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陆贾新语

术事(一)第二

陆贾新语 佚名 11218 2021-04-06 05:59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陆贾新语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一)黄震曰:"术事言帝王之功,当思之于身,舜弃黄金,禹捐珠玉,道取其至要。"钱鹤滩曰:"陆贾所论,多崇俭尚静,似有启文、景、萧、曹之治者。"戴彦升曰:"术事篇谓'言古者必合之今,述远者必考之近',故云:'书不必起仲尼之门,药不必出扁鹊之方',以'因世而权行'故也。吴俦执其单词而议之,则以辞害志矣。(语见汉志考证)"唐晏曰:"此篇主于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乃仁义之基也。"器案:术事,即本文"说事"之义,古"术"、"述"字通,述事即说事也。礼记祭义:"结诸心,形诸色,而术省之。"郑注:"'术'当为'述',声之误也。"释文:"'术'义作'述'。"仪礼士丧礼:"不述命。"郑注:"古文'述'皆作'术'。"

  善言古者合之于今,能述(一)远者考之于近(二)。故说事者上陈五帝之功,而思之于身,下列桀、纣之败,而戒之于己,则德可以配日月,行可以合神灵,登高及远,达幽洞冥(三),听之无声,视之无形(四),世人莫睹其兆(五),莫知其情,校修(六)五经之本末,道德(七)之真伪,既(八)其意,而不见其人。

  (一)"述",子汇本、程本、两京本、天一阁本、唐本作"术"。

  (二)王凤洲曰:"首句一篇命脉。"唐晏曰:"按荀子:'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陆生学出于荀子,可证也。"器案:荀子性恶篇:"故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汉书董仲舒传:"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盐铁论论菑篇:"夫道古者稽之今,言远者合之近。"又诏圣篇:"善言天者合之人,善言古者考之今。"黄帝内经素问:"善言古者合于今,善言天者合于人。"

  (三)文选陆士衡汉高祖功臣颂:"通幽洞冥。"本此。

  (四)淮南子原道篇:"所谓一者,无匹合于天下者也,卓然独立,块然独处,上通九天、下贯九野,员不中规,方不中矩,大浑而为一,叶累而无根,怀囊天地,为道关门,穆忞隐闵,纯德独存,布施而不既,用之而不勤。是故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循之不得其身;无形而有形生焉,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形焉,无色而五色成焉。"

  (五)文选左太冲魏都赋:"兆朕振古。"李善注:"兆犹机事之先见者也。"又孙兴公游天台山赋注引贾逵国语注:"兆,形也。"

  (六)校修,谓饰修也。校有修饰整比之义。文选颜延年赭白马赋:"宝校星缠。"注:"校,装饰也。"古书常以"校饰"连文,史记司马相如传封禅文:"校饰厥文。"潜夫论浮侈篇:"校饰车马。"校饰,犹校修也。

  (七)礼记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正义:"道者,通物之名;德者,得理之称。……理物由于开通,其德从道生,故道在德上。此经道谓才艺,德谓善行,故郑注周礼云:'道多才艺,德能躬行',非是老子之道德也。熊氏云:'此是老子"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今"。谓道德,大而言之,则包罗万事,小而言之,则人之才艺善行,无问大小,皆须礼以行之,是礼为道德之具,故云非礼不成。然人之才艺善行,得为道德者,以身有才艺,事得开通,身有美善,于理为德,故称道德也。'"案荀子劝学篇亦言:"礼者,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此儒家之道德说也,与老氏之言,区以别矣。

  (八)各本俱缺一字。

  世俗(一)以为自古而传之者(二)为重,以今之作者为轻(三),淡(四)于所见,甘于所闻,惑于外貌,失(五)于中情。圣人不贵寡(六),而世人贱众,五谷养性(七),而弃之于地,珠玉无用,而宝之于身。圣人不用珠玉而宝其身(八),故舜弃(九)黄金于崭岩(一0)之山,捐珠玉于五湖之渊(一一),将以杜(一二)淫邪之欲,绝琦玮之情(一三)。

  (一)陆氏以异己之学,目为世俗之说,辞而辟之,此亦承袭荀卿而来者。荀子以"假今之世,饰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矞宇嵬琐,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乱之所存者有人矣",于是作非十二子以非之;又以说之未尽也,于是列举世俗之为说者,论其乖谬,作正论以正之。于此,又有以知陆氏之学之出于荀矣。

  (二)汇函、品节脱"者"字。

  (三)汇函引穆少春曰:"言观远者不若求之近,慕古者不若反之身,荀卿'法后王'是也。"案:品节亦载此眉批,不言出穆少春。唐晏曰:"此论与荀卿'法后王'之说合,见陆生学出于荀也。"

  (四)"淡",唐本作"澹",古通,后不复出也。

  (五)"失",两京本、天一阁本作"朱",未可从。

  (六)"圣人不贵寡",原作"圣人贵宽",俞樾曰:"谨按'宽'字无义,疑'实'字之误,隶书'实'字或作'',见孙叔敖碑,形与'宽'似,因误为'宽'矣。下文'舜弃黄金于崭岩之山,禹捐珠玉于五湖之渊',皆圣人贵实之事。"孙诒让曰:"案'贵宽'无义,疑当作'圣人不贵寡','寡'与'宽'形近而误,(干禄字书:"'宽'俗作''。""寡"通作"",二形相似。)上又挩'不'字。'贵寡'与'贱众',文正相对。后慎微篇:'分财取寡','寡'亦讹作'宽'、(见俞氏读书余录)可证,俞校谓'宽'疑'实'字之误,未塙。"案孙说是,今据校改。

  (七)养性,器案:"性"读为"生"。周礼地官大司徒职:"辨五地之物生。"杜子春读"生"为"性",是二字古通读之证。

  (八)圣人不用珠玉而宝其身,此一句十二字原无,考后汉书班固传注引曰:"圣人不用珠玉而宝其身,故舜弃黄金于崭岩之山,捐珠玉于五湖之川,以杜淫邪之欲也。"(此事宋翔凤所举)太平御览八0二又八0三引云:"圣人不用珠玉而宝其身。"今据订补。

  (九)"弃",宋翔凤云:"御览八十一引作'藏'。"器案:后汉书班固传注、太平御览八一一引亦作"藏"。"弃"当作"","弃"古文作"",与""形近而误。集韵:",藏也,或作'去'。"寻左传昭公十九年:"纺焉以度而去之。"注:"以度城而藏之。"释文:"去,起吕反。裴松之注魏志云:'古人谓藏为去。'案今关中犹有此音。"正义:"此妇人以麻纑度城高下,令长与城等而去藏之。去即藏也。字书以'去'作'',羌莒反,谓掌物也。今关西仍呼为,东人轻言为去,音吕。"汉书苏武传:"去屮实而食之。"师古曰:"去谓藏之也,音丘吕反。"又陈遵传:"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师古曰:"去亦藏也。音丘吕反,又音举。"此皆以"去"为""之证,作"藏"者,以同义字易之耳。

  (一0)"岩",李本、子汇本、程本、两京本、天一阁本、汇函、品节、别解作"",古通。

  (一一)此句"捐"上原有"禹"字,后汉书班固传注、太平御览八一又八一一引俱无"禹"字,今据删削。淮南子泰族篇:"故舜深藏黄金于崭岩之山,所以塞贪鄙之心也。"又原道篇:"藏金于山,藏珠于渊。"高诱注:"舜藏金于崭岩之山,藏珠于五湖之渊,以塞贪淫之欲也。"即本此为说,正无"禹"字。盐铁论本议篇:"舜藏黄金,……所以遏贪鄙之俗而醇至诚之风也。"抱朴子安贫篇:"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唐、虞捐金而抵璧。"俱不言禹有藏珠事。若庄子天地篇言"藏金于山,藏珠于渊",并不言为舜、禹事也。后汉书班固传注引"渊"作"川",则唐人避李渊讳改字耳。唐晏曰:"淮南子作'舜深藏黄金于崭岩之山,所以塞贪鄙之心也',无'禹捐珠'句。"

  (一二)"杜",宋翔凤曰:"御览作'塞'。"器案:太平御览八一一仍作"杜"。

  (一三)"绝琦玮之情",太平御览八一一引作"绝觊媚之情也"。

  道近不必出于久远,取其致(一)要而有成。春秋上不及五帝,(二)下不至三王(三),述齐桓、晋文之小善,鲁之十二公(四),至今之为政,足以知成败之效(五),何必于三王?故古人之所行者,亦与今世同。立事者不离道德,调弦者不失宫商(六),天道调四时,人道治五常(七),周公与尧、舜合符瑞(八),二世与桀、纣同祸殃(九)。

  (一)"致",崇文本同,余本俱作"至",题解引黄震亦作"至",作"至"义较胜。

  (二)风俗通义皇霸篇:"五帝:易传、礼记、春秋国语、太史公记: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是五帝也。"

  (三)风俗通义皇霸篇:"三王:礼号谥记说:'夏禹、殷汤、周武王是三王也。'尚书说:'文王作罚,刑兹无赦。'诗说:'有命自天,命此文王。'文王受命,有此武功。'仪刑文王,万国作孚。'春秋说:'王者孰谓?谓文王也。'"

  (四)吕氏春秋求人篇:"观于春秋,自鲁隐公以至于哀公,十有二世,其所以得之,所以失之,其术一也。"十有二世,即谓自鲁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以至哀公十二公也。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

  (五)俞樾曰:"谨按:'鲁'下衍'之'字,'至今'二字当在'政'字下,本作'述齐桓、晋文之小善,鲁十二公之为政,至今足以知成败之效'。"器案:春秋繁露精华篇:"吾按春秋而观成败,乃切悁悁于前世之兴亡也。"

  (六)宫商,谓音调。诗周南关雎序:"声成文者谓之音。"郑笺:"声成文者,宫商上下相应。"正义以为"宫商之调"也。

  (七)尚书舜典:"慎徽五典。"孔氏传:"五典,五常之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正义曰:"五者皆可常行。"

  (八)符瑞,符命瑞应。文选司马长卿封禅文:"符瑞臻兹。"西京杂记三:"樊将军哙问于陆贾曰:'自古人君皆云受命于天,云有瑞应,岂有是乎?'陆贾应之曰:'有。夫目得酒食,灯火花得钱财,干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喜,小既有征,大亦宜然。故目则咒之,灯火花则拜之,干鹊噪则餧之,蜘蛛集则放之;况天下大宝,人君重位,非天命何以得之哉?瑞者,宝也,信也。天以宝为信,应人之德,故曰瑞应。无天命,无宝信,不可以力取也。'"

  (九)"祸",唐本作"",古文,后不复出。唐晏曰:"此即所谓着秦之所以亡。"

  文王生于东夷(一),大禹出于西羌(二),世殊而地绝,法合而度同。故圣贤与道合,愚者与祸同(三),怀德者应以福,挟恶者报以凶,德薄者位危,去道者身亡,万世不易法,古今同纪纲。

  (一)唐晏曰:"按文王生东夷,亦异闻。"器案:孟子离娄下:"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此文"文王"疑当作"大舜",传钞者涉孟子下文而误"大舜"为"文王"耳。且"文王"亦不当列于"大禹"之前也,则其为"大舜"之误必矣。

  (二)太平御览八二引尚书帝命验:"禹白帝精,以星感。修苑山行,见流星,意感栗然,生姒戎文禹。"注:"姒,禹氏,禹生戎地。一名政命。"史记夏本纪正义引帝王纪:"公鲧妻修己,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名文命,字高密("高"字据御览八二引补),身九尺二寸长,本西夷人也。"

  (三)唐晏曰:"即孟子舜东夷之人章义。"器案:孟子离娄下:"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地之相去,千有余里",即此文之所谓"地绝"也。地绝犹杨子方言言"绝国"之绝也。淮南修务篇:"绝国殊俗。"以"绝""殊"对文,与此正同。

  故良马非独骐骥(一),利剑非惟(二)干将(三),美女非独西施(四),忠臣(五)非独吕望。今有马而无王良(六)之御,有剑而无砥砺(七)之功,有女而无芳泽(八)之饰,有士而不遭文王,道术蓄积而不舒,美玉韫而深藏(九)。故怀道(一0)者须世,抱朴(一一)者待工,道为智者设(一二),马为御者良(一三),贤为圣者用,辩(一四)为智者通,书为晓者传(一五),事为见者明。故制事者因其则,服药者因其良(一六)。书不必起仲尼之门(一七),药不必出扁鹊(一八)之方,合之者善,可以为法,因世而权行(一九)。

  (一)吕氏春秋察今篇:"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淮南子修务篇:"服剑者期于恬利,而不期于墨阳、莫邪;乘马者期于千里,而不期于骅骝、绿耳。"义与此同。

  (二)"惟",天一阁本、唐本作"独"。

  (三)荀子性恶篇:"阖闾之干将、莫邪、钜阙、辟闾,此皆古之良剑也。"

  (四)淮南修务篇:"美人者非必西施之种。"

  (五)说苑臣术篇:"卑身贱体,夙兴夜寐,进贤不解,数称于往古之行("行"上原有"德"字,今据群书治要删)事,以厉主意,庶几有益,以安国家社稷宗庙,如此者,忠臣也。"

  (六)左传哀公二年:"邮无恤御简子。"杜注:"邮无恤,王良也。"孟子滕文公下:"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赵注:"赵简子,晋卿也。王良,善御者也。"吕氏春秋审分篇:"王良之所以使马者约,审之以控其辔,而四马莫敢不尽力。"高诱注:"王良,晋大夫孙无正邮良也,以善御之功,死托精于星,天文'王良策驷'是也。"淮南子览冥篇:"王良、造父之御也。"高诱注(楚辞东方朔七谏洪兴祖补注引以为许慎注)曰:"晋大夫邮无恤子良也,所谓邮良也。("邮良"原误作"御良",惠栋据左传校作"邮良",今从之。)一名孙无政,为赵简子御,死而托精于天驷星,天文有王良星是也。"寻史记天官书:"汉中四星曰天驷,旁一星曰王良。王良策马,车骑满野。"文选思玄赋注引春秋元命苞:"汉中四星,天骑一曰天驷,旁一星王良,主天马也。"汉书王褒传:"王良执靶。"注:"张晏曰:'王良,邮无恤,字伯乐。'师古曰:'参验左氏传及国语、孟子,邮无恤、邮良、刘无止(当作"邮无正")、王良,总一人也。楚辞云:骥踌躇于敝辇,遇孙阳而得代。王逸云:孙阳,伯乐姓名也。列子云:伯乐,秦穆公时人。考其年代不相当,张说云:良字伯乐,斯失之矣。'"今案:国语晋语九:"邮无正进。"韦昭注:"无正,晋大夫邮良伯乐也。"则邮良字伯乐,匪独张晏云然也。师古亦尝参验国语也,乃于韦注竟熟视无睹耶?可谓鲁莽灭裂也。盖秦穆公时之伯乐以善相马名,赵简子时之伯乐以善御马名,二人者操艺各异,而古人之名字相同者又岂独一伯乐耶?若颜氏者,诚如其所言,"斯失之矣"。

  (七)尸子劝学篇:"夫昆吾之金,而铢父之铁,使于越之工铸之以为剑,而弗加砥砺,则以刺不入,以击不断,磨之以砻砺,加之以黄砥,则其刺也无前,其击也无下。"淮南子修务篇:"夫纯钩、鱼肠之始下型,击则不能断,刺则不能入,及加之砥砺,摩其锋鄂,则水断龙舟,陆剸犀甲。"山海经西山经:"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其中多砥砺。"郭注:"磨石也,精为砥,为砺也。"

  (八)楚辞大招:"粉白黛黑施芳泽。"王逸注:"言美女又工妆饰。"淮南子修务篇:"曼颊皓齿,形夸(姱)骨佳,不待脂粉芳泽而性可说者,西施、阳文也。"又曰:"美不及西施,恶不若嫫母,此教训之所谕也,而芳泽之所施。"释名释首饰:"芳泽者,人发恒枯悴,以此濡泽之也。"

  (九)""宋翔凤云:"别本作'椟'。"案:别解误作"匮"。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而藏诸?求善价而沽诸?"集解:"马曰:'韫,藏也。,匮也。谓藏诸匮中。'"释文:"'',本又作'椟',二字音义皆同。"

  (一0)文选范蔚宗后汉书二十八将传论:"其怀道无闻,委身草莽者,何可胜言。"李善注:"论语:'阳货谓孔子曰:怀其宝而迷其邦。'淮南子曰:'今至人生于乱世,含德怀道而死者众,天下莫知,贵其不言也。'"今案:论语阳货篇邢昺疏:"宝以喻道德,言孔子不仕,是怀藏其道德也。"

  (一一)"朴",子汇本、天一阁本、汇函、品节、唐本作"璞"。老子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一二)宋翔凤云:"子汇本'设'作'说',姜思复本、抄本'设'作'谗',误,意林作'设',与此同。"器案:品节、唐本误作"说",李本、两京本、天一阁本误作"谗",别解作"设"。太平御览四0三引公孙尼子:"道为智者设,贤为圣者用。"即此文所本,字正作"设"。

  (一三)楚辞宋玉九辩:"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当世岂无骐骥兮,诚莫之能善御,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駶跳而远去。"又东方朔七谏:"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当世岂无骐骥兮,诚无王良之善驭,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驹跳而远去。"两文则言马为御者非其人而不良也。

  (一四)"辩",意林、唐本作"辨",古通。后不复出。

  (一五)抱朴子喻蔽篇:"书为识者传。"本此。

  (一六)吕氏春秋有贵因篇,其说曰:"三代所宝莫如因,因则无敌。"汉初之相业,萧规而曹随,亦因是已。

  (一七)吴俦曰:"辅政篇曰:'书不必起于仲尼之门。'夫黜仲尼之书,则道不尊矣,乌能使高帝行儒术哉?"(见王应麟汉艺文志考证五引,"辅政"当作"术事"。)文廷式曰:"尊孔子,黜百家,自董仲舒起。陆生在汉初,宜有是言。"器案:淮南子修务篇:"诵诗、书者期于信道略物,而不期于洪范、商颂。"又曰:"通士者不必孔、墨之类。"意亦犹此。

  (一八)史记扁鹊列传:"扁鹊者,勃海郡鄚人也,("鄚"原作"郑",今从集解、索隐说校改。)姓秦氏,名越人。"又太史公自序:"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修序,弗能易也。"

  (一九)"世",别解作"此"。俞樾曰:"案:'之者'字,'可'字并衍文,本作'合善以为法,因世而权行',两句相对成文,而义则相因。盖言合古人之善以为法式,又因当世所宜而权度其行也。"

  故性藏于人,则气达于天,纤微浩大,下学上达(一),事以类相从(二),声以音相应(三),道唱而德和,仁立而义兴,王者行之于朝廷,疋(四)夫行之于田,治末者调其本(五),端其影者正其形(六),养其根者则枝叶茂,志气调者即(七)道冲(八)。故求远者不可失于近,治影者不可忘其容,上明而下清,君圣而臣忠。或图远而失近,或道塞(九)而路穷。季孙贪颛臾之地,而变起(一0)萧墙之内(一一)。夫进取(一二)者不可不顾难,谋事者不可不尽忠;故刑(一三)立则德散,佞用则忠亡。诗云:"式(一四)讹尔心,以蓄万邦(一五)。"言一心化天下,而(一六)国治,此之谓也(一七)。

  (一)论语宪问:"下学而上达。"集解:"孔曰:'下学人事,上知天命。'"

  (二)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三)唐晏曰:"易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孟子曰:'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陆生博学甄微,自属圣门适派也。"案: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万物谓之音。"注:"宫商角征羽杂比曰音,单出曰声。"

  (四)"疋",天一阁本、傅校本、唐本作"匹",古通。后不复出。

  (五)"调",子汇本、汇函、品节作"求"。案:文选借田赋注:"陆贾新语注(当衍)曰:'治末者调其本。'李奇汉书注曰:'本,农也。末,贾也。'"

  (六)唐晏曰:"按:古无'影'字,当作'景',此后人改。"器案:荀子君道篇:"譬之是犹立直木而恐其景之枉也,惑莫大焉。"又王霸篇:"主道治近不治远,治明不治幽,治一不治二。主能治近则远者理,主能治明则幽者化,主能当一则百事正。夫兼听天下,日有余而治不足者,如此也,是治之极也。既能治近,又务治远,既能治明,又务见幽,既能当一,又务正百,是过者也,过犹不及也。辟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影之枉也。不能治近,又务治远,不能察明,又务见幽,不能当一,又务正百,是悖者也。辟之是犹立枉木而求其影之直也。"立论取譬,此文与之从同,亦有以见荀、陆二家之关系也。

  (七)"即"亦"则"也,对文则异,故分别为之耳。

  (八)老子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河上公注:"冲,中也。"

  (九)"塞",李本、两京本、天一阁本误作"寒"。

  (一0)李本、别解"起"下有"于"字。

  (一一)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集解:"孔曰:'颛臾,伏羲之后,风姓之国,本鲁之附庸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后季氏家臣阳虎果囚季桓子。"

  (一二)文选任彦升奏弹曹景宗:"更谋进取。"注:"汉书:'诸将曰:楚数进取。'如淳曰:'数进取,多所攻也。'"案:引汉书,见高帝纪。

  (一三)"刑"原误"形",今改。"刑"与"德"对言,与下句以"忠"、"佞"对言,用法正同。

  (一四)"式",程本、两京本、天一阁本、别解作"或",误。

  (一五)诗小雅节南山文也。郑笺云:"讹,化;畜,养也。"

  (一六)各本俱缺二字,崇文本"而"下云:"缺二字。"傅校本删去此三字。别解只作一,未可从。

  (一七)黄东发曰:"世俗慕古卑今,溺于闻见,读此觉而易行,令人远慕之心,洒然易辙。而转换多,关钻严,意决永,似散漫而不散漫,似整齐而不整齐,古来有数文字。"陈明卿曰:"为马上公发药。"唐晏曰:"案小雅节南山之卒章,毛传:'讹,化也。'陆生此训与毛同。" 陆贾新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