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蒋子龙文集.10,难得一笑

§死亡的智慧

  最近有两则新闻,将其对接很耐人寻味。一则是“科学家疑似找到了野象的墓场”。地球上的大象那么多,它们又不会长生不老,难道找到埋葬死象的地方还很难,发现点踪迹就这般兴奋?另一则是宁夏蒙元历史研究学者王景武,宣称找到了成吉思汗及其他二十多位蒙古帝国和元朝皇帝的墓葬群。而考古界却反应冷淡,充满怀疑。

  中国的许多皇帝几乎从登基的第一天起,就开始筹划为自己修墓,以期死后能进入一个万年牢的地下宫殿,继续享受无上的尊荣和奢华,永远不被盗掘。然而绝大多数皇帝的陵墓都被盗过或开掘过了,即使还没有被挖掘的,人们也知道其所在位置。唯成吉思汗陵,竟成为千古之谜,令各国考古专家绞尽脑汁,仍不得其解。尤其在近二百年来,以现代人的精明、现代科技的无所不能,全世界至少有一百多个考察队,费尽周折,旷日持久,动用了航天遥感、地球物理学的地下勘探等尖端技术,像篦头发一样把所有认为能埋葬成吉思汗的地方(也包括王景武发现的线索)都找了一遍,却全都无果而终。

  至少在对待死亡的智慧上,“一代天骄”远远高于其他帝王,无论明君昏君、长寿的短命的。关于这一点,所谓“现代死亡学”的奠基者、美国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事隔近八百年才悟到:有一天他忽然对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他的后院里到处都是松鼠,一年四季在树上和草地上窜来窜去,但他从来没有在后院里看到过死的松鼠,难道它们会不死吗?显然不是,万物都有生有死。这就是说,松鼠们是偷着死的,死到了被人类看不到的地方。那它们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仿佛是不经意间地这么随便一问,使他以后有了一个重要发现:动物比人类更会跟这个世界做最后的告别,死得自然而聪明。它们绝不像人类那样大哭大闹地张扬死亡,借最后的告别搞排场。

  动物似乎都有这样的本事,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就找个背静的地方,独自悄悄地死去。即使体形最大、最招眼的动物,到死的时候也会隐藏起自己。假如有一头大象失检或因意外事故死在明处,象群也绝不会让它留在那儿,一定要将它抬起来,找一个莫名其妙的适当地方再放下。象群如果遇到遗在明处的同类的骸骨,也会有条不紊地一块块拣起来,疏散掩藏到邻近的大片荒野之中。

  这是自然界的奇观。地球上的各类动物加在一起比人类要多得多,死亡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其数量跟每天早晨、每个春天让人炫目的新生一样多。但我们看到的却并非到处是面目全非的残肢断臂。假如世界不是这个样子,死亡的事都公开进行,死尸举目可见,那阳世岂不跟阴曹地府一般?再看看人类吧,最会在死亡上做文章,出大殡、办国丧,甚至也可以为了某种政治目的秘不发丧,或借死人整活人……这一切都源于人类对死的恐惧,认为死是灾难,是反常,是伤害,是痛苦,是惩罚,是机会,总之是不自然的。有人死了,活着的人总要议论纷纷,死于什么原因、多大年纪等等,不管真的假的都要惋惜感叹一番,同情一阵,亲的近的还要掉几滴眼泪,实在挤不出泪来也得拉长脸做悲痛状。然后就是送花圈,举行葬礼,安置遗体或骨灰,修墓立碑——如果人类继续这么搞下去,早晚会有一天,地球的土地都将变成墓地。

  死的伴随物比死本身更令人沮丧和恐惧。一个人的死,与其说是他自己的事,还不如说是他活着的亲友们的事,于是人类夸大了对死的恐惧。这源自对死亡现象的困惑,把死亡看得过于孤立了。据托马斯的统计,地球上“每年有逾五千万的巨额死亡,在相对悄悄地发生着”。尽管如此,世界人口发展到今天还是有了六十亿之众,倘若自有人类的那一天起就个个长生不死,今天还会有地球人类吗?人类应该为有死这件事而庆幸,是死解放了生。生——死,死——生,不过不断往复而已。人知道该死,才懂得该生。平时用不着老顾虑死,倒应该多考虑生,能体味死的平和,就能透彻生的意义。人生其实就是“至死方休”。

  蒙古的“秘葬”习俗成就成吉思汗陵之谜。据说在他葬后要驱赶马群在葬地狂奔,泯灭埋葬痕迹,然后用千骑守护,不许任何人进入禁地。等到来年密林如旧,别人无法看出大汗葬在哪棵树下;或者青草丛生,草原如旧,让人再也看不出埋葬的迹象,千骑方才散去,从此也使墓地成谜。其实在成吉思汗之前,道家更早地洞悉了生与死的转换。庄子出生在两千三百多年以前,当他妻子死后,他蹲在地上敲着瓦盆唱歌,有人责怪他还振振有词:想她现在安睡在天地的大房间里,我若在旁边哇哇地哭泣,实在太不明白生命的演变过程了。轮到庄子自己也快要死的时候,弟子们商议要厚葬他,他却拒绝道:我用天地做棺木,日月做璧玉,星辰做葬珠,万物来送葬,这不是一个很壮观的葬礼吗?还有什么可求的呢?弟子说:我们怕老鹰来吃先生啊!庄子答道:在地上会被老鹰吃,埋在地下又会被蚂蚁吃,把我从老鹰那里抢过来,送给蚂蚁,你们不是太偏心了吗?

  既以生为善,又以死为善。现代人反而没有这样的洒脱了,活得越久越不想死,看见别人还活着也不愿自己先死,特别是知道有人永生,就更觉得自己死得亏。岂知世界最平等的事就是死亡,它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生命,早晚都会轮上,该轮上的时候一定会轮上。在这一点上,无法不高看成吉思汗。即便学不了“一代天骄”,总还可以借鉴动物对待死亡的智慧。 蒋子龙文集.10,难得一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