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国家的投影

§美国游戏战争

国家的投影 蒋子龙 4226 2021-04-06 06:21

  人有一种本性,喜欢从危险中获得刺激。极度的危险,反而能演绎出游戏的效果。因为危险和游戏在本质上有相通之处:追求惊险、刺激、出人意料。危险里包含着游戏因素,游戏可以刺激人去追求惊险,并缓解惊险带给人的恐惧。

  当今世界上的游戏高手非美国人莫属,对战争都要游戏一番。像灭掉一个国家,推翻一个政权,通缉战争要犯,是何等重大、严肃和带有机密色彩的事情?而美国竟让辛辛那提的游戏纸牌公司,将通缉名单设计制作成55张扑克牌。在他们眼中的暴君、独裁者变成了“黑桃A”、“方片7”……将森冷的肃杀通俗化,流行化,娱乐化。纸牌除去发给战士,还公开销售,在纸牌问世的前10天就销出去70万副。据该公司的销售负责人阿莫鲁索估计,很快就可卖出100万副。他说消费者会觉得这副纸牌是历史的一小部分,上面的面孔和文字都相当有趣,有收藏价值。美国人的奇思妙想能经常让世界惊奇。

  无独有偶,前伊拉克驻联合国代表杜里,看到自己的国家被颠覆之后,面对记者说出的第一句话竟是:“游戏结束了!”记者问他“游戏”指的是什么?他回答是伊拉克战争!

  你看看,战争本是一种大规模的杀戮,可在战胜者和失败者眼里都成了游戏!这倒显得那些游行集会、义愤填膺地反对战争的人是咸吃萝卜淡操心,皇帝不急太监急。

  那么,美国人为什么能以游戏包装战争,给血腥的杀戮加进游戏成分?这无疑与世界进入传媒时代有关,可以将一场大规模的真杀实砍,变成一场电视里的战争。在电视里看打仗,自然要追求收视率,编辑得惊险、刺激、引人,便越看越像游戏。战争一打响,英国的传媒老大BBC的老记们就激动地说:“这是多么难得的契机啊!”于是他们便“活生生把战争变成了24小时的实况娱乐节目,让大家轻松得仿佛在电影院看连场电影,一边吃着炸薯条、爆米花,一边看电视里飞机扔炸弹。”

  无怪乎台湾作家罗兰写文章抱怨,孩子们一放学就兴奋地往家跑,说要赶快看美国打败坏人的电影。甚至这场战争的策划者之一、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禁不住夸赞说:“媒体带着我们坐云霄飞车,忽上忽下,甚至24小时内就上下好几次。”

  伊拉克战争确实被传媒剪辑得太像一部精彩的娱乐大片了,大投资,大制作,气势恢宏,阵容强大,全是国际大牌明星出阵,且都有上乘的表演。敌对双方的两个一号人物,性格鲜明,生动饱满。布什在扔炸弹的同时,周末不忘到戴维营度假。而且有了快感他就喊:“感觉很好!”“我们正在慢慢剥萨达姆的皮!”萨达姆在挨炸的同时也频频出镜,忽而在室内给将军们打气,忽而上街到群众中走走。当然,有危险的动作,还是要让替身演员完成。并让手下人散布关于他不死的神话,说“他的手臂里植入一种特殊宝石,可保刀枪不入。他乃九命怪猫,其母是巫师,用咒语就可保护他的安全……”你还别说,战争都结束快两个月了,萨达姆便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偶尔还会弄些录像和书信出来,游戏美国佬。

  最富喜剧天分的还数伊拉克新闻部长萨哈夫,铁嘴钢牙,肉烂皮不烂,美国的坦克快顶上他的屁股了,还在死不改口:“我可以百分之三百地向你们保证,巴格达城里没有美国士兵,永远都不会有!”他坚信此时在他的国家说什么远比做什么更重要。澳大利亚的媒体赞许道:“他用精神抖擞的贝雷帽、厚颜无耻的笑和更加厚颜无耻的否认,为我们的日子增添亮点。”他还被许多国家评为“否认先生”、“滑稽阿里”。甚至连布什都很欣赏他:“他是我的人,他很棒。有人指控我们雇佣了他,让他在那里开讲。他是一个经典。”

  这是多大的玩笑,堪称经典游戏。不仅戏弄了伊拉克,也戏弄了世界舆论。

  要论这部大片的剧情,就更称得上是紧张激烈,悬念迭生。一上来就是“斩首行动”,吊足人的胃口。紧跟着就是“震慑和畏惧”。美国要“震慑”谁,让谁感到“畏惧”呢?许多人看不明白,想当然地理解为是震慑伊拉克。错,伊拉克是消灭的对象。美国通过这场战争真正想要震慑的是当今世界。他说打就打,把联合国完全晾在了一边,使其颜面丧尽,变成了一个只会争吵不休的团体。而联合国也确实一点办法都没有,现行的国际规则不得不屈从于美国的实力政治。就连其他反战的发达国家也没有一个敢拍案而起,登高一呼:你打他我就打你!相反,人家只是一味地强调人道主义救援和战后重建……显得无奈而无力。这就等于说你炸吧,炸吧,你在前边炸,我在后边给你收拾,等你炸完了我再帮着建……

  这不是很滑稽、很荒诞吗?然而竟没有人觉得它滑稽。正儿八经的滑稽,道貌岸然的荒诞,就更可笑。这样一台大戏你还能说不深刻?这样的战争你还能说不是游戏?真是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美国前任中央情报局长詹姆斯·伍尔西,在伊拉克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到加州大学演讲,称世界一战和二战之后延续了40年的冷战是第三次世界大战,而这次伊拉克战争是第四次世界大战。他认为当今世界正处于摧毁各种交织在一起的联盟的过程中,一切都有待攫取,如同进入另一个创造过程。美国的媒体更是直言不讳:12年前发动海湾战争的老布什只想恢复世界秩序,而现在的小布什是想改变世界。

  有了这样一群角色,战争的细节自然就更像电影一样好看了:有心理战、蒙骗术、误会法,让自己的导弹打自己的飞机。为增加惊险性,设计了英雄救美、单骑突进,为了凑趣还要有动物表演,美国兵训练了9条大西洋宽吻海豚,帮助水下排雷;迫使100万只迁徙中的候鸟改道,给美国轰炸机让路。对方则表演步枪打飞机,举着白旗打黑枪,假装欢迎搞伏击,还有地道战、地雷战、游击战……一部戏要想卖座,还需迎合潮流加进一些煽情和带色儿的东西,如:美国有20名女兵火线怀孕,在萨达姆长子乌代的豪宅里发现大量情书和美女照片,而且还有交战方总统布什两位千金的玉照……

  军事专家们称这次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信息化就是电子化、网络化。3月30日的《纽约时报》道出了其中的秘密:玩具源于战争,武器出自玩具,美国的玩具商和军方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提高。五角大楼的发言人格伦·弗勒德说,M-16步枪就是在美泰公司生产的一种玩具的基础上研制的。他们从玩具和电子游戏中寻找原型和创意,用来开发战场武器。无人驾驶侦察机是从模型飞机中受到启发,快装弹药的突击武器的灵感来自超级水枪,无人驾驶遥控车得益于电子游戏控制板……还有,游戏和娱乐业提供的战争场面和故事情节,帮助了军方了解在战场上或反恐战争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如今的新一代士兵,从小是玩着电子玩具和电子游戏长大的,二者的密切关系与生俱来,也就是说美国军人从孩提时代就接受了信息战争(或曰游戏战争)的基本训练。”

  原来,美国大兵的本事是从小在游戏和娱乐中锻炼出来的。他们不是故意给战争涂抹游戏色彩,而是真正地在游戏战争,把战争当成游戏。所以他们的背上都驮着一个小山般的大背包,里面有各种现代通讯设备、巧克力糖果、纸箱子马桶等等。可以在巴格达街头伴着枪声跳踢踏舞,看着满城的大哄抢当儿戏……伊拉克战争真称得上是游戏打败了萨达姆的虚张声势。在美国的游戏战争面前,那些传统正规的战争理念,都成了唐·吉诃德式的思维。

  大家之所以没黑没白地观看这场电视里的战争,跟现代人喜欢游戏的本性不无关系。游戏人生,游戏文字,游戏官场,游戏情场……成天把一个玩字挂在嘴边,上网是玩,泡吧是玩,外出是玩,在家是玩,恋爱是玩,离婚是玩,犯罪是玩,杀人是玩,吃喝玩乐,寻欢作乐。孩子闹着玩就把老师或家长给杀了,老板们不管做多大,有人问起总是潇洒地说不过是玩玩罢了……

  由于大家都这么爱“玩”,自然就对游戏入迷。这是因为现代人的生存压力太大了,社会学家总结出现代人的十大压力:来自个人财务上的压力、职业上的压力、责任太多造成的压力、婚姻上的压力、性方面的压力、健康方面的问题、孩子的问题、孤独、亲戚、邻居等等。真是活着就有压力,只要喘气就是压力。

  在这样一个游戏时代,最苦的就是那些老实巴交的人,老想按正义和非正义的公式给战争定性……可看着看着就被人家的游戏给弄糊涂了,你说打人的闹着玩儿可以理解,怎么挨打的也像闹着玩儿?平时牛皮吹得震天响,这个师,那个队,号称十万精锐,到真打起来狗屎不如,眨眼间就作鸟兽散。这倒正应了萨达姆公开宣布过的信条:“政治是什么?政治是口说做一套,心想做另一套。然后既不做口说做的,也不做心想做的。”原来他也是在做游戏,是游戏自己,游戏了自己的国家、军队和人民。

  在这个痞子时代,有些事情正儿八经地讲效果不一定好,嘻嘻哈哈地游戏一番,说不准事半功倍。美国游戏战争,却成了现代战争的地地道道的教师爷,每隔几年就打一仗给你看看,拿着导弹当教鞭,以战场为课堂,教给你应该怎样打仗。人们看着像游戏,学起来却是非常认真的。从古到今,人们对战争就没有产生过这么大的兴趣,前一段时间环球村里哪一个人、哪一个角落不谈论这场战争?好像人人都成了军事家,议论得失,评点成败,指指戳戳……眼下又改成谈论“非典”了。

  游戏不断有新花样,世界也不再是原来的样子,要不停地变换花样折腾人。美国人想玩“单边游戏”,这种游戏随意性很大,无固定规则可言。但,是游戏就要有对象,有对象就是双方的游戏。你游戏战争,战争也必游戏你。你以游戏的方式搞恐怖,恐怖也会游戏你。

  拉登是美国的“非典”,美国也“非典”了伊拉克。最近国际绿色和平组织效仿美国也制作并发行了一套核国领导人的扑克牌,布什的头像成了黑桃A,普京是红桃A……这就是当今世界,你游戏他,别人游戏你。人们曾以游戏的态度对待性,结果艾滋病就出来游戏人类。“非典”也是如此,制造出非典型的无秩序和非典型恐怖来游戏人间。 国家的投影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