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入侵阿富汗阿富汗位于亚洲中南部,虽然经济落后,土地贫瘠,但它是连接亚欧大陆和印度洋的枢纽。
20世纪70年代,苏联加紧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步伐,积极推行全球战略。阿富汗在苏联的全球战略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从1973年起,苏联便对阿富汗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进行渗透,在阿富汗内部培植亲苏势力。阿富汗政局动荡,军事政变不断发生,苏联趁机以支援为名向阿境内派军。1979年9月,试图摆脱苏联控制的阿明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苏联担心失去对阿富汗的控制,决定采取军事行动。
1979年12月中旬,苏军把军队集结在预定区域。26日,280架大型运输机在喀布尔国际机场和巴格兰空军基地降落,5000余名苏军和大量军事装备运抵。27日,空降部队兵分三路向阿首脑机关、电台和国防部进发,入侵阿富汗的战争拉开序幕。苏军的闪击行动,使阿明猝不及防,他本人被杀,苏军控制了首都喀布尔。随后集结在边境的苏军6个师,以阿富汗发生政变、受新上台的卡尔迈德之邀的名义,分东西两路进攻阿富汗。次年1月2日,两路大军在坎大哈会合,不久苏军占领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
苏军的入侵激起了阿富汗人民的愤怒,他们奋起反抗,大大小小的起义组织如雨后春笋。他们利用对地形的熟悉,以游击战、运动战为主,不断奇袭苏军和政府伪军。妄想速战速决,一举征服阿富汗的苏军陷入了阿富汗人民游击战的泥潭之中。
1980年2月,苏军将战略转移到扫荡、清剿反政府的游击队上来,但是阿富汗的地形复杂,苏联现代化机械部队受到严重限制,扫荡并没有收到成效。于是,苏军全面封锁游击队的根据地,切断其对外联系,随后集中优势兵力,分进合击,空降突袭,利用飞机、大炮、坦克对游击队根据地进行猛烈轰炸,清剿根据地的游击队。
出乎苏军意料的是,扫荡和清剿并没有给游击队造成重创,相反,游击队伍迅速壮大到10万余人。他们充分采用机动灵活的战术,破坏苏军交通线,频繁向大城市发起攻击,给苏军和政府军造成很大麻烦。
1985年,各战场上的游击队进入相互策应、协同作战的新阶段。6年战争中,苏军共伤亡3.5万余人、耗资400亿美元,苏联不但看不到胜利的希望,而且背上了沉重的战争包袱,还遭到国际社会的纷纷谴责。
阿富汗人民的勇敢抵抗,使苏联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1985年,刚上任的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改变侵阿政策,将清剿起义军的任务移交阿政府军,苏军只控制重要城市和交通要道。
为把苏军赶出国土,推翻现政权,游击队采用奇袭、破坏交通线、迂回包抄等战术,攻击苏军已被孤立的据点,对城市进行围困打援。游击队虽给苏军和政府军造成了很大威胁,但没能改变苏军控制城市和交通线的局面。
1965年
中国大事记:中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在旷日持久的战争僵持和国际舆论的压力下,1988年4月14日,苏联被迫接受了日内瓦会议上达成的协议,从5月15日开始至1989年2月15日,从阿富汗撤出全部军队,苏联侵阿战争结束。
苏联入侵阿富汗,改变了苏联的全球战略,对国际战略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也表明苏联的扩张进入了新的阶段。这场战争不仅使苏联付出了巨大的人力、财力,而且其国际声誉也大大降低,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重重的一笔。
~1989年2月,最后一批苏联军队撤离阿富汗。 世界上下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