如豆,那一种极度紧张、如箭在弦的兴奋,比与妻子相处时更有高潮。
但是这一个星期六,妻子硬把丈夫拉来接受辅导。这些年来,带着两个孩子见辅导员,已经是母亲的惯例,只是这一次,辅导的顾问要求父亲一起前来。
妻子满怀期待,丈夫与两个孩子却是万分不情愿。父亲心中生咒:一个辅导员不够,还要加上个顾问,只望不要遇上一个“长气袋”,错过黄昏赛马。
母亲把孩子的问题,十分熟练地向辅导员请来的顾问细诉,着意不走漏任何细节。
亚聪愈听愈不是味道,决定消极抗议,对所有问话都不加理睬。小瑛静坐一旁,眼光呆滞,七岁的小孩像个小老人。丈夫追着附和妻子,问一句答一句,不断说:“孩子难教!”
这是一个现代家庭的写照!
我们的上一代,一个家庭往往生下七八个孩子,父母亲照应不暇,天生天养,孩子反而享有自己的空间,正常地长大。
现代教育强调培养孩子素质,故家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过分紧张的亲子关系,反而制造出很多儿童心理的新问题。
资质过人的亚聪,反而变成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不能面对外面世界。他唯一的游戏,便是惹母亲生气。小瑛也不甘落后,大概她幼小的心灵知道紧张的母亲不能忍受松弛,特意为母亲加添一分焦急。
细看这四口之家,竟然像个单亲家庭。全职妈妈,等于没有做妻子的机会。
但是,究竟是因为母亲要做全职妈妈,而忽略了做妻子的责任,还是因为妻子没有机会做妻子,而不自觉地当起全职妈妈来?
很多现代主妇,对婚姻生活有一定的要求,对儿女管教有一定的标准。但是很多现代男人,在婚姻中仍希望保持独身的自由,对于夫妻生活不协调或儿女教养麻烦之处,可避则避。没有获得丈夫支持的女人,将全部寄托放在孩子身上。婚姻愈是不美满,愈是要管教儿女。
这种恶性循环,在亚聪的家庭十分明显。
丈夫看到妻子对儿女的管教完全无效,对她说:“你太紧张了,应该放松一点!”
顾问说:“你太太那么紧张,你怎样帮她松弛?”
妻子也面向丈夫,说:“如果你在我焦急时把我拉开,或陪我出外散步,我就会安静下来。”
丈夫双手交叉抱在胸前,一听到自己需要有所行动,立即泄气。
这才发觉这一对夫妇,甚少正面交谈。问起他们的生活情趣,原来两人都是各自修行。
丈夫只喜欢跑马,妻子喜欢逛商店,话不投机,女的埋怨男的闷人,男的讨厌女的噜苏。
辅导员刻意经营,制造环境让貌合神离的夫妇互相交谈,商讨怎样调整他们之间关系的问题。不被关注的妻子深情款款地望着丈夫,希望他伸出爱护之手,丈夫却顾左右而言他。
他不是不解风情,只是长期习惯了做有妻有儿的王老五,怎肯轻易放弃这一份自由自在。眼看五时将至,再不起程便赶不上夜场赛马。
于是,男人对妻子的要求一一答应,对辅导员的意见全部接受。然后一声拜拜,快马加鞭。
妻子满腔疑团,挽着一子一女,商讨如何打发晚上的时间。亚聪嚷着要去“麦当劳”,母亲吩咐小瑛一定要进食;儿子吵不停,女儿苦着脸。
母亲的寂寞与悲哀,唯有全部投射到两个小孩子身上。 家的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