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青
去风虚补益肌肤。
这个标题你一定和我一样莫名其妙,说真话,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据昨天的《杭州日报》报道,在杭州西博会期间,有几场别开生面的当代艺术展览很是吸引媒体的关注。其中一场叫“寓·言:中国当代艺术展”的展览是这样的:地下5米,面积8000平方米,地下车库,来自全国10城市38位艺术家,以绘画、摄影、装置、影像、多媒体戏剧等多种形式,在这黑暗的地下巢穴,演绎日常生活的寓言和幻想。其中一幅叫《买就是创造》的装置画是这样的:几个巨大的黑体字用白色的灯光烘托着,边上罗列着一长串词语:国际汤、王玉珍印、民主的物理速度、吴的物——为了充分说明,再举几个本次展览中让人看不懂的“当代艺术经典”:
有一件相当占地方的作品叫《广场》,由120只没有盖子的汽油桶堆垒而成,一些高音喇叭被三三两两安置在汽油桶里。作品的最上端,放着一只老式的备圆盘录音机。这一大摞汽油桶的正前方,是一个旗杆;
一块银幕上反复播放着南京长江大桥的画面,画面鲜红,却无声无息;
在“出事了·新媒体艺术展”的展出现场,10个艺术家的10件作品占据了10个帐篷,在这个特殊的场地组成了特殊的展览。有一件作品名为“我爱何洁,何洁爱我”,超女的歌声从帐篷里传出来,艺术家在此将何洁与一位男性互换性别,这个过程通过图板展示出来。
说实话,有一些作品还是很有创意的,就像上面的“我爱何洁,何洁爱我”,就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超女现象和变性人现象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时代的个别产物,不会是主流,人们要宽容这种现象。但大多数作品是一些莫名其妙的所谓创新,是一种噱头。以至于一家媒体特意举办了“当代艺术,我猜我猜猜猜系列活动”因为那些作品费思量,所以要猜猜猜,猜中有奖。如标题言,“民主的物理的速度”,就需要使劲猜。物理速度,不用猜,加上限制词“民主的”,什么意思呢?是说这个速度是可以商量的吗?因为我的理解,民主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商量,要是什么事情都不容许商量,那就是独裁了。还有,在什么条件下速度是可以民主的?在什么前提下,速度是不可以民主的?民主的速度民主到什么程度?如果这些解释是合理的话,那么这个民主出来的速度和《买就是创造》又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也许有联系,也许根本就没有联系,因为有几个艺术家就明着跟你说,这些作品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看不懂基本上成了踏入展场的游人最普遍的反映,尽管很多人知道这是个艺术展,“艺术可能就是要让人看不懂吧。”是的,策划人说看不懂没关系,说明我们的艺术展以前办的少了,办多了老百姓就慢慢看得懂了。还有个专家说,美国也有这种艺术展,美国也有许多人看不懂的。真是有些滑稽,美国人看不懂就一定要让我们看不懂吗?
有人说,都是创新惹的祸。创新就像一条疯狗,追得艺术家一路狂奔。有什么办法呢?现在的竞争这么激烈,而人又是那么的浮燥,成名欲又那么的强烈,不想些怪招怎么行呢?前几年被人唾弃的极端“行为艺术”已经不太有市场,但我总觉得有些阴魂不散。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一味创新,不讲传承,或者迫不及待地将西洋艺术嫁接,于是一不小心就成了“奢华的滑稽”,全无中国民族艺术之意境可言。那种由形入神,由物会心,由景至境,由情到灵,由物知天,由天而悟的心灵感悟和生命超越过程根本无法让人体会到。“骏马朔风漠北”,“杏花春雨江南”,这些只有让我们重温典籍了。
末了,我想借贝聿铭对待创新的态度再说几句。巴黎许多人对他在卢浮宫上建那个透明三角形的建筑不能接受时,他说,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事实最终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但这是以他深厚的建筑底蕴为前提的,绝对不会像“民主的物理的速度”那样让人如坠五里雾中。 病了的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