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见愁
主心气,通流血脉。
一个人应该是绝对的少数,一个人的对而不是错,说白了就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从现实情况看,一个人的对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强权下的一个人的对,那就是领导最后拍板,对就是对,不对也对;另一种情况就是标题要表达的,在弱势情况下,一个人的对,没有一种精神,没有一种品质,怕是坚持不了的。
前段时间关于怒江建13级梯级电站的事炒得沸沸扬扬,我也写了篇《筑坝的咏叹》表示异议,但终究人微言轻,何况也不是一个人的对。前两天看了赵诚的《长河孤旅——黄万里九十年人生沧桑》,为这位著名的水利专家从黄河实际出发坚决反对修建三门峡大坝而折服,一个人的对,有时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修三门峡大坝,许多专家对苏联专家的规划交口称赞,只有黄万里反对,他当面对周恩来总理说:“你们说‘圣人出,黄河清’,我说黄河不能清。黄河清,不是功,而是罪。”,他认为有了坝就可以省掉当时每年2000万的防汛费是不正确的,认为水土保持会使黄河水变清是歪曲客观规律的,相反,出库的清水将产生可怕的急剧冲刷,“有坝万事足,无泥一河清”的设计思想会造成严重后果。
可惜的是,我们有许多事情往往都是让结果来验证的,也就是说,如果按黄万里的意见,三门峡大坝不建,黄万里一个人的对就不能很好地显示出来。据黄万里讲,只有他一人根本反对修建大坝,并指出此坝修建后将淤没田地,造成城市惨状。争辩七天无效后他退而提出:若一定要修此坝,则建议勿堵塞六个排水洞,以便将来可以设闸排沙。但施工时,苏联专家还是坚持原设计把六个底孔堵死了。时间毫不留情地验证了黄万里一个人的对:上世纪70年代,这些底孔又以每个1000万元的代价被打开;今天的黄河水土保持日益恶化,下游河水已所剩无几,河床严重淤积,西安已面临威胁,陕西省强烈呼吁彻底解决三门峡问题。
这样一个坝,不建也罢,可还是建了,不能说一点作用都没有,但利和弊总要考虑透彻啊,三门峡大坝是在困难时期修的,建大坝用的水泥是用两袋小麦换一袋、钢筋是一吨猪肉换一吨从国外运来的,40亿元(还不包括改建)当时可以救多少人的命啊!
一个人的对是很难坚持的,有时不要说坚持,就是说几句真话都不容易。梁思成在谈党对科学的领导时说党是能领导的,党可以从政治思想、计划等方面领导,但不要管得太具体了,如盖房架几根柱子也要去问毛主席怎么行?这是很一般的道理,但当时没有多少人敢这么放言。
忽然想到了“不可行性研究”。现在都重视“可行性研究”,计划书、报告书往往一大堆,专家会论证会往往开了又开,百年大计嘛,从上到下都不马虎。因此,类似三门峡大坝之类的事情今天已经很少了,但并不是没有,因为多数人对的习惯思维还存在,“不可行性研究”远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有的时候,判断一个人的道德价值,并不在于他做了多少事,而在于他什么事没有做。一个人的对侧重的就是后一点。 病了的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