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荡漾在我脑海中的故事

生产队长的米缸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荡漾在我脑海中的故事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想了很多办法想让农民富裕起来,因为中央知道:中国的政权无农不稳啊!你看,五十年代的互助组、合作社就把农民自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使得全国上下呈现一片生机。后来头脑发热了,搞起了规模更大的高级社。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又搞起了所谓“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那时的农民生活比起五十年代来已经差了一大截了。当时,每年到了冬天,县、乡、村各级政权不得不花大力气组织冬令救济,安排贫困农民安全过冬;到了春荒时期,又不得不动员人民群众节约用粮,安全度荒。当时的县文化局办了个刊物叫《平远文艺》,里面就刊登了这样一首于现在的减肥人士所无法理解的打油诗:

  上屋有个李亚路,

  花名叫做大吃户;

  用粮经常无计划,

  盼望**多照顾。

  ………

  在人民公社的体制下,村一级叫做大队,下辖生产小队。大队是独立核算单位,生产小队是相对独立的核算单位,农民靠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来分粮食、分配钱物。当时,虽然大家生活都比较困难,但是,会过日子与不会过日子的家庭还是各有千秋的。勤劳的人与懒汉的差别就更明显了:勤劳的家庭因为挣的工分多而分的粮食相对也多,所以心里不慌。而懒汉因为工分少而分粮少,总是不够吃,希望生产队长每月快点分粮。有个懒汉到了晚上,有事没事都到生产队长家聊天,每次都特意坐在队长的米缸上面。然后,在聊天时用脚后跟敲打着米缸,用耳朵细心地听着米缸发出的声音。当听到“蓬、蓬、蓬”的声音时,他心里十分坦然,因为生产队长家也没有多少米了;当听到“卜、卜、卜”的声音时,他就赶紧回家拿着一条米袋丢在肩上向别人借米去。

  这懒汉家的情形,就像陈毅元帅当年留守江西红色根据地被国民党军围剿追得东躲西藏、疲于奔命时写的《赣南游击词》: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

  夏吃杨梅冬剥笋,

  猎取野猪遍山忙。

  捉蛇二更长。

  这个故事也许能让人们明白一个道理:当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如果生存的希望拿捏在他人手里时,是多么的危险和不幸啊! 荡漾在我脑海中的故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