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爆炸吧思维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杨妃听说李世民要召吴王便提议众妃嫔散去,让他们父子谈正事。
不一时吴王李恪就来到了太极宫千步廊,李世民见李恪来这么快就知道他刚刚正在东宫,便有些不悦道:“你整日在东宫做些什么?”
李恪来的路上问过去传旨的内侍,知道是一只从洛阳飞回来的鸽子错飞到李世民面前。
怎么一开口就说自己整日在东宫啊!
不过李恪在李世民面前向来恭谨,忙行礼回道:“回父皇,儿臣近来在帮助太子殿下训练信鸽。”
李世民闻言看一眼那只白鸽,淡淡地道:“这鸽子是你训练出来的?”
“回父皇,儿臣主要是管控各地鸽子站的布置和人员安排。”李恪老实回答道。
李世民点点头指着内侍手里的鸽子道:“这只鸽子是从洛阳飞回来的?”
李恪闻言接过鸽子看看鸽子腿上绑的竹筒回答道:“回父皇这是鸽子是从洛阳飞回来的。”
李世民闻言再次点点头道:“那个逆子训练这些鸽子想做什么?”
“回父皇,太子殿下是要把这些鸽子用来传递军情和一些重大朝政。”
李世民心道果然,这逆子要抢兵权了。当即做色道:“你们兄弟还要与哪里的军队联合啊?”
李恪闻言心里一惊连忙作揖道:“儿臣不敢!”
李世民闻言冷哼一声道:“你不敢,那个逆子敢。”
李恪一听要闹误会慌忙双膝跪下道:“太子殿下也绝无此意,太子殿下只是想觉得我大唐幅原广阔边境线绵长,现在军情传递速度太慢,才让儿臣在东宫训练信鸽,以为传递军情之用。
而且准备用一两年时间大唐往的东方布置,为东征高句丽做准备,现在往东才布置到洛阳,绝无私下勾结边军的意图。”
李世民见李恪如此小心谨慎,心想李承乾就算真要做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也不会对他说,便叹口气扶起李恪道:“那你看看这张纸条上写的是什么?”
李恪接过看一眼便如实答道:“回父皇,这上面的说的是兵部李尚书平定了齐王的叛乱凯旋归来,昨晚他带兵到了洛阳城外。”
李世民想起前几天李世绩上的奏疏,算算时间与路程也该到洛阳城外了,便点点头,又问道:“这上面写是什么东西,你又是怎么一眼就看懂的?”这是才李世民最关心的。
“回父皇,这上面的只是一些数字。”李恪说着走到李世民面前,指着那些小数字,一一告知李世民阿拉伯数字对应的一、二、三、四……
李世民认了半天道:“就算这些是数字,你是怎么知道里面写的是什么事情呢?”
李恪闻言道:“拿本书来。”
旁边伺候的内侍忙拿来一本论语。
李恪便告诉李世民,前两个数字代表页数,第三个数字代表行数,第四个数字代表字数。
李世民忙亲自按照数字在那本论语里找了半天可是,等把所有的字都写出来,一看发现什么都不是,不由怒视李恪以为是李恪在骗他。
李恪见此苦笑道:“父皇,这张纸上的密码不是对应这本书,而是一本太子殿下亲自编的一本书,由两个内侍掌管。”
李世民闻言气的把手里论语和纸条都扔在桌上道:“那你怎么看一眼就知道这里写的是什么?”
李恪闻言忙道:“回父皇,今日卯时洛阳放回三十只鸽子,在儿臣来时已经飞回了二十四只,儿臣所以知道上面的内容,是因为刚才在东宫已经由内侍解读出来了。”
李世民心道那个逆子果然是谁都不信任,恪儿对他如此忠心竟然也被他防着。
想到此便叹口气道:“好了不说这些了,此刻已到了午时,你就和朕一起用午膳吧。”
“谢父皇。”
五日后兵部尚书李世绩和刑部尚书刘德威平叛得胜,押解齐王李佑和一众追随李佑造反的叛贼回到长安。
李世民在两仪殿里召见了他们,李佑造反对于大唐和李世民并算什么光彩事,所以两仪殿里三人只是简单的说了几句,便把这件事揭过去了。
然后李世民看着刘德威道:“刘尚书既然回到长安城,歇息几天就回部办公吧,太子性子急躁近办了不少关中士绅,刘卿家到了刑部看看能宽宥的就宽宥了吧。”
刘德威刚回来还不知道李世民跟李承乾闹到什么程度,听见李世民当面吩咐便连忙答应道:“臣遵旨。”
李世民心情不好,李世绩和刘德威便起身造退,只是李世绩站起来时才想什么,忙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双手呈上道:“启奏陛下,这是在齐王府搜出来的吴王写给齐王的信。
信臣已经看过了,是权万纪弹劾齐王之后写的,信里吴王殿下苦苦劝说齐王早日来长安认错……”
李世民闻言忙示意内侍接了信,打开一看确实是吴王李恪亲笔所写,内容也确实是劝李佑回长安认错,而且信里说明只要李佑回来,李承乾也会替李佑说话。
李世民看完李恪的信也想起当日权万纪弹劾李佑时,李承乾那看似胡闹批语。暗道:当时若是让李承乾胡闹一回,现在也就不用赐死李佑了。
长吁短叹了一会儿,李世民抬头道:“传吴王李恪来见。”
不一会儿,李恪来到两仪殿行礼毕,李世民赐他坐下便把那封信递给李恪道:“这是你写给李佑的信?”
李恪接过一看忙点头应下道:“正是。”
“你当时为什么要写信劝那畜牲回长安?”李世民看着李恪的眼睛问道。
“回父皇,是太子殿下让儿臣写的。”李恪如实答道。
“哦!”李世民更加不解了。
“当时权万纪上书弹劾老五时太子殿下便看出此事为真,只是想到老五身边小人太多,能给他出主意让他刺杀权万纪,也能给他出些别的主意。
太子殿下怕老五再犯下什么大错所以想劝老五回长安,然后太子殿下会出手杀了老五身边的小人再对老五严加管束。
只是老五的正妻乃是韦挺的女儿,当时韦挺一家刚被太子殿下处理,太子殿下怕他多心才让儿臣给老五写的这封信。”
李世民闻言怔了半天,又一次问道:“你说的都是真得?”
李恪闻言忙郑重行一礼道:“儿臣所言句句属实,不然给儿臣天大的胆子,儿臣也不敢给当时的老五写信啊。”
李世民闻言算是信了,点点头道:“听说老四的妻子都住在你的府里?”
李恪忙道:“这也是太子殿下的安排。”
“哦!”李世民闻言更加好奇,半晌道:“老四之死虽是他咎由自取,可是也不该折磨他啊,罢了也算他天良未泯,让你照顾老四的妻子。”
李恪闻言才明白原来李世民对李承乾的误会那么深,忙起身走到大殿中间跪下道:“启奏父皇,当日太子殿下命儿臣收留老四的妻子时,是想放老四一条生路让他去昭陵为母后守陵。只是担心有人再拿老四做文章所以才命人打断老四的双腿,这样老四就能安稳过完下半生了。
只是没有想到老四心高气傲不愿如此苟活竟然自杀在狱里。”
“什么?承乾打断青雀的双腿,竟是为了让放他一条生路?”李世民看实在不敢相信。
看见李恪点头,李世民依旧不敢相信他竟然误会了李承乾,半晌摆摆手示意李恪退出去。
“去把青雀写给朕的遗书和于志宁的密奏拿来。”看着李恪走出去,李世民阴沉着脸道。
李世民拿着李泰写给他的遗书没有打开,这份遗书的内容就早就深刻心中了,放下李泰的遗书又拿起于志宁写给他的密奏,这一份密奏中奏明李承乾逼迫李泰污陷于志宁和长孙无忌参与造反的事。
李世民再一次看于志宁奏疏,心里一动道:“把李义府上的青雀造反一案的卷宗拿来。”
这份卷宗李义府上奏时,因为李承乾已经把一干人犯全都在朱雀门打死了。
盛怒的李世民看都没有没有看一眼就扔出去了,后来内侍收起来就束之高阁。
此时李世民是第一次打开,李世民看见工整的蝇头小楷,讲究的文句以及对每一个的反贼叛决都是有凭有据,实在没有什么破绽最后重要的是,李世民翻阅完所有的卷宗,都没有任何有关于志宁和长孙无忌的内容,即便是涉及到他们的族人也没有牵连到他们一丝一毫。
李世民心里大是疑惑以李承乾的强势霸道,他要是真想用李泰谋反的案件攀扯上于志宁和长孙无忌,就算没有任何证据也会赖上三分,让他们脱一层皮。
李承乾无论在审理此案时还是在卷宗里也都没有丝毫攀扯于志宁和长孙无忌,李泰临死却留下遗书污蔑李承乾,是了李泰最恨李承乾,他就是死自然也不会放李承乾。
可是于志宁他又是怎么知道的此事的?
想到此李世民眼里杀机一闪,冷哼一声提笔写道:小人在列,为蠹则深;巨猾当枢,怀恶必大,右庶子黎阳县公于志宁,出自闾伍,言行罕称,於国无涓滴之劳,在朕匪枌榆之旧。……论其此罪,合从孥戮,但以夙经任遇,不忍枭悬。宜免家累,赐其自尽。
李世民写罢便抬头道:“传晋王来见朕。”殿里的内侍忙出去传旨。
不一时李治进来行礼道:“儿臣参见父皇。”
李世民听见头也不抬只是淡淡地道:“平身,你去于志宁府里宣旨,看着于志宁自裁后再去刑部传朕口谕让他们速速送长孙无忌去往琼州。”李世民毫无感情地道。
李治见李世民如此吓的脸都白了,正要说话,却见李世民摆摆手道:“快去吧。”
李治不敢多说怔了怔,失魂落魄地走出两仪殿。
“春风杨柳万千条,亿万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
时已初夏,龙首原上一派天然的田园风光。
站在高处俯瞰着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庄稼,经历了去年的严冬活下来的人们又经过一春的忙碌,在此时看着生长茂盛的庄稼,他们也与这片大地同时焕发了无限的生机。
无论他们是在田间锄草,在河边洗衣,在树林里割草,还是在围栏里喂鹿,都是满怀着希望,精神奕奕,脚步轻快,嘴里偶尔还会哼着不知名的小曲。
李承乾贪婪地看着这一切,他身后跟来的百官也都欣慰地看着这一片繁华盛景象,拈须微笑,听着李承乾吟的这半首改自***的《送瘟神》更是觉得十分享受。
只是一旁的赵节听了忍不住皱眉道:“陛下也真是的,明明都已经赐死了于志宁,赶走了长孙无忌却唯独对东宫没有任何封赏,连太子殿下纳个良娣也不准……”
赵节这么一说跟在李承乾身边的一众东宫心腹心里也都是叹息不已。
十天前李世民突然下旨赐死于志宁,让李治去刑部传口谕立即派人送走长孙无忌,罢免崔敦礼和百十个官员可谓是雷厉风行。
李世民的动作虽然波及面不广,但是影响深度和广度绝对要超过李承乾之前做的所有事情。
在这之前李承乾做多少事,只要李世民一道旨意都可以推翻,但是李世民亲自下的旨意一般情况下他自己是不会推翻的。
随着这一连串的旨意长安城的官员也都认清了一个现实,那就是谁与东宫作对就没有好下场,无论你是受宠的亲王还是股肱外戚。
一时间东宫的推行政令,再没有一个衙门,哪个官员敢于轻慢。
只是李世民对李承乾观感太差所以对李承乾和东宫众臣没有任何封赏……
当然这一点都不影响东宫众臣的积极性,甚至还有些窃喜。
谁抱上一个地位稳固的东宫太子的大腿,还能有机会为着这位太子受些委屈,会不心甘情愿?
不信看看前面一批为当年的秦王李世民受委屈的大臣,现在得到的回报?
不过此事却让王叶丹母女十分着急,王仁佑在外地做官这次柳氏带着带王叶丹进京就是为了让王叶丹嫁入皇家的。
现在长安城的权贵都知道,王叶丹被李承乾看上了,而且太子妃亲自上疏请陛下降旨纳王叶丹为良娣,只要李世民批准就面子里子都有了。
但是李世民那边既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这让柳氏觉得十分难堪,要知道前几年李世民想求娶五姓七家女儿并不容易,现在她们都愿意给李承乾做妾了,李世民反而拿捏起他们来了?
李承乾知道这只是李世民在跟他赌气所以也没有放在心上,只是有像杜荷、赵节这样的心腹还是会忍不住为他鸣不平。
今天李承乾带着手下的人来龙首原是为了试查这一片高地适不适合修建大型的粮仓。
修建大刑的粮仓是他早就要做的事情,现在龙首原上的春耕已经忙完了农民也都在地锄草,刚好可以抽出人来挖粮仓。
本来李承乾想修一座水泥的仓库,可惜他还没有研制出来水泥,所以只能采用隋唐时仓库的建法,在高地上挖一个个深坑,然后用柴草在坑里使劲烧,把坑周围的泥土烧成砖质的,这样把谷物倒进去上面做一个尘顶的盖子就可以了。
这种方式操作简单还能节约材料,而且不怕失火,就算起了火灾最多烧上面一层下面没有空气起不了火。
李承乾近来没有什么事做,薛大鼎奏报已在龙首原上选出一片地方,他就带着一众东宫的大臣出来看看。
薛大鼎领着众人来到他选好的修建粮仓的地方,李承乾四下一看心里暗暗点头,这是一处临水靠山的高地,前临渭水可以直接通到黄河,无论是从关外往关里运粮食,还是逆渭水而上往甘肃等地调拨物资等都没有问题。
而且因为背水靠山易守难攻,即便北方的铁骑打到长安城,想攻克这里也不容易。李承乾往西看看那边就是万安宫,以后李承乾也准备在那里扩建出来一座宫殿。
等那边扩建好了这两处就联在一处了,无论是皇宫驻军,还是内府都十分方便,而且这里作为长安乃至关中的第一粮仓,以后皇帝来巡视也十分方便。
“这个地方选的很好,足见薛卿乃是治世之臣。”李承乾说着看看跟着他出宫的一百多年轻的进士,便对薛大鼎道:“薛卿家善于修筑河渠定有不少经验和方法,今天新进士都在这里,你就跟他们讲一讲这个仓库为何选址在此。然后再带着他们看看你们新修的龙首渠,跟他们讲一讲这条渠是怎么修的,都遇上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克服的。”
李承乾一翻话说罢,薛大鼎和跟着他的新进士们都是一怔,薛大鼎是因为李承乾突然给他出一个课题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新进士们则觉得这些东西有什么好学的?
不过薛大鼎是老臣了,一怔之后就往旁边走几步道:“诸位请到这边来听老夫一语。”
一众新进士闻言却都心里犹疑不愿过去。
李承乾看见一众新进士都踟蹰不前,便对薛大鼎道:“薛卿家你先想想怎么跟他们说。”
然后看着转身严肃地道:“孤王知道,你们这次来长安参加考试都是为了能进崇贤馆修书,现在孤王只让一小部分人去崇贤馆其余人都没有安排职事所以心里有一些想法。
也可能是觉得这位薛卿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你们不需要学这些。
那你们就错了。”
说到这儿李承乾顿了顿,威严地扫视一圈众人,见没有哪一个敢脸露不屑的才接着道:“我大唐立国近三十年,如今虽然还有些外患但是我大唐却是不惧的,可是因为内部稳定太平时间长了,人口繁衍增加,必然造成地少人多,粮食就成了大患。
所以孤王今年年初时就曾下令各地要广修水渠,开垦良田,为的就是后世不至于如东汉末年那样百姓吃不上饭,被张角一鼓动就天下大乱了。
你们以后都是要去地方上历练的,出将入相,若连这些都不懂怎么带领百姓开恳屯田?
你们看薛卿家他就是在沧州带领百姓修渠垦田,甚得当地百姓爱戴,和贾敦宜、郑惠三个人被百姓称作铛脚太守。
原本孤王想把他们一次都调入长安,可是担心这三个人都走了地方上百姓受苦才作罢的。
你们现在不要想着高居庙堂,首先要想着怎么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孤王带着你们来这里就是为了让你们,多学一些济世裕民的本事。”
“太子殿下说的好!”李承乾才说罢,就听后面有人高声道。
李承乾循声看过去,见是说话的人是高季辅,不由皱了下眉头,暗道:高季辅乃是中书舍人,这会儿怎么会来这里了?
李承乾正想着高季辅已经来到他面前,一丝不苟地躬身行礼道:“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含笑道:“高卿家平身。”
高季辅与诸遂良是好友为人正直,一直都是支持李承乾的坚定力量,所以李承乾对他的态度向来亲和。
“臣今日休沐,听说太子殿下带着东宫官员来此查看修筑粮仓的地方,所以就冒昧前来打扰,还请太子殿下恕罪。”高季辅一板一眼地解释他为什么来此见李承乾。
李承乾呵呵一笑道:“你来见孤王怎么能算有罪。”
高季辅闻言仍然向李承乾抱拳一礼道:“谢太子殿下宽宏大量。”
李承乾见此知道他定是有话要说,便含笑点点头,朝着那一百余名新进士一挥手示意他们去听薛大鼎讲课。
新进士见此都忙走到那边。
“臣一路走来见此处数万百姓躬耕田亩,人人安居乐业。刚才又听见太子教导这些新进士,到地方上做官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让他们学点修渠垦田的本事,心里感叹太子殿下高瞻远瞩,处处为百姓着想,真乃我大唐百姓之福啊!”高季辅说着再次郑重一礼。
虽然高季辅这一话翻说的情真意切,这一礼行的也是心甘情愿,但是李承乾知道他后面一定会批评自己,不然他就不是高季辅了。
便先谦虚道:“孤王才疏学浅,原本还要高卿家多多提点,你这样当面奉承,若是把孤王捧高了自高自大不知东西南北,那可是要误国误民的。”
高季辅闻言一怔尴尬一笑,很快又淡定道:“太子殿下如此谦虚真是让老臣佩服,臣正好有一句话要说。”
“高卿家请讲。”
高季辅再次躬身一礼道:“天下皆知太子殿下爱民如子,太子殿下救助灾民,主持开垦龙首原,并且一力推行关中的佃租降到三成这些都是善举。可是臣不明白太子殿下为何一定要提高粮价,又在此大修粮仓,准备秋来收购粮食呢?”
高季辅说着不待李承乾回答便接着道:“前隋储存在仓库里的粮食极多,到了武德初年都没有吃完完,可是隋炀帝不恤百姓,照样弄天下烽烟四起国破家亡。
前鉴不远还望太子殿下以天下百姓福祉为重,收回成命。”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道:“高卿家虑得也是,不过高卿家也说了前隋是不恤百姓,并非是因为仓库里的粮食储存的多了,孤王修建仓库储存粮食也是为了百姓,怎么会走上隋炀帝的老路?”
高季辅闻言却是淡然一笑道:“太子殿下所言自然有理,臣也相信太子殿下不会害民,可是此政一出天下景从,到时候经手的官员一多,太子殿下的善政也就成了恶政了。
朝廷向来都是简刑轻政,为的就是不给下面的官吏祸百姓的机会啊!”
高季辅所说的倒是有些现代人提出的‘大社会小政府’的意思,后世也有人认为政府官员官僚作风严重,所以认为应该让政府把权力交给社会。
可是谁都知道权力交给社会,也是交给具体的人和机构,这个人或者机构有钱和权以后一样为害社会,而且政府和人民很难监管。
众所周知的比如前些年煤矿承包给煤老板,矿难就曾出不穷,最后还是政府把开采权收回矿难才迅速减少。
房地产交给开发商。房价就居高不下社会矛盾严重,现在还是政府在准备建廉租房,以期能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把权力收在朝廷,保证百姓的参与监督的权力就好了,实在没必要非说政府里坐的一定是坏蛋,商人一定是好人。
李承乾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因此也断不会听从他的建议,中途停下他的计划。
便淡淡地道:“朝廷储粮,平抑粮价,引导百姓开荒乃是朝廷要做的大事不能因噎废食,若是担心下面的官吏借此迫害百姓,朝廷自当派出监察御史巡视天下洗冤平狱。”
说到这李承乾看一眼还要说话的高季辅道:“今天孤王累了,高卿也早些回去,休沐一天好好与家团聚吧。”李承乾说着就先走了。
“臣�0�1——唉”高季辅看着李承乾走开叹口气,心里却已经打定主意,哪怕得罪李承乾,此事他要向李世民进谏。
我曹真的是不知道管那么多干啥呢?”何欢无语了。
呵呵。'白胡子两个人笑了笑没有说话。'
“小青:‘姐姐且慢,倘若你被守山神将看见,如何是好?’
白素贞:‘贤妹呀!为姐此去只要取得仙草,慢说是守山神将,就是那刀山火海,为姐也顾不得了!”
……
太子妃苏氏看了这段《白蛇传》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对李承乾道:“这白素贞真是个巾帼英雄,为了丈夫甘愿赴刀山火海,臣妾却连一件小事也办不成……”
李承乾见状忙伸手抚助她的手道:“爱妃不必自责父皇此举只能是自找难看。”
“啊!”太子妃惊讶地看着李承乾。
“爱妃请想,我纳良娣不过是一件小事,父皇却故意拖着不批,朝野会怎么想他?”李承乾直接点明此点。
太子妃听了想一下,点点头道:“也有道理,《史记》上记载,战国的魏公子亲自架车去邀请夷门监侯赢过府饮宴。
侯赢为了报答为魏公子的知遇之恩,故意请魏公子架去市上见他的好友屠户朱亥。侯赢站在闹市上与朱亥相谈很久,魏公子站在车上任往来行人观看议论面无难色,因此更得天下人敬重。
可是这个道理?”
李承乾听她讲得甚有道理,伸手把她拉到怀里赞道:“爱妃真是博古通今。”
太子妃趴在李承乾怀里低头一笑道:“虽然如此,只是苦了太子殿下,臣妾昨日又给太子殿下选了两美人今晚就送去丽正殿里,请太子殿下宠幸。”
李承乾闻言一怔,正要说什么,就听见老鬼进来道:“太子殿下,丘神绩在丽政殿请见。”
太子妃闻言忙起身道:“太子殿下既有正事就快去吧。”
李承乾知道丘神绩特意求见步定有紧急的事情,因为一般事情他都是早晚一报。便也起身道:“爱妃接着看戏,我到前面看看。”
最近太子妃孕期反应比较强烈,李承乾帮不上什么忙,就让八风殿里的供奉每天给她唱戏。
这出《白蛇传》原本是用来对付佛门的,只是还没有在长安公开演出长安城内的佛门势力就把李承乾一锅端了,所以李承乾先让他们在东宫试演准备再打磨打磨,以期到公开演出时能够一次轰动天下。
李承乾来到丽政殿时丘神绩正在门口等他,见李承乾回来忙上前行礼,李承乾一边走一边摆摆手道:“不必多礼,有什么急事你说吧。”
丘神绩闻言虽然依旧行了礼,却没有等李承乾坐下就直接道:“启奏太子殿下,陛下刚刚下旨新兴公主下嫁薛延陀真珠可汗。”
李承乾闻言屁股刚沾到座位仿佛被火烧一下猛地又站直了身子,瞪着木着脸的丘神绩,半晌才咬着牙道:“那帮杀才没有极谏阻吗?”
丘神绩闻言道:“几位将军倒是极力谏阻,只是今日诸大学士也一力支持陛下的和亲之举,所以……”
“什么?”李承乾有一种想要吐血的冲动,这段时间因为李承乾与佛门还有长孙无忌一党的冲突不断,朝廷很多大事都被耽搁了。
现在李世民处理了长孙无忌等人,李承乾也始终没有造反,所以还是更相信诸遂良、马周等人,虽然没有给诸遂良升官但是有什么事还是会让他参与会议。
诸遂良因为是绝对忠于李承乾,而且李承乾也很遵重他,所以很多官员都认为他说的话是可以代表李承乾的。
只有李承乾知道诸遂良比杨师道难用多了,可是李承乾不能对外解释诸遂良不能代表他。
李世民现在不想见李承乾,什么事都不跟他商量,他的利益有时候也就是诸遂良、高季辅等人帮他维护。但是李承乾和他们的政见有些地方又大相径庭。
这种情况让李承乾哭笑不得。
李承乾想想旨意已经下了此事一时解决不了,得等契必荷力回朝亲自劝谏李世民。
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坐下,想着尽快把长安的事情处理好,然后准备亲自去北方一趟。
丘神绩见李承乾坐下接着道:“今天高季辅、来济、韩瑗三个中书舍人上书弹劾程尚书故意提高粮价,致使长安民生艰难,请陛下降旨民部速速降低粮价。”
“陛下降旨了吗?”
“陛下还没有降旨,不过陛下已经召人去两仪殿商量此事了。”李承乾闻言点点头,站起身来看着前方道:“看来孤王得再闯一次两仪殿了,摆架两仪殿!”
李承乾此时非常不想见李世民,自从穿越以来他跟李世民的关系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刚穿越过来时李世民对李承乾只是表面上关注一下,其实基本上是放任自流的,就等着李承乾犯个大错就把他赶出东宫。
后来李承乾在救灾中得到李世民的认可,李世民想再给他一次机会,对他态度有所改变,并且尝试调和李承乾与李泰之间的矛盾。
但是李泰因遭受李承乾的全面打压,又发现李世民改变了态度,知道不反就是死路一条反了有一线生机,所以李泰造反了。
李泰造反后李世民和李承乾的关系进入蜜月期,这个时候李世民是真心想教导李承乾怎么做皇帝。
为了稳固李承乾的地位在太极殿上给他设下宝座,李承乾说想要学习政务让就把长孙无忌派到东宫并允许他在东宫设立平章院。
但是很快李世民发现在李承乾脱出了他的掌控,一个想继续掌控着对方,一个一心要按自己的方法处理政务,一场冷战开始了。
现在正是这场冷战的冰点,虽然李承乾始终没有造反,特别是在他有了造反的实力以后依然没有造反,这让李世民也无话可说。
所以李世民最终选择站在李承乾这一边彻底打垮了长孙无忌一党,两人算是暂时无事。
可是李世民依然不能接受李承乾现在的行事作风,而李承乾也不会忘记李世民差点在没有一个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废了他。
现在两人关系处于一个十分微妙的阶段,最后只有三种结果,一是李世民首先妥协,从此李承乾在李世民的帮助下开创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大唐盛世;二是李承乾妥协,像其他穿越者那样不管穿越成什么身份,最后都变成一个八面玲珑的跟太监似的围着皇帝转,企图以现代的技术改变大唐;三是双方谁也不妥协,最后火拼后果对双方来说都是难以预料的……
李承乾坐辇上眼睛看着太极宫里的景致,想着这些事情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两仪殿前。
李承乾走下步辇,抬头看见长长的通往高高的丹陛上的汉白玉的台阶,一路上有足有数十对盔明甲亮的侍卫持戟而立,使得这一条路是那么威严肃杀。
当然李承乾对此完全不在乎,因为这条路他已经闯过一次了,今天李承乾仍然是直接往里走。
一路上两旁的侍卫和内侍看见李承乾走过来都忙躬身行礼,李承乾对此犹若未见脚步不停地直接走上去。
走到丹陛上站门口的两个内侍一见李承乾上来,一个忙往殿里跑,一个则上前给李承乾行礼道:“启奏太子殿下,陛下正……”李承乾不待他说完一拐棍把他抽到一边去直接走过去。
李承乾现在也看明白了,反正李世民不喜欢他,他就是再小心翼翼夹起尾巴的也没有什么好处,只要他在大关节上把握住了,小事李世民要训斥就让他训斥好了。
如此李承乾一路走到李世民议事的大殿门口,还没有进去就听见里面一个内侍战战兢兢地道:“启奏陛下,太子殿下闯进来了……”
然后就听见,李世民明显提高语调道:“让他回东宫好——”
李承乾不待李世民把话说完,直接推门而进大声道:“什么孤王闯进来了,孤王不是等你来通报了才进来的吗?”
说着走过那个内侍身边时,直接给他一棍子……
霸气也是雄起了真的是可怜这个人三秒钟。'何欢笑了笑说道看着下面的太监。
“放肆!”李世民铁青着脸大声喝道。
李承把这话当成是说那个内侍的,行礼如仪地向李世民躬身行礼。
“参见父皇。”
李世民见此脸色更加难看,双眼肃杀地看着躬着身体的李承乾不说话。
半晌忍的满脸通红的李承乾抬起头来无辜看着李世民地道:“父皇儿臣又哪里惹您不高兴了?”
殿里一众大臣自从李承乾推门而入时就已经被震惊了,谁都知道这几天李世民正在气头,这位怎么还跑到这里来找事?
若是别人敢这么放肆,自然不用李世民开口此时早有大臣站出怒斥一翻他,然后请李世民从重处罚了,可是这个时候的李承乾的,没有大臣敢于轻撄其锋。
李世民憋了半天,最后从牙缝里挤出来一句话:“哼!你强行闯进两仪殿眼里还有朕吗?”
李承乾闻言依旧睁着两只眼睛萌萌地道:“父皇,儿臣为什么要闯进两仪殿?难道父皇不想见儿臣?”
李世民闻言胸口起伏,差一点没有吐出来,忍了半天才怒声道:“朕正在处理军国要事?”
不管什么时候,老子不想见儿子都要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对于遵守礼制的皇帝来说更是如此。
当然如果李承乾没有任何依凭看李世民的脸色活着,那就另说了。
李承乾见此直接找个地方坐下来道:“父皇有什么军国大事,是儿臣不能预闻的?”
又是一个好问题,差一点没有把李世民噎死,成年皇太子参政议政是无可置疑的事情。
李世民虽然不算是个忠厚长者,但是面对耍无赖的儿子,他还拉不下面皮跟儿子耍无赖。
李世民胸口高速起伏,忍了半天,才稍稍平复一些道:“既然你来了正好一起商议,朕也知道粮价上涨是你的主意,现在就安排把粮价降下去吧。”
李世民说罢就把脸转向一边不再看李承乾。
李承乾也不看李世民而是看向其他大臣道:“你们也是这么想的?”
此时殿里有尚书右仆射高仕廉、尚书丞、掌平章院宇文节、中书令杨师道、中书侍郎马周、门下省侍中张成行,侯君集、李世绩等六部尚书,高季辅、来济、韩瑗等中书舍人,还有黄门侍郎诸遂良,这些人里大部分都是明确支持现在李承乾做太子以后做皇帝的人。
但是此时被李承乾一问竟都不说话了,连一直主持此事的程名振也不说话,显然是他们已经达成一致了。
若是李承乾不来李世民一道旨意,程名振绝对会把民部粮店里粮价降到四五个钱一斗。
李世民见此发出一声嗤笑脸上露出嘲弄的神情。
李承乾就当成没有听见,看着众臣淡淡地道:“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诸遂良闻言忙起身向李承乾躬身一礼道:“太子殿下,此事臣等已经问过程尚书,现在洛阳往长安运粮十分方便,所以没有必要把粮价定的那么高。”
李承乾闻言看一眼程名振,程名振脸闪过一丝尴尬,不过很快就又坦然面对李承乾了。
李承乾知道今天不拿出来点真本事怕没有办法改变这些人想法了。
李承乾缓缓站起来,然后居高临下环顾众人一眼,轻轻地咳一声道:“孤王知道你们想着这贞观盛世便是物产丰富稻谷价低,本以为你们经历过去年雪灾时长安缺粮后会有所改变,没想到你们还持这个想法。”
“太子殿下!”程名振闻言起身亦朝李承乾躬身一礼道:“臣得太子殿下知遇之恩简拔于草莽之中,虽万死亦难报太子殿下之恩——”
“好啦!”李承乾听他说这里抬手止住他道:“孤王简拔你是因为你既有功于社稷又有治民之才,调你来长安是为了让你更好发地施展你的才能,为朝廷为百姓多做些事,并非是为了让你替孤王万死的。
而且孤王是把你从洺州刺史任调来长安的,洺州刺史在孤王眼里可不是什么草莽,那地方既是北防突厥的要地也是数万百姓的父母官,十分重要,你能做好那里刺史孤王才把调来的。”
“太子殿下教训的是!”
面对李承乾毫不留情地严肃批评程名振只能低头认错。
殿里众人见李承乾如此咬文爵字地训斥程名振都有一种不适的感觉,就连世民也忍不住叹息出声。
当年李世民对一些臣子的进谏觉得十分荒唐,认为帝王日理万机这样的废话不听也罢了。
魏征告诉他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想要做到兼听首先就要让底层的官员敢说话。也许他们有时候说的是废话,但是只要皇帝有耐心听底层官员说的废话,上面的的大臣不敢一手遮天,他想欺骗皇帝的时候就要考虑一下被戳破的后果。
这看似是一种笨办法,但是却能让很多聪明绝出将入相的人,在皇帝面前不敢耍任何滑头。
李世民一直把这一条奉为金科玉律,现在看见李承乾当众打断一个三品大臣的话,自然十分不受用。
李承乾不管这些而是继续道:“去年孤王就说过了粮价低导致百姓都不种粮食了,关中缺粮由此而来,难道你们忘了吗?”
“太子殿下当时所虑也自然对的,但是从今年春天开始太子殿下先是亲自带领百姓在龙首原开垦荒地。
然后严厉整顿了关中各地士绅家族,现在各地除必要的租调以外基本上种的都粮食,近几年关中的粮食都不会出现问题的,所以请太子殿下放心就是。”马周亦起身躬身道。
马周的话说完满殿皆静,但是除了李承乾没有一个人注意到马周这些话透出他是调查过此事的。
李世民和其他大臣则都注意到“李承乾今春天与长孙无忌的一场斗争,竟然起到让关中士绅听话的作用。”这在以前就是李世民都是不敢想象的,李世民想到此不由看向李承乾。
他看见李承乾听了马周的话,站在那里微微点头,以为李承乾被马周说服了便出声道:“既然如此太子就不要再争论了。”
李承乾闻言皱了皱眉头道:“父皇不是儿臣强争此事,而是要跟他们讲讲道理。”然后顿了顿李承乾接着道:“是的关中百姓都种粮食了,孤王这几年可以不担心关中缺粮了,可是过几年呢?
不担心缺粮要不要担心点别的呢,关中一亩地能产两担粮食,也就是二十斗,就不说佃农就是普通农户也要交两斗官租吧?
还剩下十六斗,商人去收一斗给两个钱,也就是三十二个钱,就算一个关中汉子能种出三十亩地,那么他一家不吃不喝一年能挣九百六十个钱?
如果他家有四口人,自己一家一年吃十四担粮食,一年辛苦也就剩下六百多个钱。
你们觉得这公平吗?”
李承乾这么一问殿上一众君臣都是哑口无言,他们心里还在盘算李承乾的账算的对不对呢。
李承乾看他们无话可说才接道:“大唐稳定了这么多年,怎么着也该让大唐的百姓过上富裕一点的日子了吧,涨点粮价怎么啦?”
高季辅起身朝李承乾躬身一礼道:“太子殿下,天下并非只有农户,那些买粮吃的人也着实可怜。”
李承乾看着高季辅点点头道:“那孤王就说说,都有什么人要买粮食过日子,朝廷里的官员肯定不用买粮食,因为你们的俸禄里本来就有吃不完的粮食。
真正需要买粮过日子的就是商人和一些工匠,如果是朝廷的工匠,朝廷就给他们涨点工钱,商户家顾的工匠朝廷也下令给他们涨点工钱,不就好了吗?”
李承乾的话说的理所当然,可是却把满殿下都给惊到了。
宇文节闻言苦笑着站起来朝李承乾躬身一礼道:“太子殿下固然是一心为国为民,但是如此朝廷到时候必然难以做得周全,这样涉及数万百姓的事情做不好可是要出大乱子的。”
其他大臣闻言也都跟着点头,好家伙一个粮价还没有弄清呢,竟然还要管工匠和商人的事?
像大唐这样崇尚简政放权的朝廷官员,根本不敢想象朝廷要承担那么多职责,还不天下大乱吗?
李承乾闻言也是一怔,一想:这里是大唐太先进的管理模式因为没有配套的科学技术(比如交能通信等),会水土不服的。
而且再这样辩论下去也就没有意义了,想到此李承乾点点头道:“今天先到这里,十天以内先不要把粮价降低,孤王要请关中父老来共同商讨此事。”
众人闻言都以为,这是李承乾认输一说法,都忍不住松一口气。
李世民也忙冷哼一声道:“朕可以给你十天时间,但是十天以后必须把粮价降到六个钱一斗。”
最后会怎么样呢打起来吗?”
何欢笑了笑。 爆炸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