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蒋子龙散文集:红豆树下

怀念骡子

  我是为了要看一块为一头骡子立的碑,才上白石山的。在中国的诸多名山中,也只有白石山才有这样一块骡碑。“千金一骨死乃知,生前谁解惜良苦”。最早开发白石山时,一个聪明人赶着一头骡子上山,骡子凭着它的天性自会找到一条安全而近便的上山之道。就这样由一头骡子踩踏出了第一条登山的路。骡子既然为人类踩出了一条路,也就活该它受累,要修筑这条路所需的石材、水泥、木料、铁件等等,都要靠它驮上山去。而且无须人牵着,人在山下给它背上加满载,或千斤,或八百,然后将它领到上山的小路上,骡知人意,便自会负重上山。到山上有人将它背上的东西卸下来,它又自己返回,驮上东西再上山……

  老祖宗在创造这个“骡”字的时候,似乎就决定了骡子的性格和命运,或者老祖宗是根据骡子的性格和命运才创造了“骡”这个字,它就是受“累”的马,自然要干比马和驴更累的活儿。如此不断地往返,它只要背上驮了东西就不停地走,蹄如踣铁,憨走哧哧,不知道歇脚,不知道偷懒,直到活活地累死。开山的人感念这头骡子,就在它累死的地方为它修了个坟,立了这块碑。

  我之所以对这个碑感兴趣,是因为我对骡子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当年我家就有一头大青骡子,小小年纪我也能感觉得出父亲和大哥对那头骡子的钟爱,每天下地或要干重活前,大哥总会给骡子加小灶,抓一把黑豆放到它嘴边,看着它香甜地咀嚼,轻抚它的脸,疏理着它光滑的皮毛,驾辕或驮重东西,都是大青骡子的事……当华北战事混乱时,骡子被当兵的强行征走,父亲险些没有疯了。

  于是大半生来,凡听到有人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便甚不以为然,你本事大尽可自我炫耀,但不要糟践骡子。马和骡子各有所长,“遛遛”也要看怎么个遛法?倘是负重、履险、长途跋涉,再好的马也没法跟骡子比。《中国大百科全书》这样解释骡子:“耳长,颈短,腰部坚实有力”“生命力和抗病力强,饲料利用率高,体质结实,肢体强健,富持久力,易于驾驭,主供使役,役用价值高于马、驴。”所以农村有母马者,多与驴交,就为的是想得骡子。

  骡子是那种忍辱负重,忠心耿耿,“堪托生死”的动物。叶剑英曾写过一首赞颂骡子的诗:“一匹复一匹,过桥真费力。感谢牵骡人,驱驮赴前敌。”而娱乐时代、享乐社会,最缺少的就是骡子的品行。人们都希望当“白马”,即便是驴,因名吃“驴肉火烧”也颇受人们青睐。可谁能担保不会有那么一天,人们又开始需要骡子、怀念骡子呢? 蒋子龙散文集:红豆树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