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
主治胸肋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读《新闻晨报》商州丹凤要建“贾平凹文学艺术苑”报道,大喜,平凹贫困之故乡终于找到富裕的捷径了。为平凹故乡喜,为平凹喜。
这是个占地300亩,需投资7000万的庞大系统工程,将坐落在贾平凹的老家——丹凤县棣花镇贾塬村,其北面紧挨平凹的老宅。当地宣传部门的人说,光设计费就用去县财政20多万元。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大投入的眼光是超前的,是几十年不落后的,也一定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一贺名称创意无限。报道的一个细节我特别注意:贾平凹觉得“贾平凹文学艺术苑”这个项目的名称有些不妥,“太突出个人,应该突出整个商洛土生作家群,而且有些长,听起来不美气”,同时,他还说,司马迁、鲁迅这些大人物都没有建什么艺术苑,是否可以改为“贾平凹故居”或“贾平凹故里”,但思索了一会又觉得不合适,因为故居和故里都是为已去世的人修建的。我说,平凹先生真是太书生气了!市场经济讲的是就是名人效应,俺们普通人吃饭做事都要紧跟名人的,你看看电视上,名人那个累啊,一会儿补钙,一会儿补肾,一会儿还要补肝,甚至帮人“不孕不育”。对您的故乡来说,你就是十全大补哪。大人物都没有建艺术苑?这有什么关系,他们不是不想建,而是那时没条件建。司马迁建什么艺术苑啊,总不能偌大的馆里就放一本《史记》吧!“故居”、“故里”什么的也不要紧,现在不是讲创新嘛,什么东西都可以一试的,活着人叫“故居”也无大碍,况且,“故”也可以作“老”、“过去”解释,“故居”就是“曾经住过的老地方”,有啥不行?
二贺规划设计气魄。300亩的文艺苑是个什么概念?我想一定很NB的。因为我住的小区只有150亩大,却建了五六十栋房子,有四五千人住着。大家一定担心苑太大,其实也是瞎操心。大有什么不好,大了宽敞。平凹有50多了吧,那可以分婴儿馆、少年馆、青年馆、壮年馆什么的,还可以分散文馆、小说馆、书法馆,还有他的作品被译成外文,英文、法文、德文,至少几十种外文吧,加上别人研究评论他作品成果的,拍成影视的,被报刊网站转载的,那一定是蔚为大观。甚至可以将一些影响极大的作品专门设馆,比如《废都》馆、《秦腔》馆、《高老庄》馆、《浮躁》馆等等。还可以对这些小说进行真人秀,像绍兴不是搞了个鲁镇吗?对鲁迅笔下的场景、人物来个全复原,据说蛮赚钱的。这么说吧,这也是个系统工程,我相信平凹有着开发不尽的资源,煮炒煎烹炸,只要你想得到,什么都可做,更为有利的是,平凹是个大活人啊,作品每年都在不断地生产着,300亩实在不大。
三贺艺苑钱景无量。一些媒体抓住“贫困县斥资7000万修建贾平凹故居”大做文章,这是很短视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觉得县里的人说的很对,丹凤县一年的财政只有3000万,这和投资7000万元是两个概念,也就是说,建平凹文艺苑可以招商引资啊。我前面说了,贾平凹是个无尽的宝藏,商人投资客一定会感兴趣的,这是个前所未有的创意。当地的旅游局长说,去年,丹凤县旅游的人次达到6万多,今年有望达到8万,而这些游客中,有40%是冲着贾平凹而来的。打个比方吧,这简直就是股市上的绩优股,有着巨大的升值潜力。我在这里提个醒,有投资意向的赶紧和平凹故乡的有关部门联系,到时别越炒越火,挑起外商的兴致,那可就没咱的份喽,不信啊,走着瞧!
陆子至今无缘见过平凹,也未曾到过丹凤,只是仰慕,值此“贾平凹文学艺术苑规划评审会”在西安召开之际,特撰文表示热烈而诚挚的祝贺。 病了的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