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方支书从墙角推出一辆破自行车,文村长说的专车就是指的它,它是地区行署下派的一个工作队带来的。工作队完成任务离开时,赠给方支书作为纪念。从他披上雨衣到跷腿跨上自行车,妻子没说一个字,只用一对湿漉漉的眼睛送着他。方支书自然发现了,也不作声。他晓得妻子担心自己的身体。小林也担心他的身体,小林说过,方支书的身体垮不得,他垮了让文村长掌权把舵,不出三年村里的人都得出门讨饭。他批评小林言过其实,说哪个当一把手都不会存心将工作搞差,将村里搞穷,将人心搞散,只会是方法不对头而已,走错路罢了。咱们村前后四十年总有百多人当过干部,真正算作坏人的也才一个两个,文村长现在闹只不过是对我不服气,真等他当家时,就不一样了。他一边骑着车一边想,半路上他听见好像有人喊了一声方支书,是从一辆客车上传下的,回头看时,只见到车窗里有一只手在摆动。
三十里路,他骑车走了近两个小时,进城时已是十点整。他把车子直接骑进县水利局的院子,支好锁牢,便去找人打听先前帮村里设计水闸的张工程师。一楼办公室每个门都紧闭着,门的质量非常好,试了几扇门都找不到一道缝。好不容易发现一道门没关紧,从门缝里看进去,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正和一个差不多同样年龄的女人嘴对嘴地搂在一起。他看了看表,见快到下班时间了,不能再拖,便竖起食指,小心翼翼地弯成一个钩,在门上不轻不重地敲了两下,随后抽身躲进旁边的厕所里。十分钟后,他从厕所里出来,那扇门已经开了。他装作一无所知地走进去,屋里只剩下那个女的。他问:“张工在家吗?”女人板着脸反问:“什么张工?”他不解,又问:“就是张工程师,你们不这么称呼了?”女人说:“你管称呼干什么?你是找防白蚁的,还是找修水库的,还是搞水土保持的?你不晓得张是中国的大姓,咱们这儿叫张工的多得很,就像这——”女人把桌上的算盘珠子拨得七零八落。方支书说:“就是从前管修水闸的那位!”女人将一颗算盘珠子拨得啪的一声归到原位:“他呀,守大坝去了。”方支书问:“犯错误了?调动了?”
女人不耐烦地说:“连这个都不懂?就是死了。癌症。胃里长了十几个肉砣子。上个月的事。”方支书不敢发愣,继续问:“那修水闸的事找谁合适?”女人说:“还有谁呢,找局长呗!”“局长在哪里办公?”他下决心问最后一句。女人告诉他:“看门上,门上有牌子。”
门上果然有牌子,写着各种股室的名字。他在二楼找到了局长办公室,门开着,却无人。他不敢进去,就在门口徘徊。过了一会儿,从二楼厕所里出来一个人,正是他在一楼窥见那事中的那个男人。方支书迎上去问:“同志,局长在吗?”那人问:“你有什么事?”见那人挺客气的,方支书就将水闸的事来龙去脉说了一遍。那人听他说时,抽了两支烟,是大重九。他本想将文村长给他的那包阿诗玛奉一支上去,又怕不是真佛,等真见了局长时,少了不够抽,就强忍着,做出自己不抽烟的样子。他说了半个小时,那人一直虚心听着。等他说完,那人才说:“要钱的事,你该找财政局。”又补一句:“如果有了钱,要技术人员指导施工,可以来找我们。”说完伸手关了门,转身走开。方支书说:“多谢指导,同志你贵姓?”那人说:“我嘛,姓张。”方支书心想,难怪那女人态度生硬,这姓张的人的确太多了。他跟着往楼下走,那女人也正好在关办公室的门,二人相互抛着媚眼,嘴里却大声说着平常话:下班啦?然后点点头各自走了。等他俩离远了,方支书才不解地摇摇头。
看看表才十一点,方支书决定到财政局去撞撞大运。财政局间间办公室都被人挤得满满的。等着说话的人在办公室前都排成了排,那些一支比一支长的烟,蜻蜓一样直往桌面上飞,也不管那儿坐的人是女是男,是老是少。方支书试了几张桌子和几间办公室,都没机会插进去,听着别人说话的口气,像是一些厂长、经理什么的。他自愧不如,退让再三,终于发现有间办公室里,一老一少正在安安静静地下象棋。他已学会先看门上的牌子,晓得这是农财股,便认定是找着了对口的地方,赶忙脱下雨衣,挂在门外走廊边的铁丝上,又跺跺脚上的泥,小声清清嗓子,这才进屋去。刚好一局棋下完了,老的赢,少的输,老的高兴,少的也高兴。一见方支书进门,就主动问:“找谁呀?哪个单位的?”方支书一怔,怎么问人连起码的称呼也不带?由于是来求人施舍,也不好流露表情,依然回答:“我是望天畈村的——”没等他说完,老的拦腰打断他的话:“望天畈村,是来还那笔贷款吗?你们也早该还这笔钱了,当初地区行署工作队为你们做保,他们屁也不放一个就走了,你们竟然也将这笔钱当揩屁股的纸!”“这是我们张股长!”听过介绍后,方支书忍不住嘀咕一句:“怎么又遇上姓张的了!”张股长继续说下去:“听说你们望天畈是全县最穷的村?”方支书问:“是县里评的吗?我没听说,也没公布。”张股长感到这话有点呛人,就喝了一口水:“改革开放都这多年了,还没脱贫,肯定是领导班子有问题,你是村里什么干部?一把手像是姓什么方吧?你们村的人民就没有想过将他换下来?”方支书想了想后说:“姓方的就是我,我就是一把手。”
张股长看了方支书一眼,多少有点尴尬:“随口说的,你别生气。”方支书说:“没什么,我们村里有人说话更难听。”方支书接下很平静地将刚才在水利局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张股长听后半天没动静,方支书想掏阿诗玛又觉得还没到关键时候。张股长终于开口了:“九点钟县里开了一个财税工作碰头会,提到望天畈村的村干部贩茶叶赚大钱却拒不交税,有这事吗?”方支书眨眨眼坚决地摇摇头。张股长点点头:“你讲义气,不说同事的坏话和短处。看样子是一个吃得苦干实事的人,我就和你说点内情吧!想到上面要钱修水利,除了主要领导蹲点的地方,县里一律不开口子,而且县财政穷得连工资也发不出去,所以,你也不要跑冤枉路,花冤枉钱。我不像有些人说吊胃口的话,吊上三两年,收些昧心的礼物,到头来找个理由一把推个精光。你若是不甘心,还可以到地区财政局试试,但是没有过硬的关系是不行的。”说着还让人给方支书搬座倒茶。方支书拦住说不坐不喝,仍然站在那里问了一些有关农业的财政政策,本来还想追问文村长贩茶叶的事,见人家有下班的意思,也只好主动告辞。在取雨衣时,他听见张股长在里面和那下象棋的对手说:“这人是老实人,有机会可以帮一把。”方支书很感动,将雨衣仍挂在那里,却借口找雨衣,返回去专门对张股长说:“非常非常感激你的看重。”张股长露出一丝苦笑说:“我们俩是同病相怜。”
方支书在街边小吃摊上买了两个馒头吃过,算一算只花三毛钱,又去茶水摊上买杯茶水喝了。他以为顶多不过再花五分,谁知买茶的老头硬说一毛钱一杯,满城都是这个规矩,而他的杯子比别人家的还大一圈。城里人都爱睡午觉,这段时间干不了正事,正好可以到医院里去打听一下母亲的病能不能治。天上的雨下小些了,他将雨衣脱下来夹在自行车货架上,推着车子来到县医院,在门诊部找个医生将母亲的病情说了一遍,医生愣了半天,才说这病太古怪,让他到隔壁地区医院去试试。
他信了这话,又找到地区医院。一挂号却要收五毛钱,说是中午休息只能挂急诊。他说隔壁县医院也在休息怎么只收一毛,那人在几眼看不透的小窗口后说,这是地区办的,教授比他们的护士还多。方支书只得交五毛,找半天才找到中医科。他又说了一遍母亲如何一合眼就做梦,醒来就咳嗽,若是梦见死去的人,醒后准保哮喘发作,都一年多了。说完后他补一句:“这病能治吗?”医生年轻,话很老练:“能!”他从没见这么干脆肯定的医生,别的人总说难。他不相信又问:“怎么治?”医生白了一眼:“嘴上抹红药水,屁股上搽紫药水——你把病人送来就是,管我怎么治!”他知趣地站起来说:“我过几天送人来。”医生忽然客气地冲他一笑,他赶忙还了个笑脸,转过身才发现背后站着一个很好看的女护士。
尽管有这种种,得了母亲的病能治这个准信,他还是挺高兴的。他给自行车开了锁,走几步后觉得少了件东西,细一看,雨衣让人偷走了。这件雨衣是那年一支拉练部队经过村里,作为“军民鱼水情”送给他的,军用品结实,多年后还不怎么破。他站在那里四处张望,有人戴着红袖箍走拢来,说他妨碍交通,他就解释原因。他刚说清又出问题了。那人发现他的车子没有牌照,怀疑是偷的,要他回去打个证明来取,他不得不又做一番解释,并用巴掌擦去车后轮雨盖尾端的泥水,露出隐约可见的“行政科”三个字,来为自己做证。幸亏那人并不蛮横,挥挥手叫他快走。
又怄了一回气,但他反而更高兴。在说清车的来历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了送他车子的工作队张队长。张队长在地区行署工作,肯定和地区财政局有密切联系,肯定可以帮帮忙。张队长是个肯帮忙的人,在村里时,正值“四人帮”刚打倒,别人都不敢唱样板戏,张队长不怕,没事照样哼几句过瘾。小林就是在张队长手上当上团支部书记的。他记得张队长说自己没女儿,非要小林随他进城,当他的女儿。小林的父母是很乐意了,小林自己却死活不肯。前些时,有人重提这事,小林似乎有点后悔。
三拉四扯,去了不少时间,方支书一看表已到两点半了,是机关下午上班的时间。他赶紧骑上车子就跑。地区行署门口立了个“下车推行”的牌子,他照着做了,仍被门卫拦住,是要他登记。他说了要找的人,是行政科的张科长。门卫听了一撂笔不给登记,说:“行政科没有一个姓张的。”方支书就解释说:“从前是行政科长,现在不晓得干什么。”门卫听了就问名字。他用力想了一下,说:“是叫张金金。”门卫顿时严厉起来,说:“你是来上访告状的吧!少给我来这一套,要告状你回头往右拐,信访办在那里。实话告诉你,这儿没有一个叫张金金的什么人。你老老实实地走吧!”方支书还想说点什么,门卫根本不听,摊开双手直往门外轰他。
上班的人很多,方支书明白现在犟不得,只好退在一边,支好自行车脚架,蹲在门口想从人群中瞅出一张熟悉面孔来。等了半天,门口的人越来越稀少了。后来的人都一律自觉去门卫那里登记,他想这一定也是来办事的。他重新溜到门口,冲着门卫讪笑一下说:“我的确是来找张科长的,也许是将他的名字记错了。我是党员,是望天畈村的支部书记,这是我的党费证。我不会做越格的事,你放我进去,试试能不能找着,就十分钟时间,保证出来。”门卫冷笑一声:“你当这是乡下呀,可以这家瞄瞄,那家看看,这是地区行署——”门卫一声长长的拖腔让方支书火了:“地区行署的牌子再大也是为百姓办事的。”当然,他没有说出口,只是像石头一样锚在路边,下决心就这么等着,不管是张队长还是张科长,只要还在这儿上班,总是可以认出来的。
好在雨已停了。只是说了半天话,口渴得很。这还不要紧,关键是胃又疼起来。方支书不好哼哼,只能蹲在门外一遍遍地说:“张科长莫不是早调走了!”这一阵高,一阵低的叫唤大约被旁人听见了,不知何时,门卫走过来说:“你把那个人名字写给我看看。”方支书就写了。一写完,门卫就叫冤枉:“你是找张金鑫啦,怎么老说成张金金呢,这个字要读作新旧的新,不能读成金银的金。”方支书说:“我们都这么读,他那时也没说我们错了哇。”门卫说:“要是找张金鑫,就上四楼农办,他现在是主任了。”
方支书觉得胃也不疼了,欢天喜地地进了大门,他又想掏“阿诗玛”,终于没舍得掏。上了四楼,找着农办,一问,张主任到省里开会去了,三天后才能回。 菩提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