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多“珠”,有大大小小146个岛屿,如一颗颗翠珠撒落于海。
其中,最大的一颗是横琴岛。分大、小横琴,若两把古琴摆放于珠江口外的碧波之上。千万年来,吟风啸浪,相对而鸣,或急或缓,如泣如诉……
珠江三角洲多“门”:江门、虎门、崖门、横门、斗门、澳门、磨刀门、十字门……横琴岛有两个门,西面磨刀门,东面十字门。出此门向东,便是伶仃洋,与珠海的外伶仃岛遥相呼应,更像是横琴的知音。
在外伶仃岛的巨石上,刻着文天祥的千古绝唱《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为江西庐陵人,在赣江的十八滩中确有一个“惶恐滩”,江流湍急,礁群狰狞,令行船者惶恐惊怖。原本是宋将的张弘范,降元后成了灭宋的统帅,逼迫被囚的文天祥以南宋丞相的身份写信招降坚守在十字门的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一挥而就写出这篇七律。
——这也是大、小横琴发出的第一次激昂壮烈、椎心泣血的鸣响。时为1279年,大宋王朝覆亡于此。遂使十字门成为古时最著名的一个“门”,并成就了宋人在此“门”上演了全本的“忠、义、节、烈”大传奇。
“忠”的主调,当是由文天祥完成。他被俘后几乎所有的元朝高官和已经降元的宋廷同僚,都费尽心机劝降他,想借他的投降而立功,却都被文天祥或讥或讽或骂地顶了回来。而元朝刚立国,急需治国能臣,开国皇帝忽必烈遍访大臣,又大都举荐文天祥。他不得不亲自出面招降,并许道:“汝以事宋之心事我,当以汝为宰相。”
文天祥却不为所动:“我为大宋宰相,安能事二姓!唯愿一死,足矣!”
忽必烈无奈,又招来早被囚于元营的宋恭帝做文天祥的工作,皇帝劝自己的宰相一块投降敌人,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自己的皇帝出面,文天祥只好收敛锋芒,连说:“圣驾请回,圣驾请回。”让这个倒霉的皇帝碰了个软钉子。文天祥在一污秽狭小的土室里,被囚了两年多才被杀,遂留下了不朽的《正气歌》。其耿耿忠心被史家誉为“三千年不两见”!
而将一个“义”字诠释得淋漓尽致的是十字门守军主帅张世杰。明知大势已去,如果投降不仅能保命,还可享受荣华富贵,眼前就有例子:敌营的主帅是他的叔伯兄弟,降元后又被委以重权。他的外甥降元后也有个不错的功名,并三次进帐招降于他。但张世杰始终正气凛然,誓死尽职。最后时刻,他挺立舵楼,迎着飓风对天呼号:“我为赵氏,仁至义尽!一君亡,复立一君,今又亡。我若不死,只望敌兵退后,别立赵氏后人以存社稷。今又遇此,岂非天意!”登时海天变色,狂风呼啸,怒涛如山,刹那间大海便将张世杰和他的战船以及残余宋军,全部吞没。但历史,留住了他的英魂。
与文、张同朝的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则将“节”“烈”推向极致。陆秀夫是宋景定年间的进士,同榜的状元便是文天祥,古人称“忠节萃于一榜,洵千古美谈”。1277年5月,为逃避元兵躲到广东石冈州一个小岛上的宋少帝赵昰病逝,尚不足10岁。“群臣多欲散去”,唯陆秀夫站出来力挽狂澜:“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置其何地?古有以一旅以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于是拥立年仅8岁的卫王赵昺为帝。但南宋王朝已是风雨飘摇,君臣播越、人心惶惶,而他每次上朝“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恸”。
当看到张世杰战败,南宋王朝想苟延残喘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宋朝君臣除去投降别无他路。陆秀夫便“先驱自己的妻儿跳海”,然后入船舱把小皇帝赵昺请到船头,倒头泣拜:“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佑皇帝(宋恭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哭诉毕,背起小皇帝,纵身跳入滚滚怒涛。此时的小皇帝已经9岁多,应该懂事了,显然也听懂了陆秀夫的话,知道陆秀夫背起他要干什么,但他不哭不闹不挣扎,不失天子尊严地随着最可靠的大臣蹈海赴死。小小年纪难得有这份烈性,与高风亮节的陆秀夫,共同完成了在中国历史上频繁的朝廷更迭中,最为凄美壮烈的一幕。
——横琴真是一座奇岛。见证过中国的历史,接受过惊天地泣鬼神的历练,随后竟能把自己藏起来。从历史的大热闹中毅然抽身,回归简朴与自然,在人们的眼皮底下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横琴这一藏就藏了七百多年,藏风纳气,休养生息。直养得山清水秀,土地丰润,就连牡蛎,都格外肥美……岛上“百步万棵树,块块奇石都是景”,晴天十步一瀑布,雨时处处有瀑布。岛的四周,海湾像花边一样相互勾连,或沙滩绵延,或怪石嶙峋……
终于,横琴等来了自己的时刻。曾经的壮怀激烈,曾经的大浪淘沙,都化作丰厚的精神积淀,培养了横琴的沉着、从容与大气。谋定而后动,后发而先至——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屡见不鲜。
琴弦已调好,总谱业已写就。而此时的横琴,视野雄阔,气度朗健,要弹奏新的“十字门变奏曲”:大海扬波,清风鼓荡,十字交汇,门通天下。
横琴必兴,又将震古烁今。
2010年10月28日 借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