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 封土划疆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白鱼解字:流沙河讲汉字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022
封土划疆
最早的疆字没有弓旁和土旁,只有两块田和三道界,意指农田划界。后来加弓旁,指硬弓。此即强字的本字。后来又加土旁,回到原义,仍指农田划界。田界乃私有制的保障,不划清楚,易致诉讼。封土是另一回事,乃周朝天子给下面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封领土,允其建旗。封土建旗就是封建二字本义。秦始皇大一统,废封建制,行郡县制。在秦以前,篆文封从之从土从寸。据说,之土就是此土,而寸表示按照制度分封领土。较早的籀文封从土丰声,简明多了。更早的甲骨文封是右手(又)在土上栽树(木),用树作分界线。远古族群各部落都有自己的疆界林,以免互相误入。这比封土建旗早数千年。甲骨文封有时简写成丰,既不要土,亦不要手。如此说来,丰就是栽刺。旧时农家栽棘成篱,以防贼入。甲骨文和金文丰象棘刺形。
地域的域字,金文里已有。其字从土或声,专指国土。邦国的国字,金文里也有,同域字相似。其字左旁画方形领土,四边有国界,右旁戈字作声符。更老的甲骨文国字更简单,竟用口字充当方形领土,其右旁竖一支平头戟(就是戈),也作声符。甲骨文国,金文国,既可以被视为国字,也可以被视为域字,一身而二任焉。域字又是或字的异体。或左旁小方形不是口而是领土。已经有土,又加土旁成域,岂不多事。这样说来,或国为古今字。请看金文国,抹掉东西两边国界,不就是或字吗?不过在卜辞内出现的这个或并非都当作国字讲,往往仅具“或有”的意思。
篆文国在或字周边下个大包围做国界,而让其内的小方形做国都,又以戈守卫之。国字繁体到此完善,一用就是三千年。其间有唐代武则天篡位做皇帝,乃新造国字,以八方二字取代大包围圈内原有之或字。八方向外拓开,可以到无限远,而大包围圈无论画多大总是有限的。她老人家也不觉得这很矛盾。此字实在不通,而且面目可厌,八字像垮眼角,所以她一死就被取消了。后来又有清代太平军造反打江山,再造新国字。考虑到政权封王多达一千六百多人,必须强调立国以王为本,所以大包围圈内赫赫然唯一王,便充当新国字。到了20世纪中期,宣布汉字简化,在王身边增加一注小点,代表当时六亿群众,一直用到今天,代表十四亿人。
邦国的邦字与封土的封字,其古文字也很近似。请看前面的籀文封字,左丰右土。再看甲骨文邦字,上丰下田。土即田也,田即土也。这两个字不但形似,而且古音也差不远,可能同源于疆界林。
领土封了,疆界划了,就要建都城了。甲骨文无城字,有墉字。《说文解字》:“墉,城垣也。从土庸声。”墉就是后来的城,城也就是垣。象器皿之盛物,城盛人,故曰城。象圆圈,故曰垣。古人以音释义,说如此。甲骨文墉,中方为城。有东南西北四门的是大城,而只有南北二门的是小城。城门上有高楼,用于瞭敌。门楼很重要,便于防守之外,尤其具有观瞻作用。若缺此物,岂不降格为土围子小国了吗?甲骨文亳(商朝都城之一)和京(大城)以及高,还有篆文亭,皆画高楼以壮观瞻。亭字以丁为声符。京字下面似丫之字音guān,也是声符。京字古读guān,后来转为jīng。 白鱼解字:流沙河讲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