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机遇
许中华副区长对杨林说了两句客套话,然后就不再理他了,转头向马援朝书记询问陈郎桥的建筑维修进度,并指示镇政府要做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
王滟与雷雪看到杨林明显不被许区长重视,感到非常不甘和失望。
杨林倒是能理解,他前世当过市作协副主席,知道南剑历史悠久、文人众多,全市的市级以上作协会员就有上千人,梅宁区作为南剑市第一大区,省市一级的作家就有两百多人,业余作者就数不胜数了,杨林也就在南剑市报发表几篇豆腐块,出了点小名而已,这样的例子以前就有很多,并不值得太关注。
王滟倒是很受几位区干部的亲近,被拉着询问大学学习情况和父母亲的近况。
这时,王樱镇长走到杨林身边,她是一个三十五六岁的妇女,脸色微黑,五官端正,一头齐耳短发显得清爽利索,显出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她与杨林挺熟的,在杨林读初中时,王樱作为宣教委员,就给杨林颁发过五次全镇作文大赛优胜奖的奖状;杨林在市报发表文章后,她非常关注,给他发过几次寻呼信息加以表扬,还邀请他到镇政府作客。
杨林连忙鞠躬道:“王镇长您好。”
“你这臭小子,既然回家乡了,怎么不到我办公室坐一下?是不是把我给忘啦?我周日一般都在镇政府大楼加班,我爱人和我住在一起,他厨艺相当不错,有空到我那里吃顿饭。”王樱说话非常直接爽快,或责备或邀请,像长辈或老师一样充满了关切之情。
杨林心头一热,内心熨帖不已,连忙保证下次回来,就去她家做客。话说,杨林好像特别有女性贵人运,大概是因为他长着一双桃花眼,相貌清秀,个性温和,外柔内刚,一直像个长不大的弟弟,容易引起大龄女性的好感。
然后,王镇长领着杨林,给他一一介绍区里的干部道:“这位是区政府办综合科副科长李玉林同志,这位是区建设局副局长王作远同志,这位是区文化局局长厉玲同志,这位是风雷集团董事长雷光先生……杨林初中就是学校的作文高手,次次比赛第一,是我看着成长的,相当于我的学生,现在他走上文学道路,你们这些长辈要多多关心指导一下啊!”
杨林恭敬地与几位区领导和长辈握手寒暄,听着他们一番不咸不淡的夸奖鼓励,雷光还叫杨林多学习水泥配料和生产管理,以后到他的东梓乡水泥厂当副厂长——似乎不像在开玩笑。
区文化局长厉玲对杨林的作品随便批评指点几句:“你的散文《五百年廊桥》和《秋游九峰山》我读了,老气横秋,少了朝气,思想升华不够,你要多引用现代作家诗人的句子……”她是省作协会员,出过三本散文集,对杨林这位发表不到十篇散文的业余作者真的不怎么在意。
杨林听她明显以偏概全,连张昌编辑的评论文章都没读,只好唯唯诺诺,权当作耳旁风。
王樱没有再介绍本镇的副书记和副镇长,她直接下任务道:“小杨林,我知道你对沙阳历史很有研究,就来给区领导们做一下导游吧,按你的观点随便讲,不要害怕!”
杨林怎么会害怕呢,他巴不得把沙阳镇精华部分介绍给领导们,以便得到他们支持好开发古镇旅游,因此兴奋地点头道:“好,我会尽到地主之谊。”
于是,杨林带着这支团队十多人,在后沙溪巷这片古建筑群正式进行解说式的观光。
“大家刚才走过的石板桥,建于乾隆三十四年,由清朝举人、香山县主簿罗逸民退休回乡后捐建,距今有二百二十六年历史。它高四米、长十一米,由三十九块青石板垒成,是沙溪五桥之一……
现在各位所看到的古建筑,是清朝和民国的笋帮公会总堂,笋帮公会是南剑市所有笋商自发组成行业协会,这座总堂始建于清康熙七年,前后两进厅堂,议事厅中间有块‘公平石’,全市笋商收购笋干、签订契约、商讨价格等都在议事厅公平石上进行……
前面这座阁楼叫先贤祠,祭祀宋代南剑理学家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陈了斋、邓肃等大儒,左右陪祭的则是沙阳镇一百二十一位乡贤……
这座院子叫平川书院,由明朝进士李杏所建,它小巧精致,规格极高,相当于南剑私立贵族大学,据说只招收秀才以上学子进修……
这是洗心亭,是明朝浮流知县、进士郭仁建的讲学场所,上面还留有块碑文,上面写诗:羁栖金马客,憔悴白头吟。露泫江州泪,云流湘水心。致闲谋似拙,官冷病犹禁。日暮春明路,秋风尘更深……
这道高约十米的马头墙里,是宋朝泉州知府陈君举的旧邸,宫殿式建筑,前后三进,旁边的大花园收归集体,现改为镇招待所。陈君举当过开封知府,晚年两度担任泉州知府,不断上书呼吁泉州设立市舶司,在他逝世的第二年、即元佑二年,市舶司终于在泉州开设,从此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
杨林口若悬河,音量优美,带着一丝磁音,他对所有古迹娓娓道来,虽然只是简介,但往往了了几句话,就把这些建筑风格和历史典故给说透了,让人印象深刻。
几个副镇长和严红军都不约而同做起了笔记,连政府办的王科长也做了不少记录。
许区长和厉局长听着,双目发光,微微颔首,从杨林的讲解内容和口才,就能看出他这个人的才知水平,杨林思维清晰,资料详实,知识丰富,只有这样,才能用最短的语言,把一个景点说得如此透彻。而且杨林对沙阳镇、南剑市的历史有深入研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说明他极具文化天赋,很有前途。
两人不约而同感叹:沙阳镇不愧为千年文化古镇,又冒出了一个优秀人才,值得提拔载培!
厉玲局长这次陪许副区长下来,目的是检验镇政府推荐的文化站站长,看他合不合格。现在文化站虽然人、事、财、物权下放给了镇政府,但其实采取双重管理,名义上属于文化局,业务上要受文化局指导,因此她要来审核一下,以免闹笑话。
结果令她很失望,这个严红军连吹拉弹唱都不会,初中文化水凭,讲话粗俗,优点就是会写大字,组织能力也还不错,群众基础好,毕竟是当村支书的。至于开发古镇旅游,这就是一个大笑话,想想九峰山景区和紫龙洞景区的状况,旅游区哪有那么容易开发的?
倒是严红军的内侄杨林,有文化会写文章,口才也好,还是一中毕业的高中生,他其实更适合当文化站站长,只不过,杨林的年纪实在太小了,听说今年才十八岁。
厉玲向王樱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两位科级女干部同龄,她们父母都在市委宣传部工作,两人是同学兼闺蜜,关系非常好,因此说话也不客气——
“樱姐,严红军真的不行,说话快得像机关枪,本地话口音太重,还没什么文化知识,这哪能当文化干部?”
“阿玲,严红军是马书记选的,他认为不错。你也看到了,许区长对严红军的《儒学古镇旅游开发草案》非常感兴趣,前天晚上才看完,今天就带人来沙阳游玩——其实他在沙阳镇生活了八年,哪条巷子他不清楚?只不过想通过这个方式,向马书记和严红军表示支持。”
“樱姐,文化旅游真的搞不得,到时一定会像紫龙洞景区一样成为接待型单位,这个负担我们文化局承担不起,你知道的,文化局就是一个清水衙门。”
王樱做事雷厉风行,她冷笑道:“你胆子越来越小了,连方案没看就急着否定。我们沙阳镇又不是紫龙洞,严红军提出的方案就很科学,他提出集体入股、公司化经营,连马书记都心动了,又不用镇财政掏钱,不试白不试。”
厉玲惊异道:“不花钱能开发旅游?古镇文化旅游是一个长期的、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些老房子都是祖房和宅基地,怎么征收维修?怎么投资经营?这些都容易出事,至于经济效益就更难说了!反正要我批文可以,但要钱一分都没有……”
王樱镇长瞪了她一眼,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草案复印件道:“你还是先看完这份草案再说吧,里面讲得很清楚,先申请注册公司,然后整理一些属于集体的老房子、寺庙、桥梁收门票,通过贷款、入股、风投等方式整合成旅游区,再将区内有价值的老房子进行产权置换……”
厉玲接过一叠4A纸的复印文件,走到墙边的阴影处阅读。
马书记见两位女干部停下来,便派人过来催促道:“许区长要去看陈君举的老房子,杨林现在带大家去金紫巷,你们快一点跟上来!” 重生之我是大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