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集外集拾遗补篇

题《陶元庆的出品》①

集外集拾遗补篇 鲁迅 1620 2021-04-06 06:24

  此璇卿②当时手订见赠之本也。倏忽已逾三载,而作者亦久已永眠于湖滨。草露易晞③,留此为念。乌呼!

  一九三一年八月十四夜 鲁迅记于上海

  =====【注释】=====

  ① 本篇据手迹编入,原题在鲁迅所藏画集《陶元庆的出品》空白页上,无标题、标点。

  《陶元庆的出品》,陶元庆在上海立达学园美术院西画系第二届绘画展览会上展出作品的选集,共收绘画八幅。一九二八年五月北新书局印行。内有鲁迅《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我所要说的几句话》一文(后收入《而已集》)。同年五月七日陶元庆将此画集赠给鲁迅。

  ② 璇卿:陶元庆(1893─1929),字璇卿,浙江绍兴人,美术家。曾在浙江台州第六中学、上海立达学园、杭州美术专科学校任教。

  鲁迅的著译《坟》《彷徨》《朝花夕拾》《苦闷的象征》等都由他作封面画。他病逝后葬于杭州西湖的玉泉道上,墓地为鲁迅出资购置。

  ③ 草露易晞:语出汉乐府相和曲《薤露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凯绥·珂勒惠支木刻《牺牲》说明①

  珂勒惠支(Kathe Kollwitz)以一八六七年生于东普鲁士之区匿培克(Koenigsberg)②,在本乡,柏林,明辛③学画,后与医生 Kollwitz 结婚。其夫住贫民区域,常为贫民治病,故 K.Kollwitz 的画材,也多为贫病与辛苦。

  最有名的是四种连续画④。《牺牲》即木刻《战争》七幅中之一,刻一母亲含悲献她的儿子去做无谓的牺牲。这时正值欧洲大战,她的两个幼子都死在战线上⑤。

  然而她的画不仅是"悲哀"和"愤怒",到晚年时,已从悲剧的,英雄的,暗淡的形式化蜕了。

  所以,那盖勒(Otto Nagel)⑥批评她说:K.Kollwitz 之所以于我们这样接近的,是在她那强有力的,无不包罗的母性。这漂泛于她的艺术之上,如一种善的征兆。这使我们希望离开人间。然而这也是对于更新和更好的"将来"的督促和信仰。

  =====【注释】=====

  ①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日上海《北斗》月刊创刊号,原题《牺牲──德国珂勒维支木刻〈战争〉中之一》。关于鲁迅选载木刻《牺牲》的用意,参看《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

  凯绥·珂勒惠支(1867─1945),德国版画家。鲁迅于一九三六年编印过《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并为其写了《序目》(收入《且介亭杂文末编》)。

  ② 区匿培克:通译哥尼斯堡,东普鲁士的工业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划归苏联,改名加里宁格勒。

  ③ 明辛:通译慕尼黑,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个城市。

  ④ 四种连续画:即《织工的反抗》《农民战争》《战争》《无产阶级》四组版画。《牺牲》是《战争》中的第一幅,也是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幅珂勒惠支的版画。

  ⑤ 欧洲大战: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珂勒惠支的第二个儿子彼得于一九一四年十月二十三日战死,文中所说"两个幼子"当系误记。

  ⑥ 那盖勒(1894─1967):通译纳格尔,德国画家、美术批评家。曾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院长。 集外集拾遗补篇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