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处陆处长说着,直接拿出手铐将自动求助的张部长给铐了起来。
突然,桥下汹涌澎湃的江水中冒出一条道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符合龙之九似的东西来。
一条龙飞快出现,几百米长的龙体直接朝火炎燚所在的位置飞腾而去。
“这?这是龙!怎么可能?”陆处长与众官员面色煞白道。
“龙好淫,你这条幻化成龙的假东西,直以为能吓住我吗?”火炎燚将雁翎刀从刀鞘中直接拔了出来,脚尖一点桥面,身子便直接飞在了天空。
“龙又如何,我现在就把你大卸八块,变成一块块断肉!”火炎燚手中的刀飞快斩出,硕大无比的刀影临空飞劈,直接向着冲来的巨龙迎头痛击。
划唰……划唰……
划拉劈斩阵阵声起,根本就是漫天凌厉的刀影斩出,一下子便将咆哮的巨龙给分解成几十段。
“龙……龙被斩成几十段了!”陆处长口目圆张道。
“如此庞大的身子竟然如此不堪,战将未免也太强悍了吧?”
“这个世界上居然有真龙的存在,难道是梦幻?”
“战将把龙斩了,就不怕遭报应吗?”
警察们像白日做梦般纷纷议论道。
几十段龙身并未掉入江中,而是滞在空中,然后化作一道道青色光芒交织在一起,变成了一名干瘦的老头子。
“你……你是会‘鬼步舞’的瘦老?想不到圣魔殿的走狗还真多,连这种洗黑钱行动都要插一扛子。”火炎燚道。
“你斩了大华的龙,就迕逆了‘龙的传人’的血脉,你的伙伴会怎么想?国人又会怎么看?这一把火足以烧掉他们对匡正门的信任!”瘦老呵呵一笑道。
“你说得太对了,可你是龙吗?这种障眼法对我毫无作用,对匡正门也不起作用,因为我们可不会随风驶舵,更不会在乎国人的看法,因为对真理而言,民众都是滞后的觉悟者啊!”
“还有,助贪官污吏的人,连**都骗不了,区区一条假龙身躯,你也太小看大华国民众了,他们自称是‘龙的传人’,不是因为太崇拜,而是给自己找一个活法的借口而已,‘龙的传人’只是锦上添花,并非因之而坚持的死亡信念啊!”
“原来如此,看来我还是小瞧你们大华国民了。不!准确的说是不了解你们的文化。”
大华龙是整个民族的图腾,也是国文化的象征。
远古人们认为应当有一个力大无穷的,与“水”相关的“神物”主宰着指挥着操纵着管理着这些动物和天象,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一种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一种“理解”,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开始了它的“模糊集合”。
在几千年浩瀚的历史进程中,龙成了一种文化,它代表了大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
从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大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
龙成了大华国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
“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人们激动、奋发、自豪。
龙的文化除了在大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大华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
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不少于八千年,这个时期,原始先民已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上天的赏赐了,他们把猎获的野马野牛野猪等等畜养起来,也不单单吃那些是采拾得来的野果了,而是有选择地种植谷物以求收获。
人们能够熟练地取火用火,学会了用木头搭简单的房子,开始磨制石器、骨器,手工制作陶器,逐渐定居下来,从事生产活动了。
生产活动使人们同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宽泛,自然界作为人之外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撞击也越来越大。
为什么鱼类穿游不居,湾鳄声形俱厉,蛇类阴森恐怖,蜥蜴形色怪异?
为什么云团滚滚,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大雨倾盆?
为什么海浪翻卷,虹贯长空,泥石流咆哮而下,吞吃人畜,所向披靡?
这些动物的行为和变化不已的自然天象对古人来说,是无法科学解释的。
他们模糊地猜测到,应当有那么一个力大无穷的,与“水”相关的“神物”主宰着指挥着操纵着管理着这些动物和天象,像一个氏族必有一个头领那样;或者说,这些动物和自然天象是这个“神物”的品性体现,像人要说话,要呼叫,要吃喝拉撒睡,要嘻笑怒骂一样。
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一种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一种“理解”,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开始了它的“模糊集合”。
在古人心目中,身外世界是神秘混沌难以捉摸的,模糊思维的直观性和表面性,使他们不可能像现代人这样,将云、雷电、虹、海潮、泥石流等分辨得清楚;也不会运用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将鱼、鳄、蛇、蜥蜴,以及猪、马、牛等动物的生活习性研究得明白。
在他们看来,云、雷、电、虹等,都和雨相关,差不多是一类;鱼、鳄、蛇等在江河湖泊中穿游,都和水亲近,大体上也是一类;猪喜欢水,马、牛等也都离不开水,河马、水牛更是水中物。
而且,天上的雨,落到地上便是水;水升到天上,再朝下落,便是雨。
既然天上下的雨和地上流的水是一回事,那么,和雨相关的在天上弯转的云、雷电、虹等,就和与水密切的在江河湖泊中穿游的鱼、鳄、蛇等差不多都是一回事了。
雨水适度,牧草丰茂,谷物有成;雨水乏缺,叶草干枯,百谷旱绝;雨水过量,人畜受淹,农田泡汤。生产和生活不能不依赖雨水,雨水却常常让人们依赖不上。
再看这些与雨水相关的物象:云团滚滚翻卷,变化万方;雷电叱咤长空,霹雳千钧;虹霓垂首弓背,色像瑰奇;还有大小不一,脾性不同,长短参差,阴森怪异的鱼、鳄、蛇、蜥蜴等:这一切是多么神秘,多么雄奇,多么可怖可畏啊令人惊惧不已!
于是,古人猜想了:一定有一个“神物”,主管这一切,总领这一切,支配这一切,排演这一切。
这个“神物”,体型是很大的,而且是能大能小的;肤色是多样的,而且是能明能暗的;还应当是有头有尾的,能起能卧的,擅爬会游的,弯转曲折的,快速行进的;总之是能量巨大的,能上能下的,善于变化的,天上可飞水中可藏的,集合了种种“水物”特性的,又和雨水有着特别特别密切关系的。
该怎么称呼这个“神物”呢?
人们发现,雨水降临时,乌云汹涌,电光闪闪,相伴随的,是“隆隆”的雷声;海潮涨落,龙卷风吸水,泥石流下山,也都发出“隆隆”的声响;而鳄、牛、蟒蛇等动物的吼叫,也和“隆隆”声接近;而“隆隆”声本身具备着粗壮、雄浑、深沉和悠远等特点,给予人的感觉是恐怖、壮烈、崇高和神秘。于是,人们就取其声,将这个模糊集合起来的“神物”,以“隆”这个音呼之了。
“神物”的发音是拟声,“神物”的形象该是个什么样子呢?一些人说像鱼,一些人说像鳄,一些人说像蛇,还有一些人说像云,像闪电,像霓虹;也可能今天看像这个,明天看像那个,后天看又像别一个;还可能觉得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升到天上就是云是闪电是虹,落到水中就是鱼是鳄是蛇,来到陆地就是猪是马是牛。
模糊思维是不讲逻辑、意识不到矛盾的,这种思维容许同一个物体在同一个时间出现在不同的地方,容许部分和整体、单数和复数的同一。
造字的时代到了,需要给这个以“隆”音呼之的神物搞个符号了。
最初造字,多以象形为之。
那么,让这个神物像什么形好呢?
有人说像鳄,就造了几个像鳄的“龙”字;有人说像蛇,就造了几个像蛇的“龙”字;还有人说像闪电,就再造几个像闪电的“龙”字;另有人说身子像鳄像蛇还像闪电,头却像马像牛还像猪,那么就造几个像这像那像……的“龙”字好了。
于是,甲骨文和金文中便有了各式各样的“龙”字。后来,逐渐演化,直到最后简化成如今这个“龙”。
先民们是以现实生物和自然天象为基础,将自己的对身外世界的畏惧、依赖、疑惑、想象、崇拜等等,都贯穿、投注、体现到龙的模糊集合中了。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龙无疑是古人的一种艺术创造。
它是从鱼、鳄、蛇和云、电、虹等一个个具体物象而来,经过由众多人参与的模糊集合,形成一个建立在各个具体物象之上,又蕴含着各个具体物象的新的形象。
它的形成过程,是“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间渗透着、灌注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至尊曲之古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