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工程学之书

114.1952年:常春藤麦克氢弹

工程学之书 马歇尔·布莱恩 1117 2021-04-06 07:33

  114.1952年:常春藤麦克氢弹

  理查德·加尔文(Richard Garwin,1928—)

  从空中拍摄到的常春藤麦克氢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

  “三位一体”核弹(1945年),铀浓缩(1945年),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1985年)

  原子弹使用铀—235或钚(plutonium)这样的燃料利用核裂变反应释放出巨大的爆炸威力。如果工程师要制造出威力更大的炸弹,他们就要利用氢核聚变(hydrogen fusion)而不是裂变了。但要使氢原子发生核聚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极高的温度和压力,就像太阳内部的环境一样。有一种产生这样环境的方法:传统核弹。

  因此常春藤麦克氢弹有着这样的设计:传统炸弹爆炸将处于临界质量的钚压缩在一起发生核裂变,核裂变释放的能量产生高温高压的状态,使氢原子发生核聚变。工程师需要克服的困难有两个:首先,他们需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放置一批正确种类的氢原子;其次,由于核反应产生的辐射压力会使炸弹四分五裂,工程师需要保证所有的材料聚合在一起的时间足够长,从而触发核聚变过程。

  世界上第一枚氢弹—―1952年是由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加尔文设计的“常春藤麦克”(Ivy Mike)—―使用的是放在真空瓶中的液态氘。尽管这一方法成功了,但它并不是一枚具有实用性的可靠的炸弹。突破来自于氘化锂—― 一种被中子轰击后会分解为氚的固体—― 的使用。

  外壳没什么神秘的—―它只是一块1英尺(30厘米)厚的超坚固的钢铁而已。裂变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和中子的速度大于冲击波,理解这一点很重要。正因如此,核聚变才可以在炸弹分裂前被触发。由于军事机密的关系,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一清二楚。但根据成功的核试验,我们知道工程师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允许的时间内可以在反应过程中再加入另一个阶段,因此氢弹爆炸时可以再点燃另一枚氢弹。这就是苏联的沙皇氢弹(Tsar bomb)中所采用的机制,它是人类制造过的威力最大的炸弹,相当于5000万吨TNT爆炸时的威力。■ 工程学之书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