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之春”1968年8月20日晚11时,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的鲁津机场值班人员突然收到一架苏联客机发来的信号:飞机发生故障,希望在鲁津机场紧急降落。值班人员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向苏客机发出命令,同意迫降,并采取措施,引导苏联飞机在机场降落。苏联客机安全降落后,并没有停在跑道上,而是直接开到机场指挥塔附近。从飞机上下来的是几十名穿着统一服装、提着统一样式行李箱的“乘客”,鲁津机场上的工作人员并没有表示怀疑。突然,这些“乘客”从行李箱中拿出武器,迅速控制了机场的指挥系统,机场的工作人员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就成了苏军的俘虏。随后,装载着坦克和苏军部队的大型运输机一架接一架地降落在鲁津机场,荷枪实弹的苏军开着坦克和装甲车向布拉格冲去,占领了布拉格的各个战略要地,并包围了捷共中央大厦、布拉格广播电台和总统府等。
与此同时,苏、波、匈、保、民主德国5个国家的30多万军队从各个方向开入捷克境内,24小时内,捷克全境被外国军队占领。
苏联不是与捷克斯洛伐克一直处于友好状态吗?为什么苏联会用如此的手段突袭捷克呢?
在东欧国家中,捷克斯洛伐克的工业基础原本比较发达,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走上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国内建设方面照搬苏联经验,对外政策方面也追随苏联,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弊端,使原来的优势日趋衰退。到20世纪6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形势恶化,群众纷纷表示不满,要求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1968年1月,在捷共中央全会上,担任捷克第一书记14年之久的诺沃提尼在选举中落败,他的职位由杜布切克接任,杜布切克的上台预示着捷克斯洛伐克内外政策的重大变动。诺沃提尼不甘心失败,企图策划军事政变,事情败露后被迫辞去总统职务。
~1968年8月,“布拉格之春”临近结束时的状况。
杜布切克上台后,积极倡导改革,发展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1968年4月,捷共中央全会通过了指导捷克斯洛伐克进行全面改革的《行动纲领》,宣布将进行试验,建立一种十分民主的、适合捷克斯洛伐克条件的社会主义新模式。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行动纲领》强调,除了继续扩大企业权限,使企业成为独立的经营单位外,还要成立“工人委员会”,以行使企业自主权;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行动纲领》确认国民议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唯一的立法机构,实行党政分开,并使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行动纲领》把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在当时的东欧国家中独树一帜,表现出创新和探索精神,捷克人民把随之出现的改革局面亲切地称为“布拉格之春”。
捷克斯洛伐克进行的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使苏联感到了不安。苏联方面认为,捷克的改革背离了苏联共产主义正统的道路,是反苏的自由化运动。为了防止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加以效仿,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决心对捷克改革加以扼杀。
1962年
世界大事记:10月,古巴导弹危机发生。
~一位布拉格市民爬上坦克抗议苏联军队的入侵。
1968年3月~8月,勃列日涅夫及华沙条约国家其他领导人先后同杜布切克举行过5次高层会谈,试图说服杜布切克改变方针,放弃改革。面对各方面的压力,杜布切克没有屈服。勃列日涅夫决定以华约军事演习为名,对捷克进行军事干涉。
面对苏联的这一粗暴行为,捷共中央发表了杜布切克起草的《告全国人民书》,谴责苏联“这种入侵不但违反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还破坏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号召人民保持冷静,不要抵抗前进中的外国军队。
但是,苏联的行径激起了捷克人民的愤慨,他们已经无法保持冷静。布拉格的市民涌上街头,举行游行示威,并高呼“我们不愿屈膝求生”“我们要真理”等口号。
苏军冲进捷共中央大厦,逮捕了杜布切克等捷共领导人,并押解到莫斯科。
8月25日,苏联与被捕的捷克领导人举行谈判,苏方向捷克提出了16点要求,并逼迫捷方领导人签字。在苏联的高压下,杜布切尔等人被迫做出了让步,先后在《苏捷会谈公报》和《关于暂驻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境内的条约》,使苏军对捷克的占领合法化。
就这样,“布拉格之春”在来自克里姆林宫的凛冽寒风中夭折了。 世界上下五千年