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
主治腰膝痛。
在“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信贷消费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话题时,我想起了400多年前就“明目张胆”推崇奢华生活方式的陆楫。
陆楫是明朝上海人,其为文善议论,声名颇著。在《蒹葭堂稿·论崇奢黜俭》中,一反历来崇尚节俭的传统思想,认为节俭仅对个人和家庭有利,而从全社会考虑则是有害的。他在开篇就大胆提出:人们所创造的财富是有限量的,财富如在这里损失,在那里则必有增益,因此,我未见奢侈能使天下贫穷的。
他所指的奢侈其实就是超前消费。从某种程度上说,“勤俭”是商品短缺的象征,消费乃至超前消费则会扩大和刺激需求,供求平衡才会形成良性流通,这是简单不过的道理。
陆楫在文章主体部分多方论证了这种消费产生的连锁效益,特别列举了当时最富裕的苏杭两州的山水消费:当地居民都按季节去游玩,出游时,都乘坐精美的车船,吃着珍贵的食品,饮着美酒,一路载歌载舞,可算是奢侈了。但轿夫、船夫、歌童、舞女以及其他依靠人们游玩湖山的花费来谋生的人,不知有多少。
消费山水的通常大约是富人,虽然里面会有“谁养活谁”的争论,虽然它描述的也只是浅层次的表面繁荣,但至少告诉我们一条简明的经济规律:供求如果能够尽量扩大,充分就业就能够实现。如果富人不去消费山水,一味将钱储蓄起来,那么贩夫走卒这部分人的消费需求则会静静消失。
陆楫还从现象推理:首先富裕然后出现奢侈,首先贫穷然后节俭,奢侈或节俭的风气,起源于经济的富裕或贫穷。
这里恰如其分地分析了超前消费实现的依据。生活资料的极大增加使消费的实现有了可能性,况且人们还要不断地无止境地提高生活的质量。既能过得比昨天好,又能使大家过得好,何不超前?有人在理论上算了一笔账: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已逾四亿,如果有三成(抽样调查结果)愿意尝试信贷消费,按最低额度计,意味着我们的市场空间可拓展13%以上。还有广大的农村呢?
“寅吃卯粮”是一种无奈的懒汉和冒险行为,而信贷消费则显然是分期支付的均匀消费。陆楫不可能完全提出具有现代意义的经济理论,但他的“崇奢黜俭”观起码比凯恩斯“赤字预算”理论要早好几百年。 病了的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