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死后会成神?
岳飞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华夏子孙对他的故事大多耳熟能详:岳母刺字、朱仙镇大捷、十二道金牌、被秦桧毒害……对岳飞最突出的感觉就是忠肝烈胆,冤魂不屈!可是,不久前我去岳飞的故里汤阴,在岳飞庙正殿两侧最突出的位置,看到清同治年间榜眼出身的翰林院编修何金寿的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第一功名不爱钱。”
据说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人对此联不以为然,上联抄的是文天祥的句子,下联也太过直白,一如大实话,并未表达出岳飞的主要功绩,诸如尽忠呀、报国呀、浩气呀、威灵呀等等,显然分量不够,为什么却能摆在这么显著的位置?何金寿解释说,他思虑了很长时间,觉得只有这两句话,才能准确地概括岳飞的一生,最能代表岳飞的精神。
确实如此。在岳飞屡屡大败金兵,光复建康等故地,让南宋小朝廷有了立足之地,宋高宗也得以喘息的时候,曾相当倚重岳飞,要为他建造府第。岳飞当即辞谢:“强虏未灭,臣何以家为?”高宗便也跟着打官腔:是呀,天下确乎是不太平!岳飞随即进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何金寿认为这两句话所表达的智慧,虽平朴简括,却直道出一个至理,古今亦然!
眼下被曝光的贪官那么多,不也是从反面证实了,岳飞的话依旧是“天下太平”的保证嘛。难怪古往今来,大将军无数,能有几人像岳飞这般留给后人如此丰厚的遗产!历经无数个世纪,其精魂依然熠熠生辉,成为历史的一种骄傲。中华民族自立国以来,汉唐最为强盛,两宋最为衰弱,亡国也最为悲惨,而民族英雄的慷慨壮烈又远过于其他朝代。就比如岳飞,连编纂《宋史》的元朝儒生也为其愤愤不平:“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者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岳)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文中提到的岳飞“自为表答诏”,是指朱仙镇一战岳飞以五百“背嵬骑兵”大败金兵十万之众,金兵主帅金兀术仓皇遁入汴京,而岳飞大军追至距汴京仅四十多里。此时多名金将来降,父老百姓争相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岳飞义气昂扬,谢绝端到眼前的酒,高言:“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就在此时宋高宗赵构下诏令其班师,岳飞惊骇,立马自写奏章:“金人锐气沮丧,尽失辎重,疾走渡河。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唯陛下图之。”
然而,高宗在一日之中竟连下十二道催命金牌,创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纪录,最终把功莫大焉的岳飞送上了黄泉路。朝廷既想杀他,自然就要为他罗织罪名,由御史中丞何铸主审。岳飞上得堂来,见满院衙役,举座高官,未发一言先撕开自己身上的衣服,露出背上深入肌肤的刺字:“尽忠报国”!这是在他第三次从戎投军时,其母姚氏夫人请“针笔匠”刺下的。在宋代延续了唐末五代的习俗,在兵士的脸或手臂上刺上军号,以防逃跑。后来演变成自愿在身上刺些花木鸟兽,抗金将领王彦的士兵,都在脸上刺了“誓杀金贼”的字样。
岳母送给儿子的这四个字,也便成了岳飞的宿命。岳飞既然死心要“尽忠报国”,为什么当时的一国之君宋高宗还非要置他于死地?这就要先从宋朝的基本国策说起。其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出身武夫,得天下后汲取了唐末国擅于将,将擅于兵,五代诸帝多由军士拥立的教训,制定了治国的大政方针: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经过北宋王朝百余年的贯彻执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已经演变成一种社会风气。君既重文,臣必轻武。文治固然可以制内变,然不足以抵御外侮,所以宋朝长期积弱不振,国力最是衰败。大文人倒是出了不少,如范仲淹、朱熹、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等,武将也都有极高的文学修为,岳飞的一曲《满江红》,成千古绝唱,其书法也大气磅礴,笔力千钧。稍后的文天祥,本来是状元出身,一带兵打仗便倒了血霉,注定死路一条。但他的《正气歌》、《过零丁洋》等诗作,却惊天地而泣鬼神,成为不朽。封建时代讲究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你岳飞光说“尽忠报国”,要尽谁的“忠”,报谁的“国”?岳飞忠的当然是“大宋朝”,保的是整个“大宋江山”,这恰恰是赵构心中恼恨。
靖康二年,宋徽宗和宋钦宗同被金人掳走,当时被掳走的还有宗室、后妃、文武臣僚等共计三千多人,称“靖康之耻”。宋徽宗有儿子三十一个,已有六人早亡,其余除赵构外都被金人掳到北国去了,皇上的龙袍自然而然就穿到了他的身上。也可以说是国家的大灾大难成全了他这个皇帝。自此南宋开始,北宋结束。而岳飞的大忠是要一雪靖康之耻,直捣金人老巢,迎回“二圣”。倘允许他乘胜一路打下去,直到把父亲宋徽宗和哥哥宋钦宗都接回来,那宋高宗又往哪儿摆呢?岳飞的“尽忠报国”岂不要弄得赵构皇帝当不成了?所以岳飞越是胜利在望,越要把他调回。光是把岳飞调回来也不安全,他的大军已深孚众望,被百姓称做“岳家军”……只要岳飞还活着,赵构的皇上就当不安稳,不杀不足以去心病。自古都是“君疑臣,臣必死”。甚至当秦桧及其爪牙万俟卨等,实在凑不出更多罪证,写奏章准备放岳飞的长子岳云一条生路时,宋高宗竟然朱笔一点,将勇冠三军、功不可没的岳云和张宪也一并处斩,以绝后患。足见其狠毒,也证明杀岳飞并非巨奸秦桧所独为,赵构才是幕后主使。
其时为公元一一四一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晚,大理寺监狱得密令,佯称请岳飞沐浴,拥其入密室。突然从两旁蹿出大力军士,用棍棒猛击岳飞身体两侧的软肋……谓之“拉胁而死”。岳飞当时只有三十九岁,目眦皆裂,悲愤难抑,怒吼:“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不错,“天日”终有“昭昭”之时。在国运垂危之际,奸帝奸臣合谋残杀国之栋梁,极大地刺激和调动了朝野上下和广大百姓的复杂情感,这里面有憎恶、义愤、悲怆、惋惜、不平等等。所有这一切又都化为对岳飞的同情和敬慕,同情产生亲近,亲近推动流传,流传催生神话……古今中外的历史上被神化的人物,大多并没有大圆满的结局。耶稣被叛徒出卖钉死在十字架上;生前不甚得意,颠沛流离“急急若丧家之犬”的孔子,死后却渐渐成了圣人;英雄一世,最后却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而打了大败仗,竟连自己的脑袋都被人偷走了的关羽,却一步步地成了“武圣人”、“武财神”……岳飞也一样,在被害死的那一刻,却波澜壮阔地登上了生命的巅峰,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千秋万代接受民族的崇敬。
是岳飞,强烈而鲜明地提升和区分了中国式的忠奸文化。中国有无以计数的各式各样的庙,只有在各地的岳飞庙前,才塑有奸臣、叛徒和小人的跪像。而且民间传说击桧之头,永不头痛;击桧之心,永不心痛。在永远跪着的群丑两侧,有这样一副联:“蓬头垢面跪阶前,想想当年宰相;端冕垂旒临座上,看看今日将军。”让历史、让民族的良知,让古今百姓,出一口胸中恶气,大快人心!
2006年8月4日 蒋子龙文集.12,人物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