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当今骂坛

再谈“北与南”

当今骂坛 蒋子龙 1977 2021-04-06 06:21

  人有方位感和地域感,于是才有了南北之说。中国人的南北意识又强烈起来,是近几年的事情。在“出国热”之前先有“南下热”,大批北方人怀着各式各样的梦想拥向广东、海南、福建。应该说有不少的人梦想变为现实,在南方落叶生根,自己感到幸运和满足,也惹得别人艳羡,也有更多的人没有撞上大运,以至于广州火车站常常涌动着百万南下寻找工作的大军。北方人到南方出差被认为是美差,到南方开会是令人羡慕的好事,奖励先进人物或慰劳离退休人员的一种很时髦很受欢迎的方式,就是组织他们到广州、深圳转一圈儿,没有到过南方的想去一次,去过一次的还想去第二次、第三次。

  为什么北人要南征,而南人很少北上?

  人往高处走。非常吸引人的地方一定有非常的魅力。南方充满着新奇和机会,富有刺激性和挑战性,到南方可以开始一种新的人生,可以过另一种生活,可以挑选工作也可以接受工作的挑选,可以发财或至少比北方挣钱多,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倘若还混不出个样子就只能怪自己。什么都不可以时还可以再回到北方,自己也不丢失什么。去南方仅次于出国,却比出国安全、牢靠、方便。

  先有南北的差异,然后才有南方热。

  南方毗邻港澳,华侨之乡,吸引侨资外资容易,占天时地利自然成了中国的特区。特区享受特殊的政策,商品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如出闸之水,迅猛发展。南方富了。商品社会的优势在于商品,社会的吸引力也取决于商品。

  愈富愈沾光,愈沾光愈富。

  据《2000年大趋势》的作者约翰·奈斯比特公布的材料,早在1987年广东就出口五十五亿多美元,占全国出口的首位。广东人均月收入一百美元,和号称亚洲第五条小龙的泰国及正在申请加入欧洲共同体的土耳其相差不多。

  有人说,尽管南方很富,每年从利税里只拿了很小的一部分上缴国家,有的省甚至分文不缴。相当多的南方人还理直气壮:“国家给我们投入少,比如蛇口、珠海等特区的开发,国家没有花钱,凭什么我们非给国家上缴不可?”

  有些北方人不服气:“国家给了你们优惠政策,政策就是钱,甚至给政策比给钱还管用。”有人说,北方穷,生活水准低,并不是说北方创造的价值少,恰恰相反,国库主要是靠这些地方的利税支持着。北方的利税大部分缴国家,地区留小头。

  国家这样分派肯定有它的原因,它的道理。本文不想也没有能力讨论国家这种大经济政策的得失,只想提出一种现象:南富北贫,且差异会愈来愈大,必然会影响人们的心态,出现南北不同的社会心理结构。

  于是南北关系成了一个问题。有谁注意到南与北或北与南也应该搞点公共关系呢?

  南方的企业家不论大小一般都财大气粗,充满自信,深谙和气生财之道。北方的企业家即便是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丰富的经验,管理着大型企业,也谨小慎微,嘀嘀咕咕,难见性格,以循规蹈矩先求平稳再图进取。

  南方重视企业经营自主权,政府协助多,干预少。北方则仍然对企业行政干预多,企业的自主权很多并未落到实处。因此北方人容易自我封闭,缺少社会化大生产的眼界。

  南方信息灵,观念新,不怕来自南方和东方的台风,却害怕西伯利亚的寒流。担心北方的传统体制和传统思想南侵。有相当数量的北方人,对南方人羡慕,眼红,甚至眼气。感到不公平,不服气。

  南方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源头活水,更新着经济新潮流。南方想拖着北方前进,拖得动吗?

  政治中心却在北方,在意识形态上北方领导南方。

  几年前,一句“效率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的口号,从深圳蛇口喊出,很快席卷了中国大陆。这是南方特区对国家的贡献。

  南北关系,是个大题目,刚开头,也不可能南北生搬硬套。北方有些地区提出学南方,把政策用到头,企业可凭“白条”下帐。业务人员可拿“回扣”。据说这样干就能“搞活”。许多有经验的企业家毫不为所动,南方也不是单靠“白条”和“回扣”富起来的,发达国家并不搞这一套。

  有差别才有比较,有比较就有动力。有一处搞活了就说明不是一盘死棋,全盘都有可能搞活。所以,做一做“南北关系”这篇文章,实在是大好事。

  1993年3月 当今骂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