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隋帝国

二七杨谅起兵

大隋帝国 王觉仁 6574 2021-04-06 05:4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隋帝国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仁寿四年七月二十一日,杨广在仁寿宫举行了登基大典,踌躇满志地登上了皇帝宝座。

  杨素的弟弟杨约得知老皇帝崩了,大为兴奋,赶紧迫不及待地从伊州赶到了仁寿宫,觐见了新天子。杨广即刻命他返回长安,稳住朝中的局势,同时暗示他把杨勇处理掉。

  杨约心领神会,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回长安,假传杨坚遗诏,送给了杨勇一杯毒鸩,命他自尽。杨勇不喝,杨约干脆亲自动手,拿出一条绳子把他勒死了。随后,杨约又集合部队和文武百官,当众宣布了杨坚驾崩、新帝即位的消息。

  杨广得知杨约在长安所做的一切,高兴地对杨素说:“你那个弟弟,果然能当大任!”八月初三,杨广护送杨坚灵柩回到长安。

  杨广刚一回来,一贯善于拍领导马屁的天文馆长(太史令)袁充立刻上奏:“皇帝即位,年龄刚好和尧登基的年龄相同。”言下之意,是暗示文武百官赶紧上表称贺,跟他一块拍马。礼部侍郎许善心看不惯这种丑陋的伎俩,就说:“国家遭遇大丧,群臣不应称贺。”杨广心腹、时任左卫大将军的宇文述一听,马上授意御史弹劾许善心。杨广二话不说,当即把许善心贬为给事郎,一下就把他的官秩降了两级。

  得知杨坚驾崩、杨广即位的消息后,最为惶惶不安的人,莫过于杨坚第五子、时任并州总管的汉王杨谅。

  这几年朝中发生的一连串大事,没有一件不让杨谅感到忧虑和惊惶:先是三哥杨俊被父皇逼死,紧接着大哥杨勇和四哥杨秀又相继被废,现在父皇又突然驾崩,大哥又死得不明不白,杨谅不免惶惑——接下来,这个可怕的二哥杨广,是不是该把屠刀架到我脖子上了?

  让杨谅在忧惧之中唯一可以自我安慰的,就是此刻他手上握有的兵权。

  在五个皇子中,杨坚最宠爱的是杨广,其次就是杨谅,所以才会把他放在并州总管这个极为重要的位子上。当时,杨谅的管辖范围非常大:整个黄河以北地区,西自崤山、东至大海(包括今山西全部、河北大部及山东一部),总共有五十二个州掌握在他的手里;按照古人的说法,这一大片地盘自古就是“天下精兵处”。此外,为了防御突厥,杨坚还赋予了他“便宜从事,不拘律令”的特权。因此,从军事角度来看,杨谅并不乏与杨广博弈的资本,必要时,他完全可以豁出去跟杨广死拼。

  事实上,早在杨勇、杨秀相继被废之后,深感唇亡齿寒的杨谅就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了。他以“突厥方强”为由上奏杨坚,要求整修武备。杨坚批准后,他就开始大举征调工兵差役,锻造兵器,招募壮勇,仅编入麾下的近卫亲兵就有数万之众。

  杨谅拿突厥说事来扩充实力,本来只是个幌子,没想到突厥人后来真的打过来了,杨谅连忙出兵抵御,结果却大败而回。杨坚一怒之下,就把他麾下的八十几个将领全部解职,并发配岭南。这一下,杨谅等于被拔光了羽翼,赶紧上疏求情,说这些将领都是旧部,跟了他好多年了,念在他们劳苦功高的份上,求杨坚从宽发落,把他们留下来将功赎罪。

  杨坚一看,心里更火,答复他说:“你身为藩王,只能老老实实遵守朝廷命令,怎么可以强调私人故旧的关系,置国家法律于不顾呢?你小子给我听好了,哪一天我不在了,你要是敢轻举妄动,太子(杨广)抓你就跟抓鸡笼里的小鸡一样容易,你那些心腹将领能顶什么用!”杨广即位后,心里最顾忌的,也是这个拥兵据地的五弟。所以,缢杀杨勇后,他第一时间就派遣车骑将军屈突通前往并州,以杨坚遗诏的名义,征召杨谅回朝。

  杨谅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他很清楚,一旦回朝,自己就像猛虎离开了深山、蛟龙离开了大海,只能变成杨广砧板上的鱼肉。所以,回还是不回,并不是一个问题。以杨谅现在的处境,除了悍然起兵,与杨广一决雌雄外,没有其他的路可走。因此,真正的问题就是:要以什么样的借口拒绝回朝,才能获得部众的理解和支持?

  杨谅看着屈突通呈给他的那份杨坚遗诏,沉吟半晌,心里忽然有了主意。

  他盯着屈突通,说:“这份遗诏是假的。”屈突通一愣:“大王何出此言?”杨谅冷笑:“父皇当年与我有过密约,若真是他发的诏书,必在‘敕’字旁边加上一个小点。你自己看看这份所谓的诏书,有那个小点吗?”屈突通心里当然知道这份诏书的真假,但嘴上肯定是不会承认的,所以力辩不屈。杨谅懒得跟他废话,立刻命人把他驱逐出了并州。

  这下子,杨谅跟新皇帝杨广就算彻底撕破脸了。接下来,这对同胞手足除了刀兵相见,再无其他选择。

  形势恶化至此,杨谅麾下的文武将吏也被迫面临他们人生中最重大的抉择——是提着脑袋跟杨谅干,还是劝他低头服软、面对现实?

  杨谅的副手、并州司马皇甫诞选择了后者。他涕泪横流地对杨谅说:“以卑职看来,大王的兵力和资源,都不足以跟朝廷对抗,加上君臣地位已定,顺逆形势不同,就算大王兵强马壮,也难以取胜。一旦起兵,就得背上叛逆之名,到时候即便想做个平民,也不可得了。”杨谅大怒,马上把皇甫诞扔进了监狱。

  当然,也有人唯恐天下不乱,所以选择了前者。杨谅麾下的首席参议官(咨议参军)王頍(陈朝名将王僧辩之子),向来感觉自己混得很不得志,就想趁此机会出人头地,遂极力怂恿杨谅跟朝廷死磕,而且立马向杨谅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设想。

  他认为,杨谅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直捣长安,推翻杨广,夺取帝位;再一个是拥兵割据,与杨广分庭抗礼。当然,前者是积极主动的,后者是消极被动的。王頍说:“大王麾下将吏,家属都在关中,如果选择主动出击,就应该以他们为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长驱南下,直入关中;若大王只是想割据北齐故地,就应大量起用关东人(指函谷关以东),他们为了保住家园妻儿,必定会为大王死战。”杨谅左想右想,难以取舍,最后决定来个脚踩两条船:一边出兵攻击,一边巩固辖境。

  出兵总是要有道义借口的。杨谅想了想,就扬言杨素谋反,而起兵的口号就是:诛杨素,清君侧。

  杨谅的这两个举措,充分暴露了他的愚蠢和无能。

  首先,他根本没有弄清自己起兵的战略目的到底是什么。在当时,隋朝已经建立二十多年,天下士民已经享受到了久违的统一和太平,因此人心普遍渴望安定、厌恶战乱。杨谅在这种情况下起兵,肯定是不得人心的,所以他只能孤注一掷,倾尽全力杀进关中,用最短的时间击败杨广,在天下人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入主长安,夺取隋朝的统治权。这是当时摆在杨谅面前唯一的、也是最佳的选择。遗憾的是杨谅却优柔寡断、首鼠两端,既希望夺取天下又想要割据一方,如此自相矛盾的做法,一来只能导致兵力分散,不利于速战速决,二来还会让麾下部众无所适从,不利于军心的稳定。

  其次,杨谅以“杨素谋反”为借口起兵,显然是个很傻的主意。要知道,人家杨素当时在京城待得好好的,还是新朝首屈一指的大功臣,说这样的人会造反,恐怕连杨谅自己都不信。所以,他拿这个来说事,只能徒然成为天下人的笑柄,并且让自己的起兵完全丧失合法性。其实,杨谅当时最值得利用的借口,就应该是杨广的“弑父篡位”。尽管这并非事实,可任何政治斗争都是不择手段的,只要你最终能够夺取权力,到时候要捏造多少证据,把杨广抹得多黑,还不都是你一句话的事?况且,当时杨坚的死亡确实比较突然,杨谅完全可以拿这个事情大做文章,让杨广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虽然天下人不一定会相信他说的话,但也不敢断言绝无此事。换言之,像这种宫闱内情历来是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所以杨谅完全可以借此机会混淆视听,把水搅浑。只有这样,他才能为自己的起兵找到必要的合法性,使得正义的天平朝自己身上倾斜,从而把这场战争的性质从“犯上作乱”变成“替天行道”,最大限度地获取天下士民的同情和支持。

  只可惜,杨谅没有这样的政治头脑,所以他的起兵注定只能以失败告终。

  杨谅确定了“南下攻击”与“巩固辖境”并重的战略思想后,麾下的军事参议(总管府兵曹)裴文安立刻向他提交了具体的作战方略,并自告奋勇愿为南下先锋。

  他说:“井陉关(太行八陉之五,今河北井陉县西)以西(今山西省),完全在大王掌握之内,山东(太行山以东,今河北省)的军队,也都由我们指挥调动。卑职建议,这两个地区的兵力,应该全部动员起来,然后以部分兵力留守各地的关隘和要塞,命其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适当扩张地盘;与此同时,我们集结全部精锐,南下直扑蒲津关(今山西永济市西黄河渡口,为进入关中的必经之路),我愿充当前锋,大王率主力随后跟进,以闪电速度直趋灞上(今西安市东灞河河畔)。如此一来,咸阳以东地区必可传檄而定,而京师也必然震骇,上下猜疑,将士离心,到时候我军兵临城下,发布号令,谁敢不从!旬日之间,大事可定。”裴文安这番设想,看上去很完美,实际上很扯淡。因为这个计划如果要成功,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杨广是木头,包括隋帝国绝大部分由他掌控的将士也都是木头!

  只有这个前提存在,杨谅的兵马才能象裴文安说的那样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

  可笑的是,这终归只能是裴文安的意淫。

  更为可笑的是,听完这个痴人说梦般的意淫计划,杨谅居然兴奋得不得了,随即开始调兵遣将,在东、北、南、东南、西南五个方向同时展开了行动:东面,杨谅命大将刘建率部出井陉,控制燕赵地区。

  北面,命柱国乔钟葵前往代州(今山西代县),控制后方局势,以防杨谅率主力倾巢南下时,有人从背后捅刀子。

  南面,命大将余公理率部从太谷(今山西太谷县)出发,挺进河阳(今河南孟州市),控制中原局势。

  东南方向,命大将綦良率部出滏口(太行八陉之四,今河北武安市西南),挺进黎阳(今河南浚县)。

  西南方向,就是杨谅准备进军关中的主攻方向,命裴文安、纥单贵、王聃为前锋,南下进攻蒲州(今山西永济市),兵锋直指长安。

  由于蒲州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所以杨广早就派遣右武卫大将军丘和以刺史身份进驻蒲州,同时扼守关中门户蒲津关。

  杨谅知道,若强攻蒲州,即便得手,也会付出重大伤亡,遂决定智取。裴文安等人出发前,杨谅亲自挑选了数百名精锐骑兵,让他们穿上当时妇女出行常穿的“罩面长衣”(类似于阿拉伯妇女那种蒙住头脸、长可及地的沙漠装),交给裴文安,并交待了一番。

  裴文安率部进至蒲州城外,命部队在几十里外扎营,然后按照杨谅的计策,命那几百个男扮女装的骑兵径直来到蒲州城下,谎称是从杨谅的汉王府中出逃的宫女,准备回京,请求守门士卒开门放行。

  守门士卒不知是计,遂打开城门。汉军突击队就此进入城中。同时,由于杨谅在蒲州经营的时间较久,跟当地一些豪强都有交情,所以早就给他们写了密信,让他们配合突击队行动。因此,突击队一进城,当地豪强便闻风而动,城中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丘和情知有变,立马逃出蒲州,一溜烟跑回了长安。

  裴文安等人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蒲州。丘和的两名副手,一个长史、一个司马均被汉军生擒。然而,正当裴文安马不停蹄地向蒲津关进发,准备一鼓作气渡过黄河时,却突然接到了杨谅的命令。

  杨谅命纥单贵前往蒲津关,但任务并不是渡过黄河,而是让他烧毁渡口上的黄河大桥;命王聃为蒲州刺史,与纥单贵共同镇守蒲州;而裴文安接到的命令,却是让他即刻赶回并州,说是另有任用。

  裴文安大为失望,同时深感困惑。他一回并州,便质问杨谅说:“军事行动,重在诡秘神速,我们的计划本来是想出其不意,可大王既不率主力南征,现在又把我召了回来,一旦让对手部署停当,大事就完了。”杨谅不听,当即命裴文安出任晋州(今山西临汾市)刺史,同时又派遣多位将领,分别进驻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潞州(今山西长治市)、韩州(今山西襄垣县)、泽州(今山西晋城市)。

  杨谅之所以作出这一系列出人意料的举动,原因只有一个——他已经放弃南征计划,一门心思想跟杨广分灶吃饭、关起门来当土皇帝了。

  没有人知道他为何突然改变主意,但这么做的后果却是显而易见的:在首战告捷的大好形势下放弃进攻,转而采取消极防御的战略,就等于把战略主动权交给了对手,还给对手提供了充分部署的时间,其结果不但只能导致失败,而且只能加速灭亡。

  就在裴文安等人拿下蒲州的同时,北路的乔钟葵也率部进抵代州。时任代州总管的李景拒绝听从汉王号令。乔钟葵遂命将领刘嵩对代州发起进攻,却被李景一战击斩。乔钟葵大怒,遂以三万精锐猛攻代州。但是,李景麾下的好多个文武将吏都是打防御战的高手,所以代州守军虽只有区区几千人,却打退了乔钟葵的一次又一次进攻。 大隋帝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