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茶笔记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自得其乐 随遇而安:汪曾祺经典散文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早茶笔记
解题:我每天早起第一件事便是喝茶。喝茶就是喝茶而已,和我们家乡“吃早茶”不一样。我的家乡人有吃早茶的习惯。吃早茶其实是吃早点,吃包子、蒸饺、烧卖,还有煮干丝或烫干丝,有点像广东的“饮茶”,——当然,茶是要喝的。扬州一带人“早上皮包水”,即是指的吃早茶。我空着肚子喝茶时总要一个人坐着胡思乱想。有时想到一点有意思的事,就写了下来。把这些随手写下来的片段叫个什么名字好呢?就叫作《早茶笔记》吧。
我是爱读笔记的。我的某些小说也确是受了笔记的影响,但我并无创立现代笔记小说这一文体之意。现在有的评论家像这样的称呼我的小说了,也是可以的吧。
现代笔记小说当然是要接续古代笔记小说的传统的,但是不必着意模仿古人。既是现代笔记,总得有点“现代”的东西。第一是思想,不能太旧;第二是文笔,不能有假古董气。老实说,现在笔记体小说颇为盛行,我是有几分担心的。
断笔
这个故事已经有很多人写过了。
昆明人都知道这个故事。
昆明西山龙门,陡峭壁立,直上直下。登龙门,俯瞰滇池,帆影烟波,尽在眼底。不能久看,久看使人眩目。山顶有座魁星阁。据说由山下登山的石级,是一个道士以一人之力依山形开凿出来的。魁星阁的阁顶、屋脊、梁柱都是在整块的岩石上凿出来的。阁中的魁星像也是就特意留出的一块青石上凿成的。这道士把魁星像凿成了,只剩下魁星手中点斗的一支笔了,他松了一口气,微微一笑。不想手中的錾子用力稍猛,铿的一声,笔断了!道士扔下锤子錾子,张开双臂,从山上跳了下去。
(现在魁星手中的笔是后配的。)
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
故事也许是虚构的。
但是故事的思想是真实的。
八指头陀
八指头陀法号指南,是我的祖父学佛的师父。他原是我们县最大的寺庙善因寺的方丈,退居后住在三圣庵。祖父曾带我去看过他(我到现在还不明白祖父为什么要带我去看这位老和尚,那时我还很小)。三圣庵是一个很小的庙子,地方很荒僻,在大淖旁边,周围没有人家,只是一些黄叶枯枝的杂树林子,一片吐着白絮的芦苇。一条似有若无的小路,小路平常似乎没有人走。小路尽处,是一个青砖瓦顶的小庵,孤零零的。
我记不清老和尚的年龄,只记得他干瘦干瘦的,穿了一件很旧的,但是干干净净的衲衣。
指南和尚没有什么特别处。一是他退居得比较早(后来善因寺的方丈是他的徒弟铁桥),一是祖父告诉我,他曾在香炉里把两只手的食指烧掉,因此自号八指头陀。
我没有看见他烧掉食指的手是什么样子,因为他始终把他的手放在衲衣的袖子里。
我不知道和尚为什么要烧掉手指,我想无非是考验自己的坚韧吧。不管怎么说,这是常人办不到的。
祖父对他很恭敬。我对他也很恭敬。我一直记得那座隐藏在黄叶芦苇中的小庵。
耿庙神灯
我小时候非常向往耿庙神灯,总希望能够看到一次。
天气突变,风浪大作,高邮湖上,天色浓黑,伸手不见五指,客船、货船、渔船全都失去方向,在大风浪里乱转,弄船的舵师水手惊慌失措。正在危急之际,忽然抬头一望,只见半空中出现了红灯。据说,有时两盏,有时四盏,有时六盏,多的时候能有八盏。或排列整齐,或错落有序,微微起落,红光熠熠。水手们欢呼:“七公显灵了!七公显灵了!”船户朝红灯奋力划去,就会直达高邮县城。这就是“耿庙神灯”,“秦邮八景”之一。
多美的红灯呀!
七公是真有这个人的,姓耿,名遇德,生于北宋大元五年,山东兖州府东平州梁山泊人,排行第七,人称七公。后来隐居高邮,在高邮湖边住,有人看到他坐了一个蒲团泛湖上。
七公为高邮人做了很多好事,死后邑人为他立了庙,叫作“七公殿”。
有一年,运河决口,黑夜中见一盏红灯渐渐移近决口处,不知从哪里漂来很多柴草,把决口堵住了。人们隐隐约约看到一个紫衣人坐在柴草上,相貌很像七公殿里的七公塑像。
七公殿是一座庙,也是一个地名。我们小时常到七公殿去玩。
我的侄孙辈大概已经不知道什么“耿庙神灯”了。 自得其乐 随遇而安:汪曾祺经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