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初品三国
琴声如水,叮咚不绝,小院庭风,悠闲自在。
在古老戏台上,节目一个接着一个,都是区艺术家临时准备的,因为有了雷雪、杨林、安然的珠玉在前,后面这些节目立即显得档次不够,小花厅的十多位观众开始以闲谈为主,观看为辅了。
“姨父,你怎么才拍了四张照片,我不是叫你拍掉两卷吗?”雷雪一反淑女模样,横眉竖眼在花厅的外面低声抱怨何深站长,“你知道我花了多少精力练习这首歌,你知道和杨林同台表演机会有多么难得吗?谁会穿那么难看的戏服到处给人拍照啊,杨林一下台,就把戏服给扔了!”
杨林很想说:襕衫方巾不是戏服,而是明朝的秀才制服,我扔它们是因为照相馆的衣服今天没洗太脏。但又害怕说出口后,会被雷雪经常抓去上台表演,那就头大了,因此闭口不语。
有些微胖发福的何深没好气道:“摄影是一门艺术,不能随便乱拍。要构图,要光影,要曝光,要恰到好处。你们走来走去,我得找好角度才能拍好,在这样的晚上,光线复杂,能拍出四张优秀作品出来,已经是我的本事了!”
雷雪一脸抓狂道:“我才不要什么艺术,我要完整地看到台上的每一个场景!”然后斜眼鄙视着姨父道,“早知道这样,我就不要姨父来拍照了,还以为你的相机不错,拍出的照片会更清晰一些,哪知道你会这么没用……”
王镇长看不过去了,走过来揪住雷雪的耳朵低声喝骂道:“你怎么能这样说你姨父?他是摄影家,有自己的艺术追求,怎么可能按你的意思随便乱拍?”
雷雪委屈含泪道:“小姨,你好偏心!”
王镇长翻了下白眼,只好放手,安慰道:“好了,别哭了,有四张也不错。阿雪啊,你也老大不小,是师范学生会的干部,刚才表演的时候,还像一个淑女千金,在古代,你这年龄已经能结婚了。”
结婚?雷雪幽怨地扫了杨林一眼。
杨林心中一凛,只好当作不见,和易教授道:“易教授,去年拍的长篇历史电视剧《三国演义》现在正在全国热播,引发一阵三国热,您是怎么看待三国历史的,电视里的人物形象是真实的吗?”
“是,也不是。”易教授兴趣大起,虽然现在他还没有百家讲坛的名气,但对历史的研究由来已久,满腹的学问正想表现一下,因此侃侃而谈,“我一再说过,中国的历史面目从来就分为三种形象:正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这三种形象每一种形象都值得研究和推广,都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杨林有意主持和引导,在场听众马上跟着易教授的节奏,谈论起了三国的历史。
易教授呷了口茶,慢条斯理道:“曹操一直有三种评价——英雄、奸雄、奸贼。鲁迅先生说,曹操其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这是正史形象,我个人非常赞同,认为曹操是一个响当当的英雄。曹操在民间形象很坏,不讨平民百姓喜欢,原因有三个:一是他奸诈,二是篡汉,三是说了一句话‘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话,让纯朴的百姓认为他品格很坏。”
雷局长比较喜欢历史,马上响应道:“曹操是一代枭雄,他杀是吕伯奢一家,恩将仇报不说,还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确实太狠了一点!”
严红军兴致勃勃道:“我一有空就看三国演义电视剧,想着怎么打败曹操,特别是赤壁之战,看着老曹被孙刘联军打得大败亏输,灰头土脸,真是大快人心啊!”
易教授眼角一扬,呵呵一笑,平缓地讲解道:“关于‘杀吕伯奢一家’的典故,其实有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来自《魏书》,说的是吕伯奢不在,吕伯奢儿子和他的客人看见曹操带着钱财很多,起了歹心,要抢劫曹操,而且拉走了他的马,这个时候曹操起来拔出剑把这些人杀了。这叫正当防卫。但《魏书》是由魏国人写的,因为曹操是他们的太祖,不一定靠得住,毕竟亲属作证都不能算数。
第二个记载是说,曹操住在吕伯奢家里面,听见吕伯奢的孩子在那弄锅碗瓢盆,有声音,曹操自己又是受董卓通缉追拿的罪犯,他起了疑心,‘疑其图己’,把吕伯奢一家杀了。这个叫做误杀。
第三个版本,差不太多,也是说曹操怀疑吕伯奢的家里人要害自己,然后把他们一家都杀了。杀了以后,曹操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从这几个版本推测,曹操应该是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我们知道曹操这人多疑,果断,疑心太重了一点,有点过分。他杀了以后发现是误杀,然后凄怆曰——‘凄怆’这两个字很重要,就是杀错了人,很难过——算了算了,宁肯我辜负别人,不可以别人辜负我啊。这是一种自我安慰、自我排解,也很勉强地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做了一个辩护。
而到了《三国演义》里面,他变成了理直气壮,而且把‘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前面加了天下两个字,这个就大不一样了……曹操是大诗人、军事家、政治家,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历史人物。”
大家听了津津有味,杨林的一些模糊的灵魂记忆碎片也深得清晰起来。
说起来,中国人最喜欢三国历史了,那个时代野心家、谋士、武将辈出,加上《三国演义》这部书的广泛流传,让中国人都或多或少成了三国迷。
在花厅内,无论是经济学家的汤市长,还是师范学生干部雷雪,连宋秘书等人,都用自己那点可怜的《三国演义》知识与易教授争论刘备、关羽、诸葛亮等人的形象,为维持各自的三国偶像们而奋斗。
易教授讲话不温不火,慢条斯理,舌战群雄。他语言犀利幽默,毫不客气地用《三国志》及裴注、诗歌古文、文人笔记等史料,把在场众人浅薄的历史观喷得丢盔弃甲,连竖白旗。
不过,因为杨林有前世的记忆碎片,他的历史学观点,倒是与易教授不谋而合。
易教授越发欣赏杨林的才学与智慧,他嘴角噙笑道:“你这么喜欢文学和历史,干脆再去高中复读,然后报考鹭岛大学来,到时到我的课堂听课,跟我一起探讨历史和文学艺术。”
杨林心一热,但想想还是算了,遗憾道:“再去复读是不可能了,已经过了一年半,我高中的知识忘了一大半,这是应试教育的后遗症,我读书完全是为了高考,而非兴趣。而且大学文凭对我没什么作用了,我毕竟是作家。”
宋秘书是从教育系统出来的,不满地责备道:“应试教育是最好最公正选拔人才方式。”
杨林这倒是赞同道:“这是应试教育的历史意义,就像古代科举一样。”
这下大家不敢响应,因为这里面过于复杂了。 重生之我是大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