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神”为何错失美国互联网经济
用50本书构筑你的商业知识图谱。大家好,我是吴晓波,今天我们开讲《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一、“护城河理论”
巴菲特曾经有一年在《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就是我们推荐的这本书中,提过一个概念,叫“护城河理论”。
一个企业进入到一个特别好的行业,每年高速成长,第一件会碰到的事情就是进来一堆野蛮人,一堆新进入者来跟你打价格战,打规模战,来跟你抢人才等。
所以一个企业就好像建城一样的,当城市建完以后,你要捍卫自己的资产,对不对?那怎么办?你要干两件事:第一,你要高高筑起城墙;第二,你要把护城河挖得非常非常长。
那么这个城墙是什么?就是核心技术。可口可乐重新定义了什么叫碳酸饮料,吉列刀片也好,口香糖也好,它们在这个细分领域中掌握了核心技术。
第二件事情是护城河,护城河是什么?就是你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当经济波动的时候,当别人要攻击你的时候,你有没有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一个不可动摇的、不可竞争的品牌,然后你和经销商之间有没有形成一个长期的利益关系。
技术和消费者关系构成了一个企业的城墙和护城河。
所以我要投哪些公司呢?我要投那些具有很高的城墙和很深的护城河的这些企业,然后我要长期地去拥有它们。
巴菲特曾经说:“我们宁愿拥有希望之星钻石的部分权益,也不愿意拥有人造钻石的全部所有权。”就是,我们要去找那些在资本市场上有长期投资价值的那些希望之星的钻石,我哪怕占有它一部分的股份也很好,但我不需要那些看上去很耀眼的,但实际上没有长期价值的人造钻石。
所以作为一个投资人,最重要的事情是:判断什么是希望之星,什么是人造钻石,因为价值投资理论是对长期稳健性的一种判断和持有。
二、从“卵巢股票”反观我们的人生
我们看这本《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一方面可以学到很多经营理财的知识,另外一方面其实也是反助于我们自己的人生。
无论你是做任何行业的人,巴菲特对事物、对企业、对时间的很多判断,他的很多哲学性思考对我们都有很多启发。
在这本书中,我有一次读的时候有一段内容挺让我感慨的:巴菲特提到了一个概念,叫“卵巢股票”。
如果从概率上算的话,他说,我能够投胎到我妈妈子宫里,然后我妈妈把我生下来,变成一个美国人,这件事情的概率是多少呢?是2%。
他说,很重要的是你进了哪个子宫,那个子宫刚刚在哪个国家,这只卵巢股票决定了你未来人生的成长,包括你跟财富之间的关系。
他在2016年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算了一个账,他说:“在过去的20多年里,美国人口的年均增长率是0.8%,GDP的增长率平均值是2%。这听上去并不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就一代人的时间而言,比如25年,这个增长速度会带来人均实际GDP34.4%的增长,为下一代人带来惊人的1.9万美元的实际人均GDP增幅。如果是平均分配,那么一个四口之家每年可获得7.6万美金。”
这是2016年巴菲特对过去20多年一个美国家庭和美国经济成长的判断。
那么我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就想到我的这个“卵巢股票”。很偶然的机会,我以一颗受精卵的方式进入我妈妈的子宫,然后我妈妈把我生在了中国这个国家。
从1978年到2019年,41年里,中国的人口年均增长率大概在0.3%左右。然后中国的GDP平均增长是在6.8%~7%左右,是美国的3到4倍。
所以如果你用巴菲特的卵巢股票的方式来评价一个生在1960年代或70年代,或80年代的中国人,他的这个卵巢股票的价值就有可能比美国的卵巢股票价值还要大。
比如说在1978年的时候有两个女生,一个在中国最好的一家饭店,比如说北京饭店当营业员,另外一个在美国一个最普通的麦当劳当营业员。
1978年她们工作一年的收入相差多少呢?要相差53倍。但是,到了2019年的时候,在过去的41年中,那个在肯德基工作的女生,40多年里她的年收入增长了3倍。而如果是一个在中国的服务员,她的收入增长了150倍。所以到了2019年的时候,她们的差距就没有那么大了,只差距5~6倍了。
再比如说,在1998年,有一个人他有2000万人民币,1000万投在了上海,1000万投在了美国的纽约。10年后,它们的投资收益率是怎么样的呢?纽约那个1000万人民币的房子涨了2.4倍,上海那个房子涨了14.2倍。
所以巴菲特那句名言——“在贪婪时恐惧,在恐惧时贪婪”这句话并不适合所有的国家。
比如说今天你到了欧洲的一些国家,那些国家整个经济都已经停滞了,你进入这些国家进行投资、创业,你有未来吗?没有任何未来。
有未来的是什么?是在那些成长型的国家中投资,你投资在美国,投资在中国,包括投资在印度,投资在越南,投资在这些成长型的国家中。那么在这些国家中,“贪婪时恐惧,恐惧时贪婪”这个定律是合适的。
巴菲特在《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说——他写这段话是在2016年,巴菲特说:“240年来押注美国会衰退的人一直在犯可怕的错误,现在依然如此,美国的孩子们的生活将远比他们的父辈要好。”
所以今天也非常希望能够把这段话送给我们中国的孩子们,或者说我们中国的每一个人:在过去的40多年中,我们也拥有一颗很好的卵巢股票,我们也拥有一个长期的经济成长的通道,中国也是一个可以“在贪婪时恐惧,在恐惧时贪婪”的国家。
所以我们读巴菲特的很多观点和很多文章,你会发觉很多都似曾相识。因为他所出生的1930年是一战和二战之间,美国由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然后在1970年代到80年代遭受了日本公司的巨大狙击,1990年以后出现了信息化革命浪潮重新崛起的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过程。
巴菲特的所有的投资,他的时间的玫瑰,他的投资价值的理念都是美国现代经济史的一个缩影。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的财富、我们的创业、我们的投资在这个意义上跟他有很大的相似性。
三、巴菲特是不是“投资之神”
那么巴菲特是不是就是一个神,是不是他的价值投资理论就代表着投资界的真理?其实也是未必的。
巴菲特投资了很多的企业,有很多经典的投资案例,但是巴菲特错过了整整一个美国互联网经济。
各位知道,在过去的20多年里,美国的经济增长不是靠可口可乐,不是靠吉列刀片,也不是靠保险公司或者箭牌口香糖,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谷歌,靠的是微软,靠的是Netflix,靠的是苹果,靠的是Facebook,靠的是这些在硅谷和西雅图地区成长起来的这些信息化公司。
但是很可惜,巴菲特在很长时间里面跟这些互联网公司绝缘,为什么?因为这些互联网公司的非线性的高速成长和波动,违背了巴菲特价值投资的第一信条——长期稳定性。这些公司看上去既不长期也不稳定,今天很辉煌,明天又不见了,后天它又起来了。巴菲特说,我怎么搞得清楚?
巴菲特跟比尔·盖茨是很好的朋友,他们两人长期盘踞在美国富豪榜的第1名、第2名,每年有的时候比尔·盖茨还会飞到奥马哈陪巴菲特打几个桥牌。
比尔·盖茨在管理公司以外,他有一个很大的基金,叫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是全世界最大的个人慈善基金。他在非洲、亚洲地区做很多跟人类疾病相关的投资。
巴菲特捐了1000万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给了比尔·盖茨的基金会,但是一直到我们做节目的今天,他都没有买过一股微软的股票。为什么?他说,比尔·盖茨是一个特别伟大的企业家,微软是一个特别伟大的企业,但是我看不懂,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经营的。
在2018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摸摸鼻子说:“我是个愚蠢的人,我从亚马逊刚创业的时候就在观察这家企业,我认为杰夫·贝佐斯做的事情近乎于奇迹。”但是他接着说,“问题在于,当我认为什么事情是奇迹的时候,我就不会在它上面下注。”
2019年的时候,在股东大会上又有人开始问他说:“你怎么看特斯拉的马斯克?”
又是同样的一个问题,巴菲特的答案也几乎是一样的,他说:“我觉得特斯拉是一家伟大的企业,马斯克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但他并不是理想的投资标的。”
巴菲特投资新科技公司要到2016年,他去投了苹果公司,成为苹果公司的一个大股东。这个时候那个充满着叛逆的乔布斯已经去世,这个时候的苹果已经不是那个冲撞的、具有非线性野蛮成长的企业,已经成长成一家非常符合巴菲特所谓的拥有高高的城墙和长长的护城河的稳健型公司了。
所以他这个时候投资苹果,是因为苹果已经成长成了另外一个可口可乐或者另外一个箭牌口香糖。
所以你看,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它的死角,都有它的局限。所以各位,在全世界无论是投资界、管理界、人文思想界,都不存在一个没有局限的理论,那个叫绝对真理,那是绝对不会存在的。任何理论都有它的死角,都有它值得商榷的一个部分,所以理论一定会有它的背面,有它的反面,有它的投影面,而那个就是另外一个理论成长的可能性。
每一本书都会从它的专业角度给我们提供那个写作者、实践者通过专业领域给予我们的很多启发,所以我们读巴菲特的书,在某种意义上是在读一个人和金钱的战斗史和挣扎史。
关于《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的解读就讲到这里了。我是吴晓波,我们下一本书再见。 影响商业的50本书文字版吴晓波的私人商业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