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蒋子龙文集.10,难得一笑

§幽默运动

  现代人是耐不住寂寞的。世界杯足球大赛、亚洲运动会、海湾战争,都掀起了一阵阵大范围的狂热。狂热之后便有一种难挨的冷清。因此人们需要不断地制造热闹、制造运动。比如气功,本来是需要静的,前两年却搞成了一种气功运动。各式各样的气功训练班,每天早晨公园和马路边上集结着无数气功爱好者,更不要说最能造成轰动效应的气功表演、带功讲课、气功外交、气功交流会等等,尽管票价很高,仍然购者踊跃。不论是能容纳几千人的体育馆还是可容纳几万人的体育场,都不愁坐不满,过道上还会有许多站立者。人虽然很多,却极其安静听话,叫闭眼就闭眼,叫坐直就坐直,叫放松就放松,手该怎样放,脚该怎样摆,绝对听指挥。一位局党委书记曾发过这样的感慨:“我在作报告或传达文件的时候如果有这样的效果就好了!”

  眼下,中国正在形成一种更有趣的有益的至少是无大害的幽默运动。小品受到广泛热烈的欢迎,有幽默感的演员身价倍增,《幽默大全》、《幽默艺术》、《幽默小说选》、《文革笑话集》等各种各样的幽默书籍正在畅销。天津正在举办“城市人笑话大奖赛”。某地区的俱乐部成立“笑林公司”,其广告曰:

  “笑能扩张肺叶,促进血液循环,造成横膈膜、胸部与腹部三者之间的肌肉整体连带运动,增加血液中的氧。当笑停止以后,脉搏低于正常速率,骨骼肌肉松弛,通体舒坦。笑的好处远胜于同等时间的慢跑、打拳、跳舞等运动。笑一笑十年少,千真万确。而且透过笑可以看人的性格,捧腹大笑者心宽会爱,纵声狂笑者牢靠可信,能笑得前俯后仰者爽直多友,静静微笑者冷静寡言,窃窃私笑者生性保守,随声附笑者乐观热情,捂嘴而笑者城府较深。笑吧,笑吧,没有笑这个世界将不可想象,生活也变得难以忍受。”

  幽默不只限于口头上,还落实在行为上。

  有人给自己的饭馆取名“上一当”、“吓一跳”,生意却很好。可以理解为好得吓你一跳,便宜得吓你一跳。敢公开叫你“上一当”,其实是告诉你不会上当。这叫正话反说。

  去年我在珠海,听到一位朋友说,一家中外合资的玩具厂推出了会骂人的娃娃,十分畅销。我听了为之心动。美国成立了“国际咒骂学会”,创刊《咒骂》杂志,让各种污言秽语登大雅之堂。君子受了气,可以花钱请一位咒骂专家来把对方骂个狗血淋头,不动手也不动口就可以出气。我也决定买一个会骂人的娃娃,对付一切该骂的人和事。跑了好几家商店才买到一个样子很丑的又有点招人喜欢的娃娃,用手一捏就发出一套哇里哇啦的广东话,不知是咒骂还是恭维,匆匆登船来不及请广东朋友破译。回来后当咒骂使用,效果颇佳。正如林语堂所说:“骂人是保持学者自身尊严。凡是有独立思想,有诚意的人,都免不了要骂人。”

  如果没有幽默感对当代世界上的许多事情都会感到不可思议。比如,有人根据“驴粪蛋外面光”的原理,发明了一种去皱护肤霜,效能良好,在欧洲尤为抢手(非我杜撰,乃根据《今晚报》1990年11月9日第一版北京专电)。同样也是报纸上的消息,最为庄严肃穆的西藏大活佛钦·洛桑坚赞,向保险公司投了若千万元财产保险,并对保险公司经理说了一番风趣的话:“百分之九十八的藏民都信佛教,活佛是教民和他们财产的保护神。你能给大活佛保险,可见你是更大的神。”

  连活佛都有幽默感,普通人倘若再不活得有点情趣,甚至害怕幽默,岂不是一种罪过?

  幽默是现代社会、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的精神现象和人生态度。如今最畅销的供不应求的就是幽默。因为人们崇尚文明,崇尚智慧,崇尚活力和魅力,就必然追求幽默。

  不是经常有人叫喊,活得太累、活得太沉重吗?连异常沉重险恶的“文化大革命”,都留下了许多说不尽的笑话,无法在人们心头抹去太荒诞、太滑稽的感觉。幽默使中国人渡过了一个个精神难关。

  幽默同样也能缓解现代人的心理压力,缓解现代社会紧张的节奏和人际关系。人生既然是一场漫长的障碍赛跑,幽默就可以娱乐社会,干预生活,缓和敌意,修炼灵魂,悟彻人事,调整人生态度,平衡自己的精神,抵抗人生风暴。幽默的戏谑性和轻松感,能调和过度的敏感,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幽默是对他人的宽容而深刻的认识,对事物新颖而独到的见解,对成功的自省,对失败的自嘲,对命运的一种玩味。

  幽默是一种广大而多方面的智慧,是一种横溢的才华,一种积极的生命形态。幽默是一种自然,一种真实。不是耸人听闻、哗众取宠、做作、贫气、挠人脚心或挠人胳肢窝。

  当代的生活和艺术中有幽默,但缺少幽默大师。社会环境缺乏一种强烈的幽默效应。所以人们才呼唤幽默运动。去年,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创票房最高纪录,说明人们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找一个地方,合情合理地大大方方地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平衡心态,减少活着就免不了的各种未知的说不出的莫名其妙的痛苦。按理说,人们需要笑甚过需要哭,笑也似乎应该比哭更容易些。怕的是不哭不笑不尴不尬雷打不动,表情是个零蛋。

  因此,我赞成“幽默运动”。 蒋子龙文集.10,难得一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