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蜀之昂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01
在耶鲁大学里,浅羽雪报名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催眠试验。
朦胧中,浅羽雪仿佛看到了一副字联:三星伴月江河水,双雁齐飞霜雪雨。
那是一片风凛凛和雾茫茫的千里雪原,只有一栋用原木围起来的小屋,可谓相由心生。
“心随物转是众生,心能明物既如来。”
云低野旷,可以听到来自地平线以下的声声林涛。
02
试验结束,催眠师有一个说明。
“我们的灵魂不仅有今生,还有一个漫长的前世。你的祖先很可能在一个叫宁古塔的地方生活过,饱经磨难。我到图书馆查遍了可能相关的资料,也不知道它的具体位置。”
回了家,浅羽雪便询问了自己的父母,他们根本就没有听长辈们说过这样的地名。回到日本,浅羽雪终于查到宁古塔竟是一个满语地名,位于松花江左岸支流海浪河之南,一年有七八个月都是冰天雪地。
这里以前是渤海古国,深受大唐文化的影响,曾享有海东盛国的美誉。渤海国曾经历时两百多年,先后有十五位姓大的国王。后来,契丹霸占了这里,改称东丹国。
渤海国名来自于唐朝所赐,应该是靺鞨国的雅称。
靺鞨族是满人的祖先,在商周时期的古籍里面称肃慎,在战国时代称挹娄,在北魏时期称为勿吉。到了盛唐时期,又改称为靺鞨人,建立起了渤海国。
朝鲜族自称自己是渤海国遗民,还说渤字在古朝鲜语中是光明的意思,海字则是太阳的意思。渤海的意思是阳光鲜明的地方,与朝鲜和高丽的含义一脉相承。
03
渤海国的缔造者叫大祚荣,很可能起源于粟末江畔的靺羯部落。
粟末江又称宋瓦江,就是今天的松花江。靺羯一词,也被后来的人写成了靺鞨。
当时的靺鞨民族分为七部,白山靺鞨长期都依附于相当强大的高句丽,粟末靺鞨则是时而降时而反叛。
唐高宗灭了高句丽,大祚荣的父亲乞乞仲象就率自己的部落归顺大唐。武则天改唐为周,契丹的首领李尽忠在营州反叛并自立为王,乞乞仲象也被李尽忠授予大舍利一职。李尽忠失败后,武则天对其部属进行招抚,封乞乞仲象为震国公。乞乞仲象不受,亡于途。大祚荣继续率部东逃,在天门岭打败并围歼了长途追击的周军,自称震国王。其疆域南接新罗,北邻黑水靺鞨,西连契丹,胜兵数万。
唐玄宗即位后,册封雄霸一方的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恩赐玉册和金印。
十世纪初,契丹兴盛,渤海国灭亡,其子民四散。其中有一部分人逃到了朝鲜半岛,还有一些人流落到了日本三岛。
04
宁古塔有新旧两城,相距二十多公里。
旧城叫古塔村,新城为渤海古国龙泉府故址。明末,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此兴兵,被誉为龙兴之地。
相传,以前这里有六个兄弟,在松花江上各占一方。满语里的宁古塔就是六个的意思。到了康熙王朝,这里又成了许多南明遗老的流放地。每个披甲奴的背后都是一部名门望族的兴衰史,不忍卒读。
这是一片苦寒之地,常年是千里冰封。流放在这里的吴兆骞在给母亲的信中说:“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咫尺之内不辨东西,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王家祯也在自己的笔记中写道:“宁古塔在辽东的极北,去京有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
方拱干也说过:“人说黄泉路,到了宁古塔,已走九遍黄泉。”
石矶围平野,河流抱浅沙。
泣月天边雁,悲风塞上笳……
一八六零年,满清将此地的大部割给了沙俄,包括海参崴和纳霍德卡港。
05
以前,浅羽嘉代也很奇怪,自己的父亲为什么要教自己学中文,难道自己的祖上就是宁古塔的披甲奴?
在宁古塔,有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有文豪金圣叹的家属,有学者吕留良的家属,还有安徽的方家和浙江的扬家等等,数不胜数。
有一天的深夜,浅羽雪再一次梦回到了曾经跋涉过的雪国。在若有若无中,她仿佛听到有人称自己为钱小妹,还提到了一段家训:“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
这是钱氏家训,里面还有这样的话:“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相传,这一段家训出自吴越国太祖钱鏐之口。
艰难困苦,玉汝以成。
这是浅羽雪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或许就是对这一篇家训的简单概括。
06
谁人雪夜吹胡笳,愁压关山晓梦寒。
吴越国兴于五代十国时期,以浙江的杭州为国都。立国七十年,在强盛时拥有杭州、苏州、越州、湖州、温州、台州、衢州、婺州、睦州和福州等十三州。
唐末,藩镇割据。吴越国太祖钱鏐保境安民,积极发展与日本和南洋的海外贸易,使江浙之地获得稳定而持续的发展,其繁荣富庶盛极一时…… 蜀之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