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心中之旅

→上林湖

心中之旅 余秋雨 2974 2021-04-06 08:3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心中之旅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上林湖里有很多滑滑的硬片,弯腰捞起来一看,是瓷片和陶片,好像这儿打碎过很多器皿。一脚一脚趟过去,全是。那些瓷片和陶片经过湖水多年的荡涤,边角的碎口都不扎手了,细细打量,釉面锃亮,厚薄匀整,弧度精巧,比平日在家打碎的粗瓷饭碗不知好到哪里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这里曾安居过许多钟鸣鼎食的豪富之家?但这儿没有任何房宅的遗迹,周围也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豪富人家的日子怎么过?捧着碎片仰头四顾,默默的山,呆呆的云,谁也不会回答孩子们。孩子们用小手把碎片摩挲一遍,然后侧腰低头,把碎片向水面平甩过去,看它能跳几下。这个游戏叫做削水片。几个孩子比赛开了,神秘的碎片在湖面上跳跃奔跑,平静的上林湖被犁开了条条波纹。不一会儿,波纹重归平静,碎瓷片、碎陶片和它们所连带着的秘密全都沉入湖底。我曾隐隐地感觉到,故乡也许是一个曾经很成器的地方。它的“大器”不知碎于何时,碎得如此透彻,像轰然山崩,也像颓然家倾。为了不使后代看到这种痕迹,所有碎片的残梦都被湖水淹没,只让后代捧着几个补过的粗瓷碗,盛着点儿白米饭霉干菜木然度日。如果让那些补碗的老汉也到湖边来,孩子们捞起一堆堆精致的碎瓷片碎陶片请他们补,他们会补出一个什么样的物件来?一定是硕大无朋又玲珑剔透的吧?或许会嗡嗡作响,或许会寂然无声?补碗老汉们补完这一物件后必然又会被它所惊吓,不得不蹑手蹑脚地重新把它推入湖底然后仓皇逃离。

  我后来才知道:

  大约自公元200一1200年(东汉至南宋)的1000年间,上林湖的越窑,是中国青瓷文化的圣地,汇集着无限的历史精致。据记载,皇家一次就会向这里定制青瓷14万件,赐赠全国高官。每年多少次?一次次加在一起有多少件?真是一个天文数字。这里烧制的青瓷还是当时中国与外国进行贸易的主要项目,一艘艘沉甸甸的货船小心翼翼地从不远处的明州港(宁波)起锚,驶向日本、高丽、菲律宾、波斯、伊拉克、印度和埃及。唐代诗人陆龟蒙的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可以证明越窑在当时的崇高地位。

  上林湖里的青瓷碎片。上林湖是唐时“越瓷”(又称“秘色瓷”)产地。这是当年吴越王钱俶的“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秘色”。

  这“千峰”中的第一峰就是吴石岭。它把翠色映在上林湖里,再染遍万千青瓷,使得海内外千年杯盏间全是我家乡的湖山。

  垒窑的石块,从吴石岭上采凿;烧窑的树木,从吴石岭上采伐。窑变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烘炭,也在吴石岭下一堆堆地烧制。吴石岭是千年越窑的靠山。

  那么,越窑为什么风光了1000年而在南宋末年突然沉寂了呢?几年前我从一位杭州老人口中听到过一种动人的传说。

  老人说,本来越窑到宋代因受到各地同行的竞争,势头渐弱,但是朝廷遇北方强敌后仓皇南渡,偏安杭州,大建宫苑宅第,对青瓷的需求急剧高涨。越窑离杭州近,一时又兴旺起来。

  当时的窑主也姓余,在杭州宫苑豪门间成了一个你争我夺的对象,因上林湖而被称为“余上林”。余上林由于经常安排供货路线,熟知全国情势,一天在杭州宫苑遇到一个襄阳籍的太监,便随口说了句“襄阳已被蒙古军包围三年”。太监把这话传给一位同乡宫女,宫女又在皇帝宋度宗面前说起,使皇帝大吃一惊,因为当朝权臣贾似道从来没有给他说起过。皇帝一问,贾似道巧言解释了几句,转身捉拿了那宫女和太监,最后牵连出窑主余上林,一并杀害。

  流荡在飞檐翘角中的晨曦-余姚鼓楼。

  贾似道祸国殃民,终被谢太后罢官远贬,押解他的是一位会稽县尉,出于义愤在半路把他处决。半年后,元军攻入杭州,南宋灭亡。正当兵临城下之际,一个初春的黑夜,长长一队货运马车来到上林湖畔。押车的一位文官原是余上林的密友,找到余上林的年轻儿子,说车上是宫廷图书馆最珍贵的版本,破城之日一定会被付之一炬,希望能找一个地方密藏。

  山中瓷窑有如少女闺房,“出窑”则恰如女子出嫁。这蝠制作于清代1770—1790年间的纸本水彩画,形象地再现了瓷器“出窑”情景。

  余上林的儿子是当时的新窑主,一听宫廷就眼冒怒火。那位文官立即告诉他:“贾似道已被处决,你们余家的仇已经报了。现在,天下斯文的最后一脉,全押在车上。”说着指了指车队。

  窑主想了想说:“这么珍贵的书,放在哪家宅子里都危险,只能藏到吴石岭我们开采窑石的一个洞窑里,但是山洞潮气重,要在四周存放大量的石灰和干炭……”

  文官说:“元军几天后就会破城,很快就会到这里,等不及了。刚才我看见湖边有小山似的几囤干炭,那是谁家的?”

  窑主说:“我家的。但这是我36座大窑的口粮,现在也很紧巴。窑火一停,瓷器全毁,窑也废了。”

  文官一听,连连摆手,说:“那使不得,使不得。”他想,千年越窑已经差点断送于余上林的屈死,现在只剩一口残喘,如果连残喘也断了,怎么了得?便又加了一句:“窑比书要紧!”

  “不,书比窑要紧!”这是从内门传出的声音。窑主的年轻妻子朱夫人夺门而入,与丈夫双目一对。夫妻俩随即出门,站上一个高高的木台,齐声向着湖边高喊:“个窑熄火!”

  烧窑的工人万分惊诧,纷纷跑到木台前来询问究竟。夫妻俩斩钉截铁地低声说:“不要问了,个窑熄火。”

  于是,小山般的干炭运进了石窑,然后抬进一箱箱图书。封洞时一切都做得不露丝毫痕迹。怕自己和别人失口。窑主夫妻带着那一群封洞工人远走他乡,不知所终。

  越窑的历史从此中断。 心中之旅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