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膝与屈膝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白鱼解字:流沙河讲汉字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134
膝与屈膝
古人说的“席地而坐”,今人看了说:“明明是跪嘛。”看甲骨文,一人跪在地上,置手于膝,表示这是膝字。到了篆文,结构未变,但是俯首屈身过甚。怕不好认,不得已,在左旁加一个漆树的漆字之古写作声符。最后这个是异体字。今变成俗体的膝字了。当初造此字,想用膝头代表人体四肢的关節(简作节),所以膝節二字读音相近。简体的节拿掉草头,就与甲骨文膝结构相同,可知膝節同源,曾经为一个字。節指竹关節,与膝关節有相似之处。难怪《诗经·齐风·东方之日》借即为膝,云:“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所谓“履即”乃指一人跪坐,另一人用脚趾触搔对方的膝头。此例可证膝節二字音近。
试看卷邑二字,也能悟到膝節二字曾为一字。卷(juǎn)字动词,义为裹成筒状。篆文卷为啥从膝?膝关節能蜷曲也。又看邑字,义为城镇。金文和甲骨文用圆圈代表城镇。邑字下面不是巴,而是膝,只因为邑在交通线上正好比膝在腿上,都具有关節的性质。篆文邑圆圈变成口,便讲不通了。
说到肥字,也要提醒,右边不是巴,而是膝。看篆文便知是人跪坐,置手于膝,肥字从膝。膝在这里代表腿部。膝之上为大腿,膝之下为小腿。腿部肥厚多肉,所以造字如此。肥字从膝,等于从腿。从膝等于从腿。又举一例,就是仰字。仰字人旁是后加的,古写尚无人旁。看其篆文,从匕(妣)指妇人,从膝指腿部。妇人平躺,两腿抬起,就是古写尚无人旁的仰。加人旁使字义一般化,便与男女房事不相干了。仰望、仰慕、瞻仰、景仰,今人常用不疑,谁会想到那上头去。
我在前面说过,膝字甲骨文那人的姿势,古人说那叫“坐”。古人坐姿有二:尾椎搁置脚后跟叫安坐;尾椎离开脚后跟叫危坐。篆文危为人立山岸边上,象危险意。其下为啥从膝?恐惧高危,吓得腿膝战抖,所以造字如此。与安坐比起来,危坐就是“不安”,这是用危字的引申义。古代大官小官同样“席地而坐”。见大官来,表示尊敬,小官纷纷由安坐而危坐。南北朝后,兴坐椅子。你若单独席地危坐,就矮了一大截,等于自辱。不过《说文解字》已有危加足旁的跪字。从此危坐叫跪,并以下跪为卑贱。
从膝等于从腿,还有一例是腳(简作脚)。腳字义指胫部。膝头以下,踝骨以上,这一段谓之胫,俗呼小腿。腳字肉旁是后加的,古写只作卻(简作却)。卻字从膝,等于从腿。因为属于腿,所以要从腿。左旁的谷(jué)为声符,不参与字义。谷与噱(jué)为古今字。噱字义为大笑。人大笑时,不但嘴角两边纹路深现,脸上多条纹路都展现了。篆文谷字正象面纹大现之形。
膝字若作动词,其义便是屈膝,出现于抑字与印字的结构里。篆文抑印二字结构相同,不过一正写一反写而已。恐怕最初本是一字,今之摁字是也。看篆文抑与印都是用爪(手)摁头,使之屈膝。几十年前搞“文化大革命”,这类场景到处都能目睹。那时被揪斗的各类分子都尝过这苦头,看了这两个字应该“备感亲切”。抑字训摁,好懂。印字也训摁吗?我说可能。印最初是动词,即今之摁,到汉代兴用印章了,才转成名词的。于是一字分化为两个字,一作抑,一作印。抑印双声,可以对转,暗示同一语源。 白鱼解字:流沙河讲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