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之初,萧荻老先生写了一篇文章:《蒋子龙今年59》,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后,有人向作家协会的人打听:蒋子龙没有出事吧?还有人直接打电话给我,说一见这个题目吓了一跳,59岁可是个敏感的年龄段,退休前要狠捞一把,贪污受贿的特别多,俗称“59岁现象”。我感谢这些关心我的人如此高抬我,并不是所有59岁的人都配称“59岁现象”。贪污受贿是要有资格有条件的,一个成天坐在自己的电脑前打字的人,即便想捞上一把,也只能朝老婆孩子的钱袋下手。
什么事一成为“现象”,就如此地深入人心,让人举一反三,联想丰富。社会上还有一种众所周知的现象,叫“四十七八,干也白搭。”一到这个年龄就提升无望了,船到码头车到站,吃老本,混日子……简称“四十七八现象”。最近,媒介又在炒“35岁现象”。说所有人才市场上的招工单位,都设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年龄杠杠——不招35岁以上的人。原因是:人到35岁就开始进入中年,身体素质在下降,一切都基本定型,失去了对新鲜事物的感知力。而且35岁的人生活负担最重,上有老下有小,夫妻感情也处于最脆弱的时候,不可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
还有一种更邪乎的“二十六七现象”。据国家检察部门发布的材料,近几年的经济犯罪中二十六七岁的人增长最快,远远超过了59岁的人。“59岁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对他们的防范措施严密了,特别是退休前的审计制度,使那些想最后大捞一把的人不那么容易下手了。而二十六七岁的人就不同,社会上还没有注意到这个年龄段的特点,这些人大都是业务骨干,广泛得到重用,他们正处于人生的上升阶段,野心最大,胆子最大,常常出人不意。如26岁的贪污犯沈英民,原来就是天津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刚参加工作两年多就贪污一千多万元。像他这个年龄的人,有了钱以后不像老贪污犯那么会隐藏,胡糟乱花,生活极端奢靡。想吃羊肉串了,就在周六坐头等舱飞到新疆,吃够玩美了,第二天再飞回来。坐骑也经常换,桑塔纳、奥迪、奔驰、林肯、凌志……越换越高档,他生活得那么扎眼,怎么会没有人注意呢?有人问他车是哪儿来的,他就应付说是朋友的。什么样的朋友能把这么好的车随便扔给别人玩儿呢?他的头头也不是看不到,心里觉得奇怪却不往坏处想,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朋友圈子很乱,什么人都有,说不定就有拿汽车不当东西的。再说年纪轻轻的,刚进公司没几年,会有什么事?其实,头头是不愿意往坏处想,下边的人出了事自己不是也要负领导责任吗?至少说明管理不到位、制度有漏洞,如果数额巨大,还会牵连到头头,升迁也无望了。
2001年3月23日的《北京经济报》,赫然刊出一则消息《十五六岁现象发人深省》:“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这类孩子犯罪太多了,为了一丁点儿小事就杀同学,杀母亲,杀奶奶……据教育专家分析,现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狭隘、自私、唯我独尊、好占上风,而社会不良环境的熏染和家庭错误的教育方式,又助长了他们的心理缺陷,有的便直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这可麻烦了,现代社会到底还有多少“现象”?把所有“现象”罗列起来,还剩下多少好人呢?大概只有“下岗”的了。哦,不对,“下岗”人员已经构成了洋洋大观的“下岗现象”……从这些五花八门的“现象”可以看出,人太被重用了要变坏,不被重用了也要变坏;年龄大的容易出事,年龄小的也容易出事;没有家庭温暖的孩子不好,家里太过溺爱的孩子也不好……那么要怎样才能使现代人活得健康正常呢?那就先要使这个社会环境变得健康正常起来。人总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每个人酷肖自己所生活的时代,甚于酷肖自己的父亲。 我说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