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借景

§扬州借景

借景 蒋子龙 3320 2021-04-06 06:21

  前不久在扬州参加一个对话会,有位外语学校的女同学说,她喜欢怀旧,却又有些惶惑,不知该当作优点对“旧”继续大怀特怀下去,还是把怀旧当作坏毛病尽力克服?当时会场上发出一片笑声,可能觉得一个12岁的女孩子大谈怀旧,未免有些滑稽,她能有多少“旧”可“怀”呢?总不至于老怀念第一次吃麦当劳的经历吧?

  当我知道她为什么爱“怀旧”以及怀的是什么“旧”时,不仅笑不出来,还觉得她的问题很难回答。实际是这个女孩子格外敏感,道出了一种扬州的文化现象。在扬州爱怀旧的并不单是她这个刚上初一的学生,整个扬州无时无刻不在“怀旧”。往实里说,扬州人津津乐道的是“早晨皮包水(喝茶、吃汤包以及一道道的汤汤水水),晚上水包皮(泡澡堂子)”;扬州的“三绝”是“三把刀”:厨刀、剃刀、修脚刀。

  再往大处说,扬州的媒体、领导干部以及文人骚客,写文章、做报告乃至一般性的发言,也喜欢张口先引用几句古诗词:“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样既省事,又显得精彩,好与扬州这个人文古城相称。因为形容扬州最精彩的话,似乎都被古人说过了,你不引用这些经典,就无法准确而生动地描述扬州,会被认为没有文化。

  这也难怪,扬州已建城2500余年,古文化的积淀深厚而辉煌,形成一股强大的威势。第一为扬州扬名的是大禹,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时分天下为九州,扬州为其中一州,并因“多水而扬波”得名。一些代表着中国文化高峰的诗文圣手,如李白、欧阳修、苏东坡等,甚至连清皇帝康熙、乾隆,也都为扬州做过广告……这谁能比得了?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每天眼睛看的、耳朵听的,多是古人的东西,如果不“怀旧”反倒不真实了。那个女孩子学的是英语,每天还要接受大量现代意识和新鲜事物,即“所怀多旧事,入耳有新声”,有时“古”和“今”难免会有冲突,这就让她不能不产生惶惑:喜欢怀旧,却又不得不活在现代。

  而令她惶惑的却正是扬州文化的精髓:“借古人”,“借传统经典文化”,以肥沃和提升现代文明的品位。

  我积大半生到处采访的经验,每到一地主人总是先安排看大企业,参观名牌产品的生产基地。我们到扬州,第一天看瘦西湖公园、个园,第二天看何园……扬州并非没有大企业,不然GDP就达不到2113亿元,也不是没有名牌企业,像德国的奔驰公司、美国的高露洁公司、荷兰的飞利浦公司等,在经济上他们是很“洋”的,或者叫很现代的。尽人皆知,当今世界是文化决定经济的成败,主人要给我们看他最拿手的,是再正常不过了。这也表明扬州对自己的人文景观充满自信,尤其是园林文化。

  古来就有定评:“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果然,瘦西湖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类似一场古文化轰炸,楹联令人叫绝,匾额提纲挈领……先辈的文化巨匠们,把瘦西湖当成了考场,在明着比试,暗着较劲,看谁更能出语惊人。

  这就让现代人仿佛走进了一个大私塾课堂。天下并不缺湖,一“瘦”竟成奇观,可湖水又怎样分胖瘦呢?相比之下,如果把杭州的西湖叫成“胖西湖”,便毫无美意了。扬州的瘦西湖“瘦”在哪里,又美在何处呢?这就是文化的伟力,古人的功德,倘若当初叫成“小西湖”或“窄西湖”,便不会有以后的绝世佳景。就是这一个“瘦”字,成就了千古绝唱。后来瘦西湖的发展,就完全在这个“瘦”字上做文章,要想瘦得美、瘦得精巧,就得“借景”。

  充分利用其“瘦”,才建成了“湖串园”的公共园林,又称“百园之湖”:徐园、闵园、贺园、罗园、熊园……过去的富商巨贾们,谁买地建了园子,就以自己的姓氏命名。是瘦瘦的湖水像一条曲折回旋的绿丝带,将一个个珍珠翡翠般的园林串起来,“一路楼台梅岭始,榭曲廊回直到山”。可想而知,这些园林的主人们必定要尽力突出自己的个性,穷尽玄思妙想,巧夺天工,出奇制胜。这样就很容易犯一个现代人经常犯的错误,乱搭乱建,只顾自己,不管整体,其结果肯定是每家的园子或许都不错,但整体看上去不协调,或破坏环境,混乱不堪,贻害无穷;或相互攀比、相互模仿,景致重复,乃至俗不可耐。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这类错误早已司空见惯,让人见怪不怪了。

  然而,扬州之所以能有瘦西湖,能被尊为“人文古城”,就在于数百年前,那些各自发财的商人们,竟比现在的规划局更有环境意识和全局观念,审美品位也更高。被湖水串起来的百家园林,虽风格各异、各有千秋,却又“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

  他们的诀窍就是一个“借”字。首先就是“借水”。园林的主人们都很清楚,瘦西湖是魂,丢了这个魂或毁了这个魂,谁的园子建得再好也一钱不值。谁若能将园林建得成为整个瘦西湖上的一个独特景点,才算是大功告成。

  另外,康熙、乾隆都分别六下江南,富豪们要把自家园林造得出类拔萃,就是寄希望能吸引皇上的目光,倘若圣驾光临,那便是天大的幸事。即便皇上不上门,只要是乘船游过瘦西湖,也就等于皇上在自家门前经过了。这就是必须好好“借水”的妙处,“借”得好,整个瘦西湖都是你的,你也属于瘦西湖的,皇上到了瘦西湖,就算是到了你的家。

  其次是“借景”。后建的园林不是要把先建的园林比下去、压过去,而是以原有的园林为背景,借旁边的优势衬托自己,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达到锦上添花的目的。所以,徐园的风格偏实,“露中有藏,浅中求深”;而净香园的特点就以空阔为主,“手指目顾,苍远无边”……关帝殿内的一副对联,集中表达了瘦西湖善于“借景”的真谛:“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

  尤其是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的扬州个园,更将一个“借”字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第一是“借竹”自喻,取名“个园”。个者,竹叶也。一根杆子挺着个人,劲直有节。然后是“借石”,叠成四季山景。借来几根长短不一、粗细不等的石笋,在一片竹林中破土而出,点缀春意。

  进得春天的大门,借“皱、漏、瘦、透、秀、丑”的太湖石,垒成一座夏山,灰蒙蒙、湿浸浸,仿佛带云欲雨。山内空灵,有小桥曲折,穹窿石屋,还有大小不等的各种洞窿,“洞洞借景,风情幅幅”。最妙的是它能借来每个进山者的想象力,让你觉得风从穴来,石壁生凉,小桥流水,鱼游鸟栖……再下面是借红褐色的黄山石,堆成秋山。山上遍植松柏,遮天蔽日,每当风来,松涛怒吼,柏枝乱抽,一片肃杀的秋气。最后是借宣石垒成冬山,宣石纯白,看似一场大雪覆盖了山峦,常年不消,寒气逼人。

  营造冬山光是“借石”还不够,还要“借风”,在背面的墙上打了24个孔眼,名曰“风音洞”,实际是起到一个大音箱的作用,每当风起,呼呼有声,为冬山制造“北风呼啸”的效果。还有更绝的,走过冬山,在西墙上会发现两个“窥春洞”,透过此洞可见外面一片盎然生机,绿竹苍翠,春笋挺拔……此谓“借春”!

  采访扬州,深为其“借”的艺术而叹服。举一反三,一部人类的历史到处一个“借”字,借道、借光、借钱、借粮、借兵、借枪、你借我、我借你……善于借景者智,善于借力者强。盛唐时期,扬州是东南第一大都会,到明清,扬州成为当时世界上十个拥有5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之一……

  现今世界,既多极多元多中心,又呈现一体化趋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牵一发而动全身。谁想唯我独尊,称孤道寡,恐怕太难了。此时借鉴扬州文化中的这个“借”字,真是意味无穷,受用不尽。

  2009年4月 借景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