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蒋子龙散文

文化须登高

蒋子龙散文 蒋子龙 3138 2021-04-06 06:20

  中国真有好地方。但凡好地方大都有个好名字,比如:文登。

  端详中国版图,胶东半岛若蛟龙入海。在“龙睛”的地方,有一座山,不是很高,却正应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妙箴。公元前219年,顾盼自雄的秦始皇东巡至此,兴致高涨,率天下文士登山,在山上吟诗作赋,议论风生,遂开辟了一种“文化登高”的风气。

  后人在此地开埠建县,名为“文登”。

  文登不负其名,吸引孔子的高徒申枨来此聚众讲学,并渐渐形成“东鲁学风”,后被宋真宗追封为“文登侯”;再加上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在文登开办“康成讲堂”,创立“郑氏学派”,遂使文登文风蔼然,历经隋唐五代,而长盛不衰。

  甚至在文登的山区,都有个极其文雅的“晒字村”。村民将字写在树叶或树皮上,怕阴雨会发潮霉烂,每逢天气好便铺在石头上晾晒。奉秦皇之命调查此事的李斯,见写在树叶或树皮的诗文竟字迹娟秀,行垄清晰,不禁连连称奇,“千载涧中流出水,琅琅犹带读书声”。

  至今文登仍在盛行“文登学”。

  这是一种什么学问呢?宋代庆历四年(1044),朝廷颁诏各州县皆立学。每到科举发榜时,要标出中榜者来自哪个学府。多的地区四五个县能考中一名进士,少则需八九个县才会考中一名。而文登常常一科考中两名,甚至创造过一科七进士,以及父子同榜、兄弟连璧的佳话。他们先后出了一百多名进士,每到唱榜时都会屡屡念到“文登学府、文登学府……”山东人喜欢给“学”字加上儿化音,舌头一拐弯就将“府”字给甩掉了,久而久之便成了“文登学、文登学……”

  就连当时的皇子皇孙,都是“文登学”的受益者。文登人徐士林,二十九岁中进士,后被选进宫为皇子皇孙们授课,乾隆就是他的学生之一。原来屡屡被人们称道的“康乾盛世”,竟还有着“文登学”的一份功劳。

  如此看来,“文登学”就是“文化学”、“教育学”,也可称作“人才学”。

  文登出人才,却不一定光出文人,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出武将。只要有“才”,文武是可以转化的,文可变武,武亦可生文,还可以文武兼备。古代该“文”的时候,文登出过朝廷重臣;革命战争年代更需要用“武”,文登又出了一百二十多名共和国的将军。仅从1937年的文登天福山起义中,就走出了四个军,为民族独立和新中国的诞生立下赫赫战功。

  “文登学”——培养的是一种精神。

  精神需要文化的培养。文化为一个民族提供理想,建立核心的价值观。所以就必须登高,文化一定要在高处。那么,现在的文化不在高处吗?

  岂止是不在高处,还在继续往低处出溜。比如媚俗文化大行其道,精英文化缺失,甚至向世俗献媚。编一个段子、想出一句雷人的话,逗大家哈哈一笑,成了当下社会文化的“亮点”。到处都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把文化当垫脚板,当幌子。

  唱来唱去,当经济这台戏唱到今天,想要提高品位、“做大做强”,却只能靠求助于文化了。当今世界上的所有竞争,都是文化的竞争。只有文化才能提升经济的整体规模和品质。如果说前三十年是经济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那么今后就要靠文化选择经济了。

  在全球同质化的时代,文化已经变成“一种创意和传播的战略手段”,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增强软实力的必然选择,它不仅是一种创造力,也是支撑力和推动力。文化创意已成为世界二十一世纪的主要战略,文化甚至可直接体现为一种目的。只要看看当今国际经验,就可一目了然。有些国家,诸如韩国、日本,就直接提出“以文化立国”的方略。发达国家也确立通过发展文化创意,提升国家发展力。如世界最发达、最富裕的美国,在金融风暴中险些翻船,但在文化上却一直处于强势。正是这种文化的强势,有效地支持了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并依靠强大的主流文化,很快地走出困境,转危为安。法国文化学者马特尔甚至惊呼:美国正以文化“统治全球”,他们大量输出的美国文化和信息产品,正在文化上“加速全球的美国化”。

  如果美国不再以军事帝国、经济帝国自居,那它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帝国了。

  足见文化关乎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和战略,也关乎着一个地方的规划和发展。为什么我们老是拆了建、建了拆?今天看昨天的过时了,明天看今天的落后了,而今天看明天,却一头雾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到哪儿说哪儿。

  于是临时抱佛脚,什么都往文化上套,简直是“文化乱撞”,拣到筐里的都是菜。诸如土豆文化节、萝卜文化节,潘金莲文化研讨会……乃至急功近利、走火入魔,有些地方竟为争夺一个子虚乌有的“西门庆故里”,不惜对簿公堂,从而丧失了文化的最基本水准。

  经济有泡沫,文化也有泡沫。

  “泛文化”就是反文化,干这个我们可是有教训,名为“文化大革命”,实际是“大革文化的命”。文化不能造孽,不能走邪门歪道。

  曾创造了“文士登山”佳话的秦始皇,七年后就坑杀了四百多名“术士”。尽管秦始皇崇尚法家思想,欣赏“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但朝廷对文化人还是相当尊重,不仅对“七十位博士优礼倍加,对于诸生也尊赐甚厚”。用秦始皇自己的话说:“吾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但他又性格多重,一方面气吞六国,雄霸天下,同时又求神拜仙,炼丹制药,以求长生。有些术士,如侯生、卢生、徐福等便投其所好,诳称能与神相通,可得仙方奇药,以助不死。当秦皇要见真格的时,他们就一逃了之。逃就逃吧,还四处造谣惑众,诽谤始皇,于是株连其他术士、儒生等被坑杀。

  今天无论怎样糟蹋文化,都不会有被“坑杀”之虞。但危害却是显而易见的。之所以在重视文化的口号下毁坏文化,究其因是许多年来听凭经济选择文化的结果。一切向钱看,文化完全服从经济利益,文化便失去了应有的含义和品格。文化一低,人的境界、社会伦理的境界也都相应地低下来了。

  国内媒体曾公开报道了一家国际调查机构的结论:当今世界上最崇拜金钱、相信金钱万能的是中国人。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谁还有脸说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有灿烂的文化……幸好老祖宗还为我们留下了一句话:“知耻近乎勇。”

  现在到了该是文化提升社会的时候了。文化应该登高,文化也可以“唱戏”。传统文化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贵的思想,不妨抄录“文登学”的佼佼者徐士林的一首诗,为此文作结。

  乾坤岂是无情物,

  民社还依至性人。

  不有一腔真热血,

  庙堂未许说经纶。

  但使无颜皆可富,

  若非有骨岂能贫?

  双睛不染金银气,

  才是英雄一辈人。

  2009年9月 蒋子龙散文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