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

书名的故事 世界永远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 佚名 7690 2021-04-06 04:45

  书名的故事

  世界永远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有的在变,

  有的不变。

  变的不变,

  不变的变。

  你也在变,

  我也在变。

  谁能不变?

  那就是变。

  什么是周

  《周易》其实不是一本书,是两本。

  一本叫《易经》。

  一本叫《易传》。

  传,不读传达的传,要读传记的传。

  经和传合起来,就叫《周易》。

  这就要弄清楚四个问题:

  什么是周?

  什么是易?

  什么是经?

  什么是传?

  怎样弄清楚呢?

  最简单的办法是看古文字。

  好处是象形,一看就懂,还不说谎。

  古文字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产生于商代,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目前没有发现比它更早的,叫:

  甲骨文

  另一种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叫:

  金文或钟鼎文

  周的古文字,两种都有。

  但金文周字,目前只发现周代的。

  甲骨文的周,字形是这样的:

  但是到金文的时代,就有了变化。

  有的跟甲骨文字形差不多:

  有的多了一个“口”字:

  还有一种更好玩,是这样的:

  看看像什么?

  哈哈,这不就是“田”字吗?

  正是。

  甲骨文和金文的田,很有不少就是这个样子。

  当然也有别的形状,比如:

  但是,方格子中带点的,一个没有。

  这说明什么呢?

  周和田有关系,但不是同一个字。

  什么关系呢?

  田是庄稼地,周是庄稼人。

  那么,这庄稼人是谁?

  周人,或者周族。

  这也就是《周易》之“周”的第一个意思:

  夏商周的周

  夏商周,是我们民族文明史的三个历史阶段:

  夏是部落国家。

  商是部落国家联盟。

  周是国家联盟。

  因此,不是王朝(dynasty)是时代。

  三个时代的主人是三个族群,也叫夏商周。

  他们先后崛起,是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

  夏:水利技术。

  商:冶炼技术。

  周:农业技术。

  于是,夏商周便先后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在中华大地文明的T形台上走猫步,代表“中国”为周边其他族群做榜样、立规矩、定范儿。

  很清楚,周人是农业民族。

  这个民族自己也说,他们的发祥地在周原,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岐山县一带,因此族名叫周。周原在泾水和渭水两河之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据说就连野菜都是甜的,猫头鹰叫起来也像唱歌。迁徙到这里的周人应该有很多田地,里面长满庄稼。

  所以,周字就得像田字,但方格当中要加小点。

  有文字学家认为,这就是关中平原的象形。

  那么,这块种满庄稼的田加上口呢?

  就有了缜密严谨的意思。

  然后,又引申为周到、周遍、周全。

  这就是《周易》之“周”的第二个意思:

  把世上所有的事情和道理都讲到了

  第三个意思是:

  周而复始

  因为周还有周转的含义。从头到尾就叫做周,比如周年。这个特点我们后面还会详细解读。

  总之,周易的“周”有三个意思:

  周人或周代。

  周到、周遍、周全。

  周而复始。

  因此可以说:

  《周易》就是一个农业民族周全的智慧。

  这是第一层。

  下面说“易”。

  本书对古文字的解释均请参看《汉语大字典》和《古文字诂林》

  什么是易

  易的含义比“周”丰富,也复杂。

  单单字源,就有三种说法。

  最流行和常见的是:易上面是日,下面是月。白天太阳,晚上月亮。走了太阳,来了月亮。两大星体交替出现,互换位置,轮流坐庄,便是易。

  这就叫:

  日月为易

  这倒是通俗易懂。

  可惜,没有古文字的依据。

  第二种说法是:

  蜥蜴

  蜥蜴(Lizard)是爬行类冷血动物,中国民间又叫四脚蛇或蛇舅母,也叫变色龙,因为不少蜥蜴都会根据环境变换颜色。据说,秦始皇还曾经命令它看守宫中的钥匙,从此没人敢偷东西,所以又叫守宫。

  易字来源于蜥蜴或变色龙,说明什么呢?

  说明“易”的意思是:

  变易

  这倒是跟前一种说法相似。

  没错,太阳和月亮日夜交替出现,互换位置,轮流坐庄,也正好意味着变易。

  那么,有古文字依据吗?

  据说有,举出来的例子是这样两个字:

  你看像蜥蜴吗?

  恐怕更像鸟。

  其实,它也是从别的字形演变过来的。

  看看下面这三个字就知道:

  后面这个,像是上海的简称:沪。

  当然不是。而且,它同样不是最早的字形。

  最早的字形,应该是这样的:

  这个字形,表示用双手捧着器皿,把液体(水或者酒)倒入另一个器皿,实际上是一个动作。

  后来的字形,又省去了双手。

  结果在甲骨文里,就变成了这样:

  到金文,又变成这样:

  其实前面金文的这个字,液体也还在往外。全都出来以后,看上去就像“沪”字了。

  这恐怕才是“易”的本义:

  倒水

  或者说:

  交换位置

  再或者说:

  交易

  所以,后来便把互通有无称为交易和贸易。

  由此得出结论:

  易就是变,变易。

  三个字源,结论都一样。

  这是“易”的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是:

  不易

  不易并不是不容易,而是不变。

  易,不是变吗?怎么又是不变?

  因为:

  变就是不变。

  这也是中国古文字的特点:同一个字,往往表示着正反两面的意思,比如金文的乱:

  这个字,非常象形。

  上面和下面各一只手。

  中间一团乱麻或乱丝。

  两只手正在理顺。

  所以,乱字的本义不是混乱的乱,是治理的治。

  但,治理是因为混乱,所以治也是乱。后来,大家觉得乱和治都用同一个字,也太乱了,这才将治水的治专门用来表示治,治丝的乱专门用来表示乱。

  乱可以是治,易也可以是不易。

  那么,什么变,什么不变?

  事情变,现象变,背后的规律不变。

  也就是说:

  变化的是现象,不变的是规律。

  而且,现象会变也是规律。

  这就是《周易》的思想:

  我们这个世界,永远都在变化。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变是不变的,变化的规律和结果,包括怎样变和变成什么,也是不变的。

  所以:

  《周易》就是讲变和不变的书。

  第三层意思则是:

  简易

  简易就是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就是说,《周易》很简单。它用最直截了当和一目了然的方式,把天地宇宙间千变万化的复杂现象都讲明白了。

  怎样简单明了?

  以后再说。

  总之,《周易》之“易”有三个意思:

  简易,变易,不易

  再加上对“周”的理解,就可以这样解释书名:

  产生于周代,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周到而周全地回答世界变化之周而复始规律的经典著作。

  经与传

  现在说经。

  经这个字,与纺织业有关。我们民族很早就掌握了纺织技术,最早使用的原料有葛、麻和蚕丝。丝织成的叫帛,麻织成的叫布。棉布,则很晚才有。

  但最重要的,还是发明了纺织机。

  纺织机上的纵线,就叫经。

  有经就有纬,纬就是横线。纺织机工作时,经线是不动的。纬线来回穿梭,纺织品就织成了。

  由此得出一个概念:

  不动的就叫经

  于是,经就跟常联系起来,叫经常。

  常有普通的意思,叫寻常。

  也有永恒的意思,叫恒常。

  表现于思想文化,则是:

  永恒不变的普遍真理就叫经。

  经典这个词就产生了。

  古人的定义是:

  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

  翻译过来就是:

  永恒不变的最高智慧。

  一个字都动不得的伟大教导。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

  写成书,就叫经。

  或者说,

  经,就是代表永恒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著作。

  在中国古代,这个字不能随便乱用。

  那么,传呢?

  传字出现得比经要早。经字只发现金文,传字则有甲骨文,它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是这样的:

  这个字的意思,文字学家有不同解释。

  有人认为是纺锤。

  有人认为是陶钧。

  也有人认为是驿站或车马。

  总之,经是不动的,传则转个不停,正好相反。

  传是解释经的。因为经文产生得早,大多简单古朴语焉不详,后人看了一头雾水,这就要由那些看得懂的人来做传。除了做解释,也发表心得体会。

  《易传》就是《易经》的传。

  不过,《易传》和《易经》却是两回事。

  《易传》是哲学。

  《易经》是占卜。

  占卜并不就是看星座,看星座只是其中一种,最早由西亚两河流域的牧羊人在公元前三千年发明,叫美索不达米亚占星术(Mesopotamian astrology)。

  中国古代不用这个,用卜筮(读如世)。

  卜和筮,是两种方法。

  具体地说,卜就是先在乌龟的壳或兽类的骨头上面钻眼,然后放到火里去烧。烧的时候,钻了眼的龟甲或兽骨会有裂纹,还会“扑扑扑”地响,所以叫“卜”。

  占呢?

  就是察看,看裂纹的走向和形状,比如某种凶或者某种吉。这些预示了凶吉的裂纹,就叫兆。

  预示好结果的,则叫好兆头。

  察看了兆头,就知道某个事情可以做,某个事情不能做。最后,占卜的结果,要用文字刻在龟甲或者兽骨的旁边,这样的文字就叫甲骨文。

  那么,筮呢?

  筮法用草,叫蓍(读如诗)。

  蓍草一共五十根,长短各半,二十五根长的,二十五根短的。先要随便从当中抽出一根来放在旁边,剩下的四十九根任意分堆。分下来看,最后是几根长的几根短的,然后根据这个做解释。这就叫筮。

  卜是商人的手段,筮是周人的发明。

  周人在后,所以同时也用龟甲或兽骨占卜。

  筮和卜如果结论不同,还要吵架。

  其实,不管是卜还是筮,都要解释,还得有道理有依据有权威性。这样一来,就要有操作手册和实用指南之类的书,而《易经》就是。

  但,这跟哲学有什么关系?

  是没关系。

  所以《易传》产生得很晚。

  晚到什么时候?

  战国末和秦汉初。这时,我们民族刚刚经历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哲学兴趣和思辩能力空前提高。结果便有人认为,那本占卜指南看起来简单,其实不然,简直就是在讲宇宙间的普遍真理。所以,这些不知道名字的人决定再写一本书来进行阐释,这就是《易传》。

  于是,我们又可以得出结论:

  《周易》就是讲普遍真理的书。

  那就来弄清楚其中奥秘。

  本节引文见刘勰《文心雕龙》

  织布机图参考王玉哲主编《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