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家的万花筒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妻子当帽子
品博士是音乐教授,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但是他生了一个奇怪的毛病,就是愈来愈认不出人的面貌。
有时门下熟悉的学生去找他,他会望着对方发呆半天,然后问:“你是谁?”直到学生开口说话,他才从声音认出人来。
问题愈来愈糟,品博士不但认不出熟人的面孔,而且在不应该有面孔出现的地方见到面孔。因此,他不时在路上与水龙头或电灯柱说话,或把楼梯扶手当作小孩子,闹出笑话无穷。
初时人人以为这不过是老教授摆乌龙或者老眼昏花,但是验眼后却证实他的视力正常,连落在地上的细针都逃不过他的眼。于是,眼科医生把他推荐给脑科专家Oliver Sacks。
Sacks是脑科名医,而且是一位十分成功的作家,他的作品曾被拍成电影,早期有一部由Robert De Niro主演的,叫作《醒来》(Awakenings ),描写精神病院内无可救治的一群病人,在服用一种刺激脑下垂的药物后,全部变得正常起来。只是,在医院上下大事庆祝、人人开心之际,药气一过,全部病人又打回原形,回复他们本来那混沌初开的状态。
Sacks的文字,都是根据他的真实个案而写的,有趣之余,也充满一种哲理的启示。
品博士的个案也不例外,老教授这种歪曲了的视觉,令我们不得不对我们惯常所看到的现实世界产生怀疑。
下例是Sacks初见品博士时的简况:
Sacks与他交谈几分钟,就觉得这是一位十分有教养、幽默及机智的长者。初时不觉得他有何奇异之处,直到为他检查脚板底下的自动神经反应后,叫他穿回鞋子时,竟发觉他几分钟后都没有反应。
Sacks提醒他说:“你可否穿上鞋子?”
老教授问:“鞋子?什么鞋子?”他专注地往下望,注意力却放在脚上,说:“这是我的鞋子,是吗?”
Sacks莫名其妙,以为他在开玩笑,或是自己听错了。
对他说:“这是你的脚,那才是你的鞋子。”
“噢!”他说,“我还以为那是我的脚!”
Sacks从来没有碰上这种问题,因此,他特意拿出一本地理杂志,叫老教授形容封面上的图案,那是一张沙漠照片,只有绵绵的一片沙海,品博士却看得津津有味,他说:“我看到一条河,河上有一所房子,房子有很大的露台,还有很多彩色的降落伞,从天而降……”
品博士对自己的形容十分满意,面露笑容,他以为已经完成任务,四处张望找寻他的帽子,准备离开。
然后,他走向静候的妻子,伸出手来,抓着妻子的头不放,当是帽子,企图把它提起放上自己的脑顶。
这位误把妻子当帽子的人,他的视觉世界是那样地脱离现实,但是在现实的世界里,他竟然成功地身居要职。
为了了解他怎样面对现实世界,Sacks特别到品博士家去拜访。
品博士家中挂满亲属的照片,问起他来,才发觉这位艺术家完全认不出任何一个人的面孔,包括自己在内。
原来品博士对于人的五官以及面部表情,完全无法辨认。对他来说,人的面孔是个抽象的砌图,令他完全摸不着头脑。
Sacks把衣襟上的一朵红玫瑰取下,问品博士说:“这是什么东西?”
品博士拿起玫瑰,思量半天,说:“这东西大概六英寸长,是个红色物体,附有绿色配搭。”
Sacks追问:“你想它是什么东西?”
品博士十分迷惑,他说:“这很难说,它缺乏固体物件的那种基本平衡,可是它具有更高层次的自我平衡……”
Sacks说:“你嗅嗅它看!”
品博士把花放到鼻前吸一口气,立即恍然大悟:“噢,是早春的玫瑰,真香呀!”他随即哼起“玫瑰玫瑰我爱你”来!
Sacks又拿出自己的一只手套叫他形容。品博士拿起手套摸来摸去,说:“这东西具有连绵不断的表面,可以张开接起,而且附有五个伸张处,可能用来放置五种大小不同的物体……”
一朵花、一只手套,是三岁小孩都认识的东西,可是对于学识丰富的品博士来说,它们全无熟悉之处。迷失在一个虚无缥缈的抽象世界中,他完全看不到实体,只有一连串的抽象意识。但这不是视觉问题,而是眼中所看到的东西,无法与脑部其他部分联系起来,结果不单视而不见,而且往往无中生有。
品博士同时是一位画家,墙上挂满他历年来的作品。他早期的画作,全是写实的,但慢慢地愈来愈抽象;到晚期,更是杂乱无章。
他的妻子说:“这是艺术家的趋向,由写实至抽象,是艺术成熟的表达!”
Sacks心知肚明,诊断品博士患有一种严重的视觉疾病,而且日渐加深,侵蚀他对实物及形象的意识,毁灭他对现实世界的知觉。因此他墙上挂着的画,并非他的艺术创作历程,而是他病情发展的一种见证。
Sacks把这个个案收入他一本名为《误把妻子当帽子的男人》(The Man who Mistook his Wife for a Hat )的书中,并且编成舞台剧。
我很喜欢品博士这个故事,起初是因为自己也像他一样,常常认不出人的面孔,因此对他的毛病特别感兴趣。
后来却想: 一个人怎样去建立自己的世界,组织所见所闻所觉的资料,其运作过程其实与电脑一样。我们打开电脑,按什么钮就见到什么画面,习以为常,直到有一天电脑坏了,按了钮却只见到花斑一片,才明白很多以为是习以为常的道理,其实一点也不寻常。
只是花斑一片,也自有天地。品博士的抽象世界可能比现实世界丰富。为了应付现实生活,眼花缭乱的老教授,不自觉地用音乐去补足。原来他自创了很多不同的歌曲,穿衣服时有穿衣歌,吃饭时有吃饭歌,他只要哼起调子,就可以随着韵律完成生活上每天必须完成的琐事。音乐是他的“盲公竹”,使他在失去视觉感应的情况下,仍可过着正常生活。到他死去的那一天,仍可以唱个不休。
很多正常人,虽然没有生理上的问题,却一样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到死的一天都听不到美妙音乐。 家的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