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天下大美:蒋子龙杂文自选集

关于称谓

  近接一老同志来信,里面还夹带着几个已经拆启过的空信封,信的措词相当严厉:“我压抑了很久,终于还是决定给您写这封信,请教一个问题:像我们这样一个所谓文化人聚集的地方,现在到底变成了一个什么单位?我在这个单位里又算个什么?近几年来,单位给我下开会通知,编辑部给我寄刊物,甚至是在年节寄来慰问信,信封上都一律只写我的名字,连个称呼都没有。我不敢指望单位能称我一声先生,难道却连当个同志的资格也没有了吗?这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文化大革命’,就差在我的名字上打十叉了!我想单位里对您还不至于这样吧?那么能否告诉我在咱们单位里有哪些人还享受同志待遇,有哪些人像我一样已经不在同志之列了?但我至少还是个老人,这一点好奇心还希望能得到尊重。”

  读罢信我哈哈大笑,对方身为“老同志”,而许久却不被人称“同志”,这滋味竟然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我每天差不多都会收到一捆邮件,在信封上加称呼的很少,不止自己单位的来信是如此,就是外地乃至一些著名的大报、大刊的来函,也多是光秃秃地只写名字。我早已习以为常了,倒是看到很客气地加了称呼的信函,反会有所警觉,因为那多半是问你推销什么产品,或者是请你参加一个莫名其妙的活动,分不清是善意还是陷阱……

  我想只要把我的这些空信封打包寄给那位老同志,或许就能化解他胸中的醋怨气,这至少说明我跟他享受同等待遇。其实能直呼你名字就算不错了,如果再把网上的称呼,诸如“老B4D”、“恐龙”等甩给你,你又能如何?

  称谓原本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礼貌,而礼貌是人与人之间的桥,“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安”(荀况)。所谓“构建和谐社会”,最起码的也要讲究一点文明礼貌,若连与人相处的基本规矩都不懂,社会还能谈得上和谐吗?倘是对面交谈,有时可以省略称呼,一打哈哈就过去了。而写信省略称呼,难免会显得生硬。

  书信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性格,一个单位也一样,从它发出的信函、文件可看这个单位的素质和品位。无论是单位或个人,对别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按过去的老传统,写信不仅要有称呼,而且称呼的等级很多,在称呼后面还要加上敬辞,诸如先生大人、仁兄大人、阁下、足下等等。

  那么,在倡导社会和谐的今天,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单位、那么多人不约而同地都省略了对别人的称呼呢?我在回信中向老同志作了如下的解释:以某个单位或某一级组织发给您的信件,常常并不是那个单位或组织的正式在编人员写的,大多是从社会上招雇来的打字员打的,而打字员是按字收费的,能省的就省。现代社会时尚讲究的是速度、直接,高速路、立交桥、电脑不停地升级……都是为了一个字:快!而人的名字不过是一个符号,越来越变得只是一个符号,再加上某些人的懒散或粗心大意,也就没大没小的一律直呼其名了。

  礼貌原本是人类共处的一把钥匙,可以在人际交往中打通心灵,相互产生好感。而商业社会的律条是:“投入什么也别投入情感,谁投入情感谁先输。”人家既不想给你以好感,也不想对你有好感,当然也就怎么省事怎么来了。

  话虽这样说,却不可否认一个事实:省略称呼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一种社会潮流,反映了现代社会伦理的变化。无论朋友、同事、比你年长的或比你年轻的,乃至部下、晚辈,在直呼你名字的时候都不必大惊小怪,想得过多。

  不知道这样的解释,能否消除那位老同志因称呼问题所造成的心中不快? 天下大美:蒋子龙杂文自选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