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家事国事,事事关心
杨林其实并没有那么醉,喝了半杯茶水,躺在床上半晌就清醒了,只是脑袋有些涨。
嗡嗡!
腰间的呼机不停地震动,他取出来,双手端在头上翻阅,前面几条是家人用姑丈的电话发来的,时间不一致,是分批打来的,平时姑丈肯定不让打,太花钱,但现在杨林帮他大忙,因此——
“阿哥,我和阿虹给你采了一碗桑椹和野草莓,结果白等了你一天,我们只好自己吃了!”这是小雨拉着阿虹发来的,很生气的样子。
“哥,我今天跟阿妈去砍芦苇卖,挣了十块钱。手臂被叶片割肿了好痛,我以后也要去工厂打工。”这是二弟小楷的寻呼,有些献功和诉苦的味道,上次给他贴了奖状后,他对哥哥好多了。
“听说你带了一个女孩子回来,怎么不带家里来?以后要省钱,留着聚媳妇啊!”这是杨妈发来的,既高兴,又责怪。
“听你姑丈说,许区长很看得起你,要不要抓几只家里养的鸡、鱼送礼?”这是杨父讲的,他以农民的小聪明,想抱许区长这条大腿。
杨林躺着看呼机的信息,一条条一行行字,洋溢着家里的关心和温情,让杨林内心惭愧,双目不禁润湿了。
在前世,他因为从小成绩优异,不断受学校老师表彰,就带着一种智力上的优越感,讨厌下田干农活,讨厌挑粪桶,讨厌抛肥踩稻茬,讨厌锄草,对肮脏辛劳的农民生活极度抗拒,因此到水泥厂工作后就很少回家。
他却忘了,父母一辈子从事这样的工作,父亲每天都要住在臭气薰天的鸡舍里;弟弟要帮家里干农活,还要跟着母亲砍芦苇和竹子挣零用钱;妹妹每天要扫地,喂猪,看家;小雨在舒家也要做家务,赶集时还要和家人拿着竹具、木具和漆器到集市去卖……
杨林深刻地反省自责着,想想前世,他住在城里,把自己当城里人,高农民一等,自认为心灵高尚,关心国家大事,对经济发展大放高论,同情下岗工人,甚至对街头流莺、混混、乞丐都会产生悲悯,却对父母弟妹、父老乡亲的辛苦操劳视若无睹。
不知不觉得,杨林泪流满面,想起身去回电话,但想想家里没电话,而且夜晚他们已经不在姑丈家了,打电话又要折腾一番,因此决定明天在厂办用公家电话回复,95年的话费可不便宜——他骨子里其实也是小农意识。
“对不起,爸妈,小弟小妹,我一定会让你们过上好日子,让镇里的所有人都富起来!”
杨林现在发现他的穿越方式有些不太靠谱,大概是因为属于“魂穿”,没有带着大脑和电脑,前世的记忆碎片更像是灵魂烙印,是他经历过或感动过的“执念”,非常零乱,其中印象最深的算是文学灵感,而且还要在写作时才会涌现出来,至于其它完全一片模糊,似是而非。比如现在炒股,他肯定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根本不知道哪支股票会涨或跌。
要致富,只有依据经验,前世在旅游局工作时曾到周庄考察,并亲自制订过《钟山古村旅游度假村项目》,最后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开发出来,这一世,他要通过开发沙阳古镇旅游,来改变家里和镇里的命运!
嗡——
这时,又一条寻呼短信发来,杨林定心神一看,是雷雪的哥哥雷云发来的信息:“杨林,我26号回榕城大学,这几天你有空的话,就到我城里的新家吃饭。”
杨林有些头痛,这明显是雷雪要她哥哥发的。
雷雪现在才十五、六岁,还没有前世那般精明,但表现出的智谋和占有欲也不能小觑,昨晚杨林已经向她敬酒道歉,当众说明他只爱王滟,本来就是为了做个了断,但看来效果并不怎么好。
杨林又看了下午同事的几条寻呼,陈珏英通知明天到厂办上班不要迟到,贾蓉叮嘱要穿戴整洁不要穿工作服等等。
“要穿休闲服啊!”杨林发现自己全身是汗渍,衣服粘粘的,连忙起身去后面的平房卫生间洗澡,洗完澡,困顿涌上来,就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是8月21日,周一清晨,晴。
迎着晨曦,杨林骑着自行车寄完稿件,就到北区菜市场吃早点。
“小杨,找你的钱。谢谢你一直光顾我的生意。”卖早点的严阿姨慈祥地笑道,然后望着外面,眉头深锁,掩饰不了忧虑。
杨林接过零钱,顺着她的眼神望过去,原来这个小菜市场只是五家早餐车,现在又多了三家,新来的餐车停在外面叫卖,吸引了不少顾客,让她生意太减,还好熟客都会光顾她。
他不解地问道:“前面怎么又多了早餐车?”
严阿姨叹道:“下岗工人又多了呗,早餐车是区政府为下岗工人免费发放的,建设局的干部按数量指定分配到各个地点,但这一带早餐车已经太多了,北大桥边又太少,北门小学又不让人卖……建设局的干部根本瞎安排,什么都不懂。”
“是建设局来指定分配的?哦,应该是城建监察。”杨林恍然,现在还没有城管,早餐车是区政府的一项善政,但显然负责这一块的管理人员根本没有做市场调查,不明白早餐车一多就会饱和吗?恶性竞争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会毁了这个行业。
严阿姨还带着城里人的优越,指着一个巷口的人影鄙夷道:“那里还有一个黑摊点,那对农村母女自己做包子来卖,每天背着泡沫箱子到处跑,一点都不守规矩,也不讲卫生。”
杨林苦笑:你都下岗了,还瞧不起农民!
当然,本着一份文人的责任心,杨林询问了一些早餐车生意的具体情况。面对杨林这种光顾了一年的顾客,严阿姨自然有问必答。
杨林了解大致情况后,吃着两个面包、一个春卷和一包豆浆,一边构思《早餐车也要经济效益》的社会评论文章:他要呼吁早餐车不能用计划的方式进行安排,要按市场需求来决定多少,建议流动起来,让饱和的地点减少餐车数量,而不够的地方自发补充,同时,还要增加早餐的品种和口味……
吃完早餐,取出小笔记本,把构思写下来,然后跨上自行车,朝工厂快速驶去。
迎着和煦的晨风,他感到非常充实。
这一刻,杨林念头通达:他既是农民,也是城里人,他要为家乡服务,也要为城里着想——九十年代作家不仅写自己的散文,还有浓重的社会责任感,在为自己人生命运拼搏的时候,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很多散文作者也是记者、通讯员。 重生之我是大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