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专辑》序
《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专辑》序
木刻的图画,原是中国早先就有的东西。唐末的佛像,纸牌,以至后来的小说绣像,启蒙小图,我们至今还能够看见实物。而且由此明白:它本来就是大众的,也就是“俗”的。明人曾用之于诗笺,近乎雅了,然而归结是有文人学士在它全体上用大笔一挥,证明了这其实不过是践踏。
近五年来骤然兴起的木刻,虽然不能说和古文化无关,但决不是葬中枯骨,换了新装,它乃是作者和社会大众的内心的一致的要求,所以仅有若干青年们的一副铁笔和几块木板,便能发展得如此蓬蓬勃勃。它所表现的是艺术学徒的热诚,因此也常常是现代社会的魂魄。实绩具在,说它“雅”,固然是不可的,但指为“俗”,却又断乎不能。这之前,有木刻了,却未曾有过这境界。
这就是所以为新兴木刻的缘故,也是所以为大众所支持的原因。血脉相通,当然不会被漠视的。所以木刻不但淆乱了雅俗之辨而已,实在还有更光明,更伟大的事业在它的前面。
曾被看作高尚的风景和静物画,在新的木刻上是减少了,然而看起出品来,这二者反显着较优的成绩。因为中国旧画,两者最多,耳濡目染,不觉见其久经摄取的所长了,而现在最需要的,也是作者最着力的人物和故事画,却仍然不免有些逊色,平常的器具和形态,也间有不合实际的。由这事实,一面固足见古文化之裨助着后来,也束缚着后来,但一面也可见入“俗”之不易了。
这选集,是聚全国出品的精粹的第一本。但这是开始,不是成功,是几个前哨的进行,愿此后更有无尽的旌旗蔽空的大队。
一九三五年六月四日记。
题注:
本文最初发表于天津《文地》月刊第一卷第一期(1936年11月10日),目录署名鲁迅,文末署名何干。收入《且介亭杂文二集》。
“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由青年木刻工作者唐诃等以平津木刻研究会名义主办,1935年元旦开始在北平、济南、上海等地巡回展出。后主办者选出40余幅展品,拟出《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专辑》,并请鲁迅作序。据唐诃回忆,这些作品“在金肇野君寓中存放,不幸去年12月运动(指一二·九运动——编者)的时候,他犯爱国罪被捕入狱,这些作品也因之而失散。仅存的,只有鲁迅先生亲笔所写的序文的刻版,算是这一次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遗留下的唯一的纪念品!” 鲁迅著作分类全编·序的解放(上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