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蒋子龙文集.11,恨郎不狼

边看边记

  ——北京奥运札记

  足球为奥运打场子

  我顶着三十五度的闷热,坐在“水滴”(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里连看两场北京奥运的足球预选赛:美国对日本、荷兰对尼日利亚。

  “水滴”里满是汗滴。场地上汗滴交迸,观众席上汗滴蒸腾。

  我浑身湿黏,就是为了想寻找一个答案:奥运会为什么要让足球给自己打场子?狂傲的足球又为什么愿意为奥运会担当这个角色?

  北京奥运会明明到八月八日的晚上才算正式开幕,可提前两天足球就先踢上了。这让我想起卖艺的先要打场子和唱大戏的在未开场之前先要打三通锣鼓,为的是吸引观众,让场子静下来。奥运会上的足球赛,起的就是打场子和敲击开场锣鼓的作用。

  问题是,足球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曾扬言足球就是地球,地球上有什么,足球里就有什么,足球世界杯里装的是整个世界,它的规模仅次于奥运会,但热烈和疯狂的程度并不亚于奥运会。既然足球它如此了得,又为什么会心甘情愿要为奥运会打场子呢?

  足球从来不在奥运会上抢风头,其比赛的热烈和精彩程度,也略逊于自己的世界杯。甚至连过激的球迷在奥运会上闹事的都少。

  这说明奥运会镇得住足球。

  足球再精彩、再激烈,毕竟只是一项单一的体育运动。而奥运会则多了一种大气和庄重,有自己的信仰、理念和追求,形成一种庞大的文化现象。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具有能让全世界走到一起的力量和魅力的竞技盛会。

  精彩而激烈的足球运动,拥有最广大的观众,由它为奥运会打场子是再合适不过了。这也恰好验证了奥运会强大的力量和魅力,体现了世界体坛的大和谐。

  人们之所以这么喜欢和看重奥运,就在于它代表了现代世界的一种潮流和追求:和平康宁,团结兴盛。

  人们希望世界能像奥运会这样相处。

  而奥运会不过是为现代人类社会在打一个好场子。

  好兆

  北京奥运在天津开场,真是选对了地方。

  天津——说白了就是顺乎天意的渡口,是北京奥运大成功的过渡。

  古时洛阳曾有过“天津桥”,天河之中有九星,能占据天河就叫“天津”。中国女足在天津以二比一战胜了强大的瑞典队,这是一场美妙的胜利。送给北京奥运会一个“开门红”,鼓舞了国人的信心,是个大大的吉兆!

  天津确实是北京奥运的福地!

  在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的关键时刻,中国女足成了北京奥运的“吉祥物”,国人捧着这样一个吉祥物迎接明晚的开幕,心中是何等的惬意呀!

  期待了百年之久的中国奥运之梦,终于梦想成真。在整个奥运期间真正能称得上是“世界同乐”的一场大戏,唯有开幕式。此时人人心里都怀有希望,谁都可以做英雄状,有心境享受这大战前的亮相、狂欢、微笑和碰杯。开幕式之后就进入紧张、激烈,乃至是残酷的争夺。到闭幕式时就只是胜利者的狂欢了,其他人都各有滋味在心头,脸上有笑也勉强。

  其实,开幕式也是一场比赛。举办国要不遗余力地和以前的开幕式比,裁判就是现场的运动员和观众,还有全世界的电视观众。具体比赛是运动员的事,开幕式可是国与国之间较劲,要展示自己的国力、科技和经济成果,充分表现民族的文化和智慧。同时还要艺术性高,要独特,要精彩,要一鸣惊人,要给全世界留下深刻印象。

  任何一届奥运会,进入各种具体项目的比赛过程,都是差不多的,规则一样,程序一样。每届奥运会之间真正不同的是开幕式,现代奥运会办二十九届,就有二十九个版本。所以各主办国无不在开幕式上下大力气,这是展现一个国家风采的绝佳机会。

  一个国家靠别的出风头很容易遭恨挨骂,比如炫耀武力、显摆富有、制造事端等等。唯有在奥运会上,你有多大本事都可以使出来,风头出得越大,大家越给你鼓掌。开幕式简直就是对主办国的历史文化、民族传统、经济实力、科技水准的大检验、大展示。

  难怪大家都抢着办奥运,都想借机一鸣惊人,流芳百世。

  在这个什么都容易“速朽”的世界上,能够“流芳百世”的人事真的不多。但奥运会是个例外,它本身的历史已有三千年,而且每四年都会把它的辉煌翻腾一遍,那些精彩的场景永远都被人们津津乐道。当今的文学艺术已经创造不出史诗了,世人的史诗情结便转移到奥运会上,也真的是可以把开幕式搞成史诗。

  根据以往的经验,开幕式开好了,奥运会就算成功一半了。

  所以,中国女足在天津的胜利,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北京奥运会的好运,已经启动了!

  北京笑了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让人惊奇的地方不少。比如:用烟火在空中组成了二十九个巨大的脚印,从远处走向鸟巢;优美的“墨人作画”;对古人四大发明的表现等等。

  但,一个成功的开幕式还是要取决于能感动人。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最让人感动的是,展现了二〇〇八张世界各族儿童的真实笑脸,纯洁烂漫,可爱至极。刹那间构成了极富感染力的幽默感,哄然一声引发了无边无际的笑声……

  场地上的孩子们笑了,看台上的九万名观众笑了,包括来自世界各地八十多个国家的首脑,还有全球四十亿电视观众,也会情不自禁地露出笑容。

  可以说,在这一刻全世界都笑了。

  能让世界有此一笑,而且是在同一时刻,这就是开幕式的成功。是北京奥运的巨大成功。它实现了北京奥运的理念:“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它印证了一个事实: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是给世界提供和平与快乐!

  能让环球有此一笑,是容易的事吗?

  北京为了争得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举办权,在国际上经过了“十年游说”,顶住了各种各样的争议,尽心竭力地建设了十年直至开幕的一刻……当前面那二十九个“大脚印”跨进二〇〇八年的时候,国内又灾祸频仍,或者冰封雪冻,或者骚乱成凶,或者山崩地裂……甚至开幕在即,还要提心吊胆,害怕天降大雨扫了兴,防备恐怖分子来捣乱,有多少人忧心忡忡,或者是累得不会笑了。

  终于,盼到开幕式以惊世骇俗的气势开场了。人们悬到嗓子眼儿的心,踏踏实实地放回原处,人人扬眉吐气。随后乐声一起,灯光一亮,国人一片惊呼,我相信整个世界也会一片惊奇:

  北京这么漂亮啊!

  鸟巢这么漂亮啊!

  谁能想得到?

  我们能在这一刻,借奥运会的开幕式把北京真实地展示给世界,把中国真实地展示给世界,就够了。

  今天晚上,北京笑了。

  灯光璀璨的鸟巢,也变成了一张巨大的笑脸,对着世界笑了,对着国人笑了,对着历史笑了,对着未来笑了。

  没有比开幕式上九万多张笑脸更动人的了,也没有比北京的笑容更美的了。会笑的人不只是和善,还是幸福的。特别是克服了种种险阻的人,笑得会更好。

  奥运泪

  自北京奥运会开赛以来,今天看男子体操决赛是我第一次眼潮。中国小将邹凯(教练安排他最后一个上场真是妙,“邹凯”者,“奏凯”也!)漂亮地完成了全套单杠动作、稳稳落地之后,整个体操馆一片沸腾,紧跟着也有一片泪光闪烁!

  先是中国体操队资深教头张健、黄玉斌师徒,相拥而泣。继而是体操队的队员们抱成一团,哭成一团……我看电视直播都哭了,相信当时的体操馆里定是“泪飞顿作倾盆雨”。这是喜泪,是成功之泪、欢庆之泪。

  还有伤心之泪、痛悔之泪。杜丽射飞首金后一路流泪,回到更衣室便控制不住地大哭。大到什么程度?眼泪是爆发般地倾泻。第二天朱启南得了银牌,按理说也算不错了,却仍然泪流不止。有人说中国运动员特别爱哭,赢了哭,输了也哭,女的哭,男的也哭。而且这种哭是有传统的。比如现在的国家射击队教练、著名的“老枪”王义夫,四十八岁的东北壮汉,单手举着气手枪跟拿根草棍一样稳,四年前在雅典奥运赛场上打下金牌后登上了领奖台,国歌一响便泪眼婆娑。

  人们很简单地把这种现象归结为,中国运动员精神压力太大。再加上中国人情感丰富,本来在生理上泪窝子就浅。

  “男儿有泪不轻弹”,轻弹不是不弹,有泪该弹就得弹。特别是在奥运赛场上,不管男女,有泪自管弹!外国人也一样,前天女子气手枪的银牌得主,是一位北欧三十三岁的老运动员,站到领奖台上时两眼都哭得红红的。韩国的朴泰桓游泳夺冠后父母在看台上几乎哭倒。昨天巴西六十五公斤柔道选手的母亲,看到儿子拿了铜牌竟高兴得哭昏过去……

  奥运会必须有眼泪伴随,越是成功的奥运会,眼泪就越多。这也正是当今世界如此热烈地喜欢和重视奥运会的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字:“全球共有五亿人患有精神疾病,仅神经官能症患者就有二点五亿,精神分裂症为一点五亿……”我敢说,若无奥运会,这个数字恐怕还要加大。

  我上午看男子体操决赛,有一种强烈的印象:漂亮的人物,漂亮的动作,漂亮的比赛,对所有看客都是一种身心大享受,是心理的大清洁,精神的大愉悦,可使灵魂干干净净,阳光灿烂。从医学上讲正是这样,流泪是一种排毒。

  世界各个国家的人口平均寿命,都是女人高过男人。原因就在于女人比男人爱哭,眼泪流得多,身上的毒素排得较为干净。而男人往往死要面子活受罪,有了困苦尽力忍着扛着,精神和身体内的毒素就不大容易排出来。

  但,中国运动员也并非人人都爱抛洒热泪,我发现跳水运动员就很少掉泪,他们的标志性表情是微笑,他们的笑容照亮了世界。想想以前的孙叔伟和伏明霞,也是如此,定格在人们记忆里的是他们的笑脸。我想这或许跟水有关,水乃生命之源,柔抚万物。能经常从空中翻滚到水中,那神经被水花拍打得是何等强健,皮肤被清水滋润得是何等光洁、柔滑,怎么能不亮、不美?

  赛场上的细节

  闭眼的神秘威力。凡是上场前闭会儿眼的,都拿了金牌,而且拿得非常漂亮,让别人目瞪口呆。中国女子体操队的六个小姑娘,临到谁上场都要提前先闭一会儿眼睛,有的还口中念念有词。我猜了一天,都无法猜出她们都嘟囔了些什么?反正再睁开眼后,便精神大振,且沉稳自信。待圆满地完成自己的整套动作,接受完教练和同伴的祝贺后,便顾不得高兴,赶忙为下一个上场的队友喷杠子、抹粉子……做好一切上场前的服务工作。因为下一个要上场的队友,正在闭着眼睛修炼内功。于是她们令人信服地创造了纪录,摘得了沉甸甸的团体金牌。

  不光是女子体操队有此绝招,神奇的女力士刘春红也会此功,上场前一定要闭上眼睛静默一会儿。再睁开眼时便有如神助,第一把就举起了金牌,第二把打破世界纪录,第三把刷新自己刚创造的世界纪录。把把都有惊人之举,举了六把,五破世界纪录。再想想昨天同样是六十九公斤级的男子举重赛,简直是屁滚尿流、惨不忍睹,有被杠铃压倒在台上的,有压坏了脚的,还有临场怯阵放弃比赛的……当然他们也都一直睁着眼睛。

  八月十三日的北京奥运赛场上,“老少配”最风光。其中最耀眼、金牌分量也最重的,是中国女子体操队,只有队长程菲,是参加过奥运会的二十岁老将。其余的五名队员,全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新手。男子双人三米板跳水冠军,也是“老少配”。二十九岁的王峰是奥运会的老选手,他的搭档秦凯则是新手,但看上去还像哥俩。而俄罗斯组合,看上去完全像爷俩,三十四岁的萨乌丁,是参加过五届奥运会的老将,光着个大脑袋,跟刚二十岁左右的新手搭档,就成了这届奥运上最典型的“老少绝配”。爷俩能收获一枚银牌,也算相当圆满。我由衷地祝福萨乌丁中校,退役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晋升为上校。

  成就辉煌的脚。在女子体操团体决赛中,美国队以二分之差屈居亚军,队中的一号主力、去年的世界体操锦标赛全能冠军肖恩,只有十六岁,参加了全部项目的比赛,且表现十分出色。特别是在平衡木上的表演,无论是前跳后翻,左旋右转,两只脚都像牢牢地钉在了平衡木上。她的比赛结束后,人们都盯着电子记分牌,当看到她得了高分,想寻找她时却看不到人了,最后还是记者的摄像机镜头找到了她。她坐在一个角落的地板上,解开了缠在脚上的白布,给脚板流血的地方粘上创可贴……正龇牙咧嘴,猛然发现记者的镜头,便赶紧做微笑状,友好地腾出一只手做职业性摆动。

  掌声中的孤独。程菲比赛中从平衡木上掉了下来,但她后面的动作完成得非常好,最终还得了十五分多。下场后跟教练握了手,就一个人默默地坐到一边,满脸沮丧和懊悔。这时候所有的人都聚精会神地关注着场上的比赛,生怕受她失误的影响再出现闪失,因此没有人过来安慰她。其实此时的任何安慰都没有用,或许还更坏。当程菲之后的两名队员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动作后,跟教练和其他队友又是拥抱,又是俏皮地相互撞肩膀,大家都在欢庆胜利。只有程菲一个人在旁边默默地看着这一切,神情无比孤独。到下一项是自由体操,程菲是最后一个出场,恰好为她选的音乐是钢琴协奏曲《黄河》,奔腾、激昂、刚烈,正符合程菲此时的心境,她完成得非常成功,胜利一下子就驱散了她心头的沮丧和孤独,融入到欢乐和温暖的集体中。美国队的主力范克拉莫妮,也从平衡木上掉下来了,本来可以借下一个项目的胜利驱散沮丧,不幸她又在自由体操中失误,坐到了地上。直到后来站上领奖台,她仍然一脸的孤独和落寞,好像美国队经过集体拼搏才获得的银牌,与她无关。我想得到,只有在下一届奥运会,她为美国队争回了金牌,才能彻底驱散她心中的愧疚和孤独。否则,她或许会懊悔和孤独终生。

  “小将”与“福将”

  北京奥运会已经开赛四天了,中国军团却仍然走不出“第一次现象”。

  此话怎讲?

  在赛前寄予厚望的老将,有些认为是十拿九稳能夺金牌的项目,甚至在他们的家乡都做好了庆祝的准备,不想却纷纷败阵,让国人以及他们自己大失所望。比如吊足了国人胃口的第一块金牌,似乎是中国军团的囊中之物,而且还打了“双保险”;比如女子击剑,上届以一剑之差失金,而且就是那一剑也存在巨大争议,我们认为是裁判误判,此后便取得了一系列的世界第一,同样也是打了“双保险”;还有著名的男子三剑客、男子射击,也都是“双保险”、“三保险”,结果都是纷纷失利。谭宗亮参加过四届奥运会,今天本来可以摘得金牌,却只得了第三,他竟说出了“愧对祖国培养”这么严重的话。甚至连我们的羽毛球女双,上届的奥运冠军杨维、张洁雯,也莫名其妙地被一对并无惊人之技的日本选手淘汰!

  到我动笔写这篇短文的时候,中国队获得的十一枚金牌中,有七枚半是第一次上奥运赛场的小将拿的,所以叫“第一次现象”。

  这些小将在登上奥运冠军领奖台以前,没有人知道他们。他们当然也是为了争金牌而来,但没有多少精神负担,有的只是动力。男子十米台跳水冠军林跃、火亮,分别是十七岁和十九岁。女子十米台跳水金牌搭档陈若琳、王鑫,刚刚十六岁,宛若一对精灵。王鑫的“鑫”字就是一堆金牌。想起当年郭晶晶第一次拿双人金牌时,记者称她们是伟大的运动员,郭晶晶说:“什么伟大的运动员,就是俩小孩儿!”正是这种“俩小孩儿”的心态才成就了伟大的运动员。

  五十六公斤级举重金牌得主龙清泉,还未满十八岁,愣头愣脑地说:“我不知道什么叫害怕。”男子气手枪冠军庞伟甚至反问记者:“我为什么要害怕?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我把它当做一个节日。”

  这让我想起上学的时候,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区别,就在于对待考试的态度上。功课好的学生,临到考试就像过节一样兴奋和快乐,成绩差的学生则如过鬼门关。庞伟的教练王义夫说他“有一种天生的气质,是为大场面而生的选手”。这种气质或许可以从他母亲身上去寻找根源。有些被认为是夺金热门的运动员,金牌还没有到手家里已经坐满了领导干部和记者。而庞伟的母亲,知道儿子得了奥运金牌后“也没说什么祝贺的话”。当被问及难道不高兴吗?才回答说:“挺高兴的。”

  母亲将奥运大赛看得如此平常,儿子还能有多大的压力呢?

  而女子气手枪的奥运冠军郭文珺,自称“特拧,有事钻进去出不来”。如果她瞄准了枪靶的中心也钻不出来,那就是莫大的优势了!看她的发型就知道是个极有个性的女孩儿,加上内向,曾离开射击队外出打工。因祸得福,在外面漂了一年后变得成熟了,这成了她人生的转折,经教练苦劝再拿起枪时,她的个性就成了射击上的优势,不服输,也很难受他人影响,具备了一个优秀的射击运动员必备的素质。

  陈燮霞就更厉害,早晨八点钟称体重,然后是决战,头一天晚上她九点钟就睡着了,比教练规定的时间还早了半小时,一直睡到早上六点二十分,闹铃响了还不想睁眼起床,直到教练来催。这样的心理素质,这样的精力储备,到了赛场上怎么会不如猛虎下山?

  这就是北京奥运开赛前三天的金牌小将。

  而老将也并非全军覆没,有些老将已经成了“福将”。比如冼冬妹,五次退役又五次奉命复出,复出后又五次夺冠,三次全国冠军,两次奥运冠军,至今左膝上还有三枚钢钉,用以固定膑骨。她成就了一段传奇,也因此成了奥运精神的化身,成了柔道场上的“福将”。

  比如郭晶晶,年纪轻轻的跳水女皇已经是参加过四届奥运会的元老了。她的搭档吴敏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口一个郭姐如何如何……两个人站在漂亮的领奖台上时,颁奖官员没有把金牌的绶带给吴敏霞戴好,郭晶晶便自然而亲近地帮她把队服的领子翻起,将金牌绶带压在底下,整理服帖。全世界的人通过摄像机镜头看到了这个让人心里很舒服的细节,这就是福将。有福将的中国跳水队,从来没有让国人失望过。

  在历届奥运会上,跳水队都是中国军团的“福将”。

  再比如王义夫,还有以前邓亚萍、李宁等等,也都是中国体坛的“福将”。正因为有了这些福将,中国体坛才有今天这番景象。所有“福将”不只是给体育带来福气,自己也大都会有个圆满的归宿。

  像杜丽、朱启南等,在上一届奥运会上他们也是小将,成了老将之后就要挺住,要继续修炼自己,争取成为“福将”。前面说到的那几位金牌小将也一样,到下一届就都变成老将了,同样面临两种选择:是昙花一现呢,还是做中国体坛的“福将”?

  奥运姿态

  六天前,杜丽让世界为之惋惜。六天后,同一个杜丽又让世界为之惊奇,她终于大翻盘射落了一枚金牌。赛后她对现场采访的记者说了一句让人无不动容的话:“这几天太难熬了!”然后向观众深深一躬……这一躬含义极其丰富!

  当时我就想,作为观众受得起“金枪姑娘”的这一躬吗?是不是得反过来,观众更应该向她深鞠一躬啊?在奥运赛场上,你经常可以发现,观众看不同的比赛项目,会有不同的姿态。甚至存在着看人下菜、鞭打快牛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高姿态。姿态一高,企盼就大,要求就严。中国女排输给古巴队,许多人简直像塌了半边天,沮丧、堵心,叫喊着悬啦悬啦,金牌要飞!金牌又不在我们的口袋里,哪来飞不飞的问题?中国女排现在手里有的是上届奥运会的金牌,北京奥运的女排金牌还在国际奥组委的保险库里,飞不了的。凡比赛就有悬念,就有输赢,这也正是体育的魅力所在。这种一厢情愿的高姿态,曾参与破灭了杜丽的首金梦,也给谭雪等一批有能力夺金牌的奥运高手帮过倒忙,现在又轮到中国女排了……所幸女排的姑娘们心态很正常,她们的教练陈忠和在赛后对记者说:“这是开赛以来打得最好的一场比赛。”

  高姿态会形成高压。所有运动员都是顶着压力上场的,越是优秀的运动员压力也就越大。若是十三亿人希望和企盼的高压加在一块,还不能把一个运动员压垮,用“伟大”来形容他(或她),都不算过分。

  第二种是低姿态。观众姿态的高低,有时要靠那项运动的灵魂人物引导。纵观北京奥运的中国军团,以游泳队的姿态最低,却非常智慧。甫一开赛,张亚东教练就借媒体采访之机,把身段放得很低:“中国游泳队没有资格高调,我们只能把预赛当决赛打,不能跟别人比,让每个队员跟自己比,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成绩,经受大赛的锻炼。”

  国人也确实没有对游泳队抱太大的希望,因为他们沉寂的时间太长了。可实际情况又如何呢?在菲尔普斯光焰万丈、一手遮天的情况下,中国队老有惊喜传来。先是张琳不声不响地拿了二百米自由泳的银牌,继而是周雅非摘了仰泳的铜牌,到第六天中国游泳队竟在水立方制造了高潮,一时风头盖过了美国队和澳大利亚队。十八岁的小将刘子歌和焦刘洋,双双打破二百米蝶泳世界纪录,分别获得了金、银牌。

  这是个重要的标志,自北京奥运会开始,中国游泳队走出了低谷,走出了沉寂,在某些项目上已经具备了与世界强队争锋的实力。卧薪尝胆许多年,低姿态却有高水平,帮助了中国游泳,也让国人大喜过望。

  还有一种低姿态,取决于观众对那项运动水准的感觉。比如对中国男篮,国人的标准就出奇地低,媒体以及赛场上公开喊出的口号是:“少输就是赢!”这叫什么话?输就是输,赢就是赢,奥运赛场上只有这两种结果。到了中国观众这儿,却变成三种结果,并奉行不公正和不公平的双重标准,女排就必须夺冠,男篮这个剩宝贝儿只要少输点就不错,谁叫外国队那么强大呢!溺爱得有些不讲道理,这自然会惯坏一些人。比如男篮一输了球就将责任推到体力不支上,好像我们还在度荒。怪体力不如人家已经怪了几十年,就找不出点别的借口了?体育运动哪个项目不需要体力?比如举重、游泳、柔道等等,为什么只有你老喊体力不行?莫非中国男篮就得一直输下去?

  第三种是无姿态。比如对中国男子足球,随你怎么踢,国人根本就不指望,也懒得指望,似乎是有你不多,没你不少……

  写到此我忽然悟到,杜丽给观众鞠躬致谢是由衷的。有什么样的运动员,才会有什么样的观众。观众会影响运动员,运动员也在教育观众。杜丽不就在感动和教育国人吗?要求十三亿人都采取一个姿态是不现实的,别看人们嘴上说,看比赛要有一颗平常心,持正常的姿态,可在激烈的一定要分出输赢的赛场上,什么样的姿态才算是正常态呢?连韩国的僧侣都跨国来为韩国队加油助威。按理说出家人已经跳出三界外、六根清净了,尚且带着如此强烈的倾向性,何况是迷恋奥运的凡夫俗子?

  赛场语录

  奥运赛场并不是个“光练不说”的地方。由于它是生活的浓缩,是人生精粹的集中展示,运动员们不仅“练”得精彩,有时“说”得也很精彩。

  佟文以绝对优势击败日本“地上最强的女人”塚田真希,获得七十八公斤级以上的柔道金牌。台下有人高喊:“胖子,好样的!”

  她在台上蹦着脚回应:“是的,我就是国宝!”

  中国人习惯把熊猫当成“国宝”,再加上她体魄丰满,便引得满场大笑。

  这就是天津姑娘的幽默。或许她原本不是这个意思,可这又有什么关系?

  在奥运大赛上夺冠,是生命之花的怒放,无论说什么都是最真实的、最动人的。

  美国游泳奇才菲尔普斯,在北京获得八块金牌后接受采访时说:“上中学时,一位老师说我永远不会成功。现在回想起这件小事十分有趣。”所有当老师的人听到他的话,恐怕不会觉得有趣,说不定还有一种被击一猛掌的感觉。从此会记住: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对学生的未来下断语,特别是对那些在你眼里看来不成器的学生。日后不要说他拿八块金牌,就是拿一块金牌跟你秋后算账,你也无言以对。反过来说,老师的那句话对激励菲尔普斯成才,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否则他也不会到现在还牢牢地记着它。

  幸运的运动员极端敏感,善于借力发力,有如神助。

  北京奥运会的自行车赛道在长城脚下,这突然激发了瑞士选手法比安,一鼓作气夺得金牌。赛后他说:“是长城给了我力量和体能,中国人经历千辛万苦创造了这个世界上的奇迹,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们已经做到了,我也能做到!”

  法国游泳队在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项目上实力强大,赛前夸下海口“要给美国队好看”!实际上他们也一直领先,到最后一刻却让美国队抓住时机,抢走了金牌。记者问法国队是不是很失望?法国队的布凯斯,神情却极其轻松欢愉:“失望?你是问我吗?我的脸上写着失望吗?我可是奥运会的亚军,我们站上了领奖台的第二级台阶,这是一种荣耀。”

  多好的心态。有相当多的人怀有疯狂的金牌情结,认为不拿金牌就是失败。

  那就再说个失败得最古怪、最不可思议的人,就是美国的射击运动员埃蒙斯,一个幸运的倒霉蛋儿。在雅典奥运会上把快到手的金牌送给中国队,换了个漂亮的金牌妻子。这一届在绝对领先的情况下又匪夷所思地打了个四点四环,拱手又把金牌送给中国队的邱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有经验了,在比赛中只要一出怪事,后边就准有好事。从现在起就等待着大好事降临到我的头上。”

  而中国有些运动员一失利就爱说:“我尽力了。”这是一句奇怪的话,什么叫你尽力了,到奥运赛场上来的有不尽力的吗?输了就是输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就是一场奥运。明明是输了还说尽力,难道你就是尽力要输的吗?

  还有的运动员说:“我最大的对手就是我自己”,“我要战胜自己”……听来好像多么有哲理,你在自己家里关上门可以跟自己闹革命,“狠批灵魂深处一闪念”。可到了赛场上,对手就实实在在地站在你对面,这些空洞的漂亮话丝毫帮不上你的忙。倘若你真是把自己当对手,那你就面临两个对手,自己脑子里装着一个,对面还站着一个,那你必败无疑。

  奥运会除了运动员还有其他各色人等,既然是收集语录也不能忽略了那些人的话。一位老先生戴着小帽、举着小旗全副武装地看中国男篮跟西班牙队的比赛,这是他生平第一次看篮球,完全不懂规矩,有人喊加油他就跟着一块喊。有时西班牙队进球他也跟着人家的球迷鼓掌叫好。旁边一个中国小伙子忍无可忍便呵斥道:“你瞎喊什么?纯粹是娶媳妇打幡——凑热闹!”老人不恼反笑了:“小伙子,这可不就是凑热闹的事。现在死了人要送二奶、送小姐,为什么娶媳妇就不能打幡儿?”

  还有一位老大妈,站在路边等着为参加公路自行车赛的儿子加油助威,一见儿子像箭一样冲过来,便急得大喊大叫:“东山哪,小心,可千万不能骑这么快呀!”

  奥运赛场上的国籍问题

  八月十七日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陪同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到乒乓球馆看男子团体决赛,对阵双方是中国队与新加坡队。大家都知道,中国乒乓队的主教练是刘国梁,而新加坡男子乒乓球队的主教练是他的哥哥刘国栋。这真是北京奥运赛场上富有戏剧性的一幕,是“栋梁哥俩大战”,结果是哥败弟胜。可也有相反的时候,比如让许多人担心的“和平大战”(陈忠和执教的中国女排与郎平挂帅的美国女排之战),就以“和”落败了。

  我用两天时间做了一项私人调查,询问了周围的四十七个人:郎平率领美国女排战胜中国女排,你能忍受吗?众口一词地回答是:没有什么不可忍受的,很正常。还有三十多人说,感觉比输给古巴队时好受多了。有十来个人说,有点像用自己的左手打右手的感觉。另有五人为郎平感到骄傲,为中国培养出郎平这样的人感到骄傲。要知道美国女排是“草台班子”,大多是大学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了参加奥运才临时集结起来,竟然战胜了世界上的王牌之师,郎平不愧是“铁榔头”。可她自己却非常大度地将姿态放得很低,一回国就遭到个别人物的抨击,却概不回应,并说自己只是个“纸榔头”。

  中国的“海外兵团”现象,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到北京奥运会可算蔚为大观。男子双人跳台跳水决赛的前四名,有三名是中国教练,除大本营中国队外,墨西哥、加拿大的教练也都是从中国跳水队出去的老队员,有的还拿过奥运冠军。高敏不就在加拿大待了好多年又回来的嘛。这届奥运会女子体操的全能银牌得主、十六岁的美国女孩儿肖恩,非常优秀,人见人爱,而美国女子体操队的主教练就是乔良。乒乓球就更不用说了,这是我们的强项,简直可以用“桃李满世界”来形容。甚至已经五十岁的中国女子击剑奥运冠军栾菊杰,这次是代表加拿大来北京参赛……

  对这种到处开花的“海外兵团”现象,国人由最初的担心、愤怒,乃至咒骂和蔑视,到今天已经变得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甚至还很高兴、很欣赏。比如我,看男子双人跳台跳水决赛,脑子常常走神,就像在看国内的比赛,甚是轻松愉快,看着不同肤色的小家伙们上下翻飞,实际都是咱的哥们儿姐们儿调教出来的,谁输谁赢有多大关系?当今世界已经步入一体化的时代,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这次来北京参加奥运会的美国代表团中,就有著名的华裔赵小兰和关颖珊。

  “海外兵团”现象也不只中国有,凡体育大国,或在某一个项目上格外强大的国家,都会有“海外兵团”。还记得前两天中国击剑运动员仲满,突破性地摘得了男子佩剑金牌,而带领他在决赛中击败法国队的,正是法国教练。其实,中国目前在曲棍球、男篮、女篮以及游泳等项目上有外籍教练二十八人。当然也有相反的例子,这次中国女足在第一轮小组赛中就战胜了瑞典队,而瑞典队的领队正是以前中国女足的教练多曼斯基,典型的学生打败老师。这次为美国女子体操争得巨大荣誉的柳金,获得了个人全能金牌和团体银牌,其实她是前苏联体操名将瓦莱里的女儿。瓦莱里曾在汉城奥运会上代表前苏联夺得两枚金牌和一银一铜。

  说了这么多并不表明在奥运赛场上国籍不重要。恰恰相反,奥运会之所以这么受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喜欢与重视,就因为它能本着体育最根本的精神,一视同仁地接纳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谁赢了就奏谁的国歌、升谁的国旗。

  行文至此,我要特别向一个人表达敬意,他就是华天。我们是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在自己的首都举办奥运会,倘若竟不能参加所有大项目的比赛,总是会有点缺憾吧?

  就为了补上这点缺憾,中英混血儿华天,于二〇〇六年放弃英国国籍,正式成为中国公民,在北京奥运的中国军团中,是唯一一位参加马术比赛的选手。虽然他因中途坠马无缘奖牌,我想在国人的心里,早已经给他准备了一块分量很重的奖牌。

  菲尔普斯的脖子

  菲尔普斯的体形极富雕塑感,下水前往池边一站,活脱脱一尊长身力士。一旦纵身入水,前细后长,如大鱼般成流线型,灵动如飞,鼓浪而进。

  我看一专访节目,他竟这样介绍自己的身体条件:下身短上身长,手臂奇长,肩宽腰细,头小脚大……然而就是这些七长八短的部件,在他的身上组装起来,却异常地协调匀称。特别是那根又粗又长的脖子,挺直了一发力,比脑袋还粗。这不是天生的,是长期锻炼的结果。而且是专为游泳锻炼出来的。那根异常强韧的脖子,是他的标志,成就了他的游泳神话。若不练出这样一根脖子,又怎么能挂得住那么多的金牌,打得破那么多的世界纪录?

  凡运动员,形体特点都格外突出,特别是优秀运动员。比如游泳、体操、篮球、举重等等,一看运动员的体形、肌肉、线条,差不多就能看出他的水平和潜质。这并非是以貌取人,而是看他有没有把自己练出来,练出了一副冠军相。有些项目的冠军,的确是挂相的。比如游泳冠军,就没有大脑袋细脖子的。再举个亚洲的冠军,世界“蛙王”北岛康介,身材不算太高,照样是脖子粗脑袋小。

  但是,成就“菲尔普斯神话”的主要因素,并不是他的身体条件,而是性格。这么多天来,全世界的人都在盯着他,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是他的笑。笑起来嘴张得很大,真实、朴善,是天性的自然流露,还略带点孩子气。尽管他天天都在创造奇迹,在竞技场上你天天在赢,别人就会天天在输,可他的人缘很好,无论是队友还是对手,包括观众,都不怎么嫉恨他。当然,他已经优秀到别人的嫉恨够不到和伤害不了的程度。游泳比赛的最后一天,可能全世界的人都希望他能收获第八枚金牌,愿意看到他功德圆满。其魅力竟能让不同国家的人为他加油,为他祝福,这是一股多么巨大的能量,有了这股能量的帮助,他还愁不创造神奇?这样的运动员就当得起“伟大”两个字了。

  菲尔普斯确是一位奇人。而好奇是我的职业,因此便格外关注记者对他的采访,留意他的谈吐。

  其实,那个“一定要拿八块金牌,拿不到就留在中国”的说法,是媒体的“合理想象”,然后加到他头上。可他不辩解、不生气,就当成一个段子,一笑了之。

  事实也是如此,通过这八九天的比赛,谁能感受到他有那种不拿八金就不回家的压力?也正是这种心态,更体现出他的自信,最后弄假成真,成就了北京奥运的一段佳话。

  这时候不是其他国家的记者,反倒是美国记者站出来挑他的刺,也许是故意刺激他,问出别人不敢问的话。那位美国记者问道:“在美国,人们认为你的成绩好得难以置信,不是常人能做到的,你自己怎么解释?”这是什么意思,明摆着是暗示大菲吃药了!若搁在有的国家那还了得,我为国争光,你不捧场反而拆台,什么居心?从领导到群众还不得把你给吃了!菲尔普斯竟毫不生气,自自然然地解释说:“别人有权利说他们想说的话,我只保证自己是清白的。事实上为了证明这一点,我有意做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兴奋剂检测。”

  八月十七日上午,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到水立方看比赛,在菲尔普斯获得本届奥运会的第八枚金牌后,国际奥委会又授予他一枚荣誉勋章。让人感到这是在为他辟谣,承认并保护他创造的奇迹。

  水立方真是菲尔普斯的福地,成就他创造了奥运游泳史上的传奇。同时,他也成了北京奥运的吉祥物,帮助这届奥运会创造了更多的世界纪录,为百年奥运续写辉煌。

  北京奥运的成功,并不在于中国军团借主场之利多拿了多少枚金牌。而在于是否创造了神奇的纪录,涌现出神奇的人物。到目前为止,北京奥运会至少有了两个这样的人物:

  一个是菲尔普斯。另一个是牙买加的“百米飞人”博尔特。

  而他们,就成了北京奥运会真实的吉祥物。

  刘翔的霸气和运气

  在世界一片叫好声中,北京奥运的比赛正如火如荼、凯歌高奏。但在二〇〇八年八月十八日这样一个三个“八”的日子,却发生了极富戏剧性的一幕:刘翔退出北京奥运的比赛。这是一个让今天和将来只要谈到北京奥运,就无法回避的事件。

  当时鸟巢里有近十万人正拼命为刘翔呐喊加油,全都傻了,举国一片惊诧。可见大家对刘翔的喜爱。喜爱和期望得过了头,就会忽略在这之前的许多未雨绸缪的铺垫。比如,大约在半年前,媒体便告诉国人刘翔受伤了,并放弃了国际上的一两场比赛。于是他的脚跟就成了中国人心中的一个悬念,一会儿说好了,一会儿又说复发了,这根线一直扽着中国人的神经,就是不让你放松。直到奥运会进行到第十天,该他上场了。

  再有,北京奥运开幕前夕,媒体传出刘翔竞选国际奥委会委员,并说以他的名气十有八九会成功,任期八年。只要他成了国际奥委会的委员,在国内的体育部门还愁谋不到个一官半职吗?以后定会仕途畅达,前途似锦。运动员在鼎盛时期就着手规划自己的归宿,是聪明之举,在情理之中,不仅可以理解,还应该支持。问题是一个想着怎样去当官的人,怎么能全力以赴地备战奥运大赛呢?

  第三,近几个月来刘翔的广告铺天盖地,直到奥运开幕刘翔还在为各种产品大步跨栏。由他代言的一家牛奶广告里竟然有这样的话:“有我,中国强!”可真是霸气十足。一个想在奥运会上重新创造辉煌的运动员以及他的教练,会允许商家在大赛前这样使用自己吗?不仅自己静不下心来,也让喜欢他的人替他担着一份心。只有一种解释说得通,如果北京奥运会上拿不了金牌,今后将不会再有这么多商家找自己做广告,趁着现在还有广告效应,何乐而不为?

  第四,不久前记者采访刘翔,一向被认为是目前中国最有霸气的运动员,却说了几句像是萌生退意的泄气话:“跨栏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不是我生活的全部,不跨栏了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生活还会继续。”

  这是他个人的心态。再说说国际上的形势。刘翔是世界冠军,他还能不能当冠军取决于世界一百一十米栏界的形势。去年从古巴冒出一个愣小子,不足二十岁,名叫罗伯斯,冤家路窄也主攻一百一十米栏,两个月前刚刚打破了由刘翔保持的世界纪录,憋足了劲要跟刘翔一较高低。偏偏有他参加的比赛刘翔因伤全都放弃了,于是这个愣小子便扬言:“就是要在北京打败刘翔。”他到北京后又状态奇佳,在小组赛中戴着个墨镜,欢蹦乱跳地就跑了个第一。

  形势摆在这儿,即便刘翔脚跟没有伤,胜罗伯斯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何况他就是有伤,使这场大赛的结果已没有任何悬念,对刘翔来说就是一个怎样选择的问题了。那么我们就设身处地想想,假若自己是刘翔,会怎么选择呢?无非是两种可能,一是逞一时之勇,拼力一搏,宁被人打死也不被人吓死。其结果可以想见,不仅输了比赛,让国人失望、遗憾,甚至会遭到诸多指责、埋怨乃至唾骂。这并非危言耸听,是有前车之鉴的。那么还有一种选择,就是退出比赛。任何比赛运动员都有权弃权。因伤退出比赛虽然也会令国人失望、遗憾,却不会遭指责、埋怨和唾骂。谁也不愿意有伤,有伤比不了有什么办法?

  权衡之后,退出比赛是上策。剩下的就是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时刻退出了。刘翔的运气太好了,在他的前面,同样也是第二跑道,一位美国选手在跨了两个栏之后,因腿脚扭伤放弃比赛,跪在跑道上又是抱头,又是捶打跑道!这简直就是在启发和提醒刘翔,并为他退出比赛铺了个台阶:美国人可以退出,我为什么就不能退出?只是他仍有霸气,退出时略嫌轻率了一些,只是告诉工作人员一声自己便抽身走了。所以有记者在新闻发布会问他的教练孙海平:“刘翔回去后有没有流泪?”这一问倒把孙教练的眼泪给问出来了,顿时泣不成声……

  刘翔是无可指责的,退出比赛是他的权利,无论是多么重大的比赛,也无论他伤轻伤重。至于国人的心气和企盼,不能让他负责。或许正是他退出比赛的方式略嫌简单了一点,才给这届奥运会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花絮,甚至会成为悬案。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都将津津有味地谈论“刘翔的脚跟之谜”,说不定会成为奥运史上著名的一个谜。

  同时,刘翔的“退赛事件”也会让国人思考许多事情:运动员的荣誉和责任、运动员和国民的关系、体育的本质以及制度……

  喊叫

  喊叫是比赛的一部分,奥运赛场上若没有各种各样的喊叫,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尽人皆知的“飞鱼”菲尔普斯,已经有六枚金牌入账,他不说胳膊腿游累了,却抱怨把嗓子喊哑了。是在男子4×100米接力赛时为最后一棒的队友加油喊哑的。

  在北京奥运会上,像“飞鱼”这样喊哑了嗓子的人可多了。冼冬妹夺冠后,跟教练一起接受记者采访,她的教练就嗓子哑得说不出话来,好在金牌到手,嗓子暂时用不着了。

  人在一种特殊的情势下是必须要喊叫的,不喊叫就不痛快、不够劲,起不到加油助威的效果。“怒吼”是愤怒时的喊叫,“不平则鸣”是勇敢仗义的喊叫,“喊冤”是有了冤屈的喊叫,“呐喊”是示威、是壮胆……声势雄壮、声威赫赫。造势必须有声,有声才能威得起来,喊叫才能壮声威。

  而人世间最千奇百怪、复杂多变和持久不断的喊叫,就是奥运赛场上的喊叫,既有运动员的喊叫,也有看台上观众的喊叫、电视机前观众的喊叫。世界上数百个国家的人连续叫喊十七天,你说什么样的情绪没有?什么样的腔调没有?什么样的味道没有?观看奥运比赛千万别忽略了欣赏各种各样的喊叫声。

  奥运赛场上最神秘的喊叫,出自举重教练。凡运动员出场,他们的教练没有不站在边上大声喊叫的,台上的选手是根据自己教练的喊叫声做动作,成功者都是跟教练的喊叫配合最默契。那一刻他们似乎是没有自己的意识,完全变成一个举重机器人,随着教练的喊叫:

  “抓——运气——发力——起——挺住——放!”

  山东不仅出大汉,也出大力女,比如刘春红,六举五破世界纪录,惊呆了世界!每当她上场后蹲下抓杠的时候,她的教练就要在后场的门口冲着她暴叫一声,雄浑厚重,势如奔雷,全场被震得一哆嗦。没有人能听得清他在喊什么,只有他的女弟子听懂了,这就是战场上的冲锋号,是一种激励、一种提醒。她在用力的一刹那自己也必呐喊一声,我第一次听到她的叫喊时大出意外,那么大的力气,惹急了两三个男人绑在一块被她一把就可扔到台下去,可她发力的那一声叫喊却是那般尖细、清脆,彻底暴露了女儿态。可就随着这样一声娇叱,巨大的杠铃便稳稳地举过了头顶。

  喊叫是灵魂的兴奋剂,斗志的突然迸发,胆气的自然流露。乒乓球选手大都有在比赛中喊叫的习惯,有的赢球后对着自己的拳头喊叫,有的握着拳头向对方喊叫,是一种示威,一种炫耀,刺激对方。有的喊叫带着杀气,有的喊叫有正气,如王皓,浓眉大眼,相貌周正,赢了球便攥拳闭眼,朝天一吼。韩国队的柳承敏相貌凶狠,他的喊叫是向对方抖动双拳,咬牙切齿。有时比赛太紧张你可以闭上眼睛,光凭他们的喊叫声就能知道谁输谁赢。嘴上喊疯了,球也容易打疯了。输了球的人底气不足,叫喊也不会有威慑力。

  所以,不管是什么比赛,一定不能让对手喊疯了。遏制不住他的喊叫,就会让他的喊叫遏制你的水平发挥。喊疯了是一种示强,一种示硬。赛场上还有另外一种示软的喊叫,那不是情绪的自然流露,而是理智的精心设计。比如在足球场上,特别是在自己的禁区内,对方球员稍微一碰就顺势倒地,躺下装死,或疼得浑身扭曲,要不就喊叫着捶胸顿足做痛苦状,似哀鸣,似号叫,那是为了向裁判要点球,或者让裁判给对方出红牌!

  可见运动员在场上对喊叫都格外敏感,不管是来自对手,还是来自观众。女子射箭冠军张娟娟、金牌射手陈颖等,获胜后都感谢观众的大力支持。观众又是怎么大力支持她们的呢?在该喊叫的时候拼命喊叫,在不该喊叫的时候鸦雀无声。

  人人都有一个嗓子,到用得着的时刻就是用来喊叫的。每个看奥运大赛的人,肯定都是带着嗓子有备而来。因此不可不喊叫,不可老喊叫,更不可乱喊叫。至于怎样喊叫才算喊得好、叫得妙,那技巧可就多了……但标准很简单:你喊痛快了,让运动员也赛痛快了,最好是用你的喊叫声帮助你喜欢的选手得了奖牌,那才是皆大欢喜,没有白费嗓子。

  竞技与表演

  现代竞技体育也是表演。选手的每个动作和表情,都在几十亿电视观众聚精会神地盯视之下,再加上高科技的监视,事后都还可以重放、慢放。所以优秀的运动员都具备表演的天赋。“百米飞人”博尔特,八月二十日晚上,是一路表演着进入二百米短跑的决赛场地。他的两只手不停地在比比画画,做着各种手势,脸上的表情也极其丰富,忽而蹙眉,忽而瞪眼,像是在演一出哑剧。他的表演调动起鸟巢近十万人的热情和好奇心,都急切地盼望着看他怎样再创神奇,打破被称做人类极限、十二年来无人企及的世界纪录;另外也想看他赛后如何表演?

  他果然没有让世界失望,创造了新的奇迹之后,在巨大而堂皇的鸟巢里表演一圈。脱掉两只金黄色的跑鞋,挺着两只黑色的大脚,边走边进行即兴式的表演。最精彩的是跳起“哆嗦舞”,将两条长腿做高频率抖动,像不停地在打哆嗦,逗得满场鼎沸。那一刻全场乃至全世界的电视观众就只看他一个人,把其他选手全盖住了。

  还有另外一种类型的表演,如游泳奇才菲尔普斯,文质彬彬,但会笑(能笑出个好人缘并非易事)、会说(机智而得体,没有废话、套话)、会喊(为队友呐喊助威,显示团队精神)、会摆造型(媒体上有关他的照片都是人见人爱的样子)。这类例子在其他功成名就的运动员身上也屡见不鲜,如米拉大叔进球后跳起绝妙的摆臀舞,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那是一种临场发挥的机智,有这样的表演才能真的会让上帝都成全他。

  赛场上的表演崇尚真诚自然,最好是率性而为,是一种天性的自然流露。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喊就喊。忌讳不阴不阳,别别扭扭。杨威在中国男子体操队夺得冠军,以及他摘得个人全能金牌后的哭、笑、抱、说(最想未婚妻)都很好,令人动容。但在吊环上排在陈一冰之后拿了块银牌,就跟以前的表现反差很大,跟队友少了一抱,笑得也有些勉强。就是这点差异很快便招致网上有了八卦新闻,说他要拍卖这块银牌,拍卖的钱捐赠灾区。于是又有人反问:既然如此急公好义,为什么不拍卖全能金牌呢?还有那个男子蹦床亚军董栋,在整个发奖仪式上都嘟噜着脸,郁郁不乐。要知道你一站到领奖台上,每一个极细小的表情都被电视机放大送到观众眼前,大家自然会做各种各样的猜测。年纪轻轻,前途远大,但愿他的教练不光教他蹦床技巧,也多教他点别的。

  再看看中国女子沙滩排球的四位姑娘,她们包揽了银牌和铜牌,四个人在大雨中相互拥抱、祝贺,也向获得金牌的两位美国姑娘真诚祝贺。她们才是现代健康美女的典型,从里到外一片阳光灿烂,对得起阳光和沙滩,也对得起这么美的一项运动。让国人大开眼界,见识了这种运动的魅力。或许是老天有意要考验她们,决赛竟然顶着大雨进行,排球变成水球,阳光下的美女变成在雨中绽放的莲荷。但雨水遮不住她们的笑和她们的美。因此她们给自己以及沙滩排球,结下了很好的人缘。

  运动员是分类型的,有的能拿奖牌却缺少人缘,有的有人缘却拿不到奖牌。最好的是既能拿到奖牌又有人缘。这样的运动员就称得上是福将,能给别人也能给自己造福。

  二〇〇八年八月二十一日上午,北京奥运会竟在鸟巢专门安排了一场大型的体操表演,就是给运动员们提供一个专门的表演机会。奥运会是世界顶尖的体育盛宴,这次表演让人尝到了盛宴的美好滋味,从观众到运动员都不再紧张激烈,只有享受和欢乐。美国的“单杠飞侠”霍顿,在男子单杠决赛中只是因为难度系数略低于邹凯,而获得了银牌。他利用这次表演的机会在杠上翻腾旋转,凌空飞翔,惊险而漂亮地玩儿了一次又一次的杠上大撒把,赢得了观众一阵阵惊呼,一阵阵掌声,大家等于又给他补发了一枚金牌。

  李小鹏也很会表演,将自己的绝活在双杠上露了两手,同时也能轻松自然地跟观众互动,在鸟巢里制造了连绵不断的笑声。中国蹦床队的运动员们,用一串接一串令人眼花缭乱的跟头,将体操表演推向高潮,让人觉得奥运会的金牌发得太少了,还有这么多的优秀选手都值得给个金牌!

  运动员的表演甚至让穿插其中的文艺表演大为逊色,显得矫揉造作,松散肤浅。当时的这种感觉让我吃惊不小,且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专门从事表演的人,反比不过运动员的即兴发挥?包括那个主持这场表演的外国老头,自然风趣,硬是强过一些大牌的年轻主持人。

  赛场上的无冕之王

  奥运会上最活跃、出镜最多的是什么人?不是运动员、教练员,他们只在跟自己有关的比赛场地上露面,赛完便走。在奥运赛场上的每个角落、每场比赛以及每个时刻都少不了的人——是记者。能让全球四十亿电视观众看上北京奥运的实况转播,全仰仗他们。奥运会办得空前盛大,也完全要靠媒体的能量。因此,过去一直被视做“体育盛事”的奥运会,如今被国际媒体一致称为“世界最大的媒体盛事”。

  体育记者自然就成了奥运赛场上的“无冕之王”。运动员无论是输了还是赢了,都要先过他们这一关。昨日杜丽射飞了首金,对记者的追问无言以对,一回到更衣间便放声痛哭。就连她的痛哭也逃脱不了记者的镜头,让全世界都看到了她的眼泪。观众无论喜欢不喜欢,都得忍受着记者的表演,看着他们用各种各样的问题纠缠运动员。

  赛场上的运动员有各种各样的类型。赛场上的记者大致也可以分出这么几类:

  诱导型。十四岁的游泳小将李玄旭,在四百米混合泳决赛时得了第八名,一上岸记者就盯上了她:你换了新泳衣?是不是不适应?看着你不太舒服?小姑娘赶紧随声附和地说:有点紧。泳衣有松的吗?记者先生你到底想说什么呀?你又不是她,怎知她的泳衣不舒服?是想给小姑娘得第八找个台阶?

  咄咄逼人型。其实李玄旭能得第八已经不错了,却被记者逼到了墙角:你比昨天的预赛还慢了六秒,为什么?小姑娘被逼问得吭哧憋嘟,什么都答不上来。记者先生你就不怕吓着人家孩子?这时候她的教练都不会这样责备她。当下的记者有个心态,老想表现得有才气,显示自己的多才多艺,难免锋芒外露,气势凌人。

  考问型。陈燮霞夺冠后,记者当着她的教练问道:你对没有来参加奥运会的战友有什么想法?想对他们说点什么?陈燮霞一下子被问傻了,不知该怎么回答,也不明白记者突然提出这么怪的问题是什么意思?可她到底是奥运举重冠军,不知怎么回答就不答,禁得住重压,硬是看着记者一声不吭。这才叫“无招胜有招”,最后是出题考她的记者感到了尴尬。

  哪壶不开提哪壶型。杜丽上场前记者问她:你肩负着为中国军团摘得第一块金牌的重任,我们又是东道国,观众这么多,对你希望这么大,都在为你喊加油,你是不是压力很大?杜丽说没有,人越多热情越高我越高兴。我一听就坏了,她没敢说真话,可见她压力大得害怕承认有压力了。她们射击队教练王义夫就多次教导她们要警惕“主场灾祸”,积他参加了六届奥运会的经验,把“主场”和“灾祸”联系到一块:“主场作战对其他项目来说也许是个优势,但在射击界把它称为‘主场灾祸’,母语干扰和主场压力是最难排除的障碍。”

  没话搭话型。郭晶晶、吴敏霞毫无悬念地蝉联三米板冠军,记者拦住了问道:你们对自己今天的表现还满意吗?她们刚拿了奥运金牌,是英雄,你想叫她们假谦虚地说对自己不满意,还是要让她们向全世界表现出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

  应付差事型。八月十日郭文珺摘得了一块弥足珍贵的射击金牌,记者迎上来问:你能有今天的成绩,多亏在你后边有很多人给予帮助,这时候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真是千年一问哪!自从有中国运动员参加比赛的那天起,他们可能就接受这样的询问。一个枪法神奇又很有个性的姑娘,却不得不应付几句套话。就这样,本来是一些很可爱的奥运冠军,却被记者们问成了千人一面,千人一腔。

  还有软磨硬泡型、死缠烂打型……就不再一一细述了。

  我们为举办北京奥运会似乎什么都想到了,什么都准备了,却唯独忘了该好好培训一下庞大的记者队伍。他们在奥运赛场上同样也是在参赛,一言一行都在众目睽睽之下,关乎着这届奥运会的质量。既然“体育盛事”已经变为“媒体盛事”,而体育是有品质的,媒体在最得意的时候难道不该注重自己品质的提高吗?

  其实,在奥运会期间要学习怎样提问、怎样说话得体并不困难,只要留心,周围有很多会说话的榜样。比如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当法国记者要他对国际上想抵制北京奥运会的势力表态时,他说:“当我听到一名政要要求抵制北京奥运会时,我认为这是虚伪的行为,因为他完全没有考虑召回驻华大使或停止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比如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主席庞德,有人责备他树敌太多。他用一句话就回答了:“树敌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什么是体育的精神?

  想想在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前,有多少闲言碎语,有多少人在推三阻四,还有多少人在担心这个忧虑那个……大赛一开场,人们的疑虑重重、忧心忡忡都被看比赛的热情所代替,只要不是怀着特别的心事,都会关注扣人心弦的比赛和紧张激烈的竞技。这半个月来,世界上唯一值得关注,又精彩纷呈的重大事情,就是北京奥运会——这就是体育的精神!

  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自然是因为体育能给现代人千篇一律、平淡无奇的生活创造奇迹,让你亲眼目睹奇迹怎样发生,被现代科学判定的所谓人类极限在你眼前怎样被体育一次次突破。在这届奥运会上,体育解说员用得最多的词汇是“创造了历史”:中国女子体操队获团体冠军是创造了历史、刘春红将杠铃举了六下五次打破世界纪录是创造了历史、菲尔普斯创造了历史、博尔特创造了历史……这也是体育的精神!

  津巴布韦游泳女将的芳名非常响亮、好听——考文垂。获得二百米仰泳金牌后,全国放假一天,为她庆祝,为她骄傲,也感谢她从北京给津巴布韦人民赢了一个“考文垂狂欢节”。爱莎尼亚的铁饼选手夺得冠军后,被国内授予“民族英雄”勋章……在北京奥运会上这类好事、喜事不胜枚举。体育如果只哄着一两个或极少数几个国家玩儿(不管它们有多么强大),奥运会就不会有现在的这般魅力,并能延续几千年不衰,且越办规模越盛大——这就是体育的精神!

  体育对生活具备强大的净化作用,能雕塑人的灵魂。这届奥运会似乎格外具有人情味儿,妈妈选手不少,有的是为了挣钱给孩子治病,有的是听从教练的召唤尽自己的一份责任,有的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给自己寻找一份快乐。香港一赛马选手六十一岁,都当了爷爷啦。至于三四十岁的哥哥姐姐级选手就更多了。当然,最多的是还保留着孩子气的选手,中国十四岁的小姑娘李玄旭获很需要体力的八百米自由泳第五名,十七岁女子体操团体冠军成员江钰源,家境贫寒,有时因练得太苦曾萌生过退意,其母便劝道:“你要不练了就得跟着我去讨饭……”德国十九岁的女子四百米和八百米自由泳金牌得主阿德灵顿,赛后高高兴兴地向记者承认自己想获胜的动力是为了买新鞋:“爸妈答应我,如果赢了奖牌就送我几双名牌鞋子。我已经有两双好鞋了,我爱鞋子,希望每件衣服都能有一双搭配的鞋子。”难怪有人说这是一届“最时尚的奥运会”,是“花花体育盛会”,你看吧,田径场上有金光闪闪的鞋子,有大红的鞋子,巴拿马运动员阿兰达脚上的鞋子却一只蓝一只红,萨摩亚选手萨尼托阿甚至穿着粉红色的舞蹈服参加一百米短跑预选赛……这也是体育的精神!正如萨马兰奇所说,体育是生活,是生命,是健康,是友谊,是教育。所以它才是唯一能让全世界都走到一起来的强大力量!

  奥运里有“运”。能拿多少奖牌除去实力以外还要有点运气。中国女垒主教练王丽红说:“在这届奥运会上,无论面对哪支强队,中国队在技术统计、场上防守都占有优势,却如同邪魔附身,就是不能得分。我就是想不明白到底是怎么了,问题出在哪儿?”赛场上的各种偶然因素很多,在体育比赛中运气是无所不在的,运气是体育的影子,它偏偏又像天气一样变幻无常,飘忽不定,脆弱的人总是把运气当做上天的赐予,而实际上运气经常会把完全求助于它的人给出卖了。强大的菲尔普斯回国了,他说:“想急于投入训练,有许多新技术要练习,好为下一届奥运会做准备。”这一届还没有结束,他就急着想练习新技术,为下一届做准备,这恐怕才是他的好运气的保证。奥运会上什么民族都有,什么信仰都有,国与国之间千差万别,体育实力的竞争伴以个人命运和国运的碰撞,奥运会就变得丰富多彩、瞬息万变了。这也是体育的精神!

  奥运会上的金牌大战是异常激烈的,不可能不残酷。但残酷也有残酷的美丽和辉煌。说穿了,人类从骨子里是喜欢这种残酷的,自有人类的那一天起,争夺就从未停止过,除去人类喜爱它和需要它以外无法解释这种现象。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大多数人对战争的杀戮和毁坏感到恐惧和厌恶,而体育既有战争的波澜壮阔和惊心动魄,又不会造成战争那样巨大的破坏,于是便受到了全人类疯狂的热爱,这其中也包括热爱体育的残酷。金牌的争夺越是艰难,就越要争夺。奥运对当代人类的最大贡献,就是培养一种进取精神,以及与这种进取精神相匹配的体能,使人类免遭退化,或延缓退化——这就是体育的精神!

  “外星人”大战

  任何一届奥运会,都将田径大赛作为压轴的重头戏,碰头彩便是男女百米飞人大战。这似乎是奥运会的传统,或者叫做原则。由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定下的规矩。他在一八九六年创立第一届现代奥运会时,就确立田径为奥运会的第一运动。

  田径是从人类生活技能中发展起来的,其竞技性具有强烈的自身特点。罗宾说过,无须探寻田径运动的起源,从古埃及人到现代人,运动崇拜的痕迹无处不在。跑、跳、投掷等运动皆体现生命形态。古人类为了追逐、逃跑、自卫或进攻,而跑、跳、投掷,构成了体能活动的基本格局。但是,运动越简单,就越困难,也越好看。每个人从四五岁就学会了跑、跳和投掷,经历了四五千年的发展,人类乘卫星可上“九天揽月”了,可要想在地面上跑得快、跳得高、投掷得远,仍然是最难的。

  所以田径大赛格外吸引人。本来就是耍把两条腿的事,真要想看懂还挺不容易。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甚至连热闹也看不明白。比如,跑得越快的人,肤色越黑。男女百米飞人都是黑人,甚至参加百米决赛的都没有白人和黄种人。到二百米的项目就有了一星半点的白人,四百米白人就多了,一千五百米以上的项目,白人黄种人就都有了。但优势似乎还在黑人身上。投掷又不一样了,需要大块头、大力气,白人又占了绝对优势。

  这跟人种的特点有关系,与法西斯的“优劣论”无关。也正是在奥运的田径赛场上,曾痛快淋漓地教训过希特勒。一九三六年柏林奥运会上,希特勒想证明雅利安人种的优越,到现场为德国跳远选手鲁兹·朗打气,一定要让他战胜美国黑人选手杰西·欧文斯。而后者因为精神紧张,前两次试跳都失败了。也是老天有眼,这时候希特勒起身离场去方便,作为对手的鲁兹赶紧告诉欧文斯一个窍门,让他把毛巾垫在踏板后面,瞄着醒目的毛巾起跳。欧文斯纵身一跃差点破了奥运纪录,并以微弱的优势战胜鲁兹夺得金牌,并成就了和鲁兹的一段佳话,一直流传至今。欧文斯也因此在那届奥运会上越战越勇,最后收获了四枚金牌,风头盖过了自以为是“优秀人种”的希特勒!

  看了几天田径比赛后,我还发现田径运动员跟其他项目的选手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在精神气质上,显得更自然、更放松,甚至个性张扬。当记者的摄像机镜头对着他们的时候,都喜欢做怪样、抛飞吻。许多选手还提前给自己设计好了一个招牌手势,不停地重复表演。如“百米飞人”博尔特,一得意就比画个射箭的动作,似乎是隐喻自己跑得快如飞箭。铜牌得主对着镜头爱伸出食指做敲鼓状。还有个哥们儿把舌头染蓝了,一有镜头扫过来就将蓝色的长舌头伸出来,若巨蟒吐芯……田径选手身上的零碎也特别多,有个人脖子上的链子又粗又亮,还喜欢咬在嘴里,像马戴着嚼子。一跑起来也像马一样飞奔腾越。还有位选手,嘴角、眼眉、耳朵上都挂着铁环,奔跑起来叮当作响……

  优秀的田径运动员身上还有一种特别的虔诚,甚至会笼罩着一股神秘感。男子跳远金牌被肯尼亚选手摘走,还有女子四百米冠军,获胜后都要跪在跑道上,做五体投地状。仿佛是在拜谢跑道,对跑道表达一种崇敬。在某些地方,体育与原始的图腾崇拜保持着内在联系,从远古时代起,投身体育运动就是为生存而斗争,如狩猎、防卫,运动是在人身上保留原始人优点的唯一方法。像俄罗斯的女子撑竿跳名将伊辛巴耶娃,每当举起竿以后都口中念念有词,眼睛不是盯着将要跨越的横杆,而是瞄着自己手中撑竿的顶端,两眼炯炯放光。每跳过一次,她都要走老远,到一个草地上坐下,然后用白被单子把自己蒙起来,在里面鼓鼓鞧鞧,不知是在作什么法?有人说是在休整自己。

  套用著名体育评论员韩乔生形容美国游泳队的一句话,看北京奥运会的田径比赛,犹如看“外星人大战”,新鲜刺激,甚是过瘾。但愿借北京举办奥运的机缘,调动起国人对田径的极大热情,让中国的田径运动大普及大提高,也能涌现出几个“外星人”!

  奥运最后的24小时

  奥运会越到最后,越能凸显这项伟大运动的精神含量。争夺金牌的狂热反而相对减弱。

  因为大局已定,跟最后几个比赛项目无关的运动员,都拥向北京的风景区、街头和商店。奥运会上还有不足万名运动员,每天却有六千多名运动员光顾奥运村内的专卖商店购物……连这届奥运会上的神话式人物博尔特都说:“说实话,想快点回到普通人的生活。”

  奥运会给他们,或者说给现代人提供了可以“不普通”的机会,经过两周的激烈竞争,满足了人们对“不普通”的向往和实践,又开始怀念过普通的日子。然后修整四年,积蓄力量,充分准备,当渴望变得难以忍耐,浑身肌肉鼓胀得嘣嘣乱跳的时候,世界又重新投入奥运赛场。

  ——这就是奥运的魔力。

  但,北京奥运最后形成的世界体育格局,跟上届雅典奥运所形成的格局不一样。雅典奥运的格局又跟上上一届悉尼的格局不同……或大或小,每一届都不相同,每一届都有新的变化。这变化能让世界深思,让未来充满悬念,也给所有人都带来希望,带来鼓舞。当然也伴有压力,鼓起勇气。

  ——这便构成了奥运的巨大号召力。

  因此,任何一届奥运会,在最后一个有赛事的晚上,一定要让男女大型接力赛(4×400米)压轴。

  百年奥运就是一场接一场的接力赛,到最后谢幕的时候必须有“交接”,这一届和下一届,这个城市和下一个举办城市……在五环旗下,并以五环的名义。

  人生也是一场接一场的接力,没有哪一个人的一生是靠自己独立完成的。成功的人生,或者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人生,都是最懂得“接力”和“借力”的。

  历史就更像接力赛,奥运赛场上的格局变化简直就是人类历史的浓缩。

  而接力赛的关键是交接棒。这届奥运会形成的大格局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去田径场上的“巨无霸”美国队,在交接棒时频频失误。女子4×100米接力赛时把棒子掉在地上,身材健硕、肌肉发达的美国男队,也把那根极其轻盈花哨的空心棒子掉在了地上。

  有完美的交接,才能接力,才能传承,才有可能创造完美的结局。交接不好,一切化为乌有。美国的男女接力队没有“接”好,是因为他们强大,都具备夺冠的实力。而中国男子4×100米接力队,沾美国队的光捡了个进决赛的机会,并扬言“决赛要拼了,无论如何不能垫底儿”!

  到决赛时却还是掉了棒子,真的就垫了底儿。还有其他一些项目的运动员,也都说过“拼了”的话,却没有一个“拼”到奖牌。奥运赛场不是拼命的地方,没有足够的实力,越拼越坏。

  “接力”的原则并不是只适用于接力赛,也适宜其他项目。无非有的是有形的交接,有的是无形的交接,并没有一根棒子可握。比如被国人寄予厚望的女排,以前创造过辉煌,就像美国田径队一样,没有完成必须的“交接”就不能延续辉煌。主教练有功劳也有苦劳,但是太累了。以前外国队怕他,说他是“笑面虎”。人笑不可怕,老虎笑就可怕了,因为它看你就像它的一盘小菜,要吃掉你。现在则老是苦笑,变成了“笑面团”,谁都可以捏。输球不怕,怕的是在场上打不出锐气。即使连滚带爬地争得个老三,终究也躲不开交接的问题……看看中国的跳水、体操、射击,“交接”得就不错。

  奥运会总是要把马拉松留到最后一天进行,并一定要在隆重的闭幕式上为马拉松的优胜者颁奖。之所以如此尊重这项运动,因为它是奥运会的一种象征。

  是马拉松传奇,最初启发并奠定了奥林匹克的信仰,铸造了它的灵魂。世界上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体育单项世界杯、锦标赛,为什么人们独尊奥运?就因为它通过体育表达一种理想,一种超越经济、政治和地理概念上的精神追求。

  马拉松运动告诉人们,对于一个真正的奥运冠军,最重要的不是赢得了金牌,而是锻炼出一种像金子一样沉重而明亮的人格。忠诚、互助、友爱、团结、坚持,以难以置信的性格和力量,克服成功道路上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障碍。

  人性的伟大应该高于竞争。马拉松的象征意义就是号召大家集结在五环旗下,追求真正的奥运精神。

  留恋,北京!

  闭幕式的成功,不取决于它的文艺演出、导演编排以及妙思佳构,而取决于奥运大赛本身。北京奥运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收获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奥运纪录,有些纪录是神话般的奇迹,前无古人!

  还收获了一批新人、巨星、天才、“超人”、“外星人”……有些运动员堪称伟大的运动员!

  奥运会本身已经功德圆满,无论用什么形式闭幕,都是成功的。

  对于一个成功的奥运会,闭幕式不过是锦上添花。它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北京和伦敦的奥运交接。然后是制造欢乐。在今晚,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变成“快乐奥运”。

  北京奥运,真称得上是皆大欢喜!

  八月十八日晚上,鸟巢的田径赛场上要进行女子二百米预赛,跑道上出现了一位漂亮的亚洲姑娘,脖子和头发都用花头巾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着一张年轻而恬静的脸。她的参赛号码格外好记:1001。我以为临到开跑时她会摘掉自己的头巾,不想她就那样包裹着自己进入了比赛。于是引起全场的关注,一阵阵声浪为她加油,一阵阵掌声为她鼓劲。

  她是阿富汗选手卢比娜,只有十九岁。每天天亮前三个小时就起床,在自家门口附近找块空地练习跑步,八点半之前必须上班。因为阿富汗人都知道,早上九点前后是爆炸的高发时段,反政府武装分子总是选择在人们上班的高峰期发动袭击。

  然而,就是在北京奥运会上,从来跟奥运奖牌无缘的阿富汗、蒙古、多哥、巴林、巴拿马、印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都实现了金牌或奖牌的突破。因此,有些国家自己搞的“闭幕式”早已经开始了。

  萨拉迪诺跳远夺冠,得到了巴拿马历史上的“首金”。于是便被邀请乘总统的专机回国,下机时为他鸣礼炮二十一响。然后是举国狂欢,进行了他们自己的“闭幕式”。

  蒙古柔道运动员图布辛巴亚尔获得了一百公斤的金牌,当晚乌兰巴托就为他举行了盛大的“闭幕式”,彻夜狂欢庆贺。

  创造了三项世界纪录的尤塞恩·博尔特的家乡,为他举办的“闭幕式”就更特别,在大道中央摆上酒桌,凡路过的客人必须喝够了酒才能走……

  北京奥运,也可以说是天下奥运。这种奥运后的大满足,举世同乐的欢歌,是对所有运动员的赞美,是对奥运精神的尊重。

  即使有个别体育强国少收获几枚金牌,或许心里有那么一点点遗憾,跟奥运整体的这种惊喜、欢乐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北京奥运的闭幕之夜,也是奥运的狂欢之夜。鸟巢里近十万名观众的热情如波涛奔涌,人浪之浪,激情澎湃,天地呼应,北京奏凯。闭幕之夜,所有的奥运英雄,都成为快乐英雄!

  大家还记得开幕时留下的悬念吗?

  奥运会规定的所有项目,在闭幕式之前就全都比赛完了,可本届奥运会分量最重的一块奖牌,要等闭幕式结束的时候才能颁发——它就是“安全”!

  为保卫北京奥运,北京奥组委组织了百万安保志愿者,装备了十万精兵和专业安保人员,调动海陆空从四面八方将奥运赛场保护起来……为了获得这块安全的奖牌付出的代价最大,却最值得。

  其实,奥运自身的巨大魅力,也对一切恐怖分子形成强大的震慑。

  此时,我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包括奥运的盛宴。此幕实不想闭,却不能不闭。

  北京留恋奥运。

  奥运留恋北京! 蒋子龙文集.11,恨郎不狼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