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蒋子龙文集.12,人物传奇

人与气候

  先说人。

  说人,其实是说人的力量。

  培根有高论:“人是一切的中心,是世界的轴。”

  我在这篇文章里要说的主角是缪建新——天津工业泵总厂厂长。

  其人生的线条很清楚,但内容非常丰富:

  一九六〇年毕业于石油专科学校机械制造专业,在起重设备配件厂当过技术员、工段长,“文化大革命”中下放当工人,天生灵才,干什么像什么,一点就透,不点也要想方设法钻透。到时间不算短的“文化大革命”结束时,车、钳、铣、刨、磨,机械精加工的全套活路他都能拿得起来,且相当厉害。艺多不压身,以后在一些重要时刻想不到这技艺帮了他大忙。此是后话。“文革”结束后,他担任车间主任、厂长。

  一九八五年调任有一千七百多人的县团级大厂天津起重设备厂副厂长。工厂不错,职位不错,干得不错。当他正沿着一种牢靠的令人羡慕的前途稳步前进的时候,公司下令把他“借调”到只是科级的工业泵厂当厂长。名为“借调”,其实没有商量的余地,想去也得去,不想去也得去。他在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上都要损失很多,甚至会断送美好的前程。分明是“降职使用”,公司经理却言辞恳切地说:是委他以重任。这次降职不是因为他在起重设备厂干得坏,而是因为他干得好。

  等他跟着公司经理走进工业泵厂的大门,就立刻明白了,所谓对他的“借调”,实际是“死调”或曰“调死”!他已没有退路。领导没有骗他,的确是交给他一副重担子,或者干脆叫“受命于危难之时”。

  领导除去信任他,对他更具体的支持是在欢迎他的全厂职工大会上宣布,由公司借给他一辆旧伏尔加轿车。工业泵厂坐落在北郊区,他的家在天津市东南部的河西区,如果让他骑自行车或乘公共汽车上下班,每天光是在路上就要花费三四个小时。公司经理公布这件事,就是防止大家看见新厂长坐小车有意见。领导想得很周到。其实他对能不能回家,能不能按时下班,心里一点底也没有。不是他不想回家,他有个温暖的标准家庭,一儿一女,夫人是小学教师,后升为校长。儿女聪明,夫人贤淑。

  在此后的三年里他果然只回过四次家,包括年节在内只休息过四天。他对公司领导没有埋怨过一句,也许倒应该感谢。以后的事实证明,这次调动不是他走霉运,而是他的幸运。

  人之所以将这个世界当成一个世界看待,就是因为世界是每个人都必须独自演出一个角色的大舞台。

  ——记不得这是哪位先哲的意思。但缪建新无疑是转换了角色。等待着他的是个什么样的舞台呢?

  大气候和小气候

  这是一九八六年八月。

  谁也不能说“改革开放”的大气候有什么问题。再看工业泵厂的小气候——

  缪建新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新舞台,理所当然地提出来要到各个车间去转一转。公司经理要陪他一块下去看一看,当时的工厂党总支书记劝阻经理不要下去。经理马上领悟,他下去大概有某种不方便,会对自己和工厂的原领导造成尴尬,遂作罢。缪建新便一个人找了两位熟悉工业泵厂情况的技术干部领路,走进了真实的工业泵厂。

  厂房灰暗、陈旧,车间外野草半人多高,有人在抓蛐蛐、斗蛐蛐。篮球场变成了“新设备废品堆”——买来的设备没有使用,有的根本没有打包,就又当破烂卖,被拆得七零八落,惨不忍睹。买来的设备为什么不用?如果这些设备是落后过时的、不能用的,为什么要买?既然花钱买来,不能用就不能改造、不能转卖吗?他走进仓库,燕雀乱飞,鸟窝累累。这些有灵性的欺人太甚的小动物真会找地方安家!草和鸟不是坏东西,他对它们也没有仇恨。问题是这里不是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走进车间,冷清,散乱,遍地流油,脚踩下去发出扑哧、扑哧的声响。一位老工程师穿着新皮鞋新袜子,想躲开油污,拣有锯末的地方踩。不想锯末底下积油更多,是地面的坑坑洼洼处,宛如一个个油的陷阱,机油灌进老工程师的鞋窝。这又能怨谁?工人们干活儿不干活儿的一年都要糟蹋两双鞋。真是“油瓶子倒了没人扶”。不,是油桶倒了不扶。挺大的油桶自己又怎么会倒呢?缪建新不能表示自己的愤怒。这牵涉到对他的前任的评价。在中国这是敏感的问题。唯一的聪明办法是回避。他只感到一种难言的沉重,一种心的绞痛。没人干活儿且不说,倒有人浪费!

  他在厂内各个角落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只见到一个女人在干活儿。其余他见到的是喝酒的、睡觉的、打牌的、下棋的、仨一群俩一伙凑在一起聊天的。这些人看到他们并不回避,也没有惭愧不安的表示。

  这是一种挑战,一种对工厂管理者的不满。

  问题不在工人身上。那么问题在哪里?到处都是问题,他该从哪儿下手抓起?

  原来的工业泵厂已经散了。一个企业如同一个人,精、气、神没有了,是最可怕的。形体也几乎垮掉了,从上到下都看不到前途,不知该干什么,怎样才能活下去?

  如果叫他重新建一个厂,会比这个更容易些,他会选择有优势的项目,有前途的产品,组织自己信得过的精兵强将,正像一个新生儿,有强盛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未来。如今,工业泵厂的牌子还在,他必须在原有的烂摊子上起死回生……

  火烧新官

  “新官上任三把火”——缪建新却没有精力放火烧别人。

  他必须先搞调查研究。公司也答应给他四个月的时间调查研究,想出办法,从一九八七年重打锣鼓另开张。一九八六年无论工业泵厂亏损多少也与他无关。

  调查先从市场开始,从国内到国际,看茫茫世界还有没有工业泵厂的出路?

  为自己的产品找到了市场,就是找到了出路。倘产品先进,具备超前的优势,可以开辟新的市场。怕就怕你的产品落后过时,已被市场彻底淘汰,那就必须另找生路……

  原来的工业泵厂还是由于产品落后在无情的市场竞争中被打败了。当然,在产品落后的背后还有一系列更为复杂的原因,如:技术落后、设备落后、管理落后、职工素质落后……

  同样也是残酷无情的市场竞争,却能给强者带来无穷的机遇。

  倘能生产先进的新型螺杆泵,仅国内市场每年的销售额可达四亿元左右。国际市场更大,每年世界需求量达五十万台以上,销售额为十亿美元左右,而且每年以百分之百的速度递增。油田、化工、火电、水电、造船、军工,哪个现代工业中的大门类离得开泵?如果说油是机器的血液,泵就是机器的心脏。生产泵的企业应该是大道朝天,前途广阔……

  工业泵厂的出路就在于按照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对自己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

  找到了道路,看到了前途,往后就看自己怎样抬脚动步,怎样走到大道上去。

  缪建新上任没烧三把火,不等于别人不放火烧他。干部们出于对工厂现状的焦急,由总支书记亲自挂帅,想借新厂长上任的机会,在九月份搞一场生产突击,完成二百一十万元的产值,一举扭转工厂的被动局面。他被这个消息吓了一跳,又感动,又担心。总支书记叫他表态,他很犯难。大家一番好意,如果真能在九月份生产放“卫星”,等于他刚上任就一炮打响,既可以鼓舞群众情绪,又是全厂职工对他的最好欢迎、最大的信任。可是,根据他对工厂的粗略了解,目前工业泵厂不可能完成这个生产指标。眼下已不再是“大会战”、“大突击”的年月,事实证明管理企业不能简单地依靠大轰大嗡。如果把工厂仅存的一点力气也都耗尽了,又没有完成任务,如同把一个严重的心脏病人硬逼到足球场上参加比赛,后果不堪设想。他是厂长,是法人代表,不仅要为工厂的现状负责,还要为工厂的将来负责。他婉转地提出自己对工厂的资金、配套能力等诸多因素了解不透,没有把握。领导干部们继续开会,议论了好几天,指标由二百一十万元降为一百五十万元、一百二十万元,最后确定为一百万元。

  他在职工大会上发了言,既然任务已经拍板定案,就非完成不可,缺一万也不行。按一百万元的指标制定出每天的任务,当天的任务不完成不下班。他摸完了市场的底,也想借此机会摸摸自己这支队伍的底,权当一次真杀实砍的大练兵。

  练兵之后,他就会拿出自己的治厂方案。

  练兵也是练己。加工泵杆的铣床上的唯一的一名四级铣工,嫌加班费太少,撂挑子了。他知道,离开他铣床就玩不转。铣床玩不转,泵杆就加工不出来,泵杆加工不出来,九月份生产放“卫星”的计划就得泡汤,用天津话说这叫“拿一把儿”,要厂长的好看。

  缪建新来到铣床前,立刻围上来一帮人。大家都看热闹,谁也不伸手。按理说这种事用不着厂长管,工人干不了班长干,班长干不了车间主任干。现在全都不吭声,大眼瞪小眼地盯着他,这就叫:欺生!欺负他是新来的,想难为他,晾他的台。他问车间主任:

  “这么关键的设备为什么只配备一个工人?”

  “还有个学徒工,目前还顶不起来。”

  铣床前确实站着个年轻人。缪建新问他:

  “你进厂几年了?”

  “两年了。”

  “这活你干得了吗?”

  “没干过,师傅不让动床子。”

  “噢!他不来还不让动床子,想叫工业泵厂的人喝西北风吗?这设备是国家的,谁要想靠手艺拿人,拖全厂的后腿,谁准会栽跟头!”

  他走到铣床跟前,看看表盘,看看刀具,又问学徒工:“你的师傅学过徒吗?这转速和刀头都不对!”他重新上好刀,调好转速,给铣床膏了油。叫车间主任调来一个车工,让车工在旁边看着,他按照图纸要求,干净利落、一丝不差地铣出一根泵杆。然后对车工说:

  “隔行不隔理,何况都是玩床子的,你就按我这个样子干,刀和转速都别动,有问题去找我。什么时候那个铣工来上班了,告诉他去打扫车间卫生和负责搬运半成品。你先把铣床顶起来。”

  第二天,那个铣工就找到他,一个劲地做检讨,说好话,要求还回到铣床上去。

  当个厂长光有文的不行,还要有武的。要粗能粗,要细有细。

  每天他亲自掌握生产进度,协调各个生产环节,过一天干净一天,圆满一天,决不一天压一天,一天拖一天。临近月底的一天下午,他到市内开会,散会后心急火燎地往厂里赶,回到厂里已经七点多钟。总支书记在大门口等他,告诉他家里来电话,对他一个多月不回家很不放心,不知厂里出了什么事。总支书记劝他立刻回家,厂里的事由自己顶着。缪建新谢绝了总支书记的好意,顾不得先到食堂吃口饭就钻进了车间。工人都走了,当天的任务却甩下一个大尾巴。这正是较劲的时候,劲一松整个计划就全垮了,前功尽弃。他带领几个干部到附近的家属宿舍,请回了一部分工人,干到夜里十二点钟,算把当天的任务完成了。又过了个干净、圆满的一天。

  人的价值在于完成责任。

  他练兵的根本目的不就是练成一种集体的和个人的责任感,练出现代人的精、气、神吗?

  胆识和幸运

  九月份果然一炮打响,完成了一百万元产值。

  公司的经理和党委书记来厂祝贺,跟大家一起热热乎乎地吃了顿大锅饭。每个职工奖励了一兜水果。

  意义不在于这一百万元,也不在于只值几块钱的一兜水果。工业泵厂有了热气,有了生机,这支队伍还不错。下面就要动真格的了,看他厂长怎么领、怎么带……

  下一步的方向:在商品社会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当第一,拥有第一流的产品。即用先进的高效的技术装备,生产高质量、高规格、高技术含量、高利润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市场上大量需求的系列螺杆泵。

  实施步骤:

  一、要改变观念,改变小生产的模式。天津市机械工业受三条石的影响太大了。然而三条石是阶级教育的典型,不是先进生产力的样板。小生产者、小家子势、小作坊、小自由,怎么能适应现代世界的大经济、大工业、大生产?

  二、开发能站得住脚、能打得出去、能扭转工业泵厂乾坤的新产品。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测一代。

  三、引用先进的技术改造老产品。在新家业还没有创建起来之前,老家底不能都丢掉。降低泵体重量,节能节材;提高精度和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决策者心里要有重点,不能到处擦屁股,四方乱伸手。如同弹钢琴,没有主旋律就是瞎弹。保证了重点就能先为工业泵厂打开一条生路,一条前途无量的生路。

  要引进国际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就需要资金。说来说去,最后落实到一个“钱”字上。工业泵厂家底薄,国家计划下达的投资又非常有限,杯水车薪。缪建新拜会部、市、局、公司等各级领导,寻求支持,跑遍了所有有关的银行和金融财政部门,零打碎敲,积少成多,最后甚至把工厂也押给了银行。

  一个现代企业家必须有本事为自己筹措到发展资金,看准的项目就敢于承担风险投入资金,项目生效就会赚回更多的钱。再投资,再发展……这就是一个成功企业的良性循环。

  说起来很简单,想一想也不复杂,真正敢这么做的是为数不多的优秀分子,个人要承担全部责任,付出很大的代价。在大锅饭的体制下,看旧摊,守旧业,到处堵漏洞,凑合一年算一年,对企业来说是导致毁灭的恶性循环,对个人来说却是安全的。群众有顺口溜形容这种状况:“年年难过年年过,个人过得还不错。”

  工业泵厂里也是七嘴八舌,有人说这么干不行,有人说那样干不行。

  缪建新有股决策的狠劲:“怎么干行?怎么干不行?就这样才行!”

  他带领七个技术干部到英国曼彻斯特考察购买劳尔公司的高精度铣床。没有这台设备,新产品的许多关键部件无法加工,引进国外的技术再先进也没有用。与高精度铣床配套的是专用样板刀,一个圆盘似的样板上卡着十几把刀,每一把刀都要价一万五千元。这是世界名牌,劳尔公司的看家产品。缪建新手里只有买铣床的钱,没有买刀的钱。没有刀,铣床再好也是废物。到了劳尔公司的当天晚上,他就向七个技术干部布置任务:

  “我们这次来不仅要吃透并掌握劳尔铣床的构造、性能和使用方法,还要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地把他们做刀的技术学到手,不能公开学,只能偷学。我们只要新娘不要嫁衣,英国人所以在卖铣床的时候同意我们把价格压得不能再低了,就因为他们相信新娘不穿衣服是无法去中国的,等着在卖刀的时候狠敲我们一笔。谁都知道有床子必须有刀。从明天起我们跟劳尔公司的职工一块上下班,带来的礼品每个人身上都带一点,打点那些用得着的技术干部和工人……”

  然后作了详细分工,每个人负责一部分。

  白天他们在车间里跟英国人一块干、看、问、记,晚上回到旅馆交换心得,讨论研究,把当天学到的画成图纸,记下数据。每天夜里都搞到十二点多钟,第二天一早照常上班。

  劳尔公司的老板对缪建新说:

  “我接待了七批中国团,您是最挑剔的一位,也是我最尊敬的一位。”

  他们回国后四个月,高精度铣床安装调试完毕,他们也拿出了自己制作的样板刀,性能与劳尔公司的产品一般无二,成本却只有一千二百元。为国家节约外汇人民币二百三十万元。英国人看到后目瞪口呆!

  再看气候

  缪建新力主引进了西德阿尔维勒公司三螺杆泵的设计、制造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使完全国产化的三螺杆泵达到了国际八十年代先进水平,与美国金字塔公司、西德阿尔维勒公司、瑞典依姆公司等世界三大名牌产品并驾齐驱。

  他们建造起亚洲最大的水平也属一流的工业泵试验车间和在国内一流水平的用微机控制的螺杆泵和船用离心泵的B级试验台。具备了先进的科学的产品质量检测手段,不仅使自己的生产技术水平达到了八十年代最先进的水准,同时一跃成为同行业的“技术老大”。站得高,眼界阔,俯瞰国内的工业泵生产状况,兄弟厂家的产品需到他这里来检测。

  他们生产出中国第一台螺杆泵和船用离心泵,并成为全国唯一的生产螺杆泵的专业厂。你是独一无二的,这优势便不言自明。

  南京的尤利卡项目、国家的大重点——扬子石化总厂,购买美国的全套技术和一部分日本的设备,包括高压螺杆泵。当初该厂招标时,天津工业泵厂曾去投标,遭到扬子厂拒绝。人家讲的理由也很实在:“我们厂一投产,每天的产值就有一二百万元,一台泵才值多少钱,买了你们的泵出了问题找谁去?我们耽误不起工夫。”不信任已经变成了公开的蔑视。在试车投产时偏偏就是螺杆泵出了故障,而且是报废性的故障。赶紧给日本公司打电话,日本人的答复很干脆,一台泵的价格是十万元,一年后交货。口气不容商量。你着急,人家不着急。偌大的一个举世瞩目的石化工程,国家十万火急地等它投产赚钱,为了一台泵要白白浪费一年的时间吗?越求日本人,日本人的口气和价码比他们跟天津工业泵厂的人说话的口气还狂,万般无奈,扬子厂的人来到天津求救。有人记前嫌,不想给干:“他们瞧不起我们,我们也不在乎他们这一个主顾。让他们瞧得起谁找谁去吧!”

  缪建新含笑把任务接了下来,并说服部下:“和气生财嘛!人家以前瞧不起咱,现在瞧得起咱也一样,这正是该咱们的产品扬名露脸。”

  扬子厂的人就住在工业泵厂等着,每天下车间催促,一个星期后突然接到家里电话,说日本泵已运抵黄浦江,天津泵不要了。这两个催货的南方人的脸也立刻就变了,拍拍屁股就想走。这下可把了解前后情况的干部、工人气坏了,他们对扬子厂的人没办法,都埋怨自己的厂长。缪建新也无话可说,只好苦笑。

  几天后那两个催货人又回来了,说家里人搞错了,运抵黄浦江的不是螺杆泵。千道歉,万解释,鼓动南方人的灵巧之舌,求工业泵厂救国家重点工程的燃眉之急。

  意见要提,牢骚该发,活儿还得干。不是看这两个业务员的面子,而是支持国家重点项目,不让外国人看笑话。用了二十四天,制造出为扬子厂配套的高压螺杆泵,负责试车的美国人对中国产品当然更不会有多大信任,违犯惯例带着高压试车,带着高压停车,试了三天,未出一点问题,性能超过了日本泵。几年过去了,天津泵仍然在骄傲地工作着。

  天津工业泵厂名声大噪,核潜艇及一些国家重点设备纷纷找他们订货。

  他们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潜油泵。

  他们建立了中国第一家螺杆泵研究所。

  由于他们的名牌产品三螺杆泵,成为中国机械行业中第一家获得“英国劳埃德船级社型”认可的企业。

  他们只有九百多名职工,而他们的产品品种、规格、产量、质量,均占据全国同行业的首位。

  每年投入市场的新产品达二十种左右,真正是走一步,想第二步,看第三步。他们的主要产品占据国内市场的百分之八十五。从一九九〇年开始出口美、德、意、苏、韩国等十五个国家和地区,创汇四十万美元。

  自一九八七年开始,他们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平均以百分之十四的幅度逐年递增。

  缪建新上任五年来,共创利税两千两百七十一万元,相当于一九八六年工业泵厂固定资产的三点五倍。也就等于他们又为国家赚回来三个半工业泵厂。

  如果听他讲今后的打算、今后的前景,更令人鼓舞,令人羡慕。只讲一点,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底,就已经为一九九二年完成了三分之一的任务,还创造了许多使一九九二年再进一步的条件。这样的企业日子能不好过吗?

  再谈人

  “人,全都是为‘发现’而航行的探寻者。”

  缪建新是如此,工业泵厂的人大都如此,企业才会成功。

  要适应高效、先进、技术密集的生产局面,非得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人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始终是主导因素。

  他那些硬仗是怎么打下来的?还不是要靠有过得硬的人才。办一个企业要从外面引进先进的硬件和软件,对内要有硬投入,也要有软投入。

  缪建新上任的第二年,就从全国十几所大学挑选、接收了一批本科生、研究生,从其他单位调入一批学有专长、为工业泵厂所急需,本人又自愿想来干一番事业的中青年专家和管理干部。其中有些人是工业泵厂花高价从大学和原单位“买”来的。这些高技术人才进厂后,得到全力的支持和爱护。当时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工厂借钱给他们买房子。他们结婚的时候缪建新亲自主持婚礼。过年的时候他们在天津没有亲戚,缪建新便把他们请到自己家里吃饺子。

  全厂的工程技术人员由原来的二十多人,增加到一百四十八人,其中光是高级工程师就有十几个。

  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周永旭,进厂不到一年就主持设计了新型螺杆泵,该产品一投放市场便被国家确定为节能节材产品,用它替代原炼油行业输送冷蜡的往复泵,成为工业泵厂的拳头产品。年仅二十八岁的周永旭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

  一个成功的企业,只有一两个人才尖子还不够,还要提高企业决策层的整体素质。他们与河北工学院共同举办工业企业管理培训班,凡管理人员和中层以上干部,不论有多高的学历(最低的只有高中毕业,更多的是早就有大本、大专和硕士研究生的文凭)都必须分批去轮训。因为这个培训班不是为了发文凭,而是把现代的管理学信息、知识和手段,用于工业泵厂的现实。他们成立了力量雄厚的“课题组”——从新产品的设计、工艺、装备到样机的试制和小批量生产,全过程实行工程师承包。既加强了技术人员的责任感,又给他们提供了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

  在厂内则创建了职工培训中心。

  兵是精兵,将是强将,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讲一个销售人员的小故事——

  他们要拿下中国第一工业重镇上海的市场,首先瞄准了上海高桥炼油厂。他们考察了这个厂使用的是别的泵厂生产的老泵,质次价高浪费惊人。但高桥炼油厂负责设备的人怕担风险,用老泵出了问题不会叫他负责任。如果他决定改用天津的新产品,出了问题就得由他兜着。有这种顾虑也在情理之中。

  他们不说兄弟厂的产品多么坏,也不说自己的产品多么好,只要进行一番货比货,优劣自然一清二楚。他们自己赔运费,自己负责安装,试验半年,出了问题造成经济损失,一律由天津工业泵厂负责。半年试下来,天津泵不仅安全可靠省电,认真一计算,每年可为炼油厂节约十万元左右、一百吨标准原油。即便那个负责人再想不买天津的泵,别人也不答应了。

  中国造的小到潜艇,大到十几万吨的巨轮,大都用上了天津工业泵厂的产品,可谓名扬四海。因为泵负责主机润滑,泵一坏,无论多大的船也只能停机在海上漂浮。

  成功的氛围

  一九八八年,行政公司解散,工业泵厂接收了四家同行业小厂,改名为天津工业泵总厂。

  现在,任何一个人只要一走进工业泵总厂,立刻就会感到一种氛围。这是一种成功企业的效应。

  厂区方方正正,干净整齐。该绿的绿——花木葱茏;该白的白——厂内道路打扫得纤尘不留;横平竖直——每条道路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号:前进路,科研道……

  车间内可称得上是漂亮、合理,富有现代感,让人感到神清气爽。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舒适、方便,对自己的企业和工作会产生一种感情、一种自豪。不管外边气候如何,在厂里看不到闲人,各安其位,各守其责,有规有矩,有条有理。有一种现代企业严格、高效的气氛。

  走进办公楼,满眼都是泵:泵的某个漂亮部件,泵的模型,把泵加以变形拼成具有强烈现代感的大幅铁画,泵的生产图表,泵在国内外获得的各种奖牌……三十个系列、二百五十五个品种、两千一百零三个规格的工业泵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豪气顿生,一个外行也会情不自禁地喜欢这种漂亮的泵。这样来设计、装饰自己的工作环境,让人感到主人的自信,对自己事业的热爱,体现了一种整体的希望和力量。

  当有人把眼光瞄准了南方的特区、瞄准了外贸部门和合资企业的时候,当社会上求职的行情认为进机关当干部比进工厂当工人要好的时候,工业泵总厂招工的大门却不敢完全敞开,敞开就会关不上,甚至会被想挤进工业泵总厂当工人的人把大门挤破!这是让缪建新很头痛的事:领导、关系户、朋友、同事、本厂职工,给他写了许多纸条,介绍自己或别人的孩子来工业泵总厂当工人人。

  他们之所以牌号响亮,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当然跟职工优厚的经济收入也有关系,令当代人最操心的房子问题,进了工业泵总厂不成问题。凡孩子在十六岁以下的三口之家能分到一个偏单元。

  一九九一年夏天,传出消息一九九二年要实行房屋改革。缪建新想到一些很实际的问题,尽管他们的职工工资收入在天津不算低,但要靠自己的力量买房是非常困难的。明年房价上涨,今年应该由厂里先买下一批房,为贡献比较突出的职工改善住房条件。腾出他们的房子还可以分给子女多或住房不够宽敞的人。但厂里资金一时周转不开,就准备号召职工集资。

  有人不无顾虑,这种时候集资集得起来吗?一次次为灾区捐款,各种各样的摊派,人们对从自己的口袋里拿钱为大家办事还有多高的热情?

  缪建新对自己的职工有信心,不仅号召集资,还约法三章:一、利息跟银行一个样;二、拿了钱的不一定能分到房;三、分到房的一定参加集资。号令一出,很快就集资一百六十万元,在工厂附近买了一千多平方米较为高级的住宅房,这是房屋开发公司盖了准备卖给地师级干部住的,卫生间里有澡盆,光是中厅就有十八平方米……

  这件事至少说明他们心齐,也说明他们的职工兜里有钱,最多的拿出三千元,每个职工平均集资一千六百元——在当前,这数字的后面是很有内容的。最后再说几句缪建新——

  如果不加上这样一个尾巴,也许会给读者造成一种误解,认为缪建新很幸运,也很顺利。他是幸运的,但并不顺利。如果说他一帆风顺,就不真实。从某种意义上看,正是不顺利成就了他的幸运。

  把一个烂摊子改造成现在的名厂,能不得罪人吗?他不许在车间喝酒、打麻将,以前干部借的公款,他要求归还,等等,就没有人记恨他?他被查过,被暗算过,好像在社会的某个角落有个专门整他的材料告他的状的班子。他也曾气得病了三个月,也曾动摇过——广东蛇口想调他去,要他三年时间把生产工业泵的厂子建起来。他在天津不能实现的设想都可以带到蛇口去,保证让他无阻碍地一展自己的雄图大略。给他一套房子、一辆轿车……最后要动真格的了,他还是舍不得天津工业泵厂!

  大凡一个人要想最安全就得沉在时代的浊流里。他给自己的生活定位在时代的最高层面上,当然会有风险,“人是寻找意义的动物”。正因为他敢于“寻找”,有胆识冒风险,所以才在一样的条件下,在相同的大气候下,他抓住了机会,创造了工业泵总厂的小气候。小气候又影响改变了一批人,于是有更多的人参加创造一种良好的气候。他获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目前他正处于生命的巅峰状态。不论在什么场合,严肃到和中共中央总书记或市长、部长、局长们坐在一起开会,随便到和几个朋友随便聊天,他要么一声不吭,任别人讲得多热闹他总有点神不守舍,心不在焉。只要他一开口,就是他的泵,他的厂,他的规划,他的产品性能……除去谈工作似乎再没有能使他感兴趣的话题。

  他想筹建工业泵集团。有人为他担心,取得现在的成绩不容易,也已相当了不起。船小好掉头,大了就不好办,“十个集团九个空,剩下一个还不成功”。

  他想干的事一定有自己的理论:“船小好掉头是指在小河沟里航行,到太平洋上试试,不等掉头就沉了。现代世界的市场经济是大经济、大市场,集团经济占有大的优势。我把许多尖子集合成一个大尖子,竞争力就强大。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是小生产意识……”

  他这个人是不会让自己闲着的,不能忍受生活里缺少具有强大诱惑力的希望、规划和目标。

  愿他永远幸运。

  1998年夏 蒋子龙文集.12,人物传奇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