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甲草
甘寒微毒,汤火灼疮。
1234年。随意写下的一个年代,只是顺手。肯定是南宋的哪一年。于是查历史年份表:1234年,宋理宗赵昀联合蒙古灭金,史称“端平元年”。1234年,金太祖完颜阿骨大定都北京(中都)。1234年,肯定还有许多的历史事件。历史交替间的每个时间段里也许都会有惊心动魄的符号。
1234年。南宋的杭州,已是一个接近百万人的富庶胜地了。看杭州人当时怎样的衣食住行。
衣。锦绣地衣。该城的人们“无论男女均白皙漂亮,大多数人均身裹绫罗绸缎。这是因为在整个该地区盛产此种织物,再加上商人们还不断地从其他省份大量运进它们”。即使很穷的人上街也要穿鞋戴帽,齐齐整整,只有和尚才会光着头在街上走。这是马可·波罗游记中的一段关于杭州人当时的穿着描写。虽然他是走马观花,但看到的肯定是事实,杭州人不会因为迎接他这个外国人而专门去搞个欢迎仪式的。和衣有关的关于洗澡的细节甚是有趣。在杭州城内有许多的澡堂,其门口悬盆以为标记。其间一位日本僧人在杭州逗留期间,曾进过一家澡堂,他在旅行手记中这样写道:洗一次澡索钱10文,当时这类商业性的澡堂有3000家之多,而且每一家都可供100人同时入浴。我估计这样的数字肯定不是他拍脑袋想出来的,一定是南宋的外宣工作做得非常好,有许多的宣传资料可供游客随时索取。杭州城的人几乎天天都要光顾那里,澡堂里供应的是从湖中取来的凉水,那里也有为外国人提供的热水浴,不洗得干干净净就不会进餐。真是生活品质之城啊。另外,据马可·波罗的采访,很可能只有平民百姓才常到澡堂里去,因为富裕人家都有自己的浴室。澡盆分为木制的、金属的和陶瓷的。大宰相王安石的轶事却和杭州这么多的澡堂不相协调:王是出名的不讲修饰,蓬头垢面,我不知道这样不注意个人卫生的人,怎么当得上宰相呢?皇帝真的能够容忍臭哄哄的宰相每天向他汇报工作?好在他的两个朋友还真够意思,强迫拉王每个月洗两次澡。当然同样也有非常爱干净的,干净得让人难受的先生。那个很有名的大画家和大书法家米芾,对任何一点不洁都带有宗教般地厌恶,每隔几分钟就要洗一回手。估计生活中的米确实爱干净,大概太要干净了,于是被某位不爱干净的好事者记下并调侃了,或许他也只是在画后或书法后去洗洗手而已,谁让他每天都这么认真地搞创作呢。
食。精细地食。《武林旧事》中提到过的一个盛大的宴会,让人瞠目。宴会不仅列举了席间的200多种菜肴,而且连上菜的顺序也记下来了。其中的41道菜是用鱼、虾、蜗牛、猪肉、鹅、鸭、羊肉、鸽肉做成的,烹调手法则有煎、烤、炸、煮等。另有42道菜为水果和蜜饯,20道为蔬菜,9道菜为各种材料熬成的不同粥品,29道菜为干鱼,还有17种饮料,19种糕饼,59种点心。我不知道现在的楼外楼做不做得出这样的菜,但即便做得出,也得下大功夫才行。当然,这肯定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吃得起的,可杭州的富足也略见一斑。南宋的工商和城管部门(估计还有卫生和质监部门)很有水平的,把杭州的夜生活经营得非常丰富,“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当时的农业技术也已经非常发达了,老百姓的菜篮子很丰富,说是仅杭州地区本身,就栽种了18种不同的扁豆和黄豆,9种稻米,11种杏,8种梨。几乎任何一种蔬菜和水果都有大量的变种。
住。舒适地住。有数字表明,南宋在确定要定都杭州后,发展是极其迅速的,在1270年前的二三十年间,户籍数已达186330,也就是总数已近接近百万了。这么多人要在当时一个比较小的区域内居住,肯定是密集型的,房子的高度起码在三到五层(鲍丁南说杭州的房子有8到10层,而各位阿拉伯的旅行家则说3到5层)。皇帝如何来解决这些居民的住房呢,我想肯定和我们现在的思路差不了多少,多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呗。马可·波罗有一段很形象的描写:国王驱车遍游杭州城的大街小巷时,他突然发现两座堂皇的宅院中间有一座小屋,于是国王便问这所房子何以如此窄小,一人禀告说,那所小房子的主人太穷,无力修造像别家那样大的宅院。国王随即下令由他自己出资把那所小房子修建得同样富丽高大。而设若那所小房子为某位富人所有,则他就要马上命令他将其拆掉。由于有了这道命令,在其王国的首都杭州,没有任何一所房子不是富丽高大,除此以外就是随处可见的大量巨型宫殿和府第。这些个南宋皇帝也是极要面子的人,你看,他这么个圣旨,当然是那个小老百姓得好处了,可也用的是纳税人的钱,他自己出资,他有钱吗?不就是政府出资嘛,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面子工程,老百姓还是得实惠的,起码比那些不着边际的奢糜要好得多了。居者有其屋,说说简单,做做却是很难的啊。 病了的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