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寻觅中华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然而,太阳总要西沉,黄昏时刻的西风有点凄凉。
孔子回到故乡时已经六十八岁,回家一看,妻子已经在一年前去世。孔子自从五十五岁那年开始远行。再也没有见到过妻子。这位在世间不断宣讲伦理之道的男子,此刻颤颤巍巍地肃立在妻子墓前。老夫不知何言,吾妻!
七十岁时,独生子孔鲤又去世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老人悚然惊悸。他让中国人真正懂得了家,而他的家却在他自己脚下,碎了。
此时老人的亲人,只剩下了学生。
但是,学生啊学生,也是很难拉住。七十一岁时,他最喜爱的学生颜回去世了。他终于老泪纵横,连声呼喊:“天丧予!天丧予!”(老天要我的命啊!老天要我的命啊!)
七十二岁时,对他忠心耿耿的学生子路也去世了。子路死得很英勇,很惨烈。几乎同时,另一位他很看重的学生冉耕也去世了。
孔子在这不断的死讯中,一直在拼命般地忙碌。前来求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他还在大规模地整理“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尤其是《春秋》,他耗力最多。这是一部编年史,从此确定了后代中国史学的一种重要编写模式。他在这部书中表达了正名分、大一统、天命论、尊王攘夷等一系列社会历史观念,深刻地塑造了千年中国精神。
一天,正在编《春秋》,听说有人在西边猎到了仁兽麒麟,他立刻怦然心动觉得似乎包含着一种“天命”的信息,叹道:“吾道穷矣!”随即在《春秋》中记下“西狩获麟”四字,罢笔,不再修《春秋》。他的编年史就此结束,以后的《春秋》文本出自他弟子之手。
“西狩获麟”,又是西方!他又一次抬起头来,看着西边。天命仍然从那里过来,从盘庚远去的地方,从老子消失的地方。古道西风,西风古道。
渐渐地,高高的躯体一天比一天疲软,疾病接踵而来,他知道大限已近。
那天他想唱几句。开口一试,声音有点颤抖,但仍然浑厚。他拖着长长的尾音唱出三句:
泰山其颓乎!
梁木其坏乎!
哲人其萎乎!
唱过之后七天,这座泰山真的倒了。连同南坡的阳光、北坡的风雪,一起倒了。
千里古道,万丈西风,顷刻凝缩到了他卧榻前那双麻履之下。
点评一:
两个伟大哲人的行走:老子飘逸,孔子坚韧。怀揣大道而如夸父追日,行走者莫不如此。对真理与生命之源的体认,为何必须经由脚踏实地的行走?敢于将自我放逐,方有大境界的获得。(老愚)
点评二:
商王向西迁都河南殷地迎来殷商黄金时代、孔子西行河南洛阳问礼老子、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消失于旷野、孔子西行卫国开始周游列国……本文并置事件,以叙事胜,以隐喻胜,足矣。在史实面前,感慨往往是无力的话语泡沫。(马策)
点评三:
行走,是一种生命的常态,也是一种生命的哲学。在老子看来,世间万物都该顺其自然,任何企图改变的举措行为都徒劳无益。在他身后,清晰地映照出一条人生的航标与指向:萧然出尘,避世无为。而孔子就不那么想,也不那么做。他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周旋于宫邑红尘。他勉力而为,乐此不疲。在他身后,显示着一条与老子背反的人生走向:生无所息,知难而进。
两位智者的会面,促成了中华民族两种原创精神的汇合,即当代学者李泽厚先生归纳的汉民族文化心理:儒道互补。(傅应湘) 寻觅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